恆星爆炸後形成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30

恆星爆炸後形成了什麼?

你這麼說應該是指超新星

在恆星生命的整個過程中,受控制的一系列核反應活動從氫聚變直到硅聚變,釋放出極其巨大的能量。同時產生出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許多元素。然而,與大質量恆星臨終的暴烈活動——超新星爆發相比,前面一系列產能過程會顯得不夠突出。懷有惰性鐵核的龐大紅巨星,其中心在耗盡能源的最後時刻,引力坍縮立即開始。這時已不存在出現新的聚變反應來抗拒坍縮以恢復恆星平衡的條件。在恆星核心熔爐熄滅數秒鐘之內就導致一樁樁急速相繼的劇烈事件,而不是繼續坍縮下去。這種超新星爆發,以多種方式釋放能量,其中包括已知的像宇宙射線這類加速荷電粒子。

恆星鐵核在巨大的壓力下坍縮。質子和電子被擠壓到一起形成中子,作為副產品釋放出數萬億中微子。典型的結局是,恆星核以約每立方米1000萬億千克的與原子核相同的密度,聚集到一個30千米直徑的球體之中!而該恆星的外層隨著坍縮以很高的速度向內運動。向內運動的物質同固態中子核相撞,變得很熱並又向外反彈出去。在氣體的極端高溫與從星核逃逸的中微子的聯合驅動下,反彈運動同爆炸一樣猛烈。高速向外運動的激波,攜帶上更多氣體使爆炸物質達到極高的溫度。高溫又點燃恆星外層大氣中的氫和較輕的氣體,產生聚合反應。龐大外層氣體整體的巨大聚合爆發,僅發生在約1秒鐘的時間裡,瞬間令這顆超新星劇變到1000億顆恆星那樣明亮!

災變性的爆發之後,隨著超聲速激波的繼續向外衝向星際空間而使越來越多的氣體加熱,該星能以如同2億顆太陽那樣明亮的光芒,繼續閃耀兩三個星期之久。由於特別明亮,有時只憑肉眼也能看到超新星爆發。公元1054年,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楊,對他稱之為"客星"的突然出現的一顆亮星作了觀察記錄,在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裡白天也能看見這顆星。我們當今知道,那就是產生金牛星座中蟹狀星雲的超新星爆發,這是現代天文學研究得最清楚的天體之一。

相當近的一次超新星爆發事例發生於1987年11月24日的初始數小時內。有位名叫I·謝爾頓(Ian Shelton)的加拿大年輕天文學家,當時他從正在作觀測的智利南部一臺大型望遠鏡近旁走出圓頂室小憩。他注意到在我們小型比鄰星系大麥哲倫星雲中出現一顆"新的"星星。這個天體,後來命名為SN1987A,就是另一顆稀有的憑肉眼就能看見的超新星,近400年來出現的最亮的超新星。當時,從地球上埋藏在地下的兩處檢測器記錄到少數中微子,從而我們得知這次爆發產生出這類難以檢測的粒子。(因為中微子不易與物質相互作用,抵達地球的絕大部分超新星中微子僅只穿過地球而未留任何蹤跡。)在這次爆發之後幾乎已過去了十年的今天,我們仍然不知道這顆超新星身後遺留下什麼。爆炸物質殼仍然從爆發處向外衝擊,妨礙我們看清裡面有什麼。我們猜想,超新星激波把粒子加速到很高的能量,形成宇宙射線和其他輻射,在直到爆炸殼變得足夠薄讓這種輻射逃逸出來時,我們才能確切知道。另一方面,對於近千年前被中國人看到的有關蟹狀星雲遺蹟的事件,我們卻知道得很多。

死亡恆星的餘燼

當今,蟹狀星雲爆炸區仍在發光,星雲中心有個急速自轉的早已死亡的恆星,已知它是一顆脈衝星。該天體從射電直到甚高能γ射線的廣闊範圍發出很強的輻射。什麼恆星才是脈衝星,它為何發出如此廣闊範圍的輻射?脈衝星的發現和我們對其本性的理解在科學實踐上提供了一個有意思的研究事例,導致其發現者之一於1974年獲得諾貝爾獎。

故事實際上是從更早些年的20世紀30年代開始的,還須回溯到恆星聚變反應理論剛提出後。天文學家觀測到超新星爆發並認識到這就是大質量恆星生命的終點。但是恆星核......

恆星爆炸後會變成什麼

恆星在演化後期,拋射出大量的物質,經過大量的質量損失後,如果剩下的核的質量小於1.44個太陽質量,會演化成白矮星。質量不足太陽25倍的恆星爆炸後會形成一箇中子星,超過太陽質量25倍的恆星必然會演變為一個黑洞。

恆星爆炸後會變成什麼星球

只有大質量恆星(大於7倍太陽質量,也有說是8倍的)才會在演化後期發生爆炸,就是超新星爆發。

超新星爆發時,恆星的大部分質量會被炸開,並拋散到宇宙空間中去。而恆星核會收縮。由於爆發前恆星本身質量巨大,所以爆發後的恆星核的質量基本上可以肯定會超過錢德拉塞卡極限(1.44倍太陽質量),恆星核不會形成白矮星,而是在爆炸能量下,恆星核內部繼續坍縮,把原子核外的電子也壓入原子核內,並與質子結合,形成中子,使恆星核中的物質轉化成中子物質,就是一顆中子星了。

如果恆星質量足夠大、坍縮形成的恆星核質量大於3倍太陽質量(也有說3.2倍或3.44倍的),連中子物質也不能保持穩定,還會繼續坍縮。數學計算表明,它會一直坍縮,直到成為一個密度極高的點,其強大的引力會扭曲周圍的時空,把時空彎曲到回到自身,從而自我封閉起來,任何物質(包括光線)都跑不出去,就是黑洞了。

所以,大質量恆星爆炸後,或形成中子星,或形成黑洞。

恆星爆炸後是新的開始嗎??

解析:

恆星爆炸可分為四種情況:

1.完全粉碎,拋射出全部物質,不留下任何中心天體

2.拋射出一定的物質,剩餘質量小於1.4個太陽質量,形成白矮星,密度大約 1噸/立方厘米,直徑約1萬千米

3.拋射出一定的物質,剩餘質量大於1.4個太陽質量,但小於2個太陽質量,形成中子星,密度大約 10億噸/立方厘米,快速旋轉,擁有強大的磁場,被稱為脈衝星,直徑約30千米。

4.拋射伐一定的物質,剩餘質量大於2個太陽質量,形成黑洞,表觀密度無限大,表觀體積無限小

,引力十分強大,以至於光都無法逃逸其表面,一般直徑小於10千米。

爆炸後被拋射出的物質可形成新的星體,但中心天體已經衰亡,不在表現為活躍狀態,被稱為冷天體(依靠熱核反應支持其結構穩定的天體稱為熱天體,一般指處於主序階段的恆星)

所有的恆星爆炸完後宇宙剩下什麼?

就算所有恆星都爆炸,宇宙所剩的物質仍然很多!據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簡稱WMAP)於2001年發射升空,已給予科學家前所未有的精確的早期宇宙詳細圖片。從這些數據研究發現:23%的宇宙是有奇怪的、不確定的、叫做暗物質的物質構成,這些物質有質量,以巨大的光環圍繞著星系,但是他們完全看不見,至於到底是什麼,現在還無法得知,暗物質是利用光在不同介質裡發生折射這一現象發現的。所有恆星、行星、衛星只佔宇宙總物質和總能量的4%,大約73%的宇宙是有完全不知道的暗能量形式構成的,或隱藏在空間看不見的能量構成。所以,這些恆星、行星、衛星佔宇宙的只是4%!

記得采納啊

相關問題答案
恆星爆炸後形成什麼?
鐵溶於水形成什麼?
宇宙沒爆炸之前是什麼?
瀝青燃燒後生成什麼?
蛆長大後變成什麼?
形成什麼填上恰當詞語?
蝌蚪長大後變成什麼?
易燃易爆炸表達了什麼?
蠶最後變成什麼?
蠶寶寶最後變成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