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範審計風險?

General 更新 2024-12-31

如何規避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的產生與存在最有可能導致審計失敗。風險一旦轉化為現實的損失,其後果是相當嚴重的,不僅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失,還會使審計機關面臨行政複議、行政訴訟而被送上被告席,鉅額賠償也往往造成審計組織破產倒閉。審計風險具有客觀性,但依然是可控的,審計機關可以通過識別風險,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加以規避。 一、改善審計環境 (一)完善和健全審計法規體系,增強現有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 適應快速發展的經濟形勢,適時修改並制定更詳細的、操作性強的審計法規,儘可能使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各有關事項有法可依,提高審計工作法制化、科學化、規範化程度,降低工作中的隨意性、主觀性。 (二)促進被審計單位建立健全財務監督機制和內部控制制度 在企業中大力宣傳和學習會計法等法律法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機制。根據企業體制需要,實行董事會、監事會及公司財務總監委派制和會計人員委派制。加強單位會計基礎工作,明確會計人員職責權限。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改善控制環境,增強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減少審計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 (三)加強與社會公眾的聯繫和溝通 廣泛深入宣傳《審計法》及審計部門的地位、職能、作用,對一些重要的項目特別是政府、領導機關、社會輿論及人民群眾關注的審計項目,審計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普遍性及傾向性問題,及時進行彙報和通報,讓包括管理部門、審計對象在內的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充分認識審計、理解審計、配合審計,消除對立,減少誤解,優化審計環境,從而降低審計風險。 二、建立健全審計質量體系 (一)風險防範從接受審計任務開始 各種性質的審計組織都應儘可能去完成職責範圍內且有明確目的的審計項目,不要擴大範圍。美國的審計組織所要求的任務首先判斷先期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成該項目的可行性後才決定是否接受任務,即用謹慎避免自陷泥潭。據調查,美國政府審計機關的審計任務90%以上是國會委員會及其成員和立法院委託的,其餘任務是法律規定的,幾乎沒有審計部門自定項目。 (二)科學選擇與設置審計風險點 集中精力和資源對最易發生審計風險的領域和關鍵點加以重點防範和防禦,這是降低審計風險的有效做法。審計風險是一種潛在風險,如果把多年審計實踐總結出來的財務錯弊傾向性問題作為風險點昭然於全體審計人員,會大大降低審計風險。審計風險點對審計人員起著導向作用,它的選擇和設置需要重視和謹慎。但需要注意的是審計風險點揭示的是審計活動中具有代表性的現象,而現實經濟生活中的審計問題錯綜複雜,所涉及的審計風險各不相同,沒有固定的模式,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經濟形勢發展和審計環境變化後,必須適時修改和健全已經建立的審計風險點,使這一模式真正有生命力,真正發揮防範風險的作用。 (三)嚴格執行審計準則,規範審計行為 審計按標準操作可以避免很多風險。一是嚴格執行《國家審計規範》和規定的審計程序,嚴把調查取證關,對收集的審計證據和合法性進行鑑定,確保審計證據合法有效。二是完善審定會、聽證會等制度,實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重大事項彙報制度、規範審計行為。三是準確運用法律法規。無論對審查出問題的性質認定,還是針對存在問題做出的處理處罰,所使用的法律法規必須準確、有效。四是實行被審計單位承諾制,以承諾書的形式要求被審計單位做出所提供資料真實、完整的承諾,不失為適度化解審計風險的必要舉措。 (四)加強審計複核工作 要建立審計組組長、審計組所在部門和複核部門三級複核制度,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層層落實複核責任。把複核的重點放在與審計處理處罰密切相關、容易引起審計複議或審計訴訟的重大事項上,嚴格對照有關要求提出複核意見,降低審計風險。改進......

如何有效應對審計風險

【摘要】本文對當前存在審計風險做了描述,對審計風險存在的原因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作了分析,並就如何防範和規避審計風險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審計風險 註冊會計師 審計風險是審計師對有重大錯誤的財務報表存在無意中未能修改其意見的風險。審計風險分為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每個審計項目都會有風險。只有從根源上了解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才能規避與防範風險。筆者現就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 一、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客觀原因 1.法律環境不斷變化 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對審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關法律規範也越來越嚴格,相關的法律責任關係也越來越複雜。如果審計人員在審計活動中發生了違約、失察等行為而提供了虛假的審計信息,並因此損害了國家、委託人、受託人或其他第三者的利益,那麼上述任何一方都可以依照相關法律追究註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2.審計的目標、範圍和難度在不斷的擴大和增加 審計從詳細審計階段發展到會計報表審計階段,審計的目標和範圍都在不斷的擴大。審計範圍擴大到今天,不僅要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運作效率進行研究和評價,而且要就企業未來持續經營能力作出報告。有關這方面的信息不確定性很大,信息的風險很高,審計人員做出正確的審計結論難度增加,風險在所難免。 3.被審計單位情況複雜 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經營活動呈現多樣化,管理結構日趨複雜,使得審計內容更加廣泛。當前的現實是所有的經濟組織都處於不斷變化中,這些變化都直接影響結論的公正性和正確性,都會增加審計風險;同時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資料失真,如財務報表虛假失真、會計資料不完整等也能帶來審計風險;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失效,管理人員品行不端且能力很差,如內控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混亂等同樣帶來審計風險。 4.審計報告的影響越來越大 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審計,投資者也日趨依賴審計報告。現代審計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建立和維護資本市場的完整性方面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隨著市場經濟向縱深發展,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不穩定性將會增加,審計意見會被更多的人依賴,審計報告的敏感性和審計風險也會提高。 (二)主觀原因 1.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不嚴。審計單位的內部管理體制是否健全,是否建立了嚴格執行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如果事務所內部控制制度混亂,會直接導致會計師事務所在業務承接、人員委派、業務約定書籤訂、審計計劃編寫的不當;造成審計外勤工作、審計取證、審計工作底稿編寫和複核等工作嚴重錯誤和遺漏,審計風險隨之發生。 2.註冊會計師經驗和能力的缺陷 審計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它需要運用較深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進行職業判斷。註冊會計師的經驗和能力決定其職業判斷力,而職業判斷力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審計工作的質量。但審計經驗是需要不斷積累的,甚至是失敗教訓的堆積。因此,一名註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中不出失誤是不可能的,同時,面對不斷變化著的市場環境,即使經驗豐富的審計師也會有誤斷的時候。 3.註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水平高低不一 註冊會計師要為會計信息外部使用人提出客觀、公正的審計意見,為社會公眾提供高質量的、可信賴的專業服務,這就對其職業道德提出相當高的要求:要求他們要有很強的工作責任心,要有高尚的品德,要具備紮實的會計、審計、法律知識和審計基本技能,具有敏銳的分析能力和準確的判斷能力。但遺憾的是,仍有相當一部分的註冊會計師不具備上述條件,不執行審計職業道德,弄虛作假,隱瞞真情,掩蓋違紀違規的情況時有發生,安然事件就是明證。 二、防範和規避審計風險的對策 (一)加強學習和培......

如何防範和控制項目審計風險

1_審計機構與審計人員要始終貫徹謹慎性原則。

2_使用合理的審計方法,涵蓋所有重大方面。

3_提升審計技術水平,把審計效果推向深層。

4_強化質量控制,嚴格程序,規範工作,依法取證定性處理。

註冊會計師如何避免審計風險

1.建立健全風險責任制度,明確職責範圍。從風險控制的角度出發,建立健全事務所內部的責任管理制度。其基本內容主要是明確審計組織內部各個層次、各個崗位工作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做到事事有人審核,有人實際操作,有人負責指導監督,有人員負責考核,出了問題能夠及時反映出來,並能分清責任。這樣不但能夠降低審計風險,而且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節約審計成本。因此,建立風險責任制度是降低審計風險的首要手段。

2.提高註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會計師事務所應該注意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在招聘專業人員時,嚴把入口關,不具備條件者不能聘用。另一方面,應注意對現有註冊會計師不斷地進行後續教育。在我國經濟成份極其複雜,新規定新政策不斷出現,審計對象和內容也就處於經常變化之中,所以應形成一種制度,讓每個註冊會計師都有機會吸取新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同時,還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不斷強化相關人員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使其具有強烈的敬業精神,不能只顧增加事務所的經濟收入而忽視社會效益,給事務所帶來巨大的審計風險。

3.制定科學合理的審計方案,進行“項目分工管理”。事務所要針對每一個審計項目的具體情況,對審計的範圍、重點、程序、方法、人員分工和工作進度等作出詳細的規劃,使註冊會計師有所遵循,對審計質量的考核也有所依據,減少失察的可能性,從而規避審計風險。

4.建立專業指導機制,最大限度規避審計風險。事務所可建立專業指導機制,保證註冊會計師在遇到超出自己的知識範圍的情況時,能夠得到及時的諮詢服務、恰當的業務指導。例如,可以聘請法律、經濟、技術方面的專家做審計的技術顧問,使審計人員在做出判斷和決定時,有權威的專業人士作後盾,這樣就可以增強審計結論對審計風險的承受力。

5.充分利用自主權,審慎選擇被審計單位。事務所如欲避免法律訴訟,有效地控制和防範審計風險,必須慎重選擇被審計單位。一般說來,接受審計委託前,應對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性質、經營規模和組織結構、經營情況和經營風險、以前年度接受審計的情況、財務會計機構及其他與簽定審計業務約定書相關的事項等進行了解,如果被審計單位對顧客、職工、政府部門或其它方面沒有正直的品格,也必然會矇騙註冊會計師,使註冊會計師陷入他們設定的圈套。事務所有權拒絕被審計單位的委託來降低風險。

6.正確處理降低風險與經濟效益的關係。正確處理降低風險與經濟效益的關係,是每一個事務所急需解決的又一問題。審計風險是可以控制的,但不可能完全消除,這是由審計客體的不可控性決定的。同時,控制審計風險需要花費一定的代價,隨著審計成本的增加,審計風險的降低幅度呈遞減趨勢,這就要求審計風險的控制要限定在一個經濟意義上的適當範圍。

7.提取風險基金或購買責任保險,以轉嫁風險。隨著我國加入WTO,要求註冊會計師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質量、全方位的服務,也使註冊會計師、事務所面臨的風險在範圍上、深度上都不可與以往同日而語。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國內外客戶,事務所必須以更高的執業質量和更有保障的資信條件來迎接新的挑戰。而通過提取風險基金和投保的方式可以提高事務所的賠償能力,從而取信於國內外客戶並提高社會信譽。《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會計師法》也規定會計師事務所應按年收入的20%提取職業風險基金或辦理職業保險。

審計風險及其防範對策的內部原因有哪些

一、形成審計風險的主觀因素

1.審計人員的經驗和能力的侷限性。由於審計對象的複雜性和審計內容的廣泛性,加上近年來人們對審計意見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對審計人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在審計過程中,很多方面需要由審計人員作出專業判斷,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較高的判斷能力。然而經驗和能力總是有限的,由於審計人員的審計經驗和能力不足,致使審計難以達到社會全部期望,這就無可避免地會在審計過程中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產生審計風險。

2.審計人員沒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審計準則要求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態度,進行合理的專業判斷。然而由於審計人員的個人素質參差不齊,如果審計人員責任心不強,審計中沒有保持應該持有的職業謹慎態度,勢必導致不必要的差錯或者應當執行的必要的審計程序沒有得到執行,進而形成審計風險。

3.審計人員的工作失誤。如果審計人員能夠保證在審計過程中採取恰當的程序和方法,那麼風險就會大大降低。然而審計人員的經驗有高有低,駕馭審計方法的能力有強有弱,審計人員的差錯和失誤有時很難避免,它們可能來自於對審計事項的錯誤判斷,也可能來自於對審計程序的錯誤理解等,這些都會導致審計風險的產生。

4.審計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現代審計是建立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基礎之上的抽樣審計,所遵循的是成本效益相結合的原則,而這兩者本身就是允許一定審計風險存在的。其一,它有些過分依賴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測試,雖然內部控制系統的建立可以減少經濟活動中的一些錯弊,但因為內部控制系統本身固有的一些侷限性,使其無法避免所有的錯弊。例如審計單位發生未預料的經營狀況,或者出現了比較特殊的業務,原有的控制措施無法適用;工作程序上本應相互牽制制約的工作人員串通作弊;管理人員濫用職權或責任心差致使控制系統失效等。所有這些都會使控制系統失靈,產生控制風險。其二,在抽樣審計中,審計人員常常為了用有限的成本達到較高預期的效益,放棄了相當一部分的樣本資料,這就更加大了給出正確審計結論的難度。以上情況均會造成審計結果出現誤差。

二、形成審計風險的客觀因素

1.審計責任的客觀存在。在現代經濟生活中,審計意見的影響範圍也越來越大,人們的經濟決策對審計意見和結論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如果審計意見有所不適當,與被審計單位的情況有所不符,則對使用者的判斷和決策影響將會很大,使得審計風險也隨之加大。

2.審計對象的複雜性及審計內容的廣泛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生產經營過程越來越複雜,與此相應的會計信息系統也日益複雜,財務報表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此外,審計範圍也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審計範圍擴大到今天,已遠遠超過了傳統審計,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審計的對象越複雜,審計的內容越廣泛,審計的難度就越大,審計風險也就越大。

3.被審計單位外部和內部經營背景。經濟環境、被審單位經濟活動的特點、技術發展趨勢、內部控制制度的強度、管理人員的品質和素質等因素都會對企業的經營風險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審計風險。這也是審計風險模型中首先要考慮固有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是現代審計首先要對企業內外環境全盤評估的理由。被審單位內外環境對審計風險的影響,可以從審計費用充分表現出來,西方審計職業界確定審計費用時,都考慮了審計風險,特別是固有風險和經營風險。

如何防範企業內部審計風險

內部審計風險客觀存在、無法規避,而且貫穿於審計全過程,但通過一定措施,完全可以把其控制在較低程度。

1、健全和完善審計法規體系以及審計法規與其他法規相關內容的銜接。企事業單位也應結合本地區、本行業特點,出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內審規定、方法,形成縱橫交錯、點面結合的內部審計法規體系,使內部審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上規範化的道路。

2、保證內部審計獨立性、權威性。機構、人員、工作、經費上獨立性的保證,是搞好內部審計的必要條件,領導的重視則是關鍵,使之擁有一定權限,處於一種比較超脫的地位來對經營管理實施有效監督,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從而使審計工作較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而正常運行。

3、積極參與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工作,這是內部審計中心環節之一。內部控制目的除了保護資產和檢查財務資料準確可靠外,更重要的是為了貫徹執行既定的管理政策以達到系統目標,同時還為了提高經營效率、經濟效益。因此,要針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幫助決策管理層不斷完善內部控制。一個健全而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減少內部審計風險最有力保證之一。

4、建立審計質量保證制度。首先,要建立內部審計責任制度,明確審計人員的職責、權限,合理分工,避免責任相互推諉、漏審等弊病發生而形成審計風險。其次,要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工作標準和監督、檢查、考核、獎懲等制度,增加內審機構自我約束機制,強化審計風險意識。再次,要堅持審計標準,正確處理審計質量與審計數量的關係。只有在嚴格保證審計質量前提下保證審計進度和數量,才能減少審計風險。

5、加強審計報告規範。審計報告是審計風險的最終載體,審計人員對審計報告真實性、合法性負有審計責任。審計報告必須以審計工作底稿為基礎,以審計證據為依據。審計報告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事項進行評價,必須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及本系統、本單位的規章制度,評價要準確適度。對於審計過程中未涉及的具體事項,以及證據不足或標準不明確的事項不得評價。審計報告措詞要嚴密,定性要準確,處理意見要公正、實事求是。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建立審計報告內部複核制度,以此來防範內部審計風險。

6、重視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後續教育。審計風險無法規避,但審計人員的素質、學識水平、工作經驗和職業道德對審計工作的質量起了決定性作用。內部審計機構應根據審計工作的實際需要和發展趨勢,不斷強化對審計人員的素質、道德教育,加強業務培訓,調整、改善內審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處理業務的政策水平和應變能力。

7、優化內部審計技術方法。會計電算化已蓬勃開展,內部審計採用繞過計算機法是不適當的,會造成審計工作被動和心理上的劣勢。充分、有效的開發和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有利於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此外,企業內部信息資源共享,形成經濟管理“透明化”,也有利於強化內部控制,降低審計風險。因此,內部審計機構應根據本行業、本單位特點,積極參與審計應用軟件的編制開發,實現企業計算機軟件與審計軟件的數據共享。此外,相對於外部審計而言,內部審計要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還應重視與企業內部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及人際關係的處理。

審計機關的審計風險有哪些,有哪些防範措施

從古今中外的審計發展史來看,有審計就有審計風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社會政治、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經濟活動領域的不斷擴大,審計所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大,審計難度就越高,審計風險也就隨之增大。如何規避審計風險也就成為國家各級審計機關不斷探討的問題。

1 審計風險的概念和特徵

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中,應該如何界定審計風險的概念,在職業界和學術界有著不同的認識。審計風險的概念是從審計過程認識的,審計風險是指審計客體的財政財務收支中存在重大錯弊(其中包括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而沒有被審計人員發現,作出不恰當的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審計風險的特徵

1.1

審計風險的客觀性。現代審計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採用抽樣審計的方法,即根據總體中的一部分樣本的特性來推斷總體的特性,而樣本的特性與總體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點誤差,這種誤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難以消除。因此,不論是統計抽樣還是判斷抽樣,若根據樣本審查結果來推斷總體,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誤差,即審計人員要承擔一定程度的作出錯誤審計結論的風險。即使是詳細審計,由於經濟業務的複雜、管理人員道德品質等因素,仍存在審計結果與客觀實際不一致的情況。因此,風險總是存在於審計活動過程中,只是這些風險有時並未產生災難性的後果,或對審計人員並未構成實質性的損失而已。

1.2

審計風險的普遍性。雖然審計風險通過最後的審計結論與預期的偏差表現出來,但這種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審計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風險因素的產生。因此,有什麼樣的審計活動,就有與之相適應的審計風險,並會最終影響總的審計風險。從總體來看,可能產生風險的因素有:內部控制結構控制能力差;重要的數字遺漏,對項目的錯誤評價和虛假註釋,項目的流動性強,項目的交易量大,經濟蕭條,財務狀況不佳,抽樣技術侷限性等。從每一個具體風險看,也是由多因素組成。

1.3

審計風險的潛在性。審計責任的存在是形成審計風險的一個基本因素,如果審計人員在執業上不受任何約束,對自己的工作結果不承擔任何責任,就不會形成審計風險,這就決定審計風險在一定時期裡具有潛在性。如果審計人員雖然發生了偏離客觀事實的行為,但沒有造成不良後果,沒有引起相應的審計責任,那麼這種風險只停留在潛在階段,而沒有轉化為實在的風險。審計風險是在錯誤形成以後經過驗證才會體現出來,假如這種錯誤被人們無意中接受,即不再進行驗證,則由此而應承擔的責任或遭受的損失實際沒有成為現實。所以,審計風險只是一種可能的風險,它對審計人員構成某種損失有一個顯化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長短因審計風險的內容、審計的法律環境、經濟環境、以及客戶、社會公眾對審計風險的認識程度而異。

1.4

審計風險的偶然性。審計風險是由於某些客觀原因,或審計人員並未意識到的主觀原因造成,即並非審計人員故意所為,審計人員在無意接受了審計風險,又在無意中承擔了審計風險帶來的嚴重後果。肯定審計風險具有無意性這一特點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在這一前提下,審計人員才會努力設法避免減少審計風險,對審計風險的控制才有意義。

1.5

審計風險的可控性。審計風險是審計活動中的固有現象,即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審計人員可以採取有效的審計方法,通過有效的審計程序去抑制、降低或控制審計風險。

2 審計風險的防範與控制

要想使審計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則需要從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入手。即不僅要從外部給審計工作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且事務所本身也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條件,在審計準備、實施和報告階段採取各種風險......

如何提高審計業務,防範審計風險

1,強化審計業務理論的學習

2,對審計的問題一定要拿出相應的文件支撐

3,對模稜兩可的問題要多問幾個如果?如果?如果會什麼結果

4,對任何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

5,對沒有確實把握的問題,不輕易表態

6,對所謂的問題一定要堅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

審計風險防範是什麼

審計風險是指審計師對含有重要錯誤的財務報表表示不恰當審計意見的風險。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在1996年底公佈的《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和審計風險》中對審計風險定義為:所謂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誤或漏報,而註冊會計師審計後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對於審計風險的概念,國內外許多學者進行了積極的探討,但由於理解的角度不同,結論並不完全一致。   《柯勒會計詞典》把審計風險解釋為:一是已鑑定的財務報表,實際上未能按公認會計原則公允地反映被審計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審計單位或審計範圍中存在重要的錯誤,未被審計人員覺察的可能性。 審計風險

《美國審計準則說明》第47號認為:“審計風險是審計人員無意地對含有重要錯報的財務報表沒有適當修正審計意見的風險。”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的觀點是:審計風險是審計程序未能覺察出重大錯誤的風險。   國際審計準則第25號《重要性和審計風險》將審計風險定義為:“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對實質上誤報的財務資料可能提供不適當意見的風險。”   審計風險是指審計師對含有重要錯誤的財務報表表示不恰當審計意見的風險。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在1996年底公佈的《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和審計風險》中對審計風險定義為:所謂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誤或漏報,而註冊會計師審計後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這裡對審計風險的闡述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註冊會計師認為公允的會計報表,但實際上卻是錯誤的,即已經證實的會計報表實際上並未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變動情況,或以被審計單位或審查範圍中顯示的特徵表明其中存在著重要錯誤而未被註冊會計師察覺的可能性;二是註冊會計師認為的錯誤的會計報表,但實際上是公允的。它包括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可見,我國獨立審計準則對審計風險的定義與國際審計準則中對審計風險的定義是基本相同的。由於審計所處的環境日益複雜,審計所面臨的任務日趨艱鉅;審計也需支持成本效益原則。這些原因的存在決定了審計過程中存在審計風險。這在客觀上要求註冊會計師注意風險存在的可能性,並採取相應措施儘量避免風險和控制風險。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在2007年最新公佈的《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01號---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和一般原則》,第十七條中對“審計風險”的定義: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註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編輯本段含義

這裡對審計風險的闡述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註冊會計師認為公允的會計報表,但實際上卻是錯誤的,即已經證實的會計報表實際上並未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變動情況,或以被審計單位或審查範圍中顯示的特徵表明其中存在著重要錯誤而未被註冊會計師察覺的可能性;二是註冊會計師認為的錯誤的會計報表,但實際上是公允的。它包括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可見,中國獨立審計準則對審計風險的定義與國際審計準則中對審計風險的定義是基本相同的。由於審計所處的環境日益複雜,審計所面臨的任務日趨艱鉅;審計也需支持成本效益原則。這些原因的存在決定了審計過程中存在審計風險。這在客觀上要求註冊會計師注意風險存在的可能性,並採取相應措施儘量避免風險和控制風險。

編輯本段基本特徵

審計風險的性質總表現為某些特質或特徵。我們在探討了審計風險的內涵之後,應繼續闡述審計風險的特徵,並說明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特有表現。現分述如下:

審計風險的客觀性

審計結構

......

如何控制和規避審計風險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審計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近年來,國內外一系列會計醜聞使得審計人員應有的職業謹慎、職業道德等成為法律關注的焦點 。如何加強審計風險管理,有效控制和規避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避免造成審計損失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建立健全科學、規範、系統的審計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科學、規範、系統的審計工作制度,確保審計工作質量。增強審計工作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強化業務培訓,全面普及審計工作人員繼續教育;嚴格遵守《註冊會計師法》和《獨立審計基本準 則》 及獨立審計具體準則與獨立審計實務公告,依法審計;嚴格按照《中國註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準則》 的要求執業,遵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做好審計計劃,尤其是審計風險的分析工作;有效運用審計抽樣方法,重視審計取證工作;謹慎選擇被審計單位,並與被審計單位簽訂業務約定書;提取風險基金或購買責任保險;聘請熟悉註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律師。

二、創造良好的審計社會環境

從最近幾年發生的審計案例來看,不少虛假審計報告是由於會計師事務所及註冊會計師受到被審計單位甚至是某些政府部門的壓力而不得不違規、違心出具。因此,註冊會計師審計迫切需要一個良好的執業環境。新《會計法》的頒佈實施,使單位負責人成為承擔會計責任的主體,再加上其他相關規定,加大了遏制會計造假的力度,有利於為註冊會計師審計創造良好、寬鬆的社會環境。

三、保持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

長期以來,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掛靠”在國家機關、事業組織或大專院校等發起單位之下,很難做到真正的獨立,難以表明其所持立場的客觀公正性。這種傳統管理體制嚴重阻礙了會計師事務所功能的正常發揮,所以,國家規定所有的會計師事務所在1998年底與原掛靠單位脫鉤,向合夥制或有限責任制發展。雖然會計師事務所性質轉變了,但遺留的問題卻很多,因此,隨著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我們要將審計推向市場,在行業協會的管理和指導下,樹立風險管理的觀念,使其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法人主體。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防範審計風險?
如何防範匯率波動風險?
審計風險防範的意義?
如何防範電動車火災?
如何規避市場風險?
如何防範霧霾?
學生如何防範安全意識?
企業如何規避經營風險?
審計風險產生原因?
談談如何防範傳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