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明月對什麼?
伴明月對什麼
伴明月對,迎清風
========================================
柳浪聞鶯各位芝麻竭誠為您解答
您的採納是我們堅持百度的動力
=========================================
對對子,明月對什麼,創造對什麼
明月對太陽,創造對毀壞
伴明月對什麼(對對子)
思故鄉
明月對什麼對子
清風
清風伴明月.把酒問青天是什麼意思
這首詞蘇軾中秋在密州時所作。這首詞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說明作者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當時雖已41歲,並且身處遠離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對現實、對理想仍充滿了信心;另方面,由於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實現,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對現實產生一種強烈的不滿,滋長了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從何時才有?手持酒杯來詢問青天。 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風歸返,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做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冷落、風寒。 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明月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時候才圓?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 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但願離人能平安健康,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月色的明媚皎然。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明月,讓它成為表達對有友人什麼之情 的信使
夜來了,月亮還沒露面。我悵然若失,臨窗伏案拜讀李白,追尋明媚的月光……
詩仙李白(生於公元七零一年,卒於公元七六二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響亮的名字之一,他超過了許多富有江山的帝王,超過了許多功績彪炳的將相,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達到了名揚四海的地步。詩聖杜甫曾經有詩讚孔明雲:“諸葛大名垂宇宙。”(《詠懷古蹟五首》)藉此,我克隆一句——李白如月垂宇宙。
檢閱李白的詩歌,我發覺他對月亮似乎情有獨鍾,不僅生和月亮有緣,也和月亮有關。生時,其母夢見長庚星(又稱太白金星)入懷而生下李白;時,又傳說他去捉月亮。李白的詩歌,可謂包羅萬象,內容很廣,然而就連他寫妻子兒女以及他所陶醉的名山大川的詩,也不過幾十首,這些詩和李白寫月亮簡直不可比擬。他以無限的深情,嚮往著月亮、謳歌著月亮,特別是在晚年,這種愛更進一步地深化。一生之中懷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路難行》)。遭白眼、受委屈,人世間竟是如此不愉快,那麼什麼地方最純潔高尚呢?月亮,只有月亮了,似乎只有月亮,才能使他得到解脫,以後人們傳說他去捉月亮決非偶然,不正是他追求理想去了嗎?
李白生於唐武后長安元年(公元七零一年),主要活動於玄肅兩朝。玄宗前期,即開元年間,由於開國百年統治者比較重視發展經濟,安定社會,因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史稱“開元盛世”。但是“開元盛世”的背景後面仍然滋生著種種矛盾,所以到了玄宗後期,即天寶年間,社會的腐朽與日俱增,社會經濟受到了嚴重破壞,唐王朝的黃金時代轉瞬即去。李白正處於這樣一個盛衰更替的歷史時期。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風流倜儻,豪放不羈,愛好劍術,崇尚遊俠,二十五歲前便飽覽了家鄉蜀中的名山大川,二十六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上安州裴長史書》)時,寫了一首有名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小詩雖然只有二十八字,卻為峨眉山月留下一幅極為珍貴的藝術寫照:掛在峨眉山上的半輪明月,倒影在平羌江中。夜深人靜之際,李白啟程遠行,送行的即已歸去,孤寂之感油然而生,眷戀之情不能自己。他在這首小詩中連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五個地名,但是不露痕跡,不厭其重,反而顯得天然渾成,隨分自佳,含情縹緲,因而“古今目為絕唱”(王世懋《共圃擷餘》)
李白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常以管子、晏子、孔明、謝安等古代政治家自況,因而始終不願通過科舉入仕,但是一生都在渴望“由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巚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李白出蜀漫遊了十六年。在這期間,他為創造條件,實現宏大抱負,輾轉各地,用各種方式同各種人交往,他曾為經濟所困厄,曾遭到一些地方官吏迫害,曾受到腐儒的訕笑,有時他也感到苦悶和彷徨,但所有這一切都沒有挫傷他的政治熱情。天寶元年(公元七四二年) ,唐玄宗為炫耀他的“開元盛世”,詔令薦舉文辭秀逸之士。其時,李白正和道士吳筠隱居於浙江的曹娥江上游的剡中。吳筠首先受到玄宗的徵召,由於他的直接推薦,更由於賀知章的間接支持,加之李白早已名動京師,因而唐玄宗也派人召李白入京。但是,當時的唐玄宗已由勵精圖治的英明君主,變成了驕奢淫逸的享樂天子。唐玄宗賞識李白的絕世才華,召其進京,只是想利用李白的詩章,歌頌昇平,增加宮廷生活的樂趣。當他受唐玄宗之詔前往長安前,曾洋洋自得地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
到了長安,著名詩人賀知章一見李白就說:“此天上謫仙人也。”(《舊唐書·李白傳》)躊躇滿志的李白,誤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