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什麼王?

General 更新 2025-01-24

李世民是什麼王?

唐太宗

歷史唐朝李世民四兄弟的排名叫什麼王

太子李建成

秦王李世民(唐太宗)

衛王李玄霸(早薨無子。武德元年,追贈衛王,諡曰懷)

齊王李元吉(貞觀二年追封李元吉為海陵郡王,諡號剌,以禮改葬)

李世民是什麼樣的皇帝??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也是人,人無完人,是人就有錯誤。貞觀後期,唐太宗開始有了一些變化,先從納諫開始體現出來。貞觀十年,魏徵發現他“漸惡直言”,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錯誤的開始。   一是征伐高麗,這個被某些人認為是錯誤的舉動,但是,就當時形勢來看,此徵是必要的和需要的。第一,發動戰爭的責任是高麗,高麗悍然進攻唐朝附庸國新羅挑起戰端,為了維護權威,唐需要發動戰爭來保護自己的附屬國的利益。第二,戰爭中,唐軍是正義和人性的,這也是保證唐軍損失非常小的一個外在條件,在唐軍攻佔的城池中,均擁護唐軍。但是由於為了保持正義性和人性化,導致偏求穩,而使戰期拉長。第三,唐軍的撤退和後續戰爭,充分體現了李世民的胸懷和高超的戰略思想,唐軍以2000人的損失消滅高句麗數十萬人,千古罕見。撤退之時,敵將城牆跪拜,也實屬罕見。唐軍後期的軍事騷擾和政治封鎖,使高句麗的實力每況愈下,最終高宗消滅這一小丑。

還有奢侈現象的明顯增加。在貞觀十六年的時候,唐太宗下詔說,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機關不得限制,結果造成太子的嚴重浪費現象。唐太宗自己也開始修造宮殿,貞觀十一年在東都洛陽修飛山宮,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宮。這些使唐太宗後期沒有前期勤儉,但是比康熙,乾隆等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還有一個大的錯誤就是參與史官所寫的起居注當中。這是專門寫皇帝日常生活和朝政言論的,皇帝無權干涉,這是歷來的傳統,歷來的皇帝都沒有看,尊重史官的職權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書,從不掩飾什麼,從不害怕皇帝打擊報復。但唐太宗這個名君卻犯了一個頗大的歷史錯誤,影響干預了史官的公正性。當然,沒有任何完整證據表明太宗大量歪曲歷史。同時,不僅僅是太宗,自春秋,看史者何止數百,董狐直筆,陳壽索賄,太史被宮,不要說清朝的文字獄了,另外,許敬宗和武則天對李世民並沒有好感,這樣表明,唐初歷史應該具有可信度的。

不過,係數一生,唐太宗畢竟是個明君,在晚年也反省自己晚年過度奢侈糜爛的錯誤。他對太子李治教誨時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應該從歷史中找古代的賢明帝王為學習的典範,像我這樣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許多錯事,比如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臺榭常有興造,犬馬鷹隼沒有不去的地方,行遊四方又勞民傷財,這都是大錯,你不要以為這都是好事,總想學著去做。”

唐太宗在貞觀初期不顧大臣魏徵和李大亮的勸阻,對歸順的北方遊牧民族部落要土地給土地要物資給物資,結果這些部落享受夠唐朝的恩惠後胃口反而越來越大,索性就叛亂了。

後來唐太宗也自己檢討:“中國百姓,實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葉,擾其根本以厚枝葉,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納魏徵言,遂覺勞費日甚,幾失久安之道。”

貞觀二十年(646年),遼東戰役回來時,唐太宗得病,此後一直調養,由此開始服用方士提煉的金石丹藥。先前唐太宗還曾經嘲笑秦皇漢武迷戀方術和尋求丹藥,現在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進去了。到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又得了“風疾”,煩躁怕熱,便讓人在驪山頂峰修翠微宮,第二年,派人從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羅邇娑婆寐,由於服食“延年之藥”,結果使病情不斷惡化。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逝世。享年僅五十一歲。太宗之死成為一個謎。

騰王是李世民的什麼人,名叫什麼?

滕王李元嬰是李世民最年幼的庶弟,生母柳寶林

李隆基是李世民什麼人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生李承乾、李泰和唐高宗治;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生孝敬皇帝李弘、章懷太子李賢、唐宗李顯、唐睿宗李旦與太平公主;

唐睿宗李旦生唐玄宗李隆基。

由於孝敬皇帝李弘無子,所以唐高宗、武則下令以唐玄宗李隆基過繼與李弘。

武則天時期,李隆基因其膽識過人而深受祖母武則天的寵愛。有一次,武氏諸王到朝堂參加每月朔望的兩次會見時,他看到李隆基的車騎儀仗威嚴而整齊,心中不悅,便利用自己金吾將軍糾察風紀的權力橫加阻撓。李隆基卻理直氣壯地責問:“我家的朝堂,幹你什麼事?竟敢挾迫我的車騎隨從!”結果被告到武則天那兒,武則天不僅不怪罪,反而更加寵愛。

唐玄宗初被封為楚王,後改封為臨淄王。景龍二年四月(708年),兼潞州別駕。景龍四年(710年)從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回到長安。他暗中聚結才勇之士,在皇帝的親軍萬騎中發展勢力。

韋后想效法武則天自稱皇帝,但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密謀,以中宗遺制,立溫王李重茂(中宗少子)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即唐睿宗)參謀政事。韋黨宗楚客、韋溫、紀處訥等人,極力反對相王參謀政事。相王不想捲入宮廷鬥爭,對事件採取迴避的態度,於是李隆基就主動地策劃了消滅韋黨的宮廷政變。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唐玄宗發動政變,一舉剷除韋氏。這次政變也是發生在玄武門,是第三次玄武門政變(第二次稱為“神龍政變”)。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迫使李重茂讓位於相王李旦。相王即位,是為睿宗,立李隆基為太子。

唐朝怎麼還分什麼什麼王?比如李世民就是遼王。怎麼回事呢?

單字封號一般是親王,雙字一般是郡王,所以有一字並肩王。唐代都是單字封王,李世民沒有封過遼王,唐代沒有遼王這個爵位。

唐朝爵位制度

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萬戶,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戶,從一品;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戶,正二品;五曰開國縣公,食邑千五百戶,從二品;六曰開國縣侯,食邑千戶,從三品;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正四品上;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正五品上;九曰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

皇兄弟、皇子,皆封國為親王;皇太子子,為郡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為嗣王,諸子為郡公,以恩進者封郡王;襲郡王、嗣王者,封國公。 皇姑為大長公主,正一品;姊妹為長公主,女為公主,皆視一品;皇太子女為郡主,從一品;親王女為縣主,從二品。凡王、公十五以上,預朝集,宗親女婦、諸王長女月二參。內命婦,一品母為正四品郡君,二品母為從四品郡君,三品、四品母為正五品縣君。 凡諸王、公主、外戚之家,卜、祝、佔、相不入門。王妃、公主、郡縣主嫠居有子者,不再嫁。凡外命婦有六;王、嗣王、郡王之母、妻為妃,文武官一品、國公之母、妻為國夫人,三品以上母、妻為郡夫人,四品母、妻為郡君,五品母、妻為縣君,勳官四品有封者母、妻為鄉君。凡外命婦朝參,視夫、子之品。諸蕃三品以上母、妻授封以制。流外技術官,不封母、妻。 親王,孺人二人,視正五品,媵十人,視從六品;二品,媵八人,視正七品;國公及三品,媵六人,視從七品;四品,媵四人,視正八品;五品,媵三人,視從八品。凡置媵,上其數,補以告身。散官三品以上,皆置媵。凡封戶,三丁以上為率,歲租三之一入於朝廷。食實封者,得真戶,分食諸州。皇后、諸王、公主食邑,皆有課戶。名山、大川、畿內之地,皆不以封。

唐朝的藩王是沒有封地的,只是一個爵位。唐初各位親王因為太宗取消封國制,還會到各州任刺史,是親王任大州刺史(頻繁的調任、兒子不能繼承),這是兩晉南北朝的老習慣(漢朝是真正的分封),但到後來, 皆為遙領, 並不出閣,都居於京師十王宅,百孫院,使得唐中後期,藩鎮割據,唐宗室無力反擊,子孫多次遭殺戮。中後期藩鎮叛亂基本都是節度使領軍作亂。

唐朝歷代直系藩王表

⊙太祖八子

南陽公李延伯

譙王李真

世祖李昺

畢王李璋

雍王李繪

郇王李禕

蔡王李蔚

鄭王李亮

⊙世祖四子

樑王李澄

蜀王李湛

漢王李洪

高祖李淵

⊙高祖二十二子

隱太子李建成

太宗(秦王)李世民

衛王李玄霸

巢王李元吉

楚王李智雲

荊王李元景

漢王李元昌

酆王李元亨

周王李元方

徐王李元禮

韓王李元嘉

黃公李訁喿

彭王李元則

鄭王李元懿

霍王李元軌

虢王李鳳

道王李元慶

鄧王李元裕

舒王李元名

魯王李靈夔

江王李元祥

密王李元曉

滕王李元嬰

⊙太宗十四子

常山王李承乾

楚王李寬

鬱林王李恪

濮王李泰

庶人李佑

蜀王李愔

蔣王李惲

越王李貞

高宗(晉王)李治

紀王李慎

江王李囂

曹王李明

代王李簡

趙王李福

⊙高宗八子

燕王李忠

原王李孝

澤王李上金

許王李素節

孝敬皇帝李弘

章懷太子李賢

中宗(英王)李顯

睿宗(冀王)李旦

⊙中宗四子

懿德太子李重潤

譙王李重福

節愍太子李重俊

殤皇帝(襄王)李重茂

⊙睿宗六子

讓皇帝李憲

惠莊太子......

李世民是什麼族?

依二十四史中記載,李世民的父系是漢民族,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直系後裔,他的曾祖李虎是西魏北周開國功臣,李虎的兒子李昺被封唐國公娶了鮮卑人獨孤信的女兒(就是李世民的奶奶),李昺的兒子就是李淵了,娶的老婆(李世民的媽)是鮮卑貴族竇氏,竇氏生了李世民。所以若單說父系李世民是漢民族,若以遺傳學比例上來說,他的鮮卑比例更大(奶奶,媽媽都是鮮卑人,故李世民3/4是鮮卑血統,1/4是漢血統)。實際上,為了更好統治,帝王多偽造家譜,李償民的父系只能推到李虎可以說是事實,再之前就存疑了,依照北朝將領多為鮮卑來看,李虎也有是鮮卑人的可能.順便說一句,李世民的老婆,唐高宗的媽,長孫皇后也是鮮卑貴族。所以高宗的漢血統比例就更低了。

李世民是什麼轉世

蚩尤本性淫亂,喜歡搞家庭亂倫,後被黃帝打敗,

被黃帝五馬分屍後, 魂魄並非被地府之王收走,而是一直飄忽在陰界陰山的惡魔洞之中,在惡魔洞中他一直無法忘記生前被黃帝誅殺之仇,便在惡魔洞中苦心修煉魂魄,期望有一天能再次投胎,攪亂人間.

一日,他在惡魔洞中終於修復了自己的神元,於是便打算偷入人間,攪亂人世.

不想,他剛一出洞口,便猛然發現一道強光擋住了去路,煙霧繚繞處,只見一慈眉善目的老者 ,端端正正地坐在陽界中央,閉目打坐修煉正果,此人便是老子,姓李名耳,號太上老君 。

原來,涵谷關外,正是陽界中心 ,李耳之所以出涵谷關,只不過是為了尋找這陽界的中心,以使得自己在修煉的時候,能通過這陽界中心到達無時間無空間的零界,進而達到自己不生不滅的,法術通萬里的境界。但是他卻想不到,自己那通天達地的八條靈脈氣柱,其中的一條,卻擋住了惡魔洞內蚩尤的去路,害得蚩尤在洞內無法出去,而且那種修煉要過完1千400多年,那氣柱才會消除掉。

蚩尤此人本來就很小心眼,再加上李耳阻礙他整整1400多年 ,他發誓一定要在姓李的人家中搗蛋,而且要把他們和黃帝的後人搞得天昏地暗 。

最後他出洞後選了鮮卑族和漢人的混血家族,李淵一家下手。他先投胎為李淵第二子,姓李名世民。

這是別人說的 ,僅代表他人觀點,我還是認為他是開國明君。是對華夏有貢獻的人,望採納

安王和李世民是什麼關係

唐朝只有一位安王,名叫李溶,是唐穆宗的兒子,也就是唐太宗的八世孫

唐朝李世民過後是什麼繼承了王位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628~683)

唐代皇帝。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字為善。貞觀五年(631)封晉王。七年,遙授幷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間發生了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十七年,承乾謀殺泰未遂。事發,太宗廢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時年二十二歲。次年(650)改元永徽。起初四五年間由顧命大臣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掌握朝政。

太宗女高陽公主嫁房玄齡子遺愛。高宗即位,貶遺愛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房遺愛、荊王李元景及吳王李恪等謀反。事發,遺愛被殺,元景、恪及高陽公主等均賜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鞏固。

當時朝鮮半島分成三國:高麗、百濟和新羅。六年,高麗與百濟聯軍攻新羅,新羅遣使乞援於唐,高宗遂先後派兵出擊高麗和百濟。至龍朔三年(663),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於白江口,破百濟,其國王奔高麗。

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破乙毗射匱可汗,自號沙鉢羅可汗。永徽六年,唐遣程知節西擊沙鉢羅可汗,從此連年用兵西域。至顯慶二年(657),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鉢羅奔石國(今前蘇聯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被擒。西突厥亡。高宗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護府。次年,徙安西部護府於龜茲(今新疆庫車)。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

高宗即位後納武則天入宮為昭儀,不久欲廢王皇后,改立武氏為後。對此,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對。李義府、許敬宗等卻迎合帝意,表示贊成;宿將李績則奏稱:“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高宗在李義府等人的支持下,終於在永徽六年廢王皇后,立武氏為皇后。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貶斥,不久,無忌被迫自縊。顯慶(656~661)末年,高宗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難於操持政務,皇后武則天得以逐漸掌握朝政,朝廷內外稱他們為“二聖”。從此武則天成為掌握實權的統治者,高宗處於大權旁落的地位。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於乾陵。

高宗朝的政績還是不少的,象徹底解決了高麗問題,高宗時的永徽律在武德律和貞觀律的基礎上而成,也是最後的唐律。永徽時期延續了貞觀時期的路線。但其實也並非高宗的功勞,而在於太宗遺留下來的兩位老臣,長孫無忌和儲遂良的輔佐。

唐高宗身體不好,性格上也非常懦弱,典型的碌碌之輩。這就給武則天的篡權創造了機會。本來如果要是立自己父親的妃子為後,在宋以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但在不重禮法的唐代確成功了。此事的後果是長孫和儲後來死於武則天之手。而李績因為一句,此陛下家事。受到宋以後的史家抨擊。責其不能以死進諫。李治在這件事中的表現就是沒有主見,畏首畏尾。

後人有認為唐高宗並非庸才的。但很多事實表明,李治確實無愧於庸才。太宗選他當繼承人,雖然有長孫力爭的原因,但也有害怕李承乾或是李泰中的一人即位,另一人必不能活。讓李治當皇帝就是因為他寬厚,必能保全兄弟。但實際上,李治登位後,長孫就羅織罪名把越王恪殺了。如果高宗認為越王有罪,就是智商有問題,如果認為無罪,就是良心有問題。對王皇后和蕭淑妃的慘死,高宗都熟視無睹,長孫和儲遂良都是功臣,就是反對廢后,也沒有死罪啊。長子李弘也死在武后之手。最滑稽的是高宗讓上官儀起草詔書廢后,最後他居然不承認是他的,意思,害得上官儀白丟了條命。對於他的廟號高宗,真不知高在何處?可以想見,就是沒有武則天,長孫無忌也完全有可能廢掉高宗。...

相關問題答案
李世民是什麼王?
李世民為什麼叫秦王?
李世民為什麼殺李建成?
李建成是什麼王?
李世民為什麼逼李淵退位﹖ ?
一個王一個民是什麼字?
李小龍是什麼轉世?
全世界是什麼意思?
李聞雨是什麼電視劇?
農民是什麼政治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