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如何核算?

General 更新 2024-11-13

增值稅怎麼算?

繳納增值稅的企業一般分兩類,一類是小規模企業,一類是一般納稅人.

1小規模企業的應納增值稅=收入*增值稅稅率

如收入100,稅率3%,應納增值稅=100*3%=3元

2一般納稅人企業的應納恭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稅額+進項稅額轉出-上期留抵稅額

一般納稅人企業的稅率通常為17%

如購貨成本100,對應進項稅額17,銷售此批貨物收入200,對應銷項稅額34,暫不考慮特殊情況,則應納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稅額=34-17=17元

增值稅如何計算出來的

你說錯了無稅金額不是100*(1+17%)是100/(1+17%)

增值稅唬價外稅,稅款在價格之外,而現實生活中買賣價都是價稅合計,所以在計算稅款時需要將價稅分離出來。

含稅價=不含稅價+稅款=不含稅價+不含稅價*稅率=不含稅價(1+稅率)

不含稅價=含稅價/(1+稅率)

所以100含稅收入在計算不含稅價時是100/1.17

當然這是指稅率是17時,如稅率是13%時就是100/1.13,稅率是3%時就是100/1.03

企業增值稅如何計算?

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售者負擔,有增值才徵稅沒增值不徵稅,但在實際當中,商品新增價值或附加值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是很難準確計算的。因此,我國也採用國際上的普遍採用的稅款抵扣的辦法,即根據銷售商品或勞務的銷售額,按規定的稅率講算出銷項稅額,然後扣除取得該商品或勞務時所支付的增值稅款,也就是進項稅額,其差額就是增值部分應交的稅額,這種計算方法體現了按增值因素計稅的原現。

公式為: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舉例:

銷售A商品100件,不含增值稅單價80元,不含增值稅銷售額就為100*80=8000元

設增值稅稅率為17%,那麼A商品的銷項稅額為:8000*17%=1360元

購進A商品時,每件支付60元(含稅),總金額為100*60=6000元(含稅),應化成不含稅為:6000/(1+17%)=5128.21元,稅額為:5128.21*17%=871.79元.

以上100件A商品的新增價值為8000-5128.21(不能減6000,因為6000是含稅,要化成不含稅)=2871.79元,稅率是17%,所以應納增值稅稅額為:2871.79*17%=488.20元.但在稅法當中是不採用這種算法的,在此是為了讓你對增值部分有個更直觀的理解,才這樣舉例的,稅法上正確的算法如下:

應納增值稅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1360-871.79

=488.21元

備註:兩種方法算出的結果相差0.01元(488.21-488.20)是購進時6000元為含稅金額化為不含稅時之差,為正常情況,實踐中按防偽稅票上的稅額計算即可)

企業要自已開具增值稅發票,企業必須具備一般納稅人資格,對符合什麼條件的企業才可以申請一般納稅人資格呢?具體如下:

(1)從事貨物生產式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人,以及以從事貨物生產或提供應稅勞務為主、兼營貨物批發或零售的納稅人,年應納增值稅的銷售額在100萬元以上;

(2)從事貨物批發或零售的納稅人,以及從事貨物批發或零售為主、兼營貨物生產或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人,年應納增值稅的銷售額在180萬元以下

(3)會計核算健全。指能準確計算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

(4)有會計從業資格證的會計人員

如果你公司的工業製造企業,年應納增值稅的銷售額要達到100萬元以上;如果你公司是商業企業,年應納增值稅的銷售額要達到180萬元以上,才可能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這是最重要的條件

企業增值稅怎麼計算啊

1、企業的增值稅的計算一般情況下是

應納稅所得額=增值稅的銷項額-增值稅的進項額

2、交了多少增值稅都不會說明企業有什麼問題,僅僅體現出貨物流通環節的數量達到什麼規模。無論企業繳納多少增值稅,對企業利潤沒有影響。

原因如下:

增值稅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的差額就是應納增值稅額。增值稅是價外稅,在會計核算中,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與成本費用無關,提取銷項稅和進項稅額抵扣都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核算,與財務費用無關,也不反映到利潤表裡。 增值稅不同於價內稅——營業恭,既然與成本費用無關,當然就與利潤無關,更不會在利潤中體現,增值稅無論你交多少,都與利潤沒有關係,至於你交了多少,並不減少利潤。

什麼是增值稅,怎樣計算

增值稅的計算

公式為: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增值稅計算公式:含稅銷售額/(1+稅率)=不含稅銷售額

不含稅銷售額×稅率=應繳稅額

上面說增值稅是實行的“價外稅”,什麼是價外稅?也就是價外徵稅,就是由消費者負擔的。比如:

你公司向a公司購進甲貨物100件,金額為10000元,但你公司實際上要付給對方的貨款並不是10000元,而是10000+10000*17%(假設增值稅率為17%)=11700元。

為什麼只購進的貨物價值才10000元,另外還要支付個1700元呢?因為這時亥你公司作為消費者就要另外負擔1700元的增值稅,這就是增值稅的價外徵收。這1700元增值稅對你公司來說就是“進項稅”。a公司多收了這1700元的增值稅款並不歸a公司所有,a公司要把1700元增值稅上交給國家。所以a公司只是代收代繳而已,並不負擔這筆稅款。

再比如:

你公司把購進的100件貨物加工成乙產品80件,出售給b公司,取得銷售額15000元,你公司要向b公司收取的乙產品貨款也不只是15000元,而是15000+15000*17%=17550元,因為b公司這時作為消費者也應該向你公司另外支付2550元的增值稅款,這就是你公司的“銷項稅”。你公司收了這2550元增值稅額也並不歸你公司所有,你公司也要上交給國家的,所以,2550元的增值稅款也不是你公司負擔的,你公司也只是代收代繳而已。

如果你公司是一般納稅人,進項稅就可以在銷項稅中抵扣。

沿用上例,你公司購進貨物的支付的進項增值稅款是1700元,銷售乙產品收取的銷項增值稅是2550元。由於你公司是一般納稅人,進項增值稅可以在銷項增值稅中抵扣,所以,你公司(在出售了乙產品獲得b公司的貨款後)上交給國家增值稅款就不是向b公司收取的2550元,而是:2550-1700=850元(那1700元已在你公司購買甲貨物時加入貨款中,由a公司代收代繳過了),所以這850元是b公司在向你公司購乙產品時付給你公司的,通過你公司交給國家。b公司買了你公司的乙產品,再賣給c公司,c公司再賣給d公司……,這些過程都是要收取增值稅的,直到賣給最終的消費,也就把增值稅轉嫁到了最終消費者身上了,所以增值稅也是流轉稅。

如果你是一名會計,從會計分錄中也看得出來:

你公司向a公司購進100件貨物時,分錄:

借:原材料 1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700

貸:應付賬款——a公司 11700

分錄中並沒有把收取的1700元做為公司的費用,而是做為“應交稅金”,因為你公司是一般納稅人,進項稅額可以抵扣。

你公司向b公司銷售80件甲產品時,分錄:

借:應收賬款——b公司 1755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5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550

分錄中並沒有把向b公司收取的2550元增值稅款做為公司的業務收入,而是掛“應交稅金”,因為這並不歸你公司所有,而是應交給國家的稅收。

銷項稅額 - 進項稅額 = 2550 - 1700 = 850 元就是要交給國家的稅收。

月底增值稅怎麼做賬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50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45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 5000

2.你的供應商開6個點,可能是小規模的,小規模開的是普通發票,所以沒有進項稅,不能抵扣銷項稅.直接計入材料成本

借:原材料

貸:銀行存款

供應商開出發票是不是17%只關係你能不能抵扣

補充: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有其應有的應稅項目,稅率一般為17%或13%,只能按照這兩檔稅率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6%是生產、加工、修理修配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徵收率。所以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是不能開6%的增值稅發票的。

但有些地方好像政策不一樣, 你需要到國稅局申領普通發票。就可以開了。

好多一般納稅人都有這樣的普票為的就是給小規模開的。(我知道的好像有幾個單位可以同時開,有幾個不能開)所以最好問下專管員

還有,既然對方是一般納稅人,你就堅決拒付稅金款要增值稅發票,可以抵扣的呀,不然小心被老闆罵。 奇怪了,後面的回答系統提示我有不合法回答,哈哈

補充:

例:購貨

借:原材料 1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17

貸:銀行存款 117

銷貨

借:應收賬款 117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170

結轉: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17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17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 153

如果還不懂,我也沒辦法了

應交增值稅怎麼算

是的,在理論上,你算常很正確,是這樣的。

公式是: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 進項稅額

本月進項發票稅額是22345.29,銷項發票稅額是15487.84,

應交增值稅=15487.84-22345.29=-6857.45

不用交稅

但是,實際上稅務局規定稅負率,不允許你的進項稅全部認證抵扣。還是要交稅的。

補充回答:

如果想交點稅的話 除了少認證進項票 還有什麼方法——加大收入,加大銷項稅額

----------------------------------------

不懼惡意採納刷分

堅持追求真理真知

增值稅的賬務如何處理? 10分

有點羅嗦,根據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

應交增值稅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採購物資等,按應計入採購成本的金額,借記“材料採購”、“在途物資”或“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本科目(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按應付或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銀行存款”等科目。購入物資發生退貨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二)銷售物資或提供應稅勞務,按營業收入和應收取的增值稅額,借記“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貸記本科目(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按確認的營業收入,貸記“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等科目。發生銷售退回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三)出口產品按規定退稅的,借記“其他應收款”科目,貸記本科目(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四)交納的增值稅,借記本科目(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企業(小規模納稅人)以及購入材料不能抵扣增值稅的,發生的增值稅計入材料成本,借記“材料採購”、“在途物資”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增值稅會計處理方法

1、存貨取得

A、外購 借:原材料(等)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付賬款(等)

B、投資者投入 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實收資本(或股本)

C、非貨幣性交易取得

(1)支付補價 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原材料(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銀行存款(支付的不價和相關稅費)

(2)收到補價 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銀行存款(收到的補價)

貸:原材料(等)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營業外收入-非貨幣性交易收益

補價收益=補價-補價/公允價*帳面價-補價/公允價*應交稅金和教育費附加

D、債務重組取得

(1)支付補價 借:原材料(應收賬款-進項稅+補價+相關稅費)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收賬款

銀行存款(=補價+相關稅費)

(2)收到補價 借:原材料(應收賬款-進項稅-補價+相關稅費)

銀行存款(補價)

貸:應收賬款

銀行存款(相關稅費)

E、接受捐贈 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待轉資產價值-接受非現金資產準備

銀行存款(相關費用)

應交稅金(稅費)

月底: 借:待轉資產價值-接受非現金資產準備

貸:資本公積-接受非現金資產準備

處置後: 借:資本公積-接受非現金資產準備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存貨日常事務

A、在途物資 借:在途物資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付賬款

B、估價入帳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估價

注:本月未入庫增值稅不得抵扣

C、生產、日常領用 借: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

貸:原材料(等)

D、工程領用 借:在建工程(或工程物資)

貸: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E、用於職工福利 借:應付福利費

貸: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計劃成本法

A、入庫 借:原材料(等)

貸:物資採購(計劃成本)

B、付款、發票到達 借:物資採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

C、月底物資採購餘額轉出

借方(超支): 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物資採購

貸方(節約) 借:物資採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

計劃成本=實際入庫數量(扣減發生的合理損耗量)*計劃價

實際成本=包含合理損耗的購貨金額(即發票價)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差異+本期差異)/(月初計劃成本+本期計劃成本)

D、分攤本月材料成本差異

借:生產成本(等,+或-)

貸:材料成本差異(+或-)

4、零售價法

成本率=(期初存貨成本+本期存貨成本)/(期初存貨售價+本期存貨售價)

期銷售存貨的成本=本期存貨的售價(銷售收入)*成本率

例:某商品公司採用零售價法,期初存貨成本20000元,售價總額30000元。本期購入存貨100000元,售價120000元,本期銷售收入100000元,本期銷售成本是多少?

成本率=(20000+100000)/(30000+120000)=80%

銷售成本=100000*80%=80000元

7、委託代銷商品核算

受託方:

A、發出時 借:委託代銷商品

......

增值稅的計算方法

從增值稅所採用的計算方法看,從理論上講,可分為兩種方法:

一、直接計算法

直接計算法,是指直接求出商品或勞務的增值額,然後再乘以規定稅率,計算出應納的增值稅稅額。計算公式為: 應納增值稅=增值額×稅率

在直接計算法中又分為“加法”和“減法” ①加法,是指將構成增值額的各要素如工資、租金、利息、利潤及其它增值項目的金額加起來,求出增值額,然後再乘以增值稅稅率,計算出應納的增值稅稅額。公式:應納增值稅=(工資+利息+租金+利潤+其它增值項目)×稅率 ②減法,又稱扣額法。是指從銷售額全值中扣除非增值稅項目的金額,如外購的原材料、燃料、動力等扣除項目的金額,求出增值額,然後乘以增值稅稅率,計算出應納增值稅稅額。公式:應納增值稅=(銷售額-非增值項目金額)×稅率

二、間接計算法

間接計算法,又稱稅款扣稅法。是指以銷售額全值乘以增值稅稅率求出產品的整體稅額,然後從中扣除外購非增值項目已經繳納的稅額,以這個稅差作為應納的增值稅稅額,計算公式為:應納增值稅=銷售額×稅率-非增值項目的已納稅款。

雖然增值稅的應納稅額計算方法有上述幾種,但在實際實行中普遍採用的只有扣稅法,這是因為:

第一,稅款抵扣制是增值稅最本質的特徵,它有利於貫徹公平稅負的原則,保證財政收入。目前,大多數實行增值稅的國家,其增值稅稅率都在二檔以上,不同稅率的產品在流轉環節間的整體稅負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實行直接計算法,就會出現稅率同整體稅負不相吻合的情況,其結果是全能廠與專業廠之間仍然存在稅負不平的矛盾,而且還有可能出現納稅人故意將購入商品或勞務成本在不同稅率產品或勞務之間進行不合理分攤,而逃避稅收。而扣稅法則避免這些漏洞。

第二,實行扣稅法,有利於簡化增值稅的計算辦法,採用直接計算法須在產品核算過程中劃分確定增值項目或非增值項目,使應納稅額的計算十分複雜。實行扣稅法,尤其是採用憑發票註明稅款扣稅的辦法,則可以使稅金的計算與成本核算脫鉤,計算徵收手續比較簡便。 對非增值項目的已納稅款的確定,有兩種方法:

(1)先確定非增值項目(扣除項目),然後再衍乘以適用的扣除率,求出扣除項目的已納稅款。

計算公式為:扣除項目的已納稅款=扣除項目×適用的扣除率

在確定扣除項目時,會由於生產過程的不同環節而採用不同的計算辦法。具體有:

①購進扣稅法。是指扣除項目的扣除稅款在購進環節進行抵扣。只要是當期購進的,不論是否投入生產,其應抵扣的稅款,當期均允許抵扣。計算公式:

本期扣除稅款=∑(本期外購扣除項目金額×扣除稅率)

②投入實耗扣稅法。即按當期投入生產過程中所耗用的扣除項目計算。計算公式為:

本期扣除稅款=∑[(本期投入生產過程的扣除項目金額+ 福期為銷售應稅產品所耗用的扣除項目金額)×扣除稅率]

③產出實耗扣稅法。即按當期完工產品中所耗用的扣除項目計算。公式為:

本期扣除稅額=∑[(本期完工產品所耗用的扣除項目金額+ 本期為銷售應稅產品所耗用的扣除項目金額) ×扣除稅率]

④銷售實耗扣稅法。即按當期銷售產品中所耗用的扣除項目計算。公式為:

本期扣除稅額=∑(本期銷售產品所耗用的扣除項目金額×扣除稅率)

(2)憑發票註明稅款抵扣辦法。 新增值稅實行此辦法,即憑購進允許抵扣項目的專用發票上註明已徵稅款,作為扣除項目的已徵稅款,並在購進環節進行抵扣。...

相關問題答案
增值稅如何核算?
增值稅如何計算?
減免增值稅如何做賬?
多繳的增值稅如何做賬?
多繳的增值稅如何抵扣?
月底增值稅如何結轉?
增值稅如何認證?
海關增值稅如何申報?
申報增值稅如何做賬?
免交的增值稅如何做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