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泡沫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5-01-17

日本泡沫經濟的原因

日本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為什麼日本政府長期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再一次回到日本泡沫經濟的起點--1985年。在日本歷史上,1985年是一個極具特殊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日本發生了許多足以影響日本歷史、改變日本命運的大事。戰後日本的經濟和金融都有著濃厚的“封閉”和“管制”色彩。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了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進程。20世紀80年代,這一進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發表了《關於金融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公告,揭開了日本經濟、金融全面自由化、國際化的序幕。日本政治國際化進程加速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從一個“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而日美關係將成為“政治大國”的基石。在1985年的“廣場會議”和1986年的“盧浮宮會議”中,日本均成為美國最堅定的盟友。日本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從1980年起,國際社會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改變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1985年的日本《經濟白皮書》指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日本必須擴大內需,以緩和與國際社會的關係。總結1985年的日本,同時面臨著三個重大的戰略轉變:由“管制經濟”向“開放經濟”轉變;由“經濟大國”向“政治大國”轉變;由“外需主導型經濟”向“內需主導型經濟”轉變。如此重大而深刻的變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有可能使宏觀政策失去迴旋的空間。當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國內政策協調與國際政策協調等問題等交織在一起時,宏觀政策的權衡、選擇和調整會變得非常困難,可能會因失去平衡而出現嚴重失誤。

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是什麼原因引起?

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形成的原因,其國內有2種針鋒相對的觀點

1.日元升值是經濟泡沫形成的主要原因:日元升值後出口下降,導致日本被迫採取低利率政策,引入大量熱錢,因而導致經濟泡沫。

2.日元升值本身不是經濟泡沫的原因,而是低利率政策:降低利率對國內基本消費需求沒有刺激作用,但對投資行為卻能起很大的促進的作用,當時採取這樣的政策,本身就是以虛假的經濟泡沫去粉飾經濟增長的數據。

由於上述因素疊加在一起,日本國內興起了投機熱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場和土地交易市場更為明顯。其中,受到所謂“土地不會貶值”的土地神話的影響,以轉賣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價開始上升。當時東京23個區的地價總和甚至達到了可以購買美國全部國土的水平,而銀行則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為擔保,向債務人大量放款。此外,地價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賬面財產增加,刺激了消費慾望,從而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增長,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發展。

1985年到1988年期間,隨著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雖有所下降,但是國內的投機氣氛依然熱烈。1987年,投機活動波及所有產業,當時樂觀的觀點認為只要對土地的需求高漲,那麼經濟就不會衰退,而且市場也鼓勵人們不斷購買股票,聲稱股票從此不會貶值。當時日本媒體為了給這種經濟繁榮狀況命名,還希望募集像巖戶景氣、神武景氣類似的名稱。但當時也出現了少數反對論點,認為土地價格已經遠遠超過其實際需求,日本經濟將在不久的將來陷入衰退。

從經濟學原理來說,土地價格上升,導致租用土地的工廠或寫字樓(辦公樓、辦公室)的企業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購入債券,因此會帶來土地需求下降。根據供求理論,價格終將趨於均衡。但是日本企業普遍實行以賬面價值計算土地資產的做法,因此從表面上看企業的收益率也並無變化,而賬面價值與現實價值的差額就導致了賬面財產增加,從而刺激日本企業追求總資產規模而非收益率。

當時為了取得大都市周邊的土地,許多大不動產公司會利用黑社會力量用不正當手段奪取土地,從而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問題。而毫無收益可能的偏遠鄉村土地也作為休閒旅遊資源被炒作到高價。從土地交易中獲得的利潤被用來購買股票、債券、高爾夫球場會員權,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動產(如美國洛克菲勒中心)、名貴的藝術品和古董、豪華跑車、海外旅遊景點等等。當時這種資金被稱為“日本錢”(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經濟的關注和商家的追捧。當時隨著股票價格上升,日本國內購買法拉利、勞斯萊斯、日產CIMA等高檔轎車的消費熱潮也不斷高漲。

日本泡沫經濟破裂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麼?

日本泡沫經濟生成和破滅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宏觀政策的失誤。在當時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日本貨幣政策曾經失去平衡,出現過三次重大失誤。

日本泡沫經濟與日元升值是兩個不同金融機關積極行動成為泡沫產生的初期因素

的事件,各有不同的原因,但由於二者出現在同一時期,有著相同的歷史背景,因而產生了複雜的聯繫,以致使一些輿論誤讀了它們。 日元對美元升值的直接原因是日美貿易差額的變化;根本原因是日本對美國經濟實力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經濟正為“滯脹”所困擾,1980 年,美國的通脹率為13.5%,失業率為7%,經濟增長率為-0.2%,財政赤字為738億美元,貿易赤字為150億美元。為了克服“滯脹”,里根政府以減稅為核心,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美聯儲通過緊縮性貨幣政策,提高利率,抑制通貨膨脹。高利率增加了美元對國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大量資金流入美國市場,導致美元升值。1979年至1985年2月,美元對其他10個發達國家貨幣的多邊匯率上升了73%. 美元升值擴大了美國貿易赤字。1980-1984年,美國對日本的貿易赤字從150億美元增加到1130億美元,與此同時,日本對美貿易順差從 76.6億美元增加到461.5億美元。巨大的貿易差額在使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債務國的同時,也使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1985年,日本對外淨資產為 1298億美元;美國對外債務為1114億美元。 日元對美元升值的更深層因素是,二戰後,美國曾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美元成為“超級貨幣”;20世紀80年代,日本在經濟增長率、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均已遠遠超過美國,美元開始衰落。1980-1985年,美國勞動生產率平均約為0.4%,日本約為3%;美國經濟增長率平均約為 1.5%,日本約為 4.8%. 也就是說,到1985年,日元升值與美元貶值都已經無法避免。實際上,1985年2月美元走低/日元升值的過程已經開始,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只是加快(而非啟動)了這一進程。

日本為什麼會有泡沫經濟,最後怎麼破裂的?

摘自《金融危機真相》 作者:戴維·德羅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經濟問題,也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末泡沫經濟的形成和隨後的破滅。是什麼導致的泡沫經濟,它又為什麼會破裂?實際上,日本銀行(BOJ)應承擔很大的責任。

在泡沫經濟年份裡,即約1986~1990年,日本的資產價格猛漲。從股票到土地到高爾夫球俱樂部會員資格,所有東西的價值都增加了一兩倍。人們已經把這貼上泡沫的標籤,是因為資產價格的迅速升高後緊接著就是價格的崩潰。泡沫這一術語是對一種經濟的形象解釋,這種經濟像氣球一樣膨脹,但是隻要經針一刺它就突然爆炸了。就日本來說,助長這種泡沫膨脹的因素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的隨意性貨幣政策;而刺穿這個泡沫的就是這一政策在1989年下半年的突然反轉。總之,日本銀行為教科書上描述的、被經濟學家稱為“停—走”貨幣政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只不過在日本實例中,順序倒過來了,先“走”然後“停”。

推動這次泡沫經濟的這一貨幣政策根源,是日本1985年9月對它自己參與的一次祕密聯合干預外匯——旨在降低美元對日元和西德馬克的比價的廣場協定——的反應。

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元匯率急劇上漲。羅納德R26;里根總統的減稅政策和美聯儲主席保羅R26;沃爾克反通貨膨脹的緊縮貨幣政策導致美元對馬克和日元上升。美元在1985年2月達到最高點,於是,在此後9月實施的廣場協定的干預旨在使美元降到更合理的水平。

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來的美元上漲與當時的“里根經濟學”有關。根據那時美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特定組合,理論家們解釋了美元的升值:因為羅納德R26;里根總統採取了減稅和增加國防開支的措施,財政政策是擴張性的;而貨幣政策是緊縮性的。這使保羅R26;沃爾克領導的美聯儲成功實現了降低通貨膨脹的目標。自羅伯特R26;蒙代爾(1963年)以來,經濟學家們就意識到這種緊貨幣伴隨鬆財政的組合會導致本國貨幣的升值。

美元在兩項政策的刺激下,開始急速對美國主要貿易伙伴的貨幣尤其是日元和西德馬克升值。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者們的利益被動搖了。1985年德國中央銀行採取了各種措施阻止美元的升值。最後,正像第一章描述的那樣,里根政府組織了一股聯合力量,使美元在後來被稱做5個工業化國家集團或G5的貨幣中貶值。結果就導致了著名的1985年9月22日的廣場協定。船橋洋一(Yoichi Funabashi,1988年)寫過一篇資料豐富且具有強烈吸引力的滑稽報道,講述了達成廣場協定的部長們和他們偏執狂的安全措施,包括召開“無紙化會議”。

在會議結束時,部長們就通知他們的中央銀行去實施共同拋售美元、購進日元和馬克的聯合行動。儘管這一措施看起來有效,並且人們完全被外匯市場的變化驚住了,但事實是早在7個月前美元就已經開始貶值了。之前的美國公債收益暴跌就證明了美元正在貶值。10年期公債的到期收益率在1984年6月達到了最高點,略低於14%。到1986年9月,10年期公債收益率只有725%。事實是,當美聯儲放鬆它的反通貨膨脹的貨幣緊縮計劃時,高升的美元就開始急劇貶值了。

廣場協定干預加速了美元的長期下降趨勢,這就好像是對一個已經跌下階梯的人又被人用力推了一把。廣場協定的一個更重要的結果就是針對這種干預對日本資產負債表的影響,日本銀行所做出的反應。當參與這種干預時,日本銀行就拋售美元、購進日元。這本身是一種自相矛盾的操作,因為日本銀行正在從日本的銀行系統吸收貨幣。這就是問題所在。船橋(1988年)報道,儘管日本銀行還接受財務省指令,但是它......

日本泡沫經濟是如何形成的?詳解

日本泡沫經濟 日本泡沫經濟是日本在19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出現的一種經濟現象。根據不同的經濟指標,這段時期的長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間的4年零3個月的時期。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西德、英國和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當時美元匯率過高而造成大量貿易赤字,為此陷入困境的美國與其他四國發表共同聲明,宣佈介入匯率市場。此後,日元迅速升值。當時的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後的1美元兌120日元。由於匯率的劇烈變動,由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賬面虧損,因此大量資金為了躲避匯率風險而進入日本國內市場。當時日本政府為了補貼因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擊的出口產業,開始實行金融緩和政策,於是產生了過剩的流通資金。 當時還有下列背景: 1. 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的優良製造業企業的資金需求減小,金融業開始向不動產、零售業、個人住房等領域傾斜融資政策。 2. 1980年代以來,全球性的通貨緊縮形成了股票市場的上升通道。 由於上述因素疊加在一起,日本國內興起了投機熱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場和土地交易市場更為明顯。其中,受到所謂“土地不會貶值”的土地神話的影響,以轉賣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價開始上升。當時東京23個區的地價總和甚至達到了可以購買美國全部國土的水平,而銀行則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為擔保,向債務人大量貸款。此外,地價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賬面財產增加,刺激了消費慾望,從而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增長,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發展。 1985年到1986 年期間,隨著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雖有所下降,但是國內的投機氣氛依然熱烈。1987年,投機活動波及所有產業,當時樂觀的觀點認為只要對土地的需求高漲,那麼經濟就不會衰退,而且市場也鼓勵人們不斷購買股票,聲稱股票從此不會貶值。當時日本媒體為了給這種經濟繁榮狀況命名,還希望募集像巖戶景氣、神武景氣類似的名稱。但當時也出現了少數反對論點,認為土地價格已經遠遠超過其實際需求,日本經濟將在不久的將來陷入衰退。 從經濟學原理來說,土地價格上升,導致租用土地的工廠或寫字樓的企業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購入債券,因此會帶來土地需求下降。根據供求理論,價格終將趨於均衡。但是日本企業普遍實行以賬面價值計算土地資產的做法,因此從表面上看企業的收益率也並無變化,而賬面價值與現實價值的差額就導致了賬面財產增加,從而刺激日本企業追求總資產規模而非收益率。 當時為了取得大都市周邊的土地,許多大不動產公司會利用黑社會力量用不正當手段奪取土地,從而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問題。而毫無收益可能的偏遠鄉村土地也作為休閒旅遊資源被炒作到高價。從土地交易中獲得的利潤被用來購買股票、債券、高爾夫球場會員權,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動產(如美國洛克菲勒中心)、名貴的藝術品和古董、豪華跑車、海外旅遊景點等等。當時這種資金被稱為“日本錢”(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經濟的關注和商家的追捧。當時隨著股票價格上升,日本國內購買法拉利、勞斯萊斯、日產CIMA等高檔轎車的消費熱潮也不斷高漲。 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迎來了最高峰。當時日本各項經濟指標達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於資產價格上升無法得到實業的支撐,所謂泡沫經濟開始走下坡路。 一旦投機者喪失了投機慾望,土地和股票價格將下降,因此反而導致賬面資本虧損,由於許多企業和投機者之前將上升的賬面資本考慮在內而進行了過大的投資,從而帶來大量負債。隨著中央政府金融緩和政策的結束,日本國內資產價格的維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日本經濟為什麼是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指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極易喪失持續發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態。泡沫經濟經常由大量投機活動支撐,本質就是貪婪。由於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因此其資產猶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經濟學上稱之為“泡沫經濟”。

20世紀出現過多次泡沫經濟浪潮,其中較為著名的是日本80年代廣場協議引發的泡沫經濟。其主要體現在房地產市場和股票交易市場等領域大幅投機炒作上漲達四年。但是一旦泡沫經濟破裂,其影響將波及到一個國家的大多數產業甚至國際經濟的走勢。

日本上世紀90年代的經濟泡沫是怎麼回事?

日本泡沫經濟是日本在19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出現的一種日本經濟現象。根據不同的經濟指標,這段 時期的長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間的4年零3個月的時期。這是日本戰後僅次於60年代後期的經濟高速發展之後的第二次大發展時期。 這次經濟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機活動的支撐,因此隨著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出現大倒退,此後進入了平成大蕭條時期。 日語中“平成景氣(日語:平成景気;日語假名へいせいけいき)”基本與此同義,但有時也包括此後的經濟蕭條階段。

日本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

日本政府長期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的動機,需要再一次回到日本泡沫經濟的起點——1985年。在日本歷史上,1985年是一個極具特殊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日本發生了許多足以影響日本歷史、改變日本命運的大事。

戰後日本的經濟和金融都有著濃厚的“封閉”和“管制”色彩。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了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進程。20世紀80年代,這一進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發表了《關於金融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公告,揭開了日本經濟、金融全面自由化、國際化的序幕。

日本政治國際化進程加速

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從一個“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而日美關係將成為“政治大國”的基石。在1985年的“廣場會議”和1986年的“盧浮宮會議”中,日本均成為美國最堅定的盟友。

日本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從1980年起,國際社會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改變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1985年的日本《經濟白皮書》指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日本必須擴大內需,以緩和與國際社會的關係。

總結

1985年的日本,同時面臨著三個重大的戰略轉變:由“管制經濟”向“開放經濟”轉變;由“經濟大國”向“政治大國”轉變;由“外需主導型經濟”向“內需主導型經濟”轉變。如此重大而深刻的變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有可能使宏觀政策失去迴旋的空間。當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國內政策協調與國際政策協調等問題等交織在一起時,宏觀政策的權衡、選擇和調整會變得非常困難,可能會因失去平衡而出現嚴重失誤。

日本的經驗教訓表明:

第一,匯率的調整並不能阻止經濟的泡沫化;

第二,尤其在CPI的穩定時期,更應該當心資產的泡沫化;

最後,應處理好眼前的經濟繁榮與經濟的長期持續健康發展之間的關係。

在我國當前反對加息的理由之一是,經濟過熱並非全局性的,所以加息有可能影響經濟繁榮。速水優對日本泡沫經濟的反省給我們的啟示是:在面臨這兩種風險時,犧牲暫時的經濟發展的損失,比起聽任泡沫經濟擴大可能造成的危害,從長遠來看要小得多。

總之,不應過多地糾纏於CPI的漲跌,把CPI的漲跌作為調控宏觀經濟的唯一風向標,重蹈日本的覆轍。

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的原由?

以下是轉發

泡沫經濟主要是因為日本貨幣政策的失誤。

1.教訓一:貨幣政策應該是圓潤的、穩健的,過度擴張與突然收縮都有可能對國民經濟產生破壞性影響。在日本泡沫經濟形成的過程中,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在泡沫經濟破滅的時候,突然收縮的貨幣政策又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不少人認為,日本的泡沫經濟是由於“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升值造成的。本文的研究表明,“廣場協議”之後,日元的確出現了大幅升值,但真正對日本經濟產生破壞性影響的並不是日元升值本身,而是當時極度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廣場協議”之後,日本當局允許日元大幅升值,但又擔心貨幣升值帶來的通貨緊縮問題,因此,在1986-1988年實行了過度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結果導致了20世紀80年代末的嚴重資產泡沫(黑田東彥,2003)。

從1986年到1987年2月,在短短的14個月裡,日本銀行連續5次降低中央銀行貼現率,從5%大幅降低到2.5%,不僅為日本歷史之最低,而且為當時世界主要國家之最低。1987年,日本政府減稅1萬億日元,追加5萬億日元的公共事業投資,後又補充2萬億日元財政開支。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使日本的貨幣供應量持續上升,1987-1989年,日本銀行的貨幣供應量(M2+CD)增長速度分別高達10.8%,10.2%和12%,造成國內過剩資金劇增。在市場缺乏有利投資機會的情況下,大量過剩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造成資產價格暴漲。  與貨幣政策的極度擴張一樣,貨幣政策的突然緊縮也同樣會給國民經濟帶來災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並引發危機,至少從直接感受上是日本銀行刻意挑破泡沫的結果”(清水啟典,1997)。因為在泡沫無法自我支撐時,正是經濟系統存在流動性壓力和危機的時候,此時的正確做法是採取“凱恩斯療法”,即先放鬆銀根,然後再慢慢收縮,這樣能夠使泡沫在一種有序的政策引導中有一個時間過程去慢慢地釋放。而1989-1990年,日本銀行緊急收縮信貸的做法“無異於拒絕向一個掉進冰窟中的醉漢提供他所需要的酒和毛毯一樣,可能致他於死地”(羅賓斯,1979)。實際上,面對經濟泡沫,如果只是簡單地採取收緊銀根政策,必然會對正常的經濟活動造成破壞性影響,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就好比城裡有房子失火,消防隊不是向房子噴水,而是掘堤淹城一樣(三木谷良一,2002)。

2.教訓二:貨幣政策決策應是科學的,慎重的,任何重大的失誤都有可能把經濟推入絕境。同時,貨幣政策應是靈活的,必須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如果日本銀行能在1987年或1988年就提高利率、緊縮銀根的話,日本的泡沫經濟問題或許可以避免”。

在日本泡沫經濟形成的過程中,至少有兩次因為日本銀行對形勢的判斷的失誤,錯過了貨幣政策調整的最佳時機,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後果。一次是1986年,日本出現了“日元升值蕭條”,實際上,這次經濟衰退的時間非常短暫,完全是日元升值後市場的自動調整,很快日本經濟便恢復增長。然而,日本政府由於判斷失誤,作出了過度反映,並由此開始實行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另一次是1987年秋天,當時世界經濟出現了較快增長,1987年9月底,美國、德國等開始調高利率,日本也準備於1987年年底以前提高中央銀行貼現率。恰在此時,1987年10月19日,“紐約股災”爆發。“黑色星期一”之後,世界經濟很快恢復增長,西方主要國家紛紛尋找機會,提高利率,日本銀行卻決定繼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維持中央銀行貼現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日本銀行是在1989年5月份才提高貼現率的,這時距離......

日本泡沫經濟的時代背景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當時美元匯率過高而造成大量貿易赤字,為此陷入困境的美國與其他四國發表共同聲明,宣佈介入匯率市場。此後,日元迅速升值。當時的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後的1美元兌120日元。由於匯率的劇烈變動,由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帳面虧損,因此大量資金為了躲避匯率風險而進入日本國內市場。當時日本政府為了補貼因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擊的出口產業,開始實行金融緩和政策,於是產生了過剩的流通資金。另外,當時還有下列背景:1. 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的銀行煩惱於向優良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案件,於是開始傾向於向不動產、零售業、個人住宅等融資。2. 1980年代以來,全球性的通貨緊縮形成了股票市場的上升通道。 由於上述因素疊加在一起,日本國內興起了投機熱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場和土地交易市場更為明顯。其中,受到所謂“土地不會貶值”的土地神話的影響,以轉賣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價開始上升。當時東京23個區的地價總和甚至達到了可以購買美國全部國土的水平,而銀行則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為擔保,向債務人大量貸款。此外,地價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帳面財產增加,刺激了消費慾望,從而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增長,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發展。1985年到 1986年期間,隨著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雖有所下降,但是國內的投機氣氛依然熱烈。1987年,投機活動波及所有產業,當時樂觀的觀點認為只要對土地的需求高漲,那麼經濟就不會衰退,而且市場也鼓勵人們不斷購買股票,聲稱股票從此不會貶值。當時日本媒體為了給這種經濟繁榮狀況命名,還希望募集像巖戶景氣、神武景氣類似的名稱。但當時也出現了少數反對論點,認為土地價格已經遠遠超過其實際需求,日本經濟將在不久的將來陷入衰退。從經濟學原理來說,土地價格上升,導致租用土地的工廠或寫字樓的企業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購入債券,因此會帶來土地需求下降。根據供求理論,價格終將趨於均衡。但是日本企業普遍實行以帳面價值計算土地資產的做法,因此從表面上看企業的收益率也並無變化,而帳面價值與現實價值的差額就導致了帳面財產增加,從而刺激日本企業追求總資產規模而非收益率。當時為了取得大都市周邊的土地,許多大不動產公司會利用黑社會力量用不正當手段奪取土地,從而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問題。而毫無收益可能的偏遠鄉村土地也作為休閒旅遊資源被炒作到高價。從土地交易中獲得的利潤被用來購買股票、債券、高爾夫球場會員權,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動產(如美國洛克菲勒中心)、名貴的藝術品和古董、豪華跑車、海外旅遊景點等等。當時這種資金被稱為“日本錢”(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經濟的關注和商家的追捧。當時隨著股票價格上升,日本國內購買法拉利、勞斯萊斯、日產CIMA等高檔轎車的消費熱潮也不斷高漲。 蘇聯由於阿富汗戰爭以及美蘇軍備競賽,加之東歐諸國劇變,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在歐洲,由於嚴重的高失業率和東歐民主化,國際和社會秩序也非常混亂。美國:經過1980年代中期的經濟週期,逐漸走入低谷。住房金融產業出現危機,社會信用危機日益嚴重。此外,經常性國際收支趨向平衡,但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也不斷上升,財政赤字創下歷史紀錄。在這樣的世界形勢中,政治經濟都比較安定的日本出現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號,全體國民預感到“日本的時代”即將到來。當時在世界各國的印象中,三十年前仍然是一個普通發展中國家的日本,已經迅速成為了遍地黃金的富裕國家。 期待通過資產價值上升而獲得利潤的手法,隨著資產價格的上......

經濟問題,日本當年房價大跌的原因是什麼?其泡沫是怎麼產生的

東南亞當年的經濟危機是美國華爾街的大佬們由索羅斯為首的炒家惡意炒作,日本的房價大跌當然和日本的經濟有關係,當年日本電子業和汽車製造業相當的發達,東芝,索尼等數不清的大公司,那時的效益非常的好,所以就業率就高工資也高,後來中國崛起了,日本的企業和日本本土的就業率等問題就一年不如一年,人們看淡了市場當然就拋售了預期很高的房產,股票等了,就和現在的中國一樣,房價之所以高的離譜,就是因為大家預期中國的經濟會非常的好,如果大家預期經濟不好的話,失業率增加,當然也不會去買房子,之所以敢去買,敢去炒,就是因為預期,經濟的泡沫,實際就是對經濟的預期太好了,於是整個的國家都感覺浮躁,沒有人想老老實實的去做實業,都想炒作一把,而炒作是需要資金支持的,而實業跟不上,各個行業都靠炒作,沒有實際的利潤,資金當然會有斷鏈的時候,當資金鍊斷了,泡沫也就破裂了,因為沒資金了,吹不動了。誰會是最後一棒,這就得靠運氣了。。。

相關問題答案
日本經濟泡沫的原因?
共享經濟出現的原因?
今年經濟蕭條的原因?
非洲經濟落後的原因?
廣西經濟落後的原因?
東三省經濟不好的原因?
日本二戰戰敗的原因?
中國經濟下滑的原因?
經濟不好的原因?
日本侵略中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