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邪見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1-24

佛教中什麼叫做不邪見?

指不正之執見,主要指撥無四諦因果之道理者。系八邪行之一,十惡之一,十隨眠之一,五見之一。以為世間無可招結果之原因,亦無由原因而生之結果,而謂惡不足畏,善亦不足喜等之謬見,即是邪見。蓋俱舍家謂撥無因果為邪見;唯識家則主張撥無因果及四見以外之所有邪執,均稱為邪見。另據《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九》載,五見雖同為邪推度,但因邪見之‘無行相’過患特重,故特稱之為邪見。又謂邪見壞事,謗因果及三寶,壞法恩、生恩,起法怨、生怨,並破壞現量,為暴惡之見,故別立此名。(《俱舍論·卷十九》、《成唯識論·卷六》)。邪見,最簡單的意思就是錯誤的認識,對事物抱著錯誤的認識或者觀點。人們的種種錯誤的行為下是由於錯誤的認識才導致錯誤的行為產生錯誤的結果。學佛修行的終極目標可以說就是培養出正確的認識和觀點,也就是“佛之知見”,可以說是“正見”。其實不管是什麼人,認識與行為是並重的,認識決定行為,行為影響認識,學佛修行的人到一定的境界後是知行不二。風生經常遇到一些人會說:“你說的這些我都明白,就是做不了。”其實做不了就是沒有認識,如果是真的認識就一定做得了。打個最簡單的比喻,你知道去搶銀行是犯罪,會是警察抓住並判刑,所以你雖然知道銀行裡有很多錢,但是你不會去搶銀行;但是怎麼還是有人去搶銀行呢?那些去搶銀行的人是懷著僥倖的心理,以為會有可能逃得掉那才去搶的。為什麼說學佛修行的人終極目標是培養出正確的認識和觀點,也就是“佛之知見”,可以說是“正見”呢?《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雲:“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佛陀來到世間的目的就是向一切眾生展示“佛之知見”,讓眾生得到“佛之知見”。所以,學佛修行的人也就是以得到“佛之知見”為目的。得到“佛之知見”也自然遠離了邪見。且看看《佛說十善業道經》中佛陀說:(解釋部分是淨空法師解釋的)【複次龍王,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 ‘邪見’是愚痴,愚痴表現在外面就是邪知邪見。邪知邪見是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你的想法、看法與自性完全違背,這叫痴;所以痴就是邪見。能夠遠離愚痴,這是最困難的事情,比前面的難得多了。十善前面的都容易斷,唯獨末後這一條難斷。佛在經典上有個比喻,斷痴惑好比是藕斷絲連,很不容易斷乾淨。斷煩惱,戒跟定,持戒修定就行,這十條裡面前面九條,能持戒,身、口可以不犯;能修定,定能夠斷貪瞋。可是痴沒有法子,痴一定要開智慧,智慧開了之後,痴才能斷得掉,不開智慧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可是我們要曉得,愚痴是所有煩惱的根本。為什麼會有貪?為什麼會有瞋?痴,愚痴!為什麼身會造殺盜淫、口會造妄語兩舌?都是愚痴。由此可知,開智慧重要。佛法修學終極的目標是在開智能,開智慧斷根本的愚痴煩惱。…… 【何等為十?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 這是第一個利益。你能夠得真實的‘善意樂’。“善意樂”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快樂,這是真樂,不是我們一般概念裡面所講苦樂之樂,苦樂的樂是相對的,不是真實的。佛對於這一樁事情,把它說作“壞苦”,樂是壞苦;苦是“苦苦”,樂是“壞苦”,那不是真樂。“真意樂”,佛經裡面所講的“常生歡喜心”。為什麼?因為他常生智慧,他得的是真正的法喜,法樂。‘真善等侶’,這就是他決定會得真善知識;常常遇到真善知識,常常親近真善知識,與真善知識做伴侶。這個“伴侶”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同參道友”。由此可知,如果有邪見,這個受用你得不到。你有邪見,肯定你起心動念都隨順煩惱,我們講的是“常生煩惱......

邪見是什麼意思

邪見

【拼音】:xié jiàn

【解釋】:1.佛教指無視因果道理的謬論。泛指乖謬不合理的見解。

【例句】:愚痴邪見即是自造惡業;懶惰懈怠就是自毀前程;自怨自艾終究於事無補;怨天尤人只會更加壞事。

佛教中什麼叫做不邪見?

正見就是不邪見。現在外表像佛法或者自稱是佛法的假東西不少,去學佛教的經典吧,亂七八糟的東西別學

八不慳貪什麼意思

出自《十善經》,意思是:第八條是,不吝嗇貪婪。

慳貪者。自己之財。不肯施人。名之為慳。他人之財。但欲歸我。名之為貪。

松贊干布時期,大臣吞彌桑布扎最初翻譯的幾部佛經中有一部名為《十善經》。

十善者: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綺語。 六不兩舌。 七不惡口。八不慳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見。

什麼是邪見?懷疑人不懷好意是不是邪見?佛教解釋

依上座部佛教《清淨道論》的解釋:

依此而(相應法)邪見故,或自己邪見故,或只是邪見故為“邪見”。它有不如理的見解的特相;有執著的作用;以 邪的見解為現狀;以不欲見諸聖者等為近因。當知邪見是最上的罪惡。

--通俗的說邪見--在佛教的解釋是指不正確的見解,和八正道里的正見相對應,指的是對四聖諦的不如實知見,對緣起法的不如實知見,對五蘊的不如實知見;初果聖者斷邪見!

懷疑人不懷好意是不是邪見--不是,只是不如理作意,邪念而已。

邪見煩惱 什麼意思

辛一、略說

《止觀》說:“作決定解,名之為見。”邪見即顛倒見,廣義來說,對於不正確的道理作決定解,都是邪見。《大智度論》說:“見有二種,一者常,二者斷。常見者,見五眾(五蘊)常心忍樂;斷見者,見五眾滅心忍樂。一切眾生多墮此二見中。復有二種見,有見、無見。”一般邪見可分常、斷兩類。常見,是見五蘊恆常不變,內心忍樂;斷見,是見五蘊斷滅,內心忍樂。二者都是邪見。一切眾生多數墮在斷常二見中。此外,又可分為有見、無見兩種,即偏執有或偏執無的邪見。

以世間粗大的邪見來說:人們依止邪師、邪論,被邪見所矇蔽,有些認為殺戮野蠻人、年邁的父母、重病者能夠增長福德;有些認為蛇、鼠等動物危害人類,因此獵殺它們具有功德;有些認為我們是梵天的後裔,世間萬物是由梵天所造,因此可隨意享用他人的物資,不會有罪過;有些認為以恆河水沐浴可以淨除業障;有些認為對女性行淫無罪過,甚至認為可以和母親姐妹行淫;有些認為豬、羊、魚等是天人賜予我們的食物,可以盡情享受。諸如此類,都是粗大的邪見。那麼,本論十黑業道的邪見是哪種範圍內的邪見呢?請看論文:

辛二、何為邪見

邪見。事者,謂實有義。

邪見之事,是真實有的意義。譬如:三寶、淨土、佛菩薩、阿羅漢、六道輪迴、三世業果等,是實有之義。十不善業中的邪見,決定是專指斷見,因為是對有的善和不善業觀為無的緣故。如《俱舍論》中說:“視善不善不存在,即是所謂之邪見。”

意樂分三:想者,謂於所謗義,作諦實想;煩惱者,謂三毒隨一;等起者,謂樂誹謗欲。

邪見的意樂分三:想,是對所誹謗的意義執為真實。煩惱,是三毒任何一種。等起,即樂意誹謗的心。

加行者,即於所思策發加行。此復有四,謂謗因、果、作用、有事。

邪見的加行,是對所思所想策發誹謗加行。其中又有四種,即:誹謗因、誹謗果、誹謗作用、誹謗有事。

誹謗因者,謂雲無有妙、惡行等。

誹謗因,就是認為不存在善行、惡行等,對於因上真實有善惡業誹謗為無有。譬如,心裡想:根本沒有佈施這種善行,不可能有菩薩行,婚外戀並非惡行等等。

誹謗果者,謂雲無有彼二異熟。

誹謗果,就是認為不存在善行或惡行的異熟果,對善惡業實有苦樂果報誹謗為無有。譬如,心想:殺雞宰鴨不會墮惡趣,唸佛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等。

誹謗作用分三:誹謗殖種持種 作用者,謂雲無有若父若母;誹謗往來作用者,謂雲無有前世後世;誹謗受生作用者,謂雲無有化生有情。

誹謗作用有三種情況:誹謗殖種、持種作用,即認為無父無母;誹謗往來作用,即認為沒有前生後世,有情並非從前世轉到今生,也沒有從今生去往後世;誹謗受生作用,即認為不存在中有眾生等。

謗實有事者,謂雲無有阿羅漢等。

誹謗真實存在的事,即認為不存在阿羅漢、三寶、淨土等。

辛三、邪見之究竟分三:一、真實 二、圓滿與不圓滿之差別 三、斷疑

壬一、真實

究竟者,謂誹謗決定。

邪見究竟,是指決定誹謗。

“誹謗決定”,即對實有義誹謗為非有,起了決定的執著。譬如:古印度順世外道的足目仙人為了安立無後世,而寫了有關否認後世的十萬偈頌,即是邪見究竟。

壬二、圓滿與不圓滿之差別

此亦由於五相圓滿,謂具五心:

邪見也是由五相而圓滿,即邪見圓滿應具足五心:一、有愚昧心,謂不如實了所知故。

第一,有愚昧心,因為不如實了知所知的緣故。

二、有暴酷心,謂樂作惡故。

第二,有猛利心,因為樂意作惡的緣故。

三、有越流行心,謂於諸法不如正理善觀察故。

第三,有越流行心,因為對諸法不如理分別推求的緣故。

“流轉”可分善流流轉和不善流流轉兩種。善流流轉是指諸善行,不善流流轉是指不善行。此處將不善流流轉稱為“越流行心”,因為對諸法不如理觀察,是違越善法流轉,所以......

欲戒不能傷人害己啥意思意思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綺語。 六不兩舌。 七不惡口。八不慳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見。    此中前三名身業。中四名口業。後三名意業。業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則為十善。若犯而不持。則為十惡。    十惡分上中下。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羅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果。決定無疑。絲毫不錯也。    殺盜淫妄。已於五戒中說。綺語者。謂無益浮詞。華妙綺麗。談說淫慾。導人邪念等。    兩舌者。謂向彼說此。向此說彼。挑唆是非。鬥構兩頭等。    惡口者。謂言語粗惡。如刀如劍。發人隱惡。不避忌諱。又傷人父母。名大惡口。將來當受畜生果報。既受佛戒。切莫犯此。    慳貪者。自己之財。不肯施人。名之為慳。他人之財。但欲歸我。名之為貪。    嗔恚者。恨怒也。見人有得。愁憂憤怒。見人有失。悅樂慶快。及逞勢逞氣。欺侮人物等。    邪見者。不信為善得福。作惡得罪。言無因果。無有後世。輕侮聖言。毀佛經教等。    然此十善。總該一切。若能遵行。無惡不斷。無善不修。恐汝等不能體察。今略舉其一二。    當孝順父母。無違無逆。委曲宛轉。勸令入道。斷葷吃素。持戒唸佛。求生西方。了脫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決不依從。亦勿強逼。以失孝道。但於佛前。代父母懺悔罪過。斯可矣。    於兄弟則盡友。於夫婦則盡敬。於子女則極力教訓。使其為良為善。切勿任意憍慣。致成匪類。    於鄰里鄉黨。當和睦忍讓。為說善惡因果。使其改過遷善。於朋友則盡信。於僕使當慈愛。    於公事則盡心竭力。同於私事。凡見親識。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當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貨哄騙於人。    若以此風。化其一鄉一邑。便能消禍亂於未萌。致刑罰於無用。可謂在野盡忠。居家為政矣。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

我認為

不殺生是不傷害有生命的東西。

不偷盜是不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佔有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不邪淫是不接觸邪惡淫穢的東西。

不妄語是不說狂妄的話。

不兩舌是不說兩面三刀的話。

不惡口是不出口傷人。

不綺語是不只說好聽話。

不貪慾是不能貪婪的慾望。

不嗔恚是不要隨便生氣發火。

不邪見是不要有邪惡的想法見解。

見笑了。

佛家十惡中最後一惡“邪見”是什麼意思?

十惡

“十惡”,又稱“十惡業”。在佛學裡,“十惡業”是招致各種“苦報”、“惡報”的十種最根本的惡業,簡稱“十惡”。

“十惡”中,身惡有三種。一是殺人奪命,二是不與而取,包括盜竊、搶竊,三是邪淫,指於家室之外發生兩性關係,這三種都是行為,故稱為“身惡”。

“口惡”有四種,一是妄言,包括狂妄語、虛浮語、欺騙語等;二是兩舌,即挑撥離間、搬弄是非、造謠中傷等;三是惡口,指惡言惡語、粗暴語、出口傷人之語等;四是綺語,指髒話、雜穢語、粗話等。由於這四種都是出自口的語言行為,故稱為“口惡”。

“意惡”有三種,一是貪慾,指貪財、貪色、貪名、貪圖享受等各種貪慾;二是嗔恚(讀音:hui),指的是憎惡、慍怒、仇恨和記恨等;三是邪見,指不信佛法,不信因果,並宣揚之。

所謂“八邪”、指的是,邪見,邪思維、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又叫邪方便)、邪念、邪定。

以上十惡八邪,是凡夫常犯的惡業;其中每一樣發出來都可種下惡因,也都必將招致苦報。對人對己、對社會對眾生,都是有害無利的。  邪見  行人慾生彼國,出離生死,先當深識求生彼土真妄之心。且謂如是極樂世界,為是在境,為是在心,若在於心,但有虛想,無土可生。若在於境,雖然生處,又復失心。若謂心境二俱求生,則我身心是一,寧生兩處。若謂心境是一,一心求生,則自今心境宛爾,難說是一。又極樂娑婆,淨穢不同,況是世尊垂教,敕令舍穢求淨,一義奚得,四句既不可求,或謂處處皆是西方極樂,或謂心淨則是極樂,或雲極樂不離這個,若作此解,皆名邪見。(《寶王三昧唸佛直指》

邪見諂媚是什麼意思

不通過正當途徑,卻想達到目的(的人),表現(的方法是)說(他人)壞話,或者(過分尋求他人)喜歡。

相關問題答案
不邪見是什麼意思?
永遠不再見是什麼意思?
不接見是什麼意思?
再見亦不見是什麼意思?
見不得光是什麼意思?
好久不見是什麼意思?
往之不見是什麼意思?
不散不見是什麼意思?
已然不見是什麼意思?
不類推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