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領域對幼兒的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4-11-22

社會實踐對孩子有什麼意義?

社會實踐,是對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注重對學生進行訓練、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的有效途徑。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能有益補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在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言行一致方面的不足,通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頭腦去分析,動手動腦,增強感性認知,把外在教育要求內化為自我發展動力,自我發現,自我提高,培養良好的情操和意志。要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人們思想上有認識,行動上卻不夠重視。家長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學校追求的是升學率,社會注重的是經濟效率,社會實踐仍然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哪裡?到底什麼是教育?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這本書裡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光教給孩子知識,只重視孩子的文化學習,這不是完全的教育。完全的教育,是把孩子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來培養的工作。作為一個人,孩子不僅需要知識,他更需要靈魂!他還有情感、意志、信仰、交往、行為規範等方面需要培養和發展。為避免我們的教育變成沒有靈魂的教育,就要重視孩子的需要,不僅讓孩子學,更要讓孩子在實踐中用,學用相長,才能最終達到教育的目的。

如何評價幼兒園社會領域活動

摘要  評價是以幼兒為對象,對幼兒活動、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受益情況和所達到的水平作出價值判斷。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應該是科學的、合理的評價,是能激發幼兒自信心,保護幼兒的自尊心,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促進幼兒發展的。掌握好正確的評價方法,可以有效鼓勵幼兒學習的興趣,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勇氣,鍛鍊幼兒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是幼兒發展的催化劑。  關鍵詞  評價 幼兒行為表現 評價方法  評價,是指以幼兒為對象,對幼兒活動、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受益情況和所達到的水平作出價值判斷。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應該是科學的、合理的評價,是能激發幼兒自信心,保護幼兒的自尊心,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促進幼兒發展的。幼兒發展本身具有複雜性,在不同情景,不同情緒狀態,不同的環境下,幼兒的行為往往有較大不同。客觀上需要運用多種評價方法,將有利於更清晰、更準確地描述幼兒的發展狀況。  《綱要》指出“全面瞭解幼兒的發展狀況,防止片面性,尤其是避免只重知識和技能,忽略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傾向。在日常生活與教育教學過程中採取自然的方法進行評價。平時觀察所獲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幼兒行為表現和所積累的各種作品等是評價的重要依據。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避免用劃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橫向的比較。”這段話說明了正確評價幼兒的方式方法。  一、靜態評價和動態評價相結合  靜態評價是按照評價標準對幼兒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進行判斷,考察的是幼兒在某一時間或階段內發展的現實狀況。動態評價是對幼兒發展,變化狀態的與判斷,重在考察幼兒當前的發展較之過去的進步情況,以及今後的發展潛力和趨勢。在進行幼兒發展評價時一定要使二者相互結合做到揚長避短,優勢互補。  在一次有關蝸牛的教育活動結束後,老師進行活動小結評價:“小朋友今天講得真好,通過活動我們知道了蝸牛的特點和生活習性,活動時大家都能大膽發言,希望小朋友們下次繼續努力。”這種評價方式是對所有參與小朋友總的評價,是一種靜態的評價,它只是評價了幼兒的表現幼兒活動的結果,提出下一次的希望,缺少對幼兒活動細節的評價,給幼兒的感覺是空洞的,對教育活動的內部印象不深,而且只是獲得了知識,沒有培養幼兒動手、思維、學習的興趣,在教育活動中,應將對幼兒的評價作適當的調整不僅對幼兒的活動結果進行評價,還應使評價自然地伴隨著整個教育活動過程,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進行使之成為動態評價,通過評價給予幼兒支持和援助。  二、在教學活動中應當避免一味的“正面”評價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實施,賞識教育和激勵性評價得到強化,批評成份相對匱乏。活動中出現了教師表揚過多,以至於忽視了教學評價與幼兒全面發展相結合,促使評價丟失了針對性影響到幼兒受挫力的培養。負面評價對幼兒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味地運用表揚,不批評、不懲罰這種教育是殘缺的。批評能促進幼兒認識自我,提高耐挫能力。我們經常見到這種現象,某幼兒因得不到小紅花,回家哭鬧不止。因為受到老師的批評,而不去幼兒園。常此以往,幼兒會形成自私、任性、蠻橫等性格。對幼兒人格的形成是不利的,當幼兒發生不良行為時,教師運用批評能使幼兒不良行為得到抑制,控制不良行為產生的後果,從而約束幼兒的言行,遵守一定的規則。例如:在區域活動中如果幼兒出現不懂規則,破壞正常活動的開展時,教師適時適當的批評,制止幼兒不當的行為,會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多年的教育工作經驗告訴我教育批評孩子首先要在批評之前要搞清事實,讓孩子把自己心裡的話說出來。孩子好心辦壞事也是常有的事,這時候處理問題就不能單純地看結果,假如孩子的出發點......

幼兒園開展社會領域實踐活動,你認為有意義嗎?說說你的看法

只要與其年齡相適應的社會實踐活動,還是可以接受的。

幼兒社會領域教育普遍存在什麼問題

幼兒園社會教育普遍存在問題,只是大小不等,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關注。

幼兒園分享課的教育意義

未來社會在強調個性張揚自我表現的同時,更注重團隊合作及與人相處的能力。而我們的幼兒缺乏分享意識和交往能力,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獨佔精神成為了形成良好社會性發展的很大障礙。

正是這些因素,讓很多孩子存在著自私、孤僻、任性,獨佔心強、以自我為中心、不合群、合作意識差等性格問題,影響了其心智的成長,導致個性不成熟難以適應社會。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社會領域中明確指出:教育孩子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等。“快樂分享”,利用幼兒園的集體活動幫助幼兒學會“與人分享”,消退自我中心的心態,促進每個孩子健康和諧發展。

由於孩子年齡小,缺乏社會交往經驗,在分享活動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互相爭搶、攻擊的現象,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引導幼兒萌生與同伴分享玩具的意識,並能樂意分享。教會孩子友好的交往技能和一些禮貌用語,如:“我們兩個一起玩好嗎”、“咱們交換可以嗎”等交往方式,並鼓勵孩子自己解決遇到的困難,處理和同伴之間的矛盾,學會輪流、交換與合作,引導幼兒從被動交往逐漸過渡到主動交往,提高交往能力。以及學習各種與同伴合作分享的方法,在嘗試中體驗一起玩的快樂。

關於社會領域的幼兒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10月1日是我們國家的國慶節。

2初步瞭解我國建國以來取得的重要成就。

3激發幼兒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1、"開國大典"、"祖國新貌"、"大閱兵"的記錄片片段。

2、手工材料:彩色皺紙、漿糊、剪刀等供製作、佈置環境用。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受節日的氣氛,知道國慶節。

師:這幾天我們的周圍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鮮花、彩旗?為什麼很多地方都掛上了五星紅旗?

師:國慶節是幾月幾日?這是個什麼節日?人們在這個節日裡會舉行一些什活動?我們為什麼要過國慶節?

2、組織幼兒觀看影片,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國慶節的意義。

⑴ 觀看"開國大典"片段,教師邊看邊講。

⑵ 觀看"祖國新貌"和"大閱兵"片段。讓幼兒瞭解我國建國後取得的重大成就,武器裝備的更新,國防科技的發展,激發幼兒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⑶ 提問:影片裡有些什麼人?他們在幹什麼?他們為什麼這麼高興?有哪些新式的武器?有了新式的武器可以怎樣?

⑷ 教師進行小結: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紀念日,稱為"國慶節"。每年國慶節祖國各地都要組織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來展示新中國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組織幼兒為國慶節制作裝飾物。

當下幼兒園是怎樣對幼兒進行社會教育的

教導幼兒遵守規則,培養良好的社會行為對幼兒進行社會性教育,首先讓幼兒掌握和遵守最基本的社會行為準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通過言語教導和動作指導等方法向幼兒具體說明應遵守的準則是什麼,並講解一些簡單的道理,使其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應怎樣做和為什麼要這樣做的道理。行為習慣的培養過程可分講解培養和習慣形成兩個階段進行。教師要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中獲得各種感受,並把由此產生的觀念、認識、情感轉變為行動。幼兒年紀小,尚未形成系統的世界觀,因此,要從小開始培養,使他們形成正確的觀點,並在這些觀點的指導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從而逐步學會控制自己,時間長了他們的意志就能得到鍛鍊和加強。要達到以上目的,首先應該給幼兒提供大量的行為實踐機會。只有在實際生活中,幼兒才能進行社會知識、經驗、行為規則的學習,將所學到的知識指導自己的實踐,並逐漸養成習慣。在教學工作中,可以設計一些情景教學內容,如《可愛的白雪公主不見了》的表演。在表演過程中讓幼兒分別扮演失主和拾物者,讓他們進入角色後,再引導幼兒體驗丟失心愛的娃娃玩具的焦慮心情,讓他們思考:“你的娃娃玩具被別人拾到了,你希望他怎麼做呢?”“如果你拾到別人的東西該怎樣做?”通過以上活動,使幼兒在移情、同情和角色轉換過程中,形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的認識,懂得在現實生活中拾到東西應交還給失主的道理。其次,要注意引導、幫助幼兒,將其在特定條件或場合中學到的良好社會行為應用到更廣泛的日常生活中去。

開展各種遊戲活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對於幼兒掌握社會交往的本領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要重視和鼓勵幼兒的同伴交往,給予幼兒充分與同伴接觸、交往的機會。在日常教育活動中,遊戲不僅是幼兒喜愛的活動,而且能為幼兒提供大量的交往機會,滿足幼兒參與社會活動的願望。例如:角色遊戲《我是小主人》,幼兒通過扮演“主人”這一角色,學習了作為主人所應具有的職責和行為要求:照顧好客人;待人有禮貌;當接待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時,更應體貼、關心和愛護等等。通過遊戲教育幼兒學習如何待人接物、關心同伴。其次,可以在遊戲中引導和培養幼兒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這種品質情感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是社會性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開展遊戲、活動時,教師應注意發揮他們的自主性,讓幼兒自己商量如何進行遊戲、建立遊戲規則。在遊戲中重視引導他們解決爭執和矛盾,學習如何協調各種關係,正確採納別人的意見等。

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榜樣在日常生活中,教師的行為是幼兒行為的榜樣,幼兒會主動地觀察、學習教師的行為。因此,教師要非常重視自身對幼兒的榜樣作用。教師的觀念、價值觀的選擇、言行舉止、心理行為特徵、外表著裝特徵等都無時無刻地、潛移默化地、有力地影響著幼兒。如果老師親切友善、樂於助人,無形中就為幼兒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幼兒天天與老師在一起,也會逐漸表現出同樣積極的行為。其次,老師與幼兒都不是單一、獨立相處的,因此,教師對某一孩子的關心、體貼,不僅溫暖了這一個孩子的心,也會起到教育其他孩子的作用。例如:當孩子傷心、難過時,教師如果能給予關切、慈愛的詢問、溫柔的摟抱,孩子在感動之餘,也學習到了如何關心、撫慰別人的行為。因此,教師應特別注意自身的行為,並利用社會生活和文藝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教育幼兒,防止社會生活和文藝作品中的不良行為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

注意外部強化與自身強化相結合外部強化是指教師通過語言、表情動作、物品等,向幼兒傳遞對其特定行為的肯定或否定信息,以達到鼓勵或控制幼兒行為的目的。外部強化......

如何把握好各年齡段幼兒社會領域的目標,內容,方法

第八章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第二節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內容和方法)工作資料 2010-05-21 10:48:53 閱讀443 評論0 字號:大中小 訂閱

一、目標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指導美術活動設計與實施過程的關鍵準則。制定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目標的依據,包括幼兒美術發展的規律、幼兒美術學科本身的特點及社會發展對幼兒美術教育的要求。

1.幼兒美術發展的規律

幼兒美術的發展有其共同的規律,這是由幼兒生理髮育和心理髮展的特點所決定的。如第一節所述,幼兒繪畫、幼兒手工、幼兒欣賞的發展都表現出大致的規律。這些規律能從視覺符號和視覺形象的角度,反映出某個時期幼兒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的總體水平。因此,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終極目標的制定,必須依據幼兒美術發展的規律,才能符合幼兒生理髮育的特點和心理髮展的需求。迄今為止,人們對幼兒美術發展的過程已有較為明確的認識,教師可以依據幼兒美術活動過程及其作品,判斷幼兒美術發展的水平和狀況。因此,在制定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部分目標時,應立足於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讓幼兒充分地表現自我,滿足自身的需要。同時,另一部分目標應超前於幼兒的發展水平,設置在最近發展區內。這樣的活動目標能激發和形成幼兒目前還不存在的心理機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美術的發展。

當然,幼兒在美術發展過程中還受到美術教育和美術實踐的影響,表現出美術發展水平的層次性,反映出幼兒個體與眾不同的個性、興趣和需要。因此,具體的美術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既要考慮幼兒美術的整體發展水平,又要顧及幼兒個體表現在美術方面發展的差異,使制定的目標能真正有益於幼兒美術的發展。

2.幼兒美術學科本身的特點

幼兒美術是幼兒從事的視覺藝術活動,它有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如線條、造型和色彩等。並通過視覺形象的塑造,表達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因此,在終極目標中就包含了瞭解美術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並且通過美術符號系統的學習,掌握一定的美術技巧,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因此,幼兒美術學科本身的特點也是制定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目標的依據。

3.社會發展對幼兒美術教育的要求

社會發展對幼兒教育的面貌和狀態起著規範的作用,這是一種來自教育外部的制約性。幼兒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社會的發展表明,現代社會乃至未來社會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的人才,更需要一個人格健康完善的人。即應該具有較多的創造力,是感性與理性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人與社會的統一的人。這是幼兒美術教育的立足點和歸宿,也是與《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的把幼兒培養成身心和諧發展的人的教育目標相一致的。

(二)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目標的結構及其分析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結構,是指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目標的較為穩定的組織形式。它包括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總目標、分類目標、年齡階段目標、單元目標及具體的教育活動目標。

1.總目標

總目標是確定其他層次目標的依據,必須符合《幼兒園工作規程》中關於幼兒美育的精神。它是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目標最概括的表述。

總目標把《幼兒園工作規程》中的美育目標“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與美術學科本身的性質特點結合起來,作出了具體明確的闡述。總目標規定了幼兒審美心理結構中審美感知、審美情感和審美創造等基本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首先應該從審美感知能力人手,因為審美創造所需的內在圖式與內在情感的積累,是通過感官對外部自然形式和藝術形式的把握來完成的。其次,幼兒通過美術欣賞和美術創作活動,能產生審美愉悅感,豐富審美情感體驗,......

相關問題答案
社會領域對幼兒的意義?
學前教育對幼兒的意義?
社會保險對人民的意義?
研究課題對幼兒的意義?
經典誦讀對幼兒的意義?
遊戲對幼兒的發展意義?
節能降耗對企業的意義?
一帶一路對中國的意義?
春節對中國的意義英語?
職業生涯對生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