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有什麼精神?
魯迅先生有哪些精神
冷靜、愛民、獨立思考、勇敢、堅定、思想深邃、具有強烈的平等意識和人文主義情懷。
第一,是最清醒的現實主義。“中國人向來因為不敢正視人生,只好瞞和騙,由此也生出瞞和騙的文藝來,由這文藝,更令中國人更深地陷入瞞和騙的大澤中,甚而至於已經自己不覺得。”(《墳》:《論睜了眼看》)這種思想其實反映著中國的最黑暗的壓迫和剝削制度,反映著當時的經濟政治關係。科學式的封建等級制度,給每一個“田舍郎”以“暮登天子堂”的幻想;租佃式的農奴制度給每一個農民以“獨立經濟”的幻影和“爬上社會的上層”的迷夢。這都是幾百年來的“空前偉大的”煙幕彈。而另一方面,在極端重壓的沒有出路的情形之下,散漫的剝奪了取得智識文化的可能的小百姓,只有一相情願的找些“巧妙”的方法去騙騙皇帝官僚甚至於鬼神。大家在欺人和自欺之中討生活。統治階級的這種“文化遺產”甚至於象沉重的死屍一樣,壓在革命隊伍的頭上,使他們不能夠迅速的擺脫。即使“到處聽不見歌吟花月的聲音了,代之而起的是鐵和血的的讚頌。然而倘以欺瞞的心,用欺瞞的嘴,則無論說A和O,或Y和Z,一樣是虛假的”(同上)。魯迅是竭力暴露黑暗的,他的諷刺和幽默,是最熱烈最嚴正的對於人生的態度。那些笑他“三個冷靜”的人,固然只是些嗡嗡翁的蒼蠅。就是嫌他冷嘲熱諷的“不莊嚴”的,也還是不瞭解他,同時,也不瞭解自己的“空城計”式的誇張並不是真正的戰鬥。可是,魯迅的現實主義決不是第三種人的超然的旁觀的所謂“科學”態度。善於讀他的雜感的人,都可感覺到他的燃燒著的猛烈的火焰在掃射著猥劣腐爛的黑暗世界。“世界日日改變,我們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並且寫出他的血和肉來的時候早到了;早就應該有一片嶄新的文場,早就應該有幾個凶猛的闖將!”(同上)
第二,是“韌”的戰鬥。“對於舊社會和舊勢力的鬥爭,必須堅決,持久不斷,而且注重實力。……我們急於要造出大群的新的戰士,但同時,在文學戰線上的人還要‘韌’。”(《二心集》:五六頁)“野牛成為家牛,野豬成為豬,狼成為狗,野性是消失了,但只足使牧人喜歡,於本身並無好處。……我以為還不如帶些獸性,如果合於下列的算式倒是不很有趣的:人+家畜性=某一個人。”(《而已集》:《略論中國人的臉》)而獸性就在於有“咬筋”,一口咬住就不放,拼命的刻苦的幹去,這才是韌的戰鬥。牧人們看見小豬忽然發一陣野性,等忽兒可馴服了,他們是不憂愁的。所以這種獸性和韌的戰鬥決不是歇死替利地可以幹得來的。一忽兒“絕望的狂跳”,一忽兒又“萎靡而頹傷”,一忽兒是囂張的狂熱,一忽兒又捶著胸脯懺悔,那有什麼用處。打仗就要象個打仗。這不是小孩子賭氣,要結實的立定自己的腳跟,躲在壕溝裡,沉著的作戰,一步步的前進,——這是魯迅所謂“壕塹戰”的戰術。這是非合法主義的戰術。如果敵人用“激將”的辦法說:“你感走出來”,而你居然走了出去,那麼,這就象許褚的赤膊上前陣,中了箭是活該。而笨到會中敵人的這一類的奸計的人,總是不肯,也不會韌戰的。
第三,是反自由主義。魯迅的著名的“打落水狗”(《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刑》),真正是反自由主義,反妥協主義的宣言。舊勢力的虛偽的中庸,說些鬼話來羼雜在科學裡,調和一下,鬼混一下,這正是它的詭計。其實這鬥爭的世界,有些原則上的對抗事實上是決不會有調和的。所謂調和只是敵人的緩兵之計。狗可憐到落水,可是它爬出來仍舊是狗,仍舊要咬你一口,只要有可能的話。所以“要打就得打到底”——對於一切種種黑暗的舊勢力都應當這樣。但是死氣沉沉的市儈,——其實他們對於在自己手下討生活的人一點兒也不死氣沉沉,——表面上往往會對所謂弱者“表同情”,事實上他......
魯迅先生有什麼精神品質
生活中魯迅是一個直率的、隨和、善解人意、不死板、脾氣好、有涵養、知識面廣、勇敢,超群的智慧,廣闊的胸襟和可親可敬的個性品質,跟普通人一樣,擁有喜怒哀樂。
思想家的魯迅是嚴謹、深邃、沉重、嚴厲、倔強、勇毅、果敢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魯迅的品質和精神是什麼
魯迅的為人:不論當代人對魯迅作了多麼高的評價,未來的歷史家對魯迅的評 價將比今人高得多。 何以故?是時空的距離使魯迅的形象在後人的眼裡顯得比近在眼 前或相距不遠的當代人更為高大麼?誠然,時間和空間愈貼近偉人的 人,是習焉不察地覺不出對象的巨大分量來的。此所以周海嬰會嘟噥 著“這種爸爸,什麼爸爸!”這絕不僅由於童稚的天真無知,直到近 來,我讀周海嬰回憶和論述他爸爸的文字,仍然看得出對他偉大的父 親沒有作當量的定位。這很難怪,他和偉人太貼近,太膩暱了。當隔 海遙望的日本作家左藤青夫尊魯迅為“東洋第一大師”時,魯迅近處 的似乎是得風氣之先的文人卻貶斥魯迅為“沒落”、“朦朧與無知”, 不值一文。以上的例證是空間差距所導致的辨認上的分歧,遠的正確, 近的迷誤。不過,那些曾經譏薄魯迅“朦朧與無知”的人,幾年之後 又對魯迅表示尊崇了,這似乎也體現了苦惱的時間差距。
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同恨舊社會,同情勞動人民。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愛護勞動青年進步青年。憂國憂民不怕挫折,不懼迫害頑強鬥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魯迅人們都敬佩他什麼什麼的精神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堪稱現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響著他的讀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現代作家、現代知識分子。魯迅同時又是20世紀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他創造了“內外兩面,都和世界的時代思潮合流,而又並未梏亡中國的民族性”,並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的“現今想要參與世界上的事業的中國人”的文學。他與同
時期的世界傑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一樣,在關注本民族的同時,也在關注著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並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
魯迅精神有什麼現代意義?
魯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
作品有小說集《吶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藥》、《故鄉》、《社戲》、《一件小事》、《風波》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傷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編》(1936年),包括《補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詩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過客》等24篇作品。
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且介亭雜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等。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和翻譯家和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學醫, 後從事文藝等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9年回國,先後 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 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制度進行猛烈,地揭露和抨擊,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 雜誌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運動的最前列,成為五四新文化 運動的偉大 旗手。 1918—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吶喊》、《墳》、《熱風》、《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 蓋集續編》等專集,表現出愛國主義和徹底的民主主義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 ……
魯迅精神是什麼 255分
毛澤東推崇魯迅,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他的政治的遠見”,“他用顯微鏡和望遠鏡觀察社會,所以看得微,看得遠”;二是“他的鬥爭精神”,“他看清了政治方向,就向著一個目標奮勇地鬥爭下去,決不中途投降妥協”;三是“他的犧牲精神”,“他一點也不畏懼敵人對於他的威脅、利誘與殘害,他一點不避鋒芒地把鋼刀一樣的筆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還說:“魯迅的骨頭很硬,半殖民地的國家有像魯迅這樣硬的骨頭是很可貴的。”
毛澤東將這三點概括為“魯迅精神”。
毛主席對魯迅先生充滿著敬意,稱頌“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如果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聖人,那麼魯迅則就是現代中國的聖人。”
魯迅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愛國 勇敢 堅強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是他一生的為人準則,也是我們最該學習的
1。童年魯迅幫助母親撐起整個家庭,經歷家庭變故後,周圍的人情世故對於他幼小的心靈的打擊很大,但是魯迅並沒有因此消沉,反而以其小小的年紀就學會自立自強,親近下層人民,與農村的孩子成為了好友。
2。青少年時代的魯迅目光獨到犀利初露鋒芒,開始意識到舊中國的現實,積極進取,不斷前進。
3。在他的中青年時代,魯迅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出來。
他的一生是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掙扎奮鬥的一生。
生前,他立下遺言:
“一、不能因為喪事收任何一文錢。但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趕快收斂、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
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
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
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莎士比亞說:“一個人的臨終遺言,就像深沉的音樂,有一種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這些都體現著真實的先生。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摘自《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698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聖人,魯迅則是現代中國的聖人。 ——摘自《毛澤東文集》第2卷第43頁,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葉聖陶: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播散到大眾的心裡。
鄭振鐸:魯迅先生的死,不僅是中國失去了一個青年的最勇敢的領導者,也是我們失去了一個最真摯最熱忱的朋友。
郭沫若:魯迅先生無意做詩人,偶有所做,每臻絕唱。
老舍:看看魯迅全集的目錄,大概就沒人敢說這不是個淵博的人。可是淵博二字還不是對魯迅先生的恰好贊同。
茅盾:要冒這一切偉大的永久紀念的必得辦到,由一個先決條件:學習魯迅!
魯迅逝世時,郁達夫在《懷魯迅》中寫下這樣的話: 琺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雖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拜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懷魯迅》郁達夫,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原載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學》第七卷第五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