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如何斷句?

General 更新 2025-01-05

古文怎樣斷句?

文言斷句習慣上稱為句讀。傳統的古文是不加標點的,要讀書,首先就要識字,斷句.因此,古人把"習六書,明句讀"作為"小學".掌握了六書知識,就有了一個識字的工具;掌握了句讀規律,才能夠真正讀懂古文.

斷句的基礎在於領會全篇的文意,因此斷句前先要讀幾遍原文,力求對原文內容有個大致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分析難斷的句子.斷句時還要注意文章的體裁,語言風格等.語感對斷句有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還可以藉助一定的條件.

斷句的方法

和現代漢語一樣,名詞或代詞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覆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時往往用全稱,以後再出現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戰》中,"初,魯肅聞劉表卒",先用全稱,以下"肅徑迎之""肅宣權旨"就不再提姓了.

1,找名詞(或代詞),定句讀.例如: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後可復者也則事寡敗矣.

找出句中幾個名詞,句子基本就斷開了.

2,找虛詞,定句讀.

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誌.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後,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

劉勰在《文心雕龍·章句》中說過:"夫惟蓋故者,發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確實如此.文言文中,"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出現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出現在句尾;而"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出現在句中.根據這些特點,有助於斷句. 例如:

於是餘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我們看加點的虛詞,可置於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則,則,而,而,故.這一段標點,如果頓號不計,共12處標點,有10處可依據以上虛詞斷開."遊者眾"後的分號,可根據文言句式整齊的特點斷開."非常之觀"是由於主語較長而作的停頓.

3,找頂真,定句讀

頂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形式.句子前後相承,前一句作賓語的詞,在後一句中又作了主語.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驚.""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在文中找出緊密相連的相同的詞語,按頂真句式來考慮句讀.(上面例中的"小小,大大"亦然)

4,據排偶,定句讀

排比,對偶,對稱是文言文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為我們斷句提供了方便.

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奉之彌繁,侵之愈急"等.再如:"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再如: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

文言文要在哪些地方斷句

1、讀文段:文言文斷句,傳統上稱之為“句讀”。

明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時,我們就重視文言文的誦讀,目的就在於能通過熟讀培養文言文學習的語感。而文言文斷句的基礎在於對通篇文章的領會,因此誦讀就顯得尤為重要。碰到斷句篇段,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

2、找虛詞:

文言虛詞(特別是語氣詞),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至於夫惟蓋故者,發端之首唱,之而於以者,乃札札句之舊體,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文言文中常見放在句首的發語詞有:夫、蓋、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哉、與(歟)、焉、耶(邪)等等;出現在句中的虛詞有:於、為、則、而、以等等。當然,還有些複音虛詞(包括一些複句中的關聯詞)也是我們的好“幫手”。它們大體上都位於一句話的開頭,這些詞前一般要斷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於是、雖然、至於、是故、向使、縱使等等。

例〔1〕:於是餘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遊褒禪山記》)

我們通過熟讀語段可知,本語段中可置於句末的虛詞有:焉、也、焉、也;置於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則、則、而、而、故。這一語段,共有18處標點,可依據虛詞來斷句的就有11處之多,如果不考慮中間兩處並列詞語“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與“奇偉∕瑰怪∕非常之觀”,這道斷句題基本上可以根據找虛詞的方法一次性解決了。

例〔2〕:襄子曰:“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優莫曰:“桀紂之亡也∕遇湯武∕今天下盡桀也∕而君紂也∕桀紂並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

這一語段中的位於句首的虛詞有:而、焉、然;句末的虛詞有:也、也、也。找出這些虛詞,本題差不多就解決了。

3、察對話:

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

例〔3〕: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於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

依總分:

例〔4〕: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論語·卷八》)

熟讀這句話,我們可發現句中提到了“益者三樂”“損者三樂”這兩個總說的句子,繼而分別闡述各是哪三樂,也就是說這是一種總分關係,這樣問題就好辦了。

4、據修辭:

文言文也是講究修辭的,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反覆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利用這兩大特點,我們就可以比較好地斷句。

例〔5〕頂真:具告沛公∕沛公大驚。(《鴻門宴》)

例〔6〕: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兩個例句中都有緊密相連的相同的詞語,我們就可以根據頂真這一修辭來考慮句讀。

例〔7〕對稱:中山君喟然而仰嘆曰:“與不期眾少∕其於當厄∕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餐得士二人。”(《戰國策·中山策》)

例句中出現了多個對稱句。“與不期眾少”與“怨不期深淺”;“其於當厄”與“其於傷心”;“以一杯羊羹亡國”與“以一壺餐得士二人”,我們只要......

文言文怎麼斷句?

一、 掌握基本的語言結構。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其中,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句可分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類。系統掌握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弄清其與現代漢語的區別和聯繫,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 二、 正確斷句。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可用,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須注意以下幾點:理解關鍵詞語,判斷詞與詞之間關係;瞭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賞識;掌握文中對話、轉述、引用的規律;根據句首和句尾的詞語以及句中的慣用語進行判斷。 三、 學會正確的翻譯方法。翻譯文言文的原則是:忠實原作,字字敲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時應注意以下幾點:補充省略的部分;調整語序;適當增減。 四、 反覆誦讀。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誦讀可以培養語感,達到熟練閱讀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講究內在的韻律和節奏,反覆誦讀可以充分領略作品的音樂美,提高學習興趣。

古代人斷句 是怎麼斷的古代文言文沒有標

你可以仔細觀察一下,沒有出現句讀之前的古文在句尾都會有語氣助詞,比如矣、焉、哉、也、之、乎等等,所以是憑藉這些語氣助詞來斷句的,再有就是通過讀文章的時候語氣中斷的部分來斷句。出現句讀之後就簡單多了。

文言文斷句技巧

文言文斷句技巧. 有以下六個大方面:

1、根據註解標點弄懂文意,把握句子內部的自然停頓;

2、掌握文言文的詞語特點(例如現代漢語中的一些雙音節詞在文言文中是兩個單音節詞,需要分開讀),讀對單詞;

3、藉助語法知識,分析句子結構,以讀對停頓,

a、主謂間需稍停頓,

b、動賓短語中,動賓間應稍停頓,

c、介賓後置時,其前應稍停頓,

d、賓語前置時,其後於主語間應稍停頓,

e、轉折連詞前稍停頓,

f、承接指示代詞後要停頓,

g、根據語氣助詞確定停頓節奏;

4、一些表示議論、推斷、反問語氣的句子中,如果前面有“夫”、“蓋”、“其”等詞時,這些詞後應稍加停頓;

5、偏正短語和介賓短語一般不停頓,否則會影響文章大意;

6、特殊說明,

a、瞭解古代的國號、年號、官職、地名以及人名,以免停頓錯誤,

b、停頓應體現出省略部分,

c、表示時間和方位的詞之後也應該稍作停頓。

需要注意的是:

1、在具體劃分節奏停頓時,不要太瑣碎;

2、不能生搬硬套,要結合語境,反覆研讀,在充分正確理解句意的基礎上,才能找到正確的停頓位置。

相關問題答案
文言文如何斷句?
如何提高文言文斷句?
如何用文言文怎麼說?
語文文言文斷句是什麼?
如何看懂文言文史記?
新建文件夾如何加密?
文件夾如何發送到郵箱?
文言文句式特點有哪些?
論文目錄如何對齊?
文件夾如何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