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好文言文?
文言文要如何做好
文言文閱讀:“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的範圍。也就是說,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 文言文在中學課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學好文言文,首先,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字詞,不斷積累,熟練把握文言句式的應用,在熟讀和背誦的基礎上,能準確翻譯課文,加深課文理解,要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文學鑑賞、評價能力。 文言文的考察:文言文的考察在“難易程度上”應屬於“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幾方面:1.能正確地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 2.能正確地將文言語句譯成現代漢語。3.能理解並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課內部分只要有針對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種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採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準確理解詞義、翻譯句子基本原則:
是通過解釋詞語,理解句子的含義。
首先,必須準確把握文中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和用法。掌握文言實詞,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義的擴大、詞義的縮小、詞義的轉移、感情色彩的變化等)、通假字、詞類的活用(名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虛詞著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於、則、乃、也、者、乎、然、焉、何、夫、爾等,其中出現頻率高更應重點掌握的是:之、其、而、以、於五個。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及其特點。掌握文言文中有別於現代漢語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有:判斷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用“非”、“乃”、“悉”、“為”、“則”等,表示某種肯定或否定的判斷;也有用“是”表判斷的)、省略句(省略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介詞或介賓短語)、倒裝句(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被動句(藉助於被動詞,如“被”、“於”、“為……所……”表示被動;不借助被動詞,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動)。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譯的原則、方法和步驟。翻譯文言句子是考試的難點,也是重點。文言翻譯的原則是:信(準確、忠實於原文、不歪曲、不遺漏、不隨意增減意思。)、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雅(簡明、優美、有文采)。
文言翻譯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2、補:補出省略成分。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4、換: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彙。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按現代漢語習慣句式將其調整過來。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則和方法,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解詞——串意——順句。注:直譯即逐字逐字地譯。意譯即譯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時,用意譯。
文言文閱讀方法:一、快速瀏覽題目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二、仔細分析標題一般而言,課......
如何才能做好文言文閱讀
近幾年來,語文高考試卷中的文言試題基本上都是節選一些意蘊深刻、結構完整、深淺適度的文言語段。在設題的"點"上,又是繁簡得宜、難易有度的。基於此,小編認為圍繞高考文言文閱讀所進行的一系列指導和複習,就應當在"一個吃透、兩個並重、三個聯想、四個到位"上下功夫。
2 一個吃透--吃透試題特點
一個語段八個單項選擇題的題型特點,降低了解題的難度,但卻大大提高了因解題技巧而得分的比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充分清楚語段與選擇題之間"樹"與"果"的關係,懂得"題"本"段"中來,分析選項當回"段"中去,切不可僅就備選項與題幹來簡單對號入座。
再者,一個語段可以出八道題,足見這種文言語段的內涵是頗為豐富的,加之八個選擇題又以詞和句的理解為主,所以要在"音義異同、一字多義"方面多作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明白文言詞句的理解到位亦存在一個是否"得體"的問題,至於語段中偶有的非淺易部分,當其未作註釋時,一般在選項中是不會設歧的,而一旦作了註釋,則要充分注意其對選項或對全文文意理解的影響。如1993年文言試題中對"劉聰"的註釋就與選項緊密相關。高考文言文閱讀多選的是敘述類語段,因而往往不僅有較為完整的敘述情節,而且具有一定的思想意義。這種意義又以傳統的倫理道德為主,即所謂人之常情、事之常理。懂得了這一特點,才能分析文章的內容,才能對文章內容作出初步評價。
做好自己就夠了嗎用文言文怎麼說
這個答案:"五十步笑百步",反正你是要用古典些的說法說,是吧?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以前打仗,有兩個兵卒逃跑,其中一個逃了50步,另一個逃了100步,前一個人就嘲笑後一個人膽小,其實他根本就沒資格去笑別人,因為他也沒做好,也逃跑了.意思出來了吧?就是用來說“自己做不好,就別去說別人”的.意境完全相符.
做一個更好的人 用文言文怎麼說
做一個更好的人
為一善者
做善者
中學生如何學好文言文
怎樣才能更好得學好文言文,是現在中學生的當務之急。為了讓學生更好得接受文言文,學好文言文,我提出了以下幾條建議。 一.營造文言文學習良好氛圍的必要性分析。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強調:“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可以說,《語文新課程標準》降低了學習文言文的要求,並且中考文言文考試篇目限定於課本,從道理上講,應該有相當理想的成績,結果卻相反,很出乎意外。 我調查了50多位中學語文老師發現,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數的老師十分注重語句翻譯、記憶,以及進行鍼對性練習,教學過程嚴謹。然而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生認為,這樣學習文言文的過程比較枯燥,效率不高、體會不深,懵懂如學另外一門外語,甚至覺得老師煞費苦心的教好文言文,是老師的一廂情願,學生只能“逆來順受”。 學習文言文的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何處,我分析如下: 1、學生離開了理解文言文的情境。文言文確實不像現代文那樣,讓學生一下讀來流暢上口,通曉其意。學生難以接受翻譯斟字酌句的煩瑣,難以懂得文言拮倔聱牙的表達,難以體會古人情感真實豐富的抒發。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問妻、妾、客同樣一個問題,“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語意相同但句式不同,文字略有變化,卻表達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和不同心理。學生理解上文,往往一上來就與文字、句式較勁,然後急著回答老師“語氣為何不同的原因”的問題,而不在具體故事情境中體會。這樣,文言文理解膚淺呆板、不深刻形象,掌握急促草草、不穩當牢固。 2、學生離開了文言文運用的情境。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說明了學以致用情境的重要。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交流不會刻意用文言表達,覺得那是比較迂腐的表現,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就是一證。在教學課堂中,我們老師也可能會忽視經典語句在不同情境下活用的特殊性。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老師經常把它形容美國在聯合國大唱人權高調的表現,並把它理解為別有用心。但是,此時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醉翁亭記》中就不宜這樣理解。其實,文言文的運用,也需要學生一定的文化品位。由於學生文化素質的限制,學生倒是對新興簡單的網絡語言情有獨鍾,而對文言文的(運用)置之不理。 3、學生離開了文言文人文的情境。文言文包涵著豐富的詩畫意蘊,散發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凝聚著深厚的民族情感。然而,學生似乎不能領略到文言文其中的精妙處。例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學生理解了文章的“憂患意識”,“逆境出人才”的重要知識,但是,問其憂患意識的現代意義,如何讓自己成為人才,學生一籌莫展、一片茫然。這關鍵在於人文情境的缺失。文言文的人文情境的創設,就是要求學生關注當代社會文化生活、關注自身素質涵養,努力在文言文學習中受到良好薰陶,提高生活品味,培育健康人格。例如“憂患意識”的人文情境的創設即讓學生憂患於和平年代中的戰爭、發展社會中的環境、美好生活中的絕症……讓學生學習到古人博大的胸襟,肩負起傳承優秀文明的責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可見,營造文言文學習的良好氛圍是非常有必要的。 智康教育:領先的N對一個性化輔導、口碑好的家教品牌,提供奧數、英語、語文、物理、化學等全科家教輔導,滿足小學、小升初、初中、中考、高中、高考等各類人群課外補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