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問題有哪些?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環境適應問題。在大一新生中較為常見。
2、學習問題。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目的問題、學習動力問題、學習方法問題、學習態度問題,以及學習成績差等等。大學期間,學習往往不再如高中階段那樣得到絕大多數人的重視,目的不明確、動力不足、態度不好構成了學習問題的主要方面。
3、人際關係問題。如何與周圍的同學友好相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同高中階段相比,大學生對人際關係問題的關注程度超過了學習,也成為大學生心理困擾的主要來源之一。人際關係問題常常表現為難以和別人愉快相處,沒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過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單、苦悶、缺少支持和關愛等痛苦感受。
4、戀愛與性心理問題。大學生處於青年中後期,性發育成熟是重要特徵,戀愛與性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單相思、戀愛受挫、戀愛與學業關係問題、情感破裂的報復心理等,而性心理問題常見的有:**困擾,以及由婚前性行為、校園同居等問題引起的恐懼、焦慮、擔憂等
5、性格與情緒問題。性格障礙是大學生中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其形成與成長經歷有關,原因較為複雜,主要表現為自卑、怯懦、依賴、神經質、偏激、敵對、孤僻、抑鬱等。
6、求職與擇業問題,是高年級大學生常見問題。在跨入社會時,他們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擔憂。如何選擇自己的職業,如何規劃自己的生涯,求職需要些什麼樣的技巧等等問題,都會或多或少帶來困擾和憂慮。
7、神經症問題。長期的睡眠困難、焦慮、抑鬱、強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經症的臨床表現症狀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有哪些? 20分
1、生活適應問題:這一問題在剛入大學的新生當中較為常見。新生來自全國各地,以往的家庭環境、受教育環境、成長經歷和學習基礎相差很大,來到大學之後,在自我認知能力、同學交往、自然環境等方面都面臨著全面的調整適應。由於目前大學生的自理能力適應能力和調整能力普遍較弱,所以,在大學生中,生活適應問題廣泛存在。例如,一名女生剛入校不到一個星期時間就申請退學,原因是不能適應集體生活,晚上睡不著,白天在學校食堂也沒有胃口,時常感到精神緊張,心情煩躁,不能再堅持下去。
2、學習問題:大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是上的困難與挫折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最為顯著的。大量事實表明,學習成績差是引起大學生過焦慮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大學生在學業方面是同齡人中的優秀者,但是由於大學學習與中學學習存在巨大差別,所以,很多學生存在學習問題,包括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興趣、考試焦慮等。例如,有一位學生因對專業不滿意而提不起學習興趣,經常想著轉專業或者退學回家重考,就這樣在矛盾中度過了大學生活中的第一個學期,期末考試出現兩科不及格。
3、人際關係問題:受應試教育影響,多數學生在人際關係方面較為封閉,交往能力相對較弱。進入大學之後,如何與周圍同學友好相處,建立和諧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由於每個人待人接物的態度不同、個性特徵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閉鎖、羞怯、敏感和衝動,都使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各種困難,從而產生困惑、焦慮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甚至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例如,有一位大三的女同學,由於與同宿舍的另一位同學發生口角,心裡很不平衡,總想找機會報復,於是故意將那個同學的東西偷走,被發現後受到校紀處分。
4、戀愛與性心理問題:大學生處於青年中後期,性發育成熟是重要特徵,戀愛與性問題是不可迴避的。總的來說,大學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夠,對性發育成熟缺乏心理準備,對異性的神祕感、恐懼感和渴望交織在一起,由此產生了各種心理問題,嚴重的還導致了心理障礙,如失戀、單相思、戀物癖、窺陰癖等。
5、性格與情緒問題:性格障礙是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其形成與成長經歷和環境有關,原因也較為複雜,主要表現為自卑、怯懦、依賴、猜忌、神經質、偏激、敵對、孤僻、抑鬱等。例如,有的同學或者嫌自己長相不佳,或者認為自己能力太低,或者認為自己知識面窄,用有色眼鏡看待自己及周圍環境,影響了正確的“自我認識”,使得事事處處都認為自己趕不上別人,總覺得低人一等。
另外,還有性格孤僻、自我封閉;狹隘自私,多疑嫉妒;狂妄自大,經不起挫折;自卑、心理壓抑;心裡茫然,無所事事;心理焦慮,神經衰弱;情感困惑,性壓抑導致心理變態;精神頹廢,消極對待人生等表現。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有哪些
1、 能保持對學習較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2、 能保持正確的自我意識,接納自我。自我意識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對自己與周圍世界關係的認識和體驗。
3、 能協調與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經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行動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情緒穩定性好。
4、 能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交往。
5、
能保持完整統一的人格品質。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養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構成的氣質、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觀等各方面平衡發展。
6、 能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包括正確認識環境及處理個人和環境的關係。
7、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地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徵,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在界定心理健康標準時,尚注意以下幾點:
1、心理健康是一個相對概念。所謂的相對性是指,心理健康只有在與同齡人的心理髮展水平的比較中,才能顯現其價值。
2、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為不同等級,是一個從健康到不健康的連續體。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之間難以分出明確的界限,換言之,心理健康不是某種固定的狀態,而是富有彈性伸縮的一個相對狀態。
3、一個人是否心理健康與一個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為並不是一回事。判斷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不能簡單地根據一時一事下結論。心理健康是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的狀態,心理健康者並非毫無瑕疵。一個人偶爾出現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為,並非意味著此人一定心理不健康。有的時候,只要他能適應社會生活,仍應視為心理健康。
4、心理健康是一個文化的、發展的概念。在同一時期,心理健康標準會因社會文化標準不同而有所差異。心理健康不是一種固定不變的狀態,而是一個變化和發展的過程,每個人都應該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髮展的更高層次,以充分發揮自身潛能,達到自我實現。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環境適應問題。在大一新生中較為常見。
2、學習問題。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目的問題、學習動力問題、學習方法問題、學習態度問題,以及學習成績差等等。大學期間,學習往往不再如高中階段那樣得到絕大多數人的重視,目的不明確、動力不足、態度不好構成了學習問題的主要方面。
3、人際關係問題。如何與周圍的同學友好相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同高中階段相比,大學生對人際關係問題的關注程度超過了學習,也成為大學生心理困擾的主要來源之一。人際關係問題常常表現為難以和別人愉快相處,沒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過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單、苦悶、缺少支持和關愛等痛苦感受。
4、戀愛與性心理問題。大學生處於青年中後期,性發育成熟是重要特徵,戀愛與性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單相思、戀愛受挫、戀愛與學業關係問題、情感破裂的報復心理等,而性心理問題常見的有:手淫困擾,以及由婚前性行為、校園同居等問題引起的恐懼、焦慮、擔憂等
5、性格與情緒問題。性格障礙是大學生中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其形成與成長經歷有關,原因較為複雜,主要表現為自卑、怯懦、依賴、神經質、偏激、敵對、孤僻、抑鬱等。
6、求職與擇業問題。是高年級大學生常見問題。在跨入社會時,他們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擔憂。如何選擇自己的職業,如何規劃自己的生涯,求職需要些什麼樣的技巧等等問題,都會或多或少帶來困擾和憂慮。
7、神經症問題。長期的睡眠困難、焦慮、抑鬱、強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經症的臨床表現......
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類型及判別標準是什麼?
有關研究和統計結果表明,大學生在心理上的確存在著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有的甚至到了極為嚴重的程度,因心理障礙而休學、退學的比率這幾年呈上升趨勢。
大學生中常見的心理障礙有以下幾類:
(一)神經症 神經症也稱心理症,主要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對於處在青年期的大學生來說,這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功能性疾病。不健全的個性特徵是此類疾病的發病基礎。在此基礎上,如果遇到重大的心理創傷,便會導致神經症的發生。在大學生中,發病率最高的主要是焦慮症、憂鬱症、強迫症、神經衰弱。
1.焦慮症焦慮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症。大學生進入新的環境,各方面都要重新開始適應和調整。如果對自己期望過高,壓力過大,凡事患得患失,時間長了,就會產生成持續性的焦慮、不安、擔心、恐慌,並且還伴有明顯的運動性不安以及各種軀體上的不舒適感。患有焦慮症的人,在其性格上也有一定的特點,大多膽小,做事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對新事物、新環境適應能力差,遇上一定精神刺激,就很容易患焦慮症。 患有焦慮症的人,常感到無明顯原因、無明確對象、遊移不定、範圍廣泛的緊張不安;經常提心吊膽,卻又說不出具體原因。患者過分關心周圍事物,注意力難以集中,從而使工作和學習效率明顯下降。對焦慮症,一方面可進行藥物治療,一方面可進行心理訓練,如各種自我鬆弛訓練、氣功、生物反饋療法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2.憂鬱症 憂鬱症是大學生中常見的一種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悲傷、絕望、孤獨、自卑、自責等,把外界的一切都看成“灰暗色”的。有的大學生對枯燥的專業學習不感興趣,對刻板的生活方式感到厭煩,為自己學習或社交的不成功而灰心喪氣,陷入抑鬱悲觀狀態。長期的憂鬱狀態會導致思維遲鈍、失眠、體力衰退等,對個體危害是很大的。 大學生憂鬱症比例較高,這主要是由於:一方面,他們對社會有各種強烈的需求,極力想表現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他們對社會的複雜缺乏認識,對自身行為的合理性和可能性瞭解得不夠深刻,加上人生觀、價值觀尚未穩定建立,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與心理防衛機能不成熟、不完善,因而很容易表現出憂鬱的情緒和心境。
一般來講,神經性憂鬱症患者在病前大多能找到一些精神因素。如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學習中遇到重大挫折和困難,在公共場合中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等。該症的發生與性格也有一定的關係。自尊心一向很強的人,在受到挫折後,很容易產生失望、自卑心一向很強的人,在受到挫折後,很容易產生失望、自卑而發病。性格不開朗、多愁善感、好思慮、敏感性強、依賴性強的人,在精神因素作用下,也容易導致憂鬱症的發生。
憂鬱症的克服,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學會將自己的憂傷、痛苦以恰當的方式宣洩出來,以減輕心理上的壓力。例如,傾訴、寫日記、器泣等等,都可以減少心理負荷。
二是多與其他同學交往,嘗試從另一個角度看待自己所面臨的問題,開闊視野。
三是有意識地參加一些實實在在的活動,如體育鍛煉、文化娛樂活動等,將自己從苦惱中解脫出來。
3. 強迫症 強迫症是指患者在主觀上感到某種不可抗拒和被迫無奈的觀念、情緒、意向或行為存在。患有強迫症的人,明知某種行為或觀念不合理,但卻無法擺脫,因而非常痛苦。這種症狀大多是由強烈而持久的精神因素及情緒體驗誘發而來的,與患者以往的生活經歷、精神創傷或幼年時期的遭遇有一定的聯繫。
患強迫症的大學生多與其性格缺陷有關,如缺乏自信,遇事過分謹慎,生活習慣呆板,墨守成規,常怕出現不幸,活動能力差,主動性不足等。 強迫症的根治是比較困難的。行為療法對強迫動作有一定效果。向患者解釋精神生活中的各種知識,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緩解症狀有一定效果。
4.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也是大學生中......
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有哪些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人際關係是指人們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符號交換意見、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和需要的過程中,通過交流而形成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係,反映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人際關係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幫助大學生們正確處理人際交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常見的心理問題有:
(1)自卑心理。自卑是指一種通過不合理不科學的比較,產生的過低自我評價,有一種事事不如人的感覺,主要表現為缺乏自信、自我否定、自慚形穢、畏首畏尾、害怕別人的拒絕和恥笑等。
(2)自我中心心理。這些人通常以自我為中心,過多地關注自我,強調自我感受和需求,不會換位思考,往往有意無意造成對別人的傷害,引起人際關係的疏遠。
(3)自負心理。與自卑一樣,自負也是一種不合理的心理,主要表現為誇誇其談,盲目樂觀等,認為自己什麼都比別人佔有優勢。
(4)嫉妒心理。嫉妒是在與別人比較後才產生的,是一種因對別人的優點、成績等產生的不悅、怨恨、冷嘲熱諷等的心理不平衡體驗;當產生嫉妒心理時,嫉妒別人的學生會覺得心裡很難受,人際交往熱情低下,交往圈子變小,人際關係變得緊張化。
(5)猜疑心理。有猜疑心理的大學生,有時別人說者無意,但他卻聽者有心,認為別人說的就是他,常常心胸狹小,不信任別人;喜歡猜測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態度,這會造成人際關係的不和諧,影響人際關係的發展。
當今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1.情感方面。愛情的缺失或沒有考慮以後的盲從戀愛,看別人談自己也相談等,也許只是因為寂寞。親情方面,覺得自己已經長大的可父母總把我們當小孩,讓自己有點挫敗感。人格無法獨立。
2工作方面。感覺迷茫沒目標甚至會逃避不想離開學校,感覺就業壓力很大等。
3人生方面。感覺活著虛度光影,會思考當下為什麼活著,我現在活得好嗎,或者我將來能過的更好嗎,人生的意義在於什麼等。
大學生心理出現的幾種問題和解決方法
一、造成心理問題的病因人際關係問題、情緒起伏問題、學業問題、戀愛與性的問題是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尤其值得重視的幾個問題。1.人際關係問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學生成長與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的必備條件。然而,由於人際關係、社會的複雜性與學生心理的單純性,使得大學生常常在人際交往中受挫。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從校門到校門,缺乏人際交往經驗,缺乏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氣,面對各種各樣的活動,既充滿了興趣又擔心失敗,久而久之,甚至迴避參與,妨礙了良好的人際交往圈的形成。有的學生則因對己、對人的認識問題,很難與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則因人格因素,帶來交往中的矛盾與衝突。調查中,36%的新生認為沒有朋友;27%的學生感到孤獨、寂寞;45%的學生更希望自己成為交流的對象而不是交流的直接發起者。與此同時,由於個體間的正常交往不夠,又易引發猜疑、嫉妒等,極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2.情緒起伏問題情緒起伏包括:心理衝突、自我評價不客觀、低能的心理承受力和薄弱的自我控制力大學生處於青春發育的“暴風雨時期”,生理髮育極為迅速,已基本趨於成熟,但由於閱歷較淺,社會經驗不足,對人生和社會問題的認識往往飄忽不定,有時正確深刻,有時錯誤膚淺。面對大學生活中各類心理衝突的衝擊,其中“接近-迴避衝突”:(被同一個事物吸引和排斥。既有喜歡又有不喜歡的一面。)是現今大學生遭遇最多,又最難解決的衝突類型。大學生缺乏正確的應對方法。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織在一起,極易出現各式各樣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和影響,會因一點小小的勝利而沾沾自喜,也易為一次小考失利而一蹶不振,自我控制和自我調適能力較低,由此導致其心理偏差和行為怪僻。部分大學生出現焦慮和恐懼情緒,情感過於壓抑,整日焦慮不安;部分大學生則易於感情用事,喜怒無常,情緒好時待人處事入情入理,情緒差時,拒人於千里之外。群體性的這種負性情緒還是校園事端的直接製造者。學生的群體情緒一旦激發,很難受到理性與校紀校規的約束,而一旦情緒穩定下來,又多是後悔不已。3.學業問題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最關心的莫過於學業成就問題,而環境與地位的變化、錯位給大學生們帶來了不少的心理負擔。高中時期的佼佼者,進入大學生活後,環境改變了,相當一部分學生髮現自己在高中時的那種優勢不再存在,面臨的是一種重新分化組合的嚴峻局面,尤其是對於那些中學時的尖子學生其反差更加明顯。進大學後,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學生或多或少多有一種失寵感,部分同學為了保住自己在中學時的優勢,廢寢忘食,除了學習自己的專業課,還自學一些社會急需的課程,再加上輔修專業的學習,計算機、英語過級考試的重壓,他們處於超負荷的運轉中,長期處於緊張的臨戰狀態,壓力很大,學習效果不佳,長此下去,神經緊張、失眠、考試怯場等多種焦慮併發症就相繼出現了。而部分學生則感到考入大學“如釋重負”,認為船已靠近碼頭,因而即使感受到競爭的危機、就業的壓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學習的勁頭。4.戀愛與性的問題大學生已進入青年中期,性生理基本成熟,性意識增強。這時的青年有了性衝動和性要求,他們渴望得到異性的友誼以至愛情。但由於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生活經驗欠缺,對青春期的性衝動和性要求理解不當,常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緊張、恐懼、羞澀,甚至不正確的行為。大學生的性心理障礙問題非常令人擔憂,有資料表明,高校每年受處分學生中因性罪錯受處分者佔20%,性心理障礙比例正在逐年遞增:性恐懼4.8%、性壓抑9.8%、性放縱4.1%、自慰焦慮4.8%、同性戀5.1%、窺陰癖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