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是什麼節?
七月十五號是什麼節日?
陰曆的七月十五日是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於蘭盆節、也是民間俗稱的鬼節。
三元節。三元指天、地、水三官,是五斗米道初創時信奉的主要神靈。
天地水三官考校功過,毫分無失。所言三元,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以後,三個考校世人功過的日子又演變而為三官的生日,見明代所出的《諸神聖誕日玉匣記等集目錄》之《聖誕令節日期》,謂: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聖誕;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聖誕;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聖誕。從此,三元日作為道教節日,一直留傳至今。
盂蘭盆節的由來: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有些地方又俗稱“鬼節”、“施孤”。也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
據說它起源於佛經故事《目蓮救母》。目蓮是指當年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弟子大目犍蓮,他是個孝子,在修證佛法的過程中開發出了智慧和身體的潛能,有“神通第一”的美稱,能夠用“天眼”觀察世界。他發現自己過世的母親一直在地獄裡吃苦,卻無力救贖。便在釋迦牟尼佛跟前悲泣和求法,佛便告訴他,須集天下佛弟子的慈悲和智慧功德的和合之力,感召他母親迴心向善才行。並要求他必須在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這天,以百味飲食、汲罐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等放在盆中,虔心供養十方大德僧眾。目連按佛陀的辦法去辦理後,他的母親果然脫離了餓鬼之苦,往昇天上,享受福樂。
後來民間便流傳起在七月十五這天追先悼遠的俗信,到了晚上,家家戶戶放水燈,也叫河燈或荷花燈。一般做成荷花瓣形,燈籠內點上蠟燭,飄浮在河水之上,以普度孤魂。
“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所以上元張燈在陸地,中元張燈在水裡。無數盞河燈放在緩緩流動的河水中,星星點點,閃閃爍爍,給盂蘭盆節留下了無盡的情思。
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鬼節 燒紙的 節日 還有就是牛郎織女 哭離別
陰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日?它的來歷是什麼?
陰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傳說中元節當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節日來歷:
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了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陽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
今年的陽曆7月15日,什麼節也不是
7月15日是什麼節日
每年農曆七月十四/十五日為盂蘭節,又稱中元節、七月半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些菜餚、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農曆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鬼節又叫什麼節
每年農曆七月亥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又州俗稱"鬼節","施孤"。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中國從樑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不過後來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
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唸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徵著五穀豐登,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燈的活動;所謂水燈,就是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大多數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的說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的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桌後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
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祕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農曆7月15是叫什麼節?
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民間的一個重要節日。佛教徒稱之為盂蘭盆節,道教徒則稱為中元節。事實上,這個節日和周朝在七月舉行的幾項祭禮也有著內在的聯繫。《禮記》「月令」篇上說:「是女也(七月),農乃登榖,天子嘗新,先薦寢廟」。在收穫的季節,天子象徵性的以新榖祭祀祖廟,表達對祖先的敬意。由於祖先崇拜在中國人的信仰中佔了相當要的一環,所以「薦新」的習俗得以存活數千年,甚至在它已從國家祭典中消失以後,民間都還保持著薦新的習俗,並且集中在農曆七月十五舉行。 其餘在七月舉行的祭典還有七月初七的七夕節及七月十四的秋禊。兩者的特徵都和兩性相會有關。禊,如同祓除,是在水邊舉行的洗滌身心的儀式。但祓禊舉行的場所往往也成為男女相會的所在。七夕更是明顯地以牛郎、織女相會為主題。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說,七月舉行的活動都以溝通為方式(不管是世代或兩性的溝通),目的在求取更美好的新生活。 因為固有的民間信仰提供了適當的土壤,所以佛、道兩家的教義得以迅速的生根發芽。所謂的中元節,也就是它們結出來的果實。 中國的佛教行事承襲印度舊制,在夏季有三個月安居靜修之節期。據《歲時廣記》卷廿九引《荊楚歲時記》的說法: 「四月十五日乃法王禁足之辰,釋子護生之日。僧尼以此日就禪剎結夏力,又謂之結制。蓋長養之節在外行恐傷草木蟲類,故九十日安居,至七月十五日解夏,又謂之解制」。 在安居期間,僧尼與俗世的交流減至最低,到了七月十五解制之後,才又開始一個新的生活週期。因此,七月十五象徵著復活與新生。 七月十五日同時又是盂蘭盆節。「盂蘭盆節」一詞,來自佛經中的目蓮救母故事,是梵文Ulambana的譯音,原意為「救倒懸」,也就是解救在地獄裡受苦的鬼魂。據《佛說盂蘭盆經》(西晉武帝二六五-二九0時由竺法護翻譯)記載: 大目乾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鉢盛飯往餉其母。母得鉢飯,便以左手障飯,右手摶飯,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啼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吾今當為汝說救濟之法。……佛告目連,十方眾僧於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 目連依法施行後,其母果然得以脫離一切餓鬼之苦。仁慈的目連就告訴佛祖,將來佛門弟子行孝順者,亦應奉盂蘭盆供養。佛祖聞言大悅,便傳言弟子們,年年七月十五,為七世父母作盂蘭盆施佛與僧。從此中元節供盂蘭的習俗便廣為流傳。 到了南北朝時,宗懍(約四九八——五六五)的《荊楚歲時記》就已記載:「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佛」。所謂營「盆」,應來自於當時佛教徒的誤解。他們將原意為「救倒懸」的「盂蘭盆」誤會成「裝飾美麗的盆子」,於是競相以木、竹等材料雕環精美的圖案,並加上花葉的裝飾,極盡工巧。 北齊人顏之推(五三一—五九一以後)的《顏氏家訓》卷二○中也說:「及七月半,盂蘭盆望於汝也」。可見當時七月十五作盂蘭盆會的習俗已在大江南北廣泛流傳。而梁武帝(五○二—五四九)以一國之君在宮中舉辦盂蘭盆蘭會,多少也帶動了國內信佛的風氣,使得盂蘭盆蘭會成了個固定的節日。 道教的中元肇始於五斗米教的三官之說。據《三國志》「張魯傳」注引《典略》記載: 光和中,……漢中有張修,……修為五斗米道。……為鬼吏,主為病者請禱。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字,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山,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沈之水,謂之三官手書。 三官的信仰又發展出三元之說,且約在六朝未......
7.15什麼節日
陰曆七月十五是
2014-08-10 星期日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7月十五是鬼節嗎 鬼節是什麼意思
是的 農曆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鬼節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連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連想用鉢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連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於農曆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捱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為什麼稱7月15日為鬼節?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節,又稱中元節、麻姑節、七月半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些菜餚、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Y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彙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民間在中元節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動,拯救那些孤魂野鬼,應當與地官的赦罪有關。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蘭盆節,傳說是目蓮救母的故事,源自佛教傳說:目連(目連為佛教人物,釋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連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嚥。目連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為他念《盂蘭盆經》,囑咐他七月十五作盂蘭盆以祭其母。目連按佛組指點,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鑑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佛家盂蘭盆會的意義與儒家的孝道合拍,這一天則成為民間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節。 農曆7月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七月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互聯網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燈,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因為,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 ★中國鬼節 在中國,鬼節的日期是農曆7月15 。 農曆7月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霄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鬼節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蓮想用鉢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蓮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