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形象現實意義?
林黛玉形象的社會意義是什麼
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劇性格,還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筆調、奇特的想像和詩意,創造了新奇絕妙的亙古未有的“還淚”之說,以象徵林黛玉是帶著宿根、宿情、宿恨來到人世的。這絕不是宿命論,而是藝術的誇張、渲染和強化。她一生下來,就有“先天不足之症”;會吃飯時便吃藥,而且不許哭,不能見外人。命運對她太殘酷,太不公平了。少年喪母,不久又喪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長期寄居在黑暗齷齪的賈府。 我們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是她剛剛來到賈府。作者通過鳳姐的“嘴”和寶玉的“眼”,描繪了她天仙似的人品。鳳姐一見就驚歎道:“天下竟有這樣標緻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在寶玉的眼裡,這“嫋嫋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則別有一種風範和神韻: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曹雪芹把我們民族的審美積澱進行了新的熔鑄和創造,他把楊貴妃式的豐美賦予了薛寶釵,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給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絕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將林黛玉的外貌與西施聯繫起來,並將西施“捧心而蹙”、嫋娜風流的外形之美賦予林黛玉,還借寶玉之口給她取字“顰顰”,便突出了她的悲劇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嬌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動人心魄、更具藝術魅力的。則是她無與倫比的豐富而優美的精神世界。由於黛玉心慧,更由於她寄人籬下的處境,使她變得非常的敏感。別人開一句玩笑,她認為是對自己的輕侮。她確是個“小性兒”,甚至有些“病態”。但是,我們想到她的身世處境,想到她的極強的自尊心,不是覺得這是非常自然的嗎? 其實,林黛玉不像薛寶釵那樣世故,那樣城府甚深,八面玲瓏,取悅於人;她對人坦率純真,見之以誠。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她對待紫鵑,親如姐妹,情同骨肉,誠摯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學詩,寶釵譏她“得隴望蜀”,極為厭煩;香菱向黛玉請教,黛玉卻熱誠相接,並說:“既要作詩,你就拜我為師”。純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給香菱講解詩的作法和要求,還把自己的詩集珍本借給香菱,並圈定閱讀篇目,批改她的習作,堪稱“誨人不倦”。她待人很寬厚,與人不存介蒂。史湘雲因把她比作戲子傷了她的自尊,她有點不忿,可一會兒便攜了寶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與湘雲同看”。在對待寶釵的態度上,尤見出其天真篤實。本為情敵,無嫌猶猜。但在薛寶釵對她略表關懷,予以“訓導”之後,她便開誠佈公,肝膽相照,向薛寶釵掏出心窩子的話,並引咎自責:“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只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競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此後她待寶釵如親姐姐一般,連寶玉也感到驚奇。 林黛玉也並非一味“孤標傲世,目無下塵”。其實她也很謙和。她對“下人”從來沒有耍過威風,沒有說過一句惡言惡語。寶玉說,她對晴雯是極好的;佳蔥說,她去瀟湘館送茶葉,黛玉正給丫頭們分錢,就抓了兩把給了她。每次賽詩,她總是推崇別人寫的好,從不計較高低;與湘雲凹晶館聯句,每當湘雲說出佳句,她總是“起身叫妙”,甚至說:“我竟要擱筆了!”林黛玉冰心玉壺,晶瑩剔透;純如赤子,一往情真。我們實應改變“林黛玉心胸狹窄,尖酸刻薄,愛使小性兒”的偏見。 林黛玉之美,還表現在她才學橫溢和濃郁的詩人氣質。曹雪芹胸中筆下的林黛玉,是一個詩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她愛書,不但讀《四書》,而且喜讀角本雜劇《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等;對於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隱、陸游等人的作品,不僅熟讀成誦,且有研究體會;她不僅善鼓琴,且亦識......
林黛玉代表的形象?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把林黛玉塑造成了一個獨具靈性、異常聰穎而偏有多難命運的“可憐人”形象。作者傾注在這個形象身上的審美情趣,不僅在於同情她的不幸,更在於顯示前衛的女權理想與封建倫理的對撞,讓弱者的自我毀滅來激發讀者思維的火花,呼喚女性的覺醒。林黛玉的悲劇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她的個性具有前衛性,具有號召力,具有啟蒙性的社會意義。1 林黛玉的 藝術 形象悲劇色彩非常濃重 淒涼的身世造成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備、孤高自許的獨特個性。她出身在一個走向衰弱的封建官宦家庭,卻由於母親去世的早,沒能受到封建禮教、婦德等方面的薰陶和訓練。她接受了封建文化的 教育 ,卻因身體贏弱,功課上得不到嚴格的要求。至於封建禮教和世俗功利等社會知識對她的影響顯然非常有限了。這也是她保持著純真的個性的原因。但是這樣的個性使她在寄居的聲勢顯赫卻又充滿著仇恨、傾軋、爭奪、勢利的榮國府中“步步小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林黛玉不得不小心提防自己的行為是否和別人合拍以及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與做法了,這是黛玉“自尊、自愛”的表現。這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寄人籬下的生活是那樣的的無奈和淒涼,更能讓讀者感到黛玉的可憐、可敬。 林黛玉纖弱多病讓人憐愛。故事中對於她的病有多處描述。如其母亡故時黛玉舊症復發如寶黛初次見面,寶玉送黛玉“顰顰”二字而林聽到寶玉將與寶釵成婚的消息時更是怨急攻心,在極度的悲哀中迷了心智,於是有了與寶玉相對傻笑的一段等等,讓人們對她的纖纖弱質有清晰的印象。在《紅樓夢》中,曹雪芹並未花費太多筆墨描寫林黛玉的外在美,卻給人留下了非常精緻的美麗形象。小說寫林黛玉的出世,用“仙草化身”讓讀者體會她的超凡脫俗,想像她的得天地精華的清秀非凡之美。在人們的審美觀念中, 自然 即是美,草木俱有天然韻致,不用說,一株得到天地精華、甘露滋養的“仙草”是何等的美麗!在安排林黛玉出場時,曹雪芹沒有直接正面來描繪她的秀美,而是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藉助於鳳姐誇讚和寶玉的感受來表現林黛玉的絕代美麗。鳳姐心直口快,一見黛玉就驚歎到:“天下竟有這樣標緻的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在賈寶玉的眼裡,林黛玉是“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可以說這既是寶玉的視覺眼光和心理活動傳達出來的,又是作者想要表現的美麗。“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從賈寶玉的美學意識來看,這是他的美人標準,也就是說這是曹雪芹心中的美學意識。 作品在交代林黛玉初到賈府時,通過眾人的關心來表現她的病態,老太太等人見她體弱,便詢問她“常服何藥,如何不急為療治?”王熙鳳第一次見黛玉時張口就問“近來吃些什麼藥……”等等,我們不難想像,林黛玉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病態。而“嫋嫋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等讚語更是讓一個活生生的“絕美”黛玉形象躍然紙上。作者在作品中並沒有批判她的病態美,反而藉助她的病態來暗示其不幸命運的內在原因。 2 林黛玉的才女形象 林黛玉的外在美不是要描繪的重點,作者更注重對她的豐富而優美的、多愁善感的內心世界的描繪,更注重的是對她的藝術才華的展示。例如,第一次結詩社時她們以“詠白海棠”為題,以“門、盆、魂、痕、昏”為韻,限一柱香的時間賦出,作不出者則受處罰。別人苦思冥想,林黛玉卻靜觀秋色,獨撫梧桐,中間又和丫環戲笑,等到眾人紛紛交卷之時提筆一揮而就:“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表現出林......
你對林黛玉這個人物的看法如何?簡要談談
對林黛玉的人物性格分析
《紅樓夢》中寫了一大群青年女性,她們住在大觀園內,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女兒國。在作者筆下的這幾十個青年女性,一個個不僅美麗、聰明,而且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行止見識”不凡的、有獨立人格的人。作者有意讓書中的一位優秀男性唱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那麼熱烈的頌歌。但是,《紅樓夢》既是女性的頌歌,又是女性的悲劇。就是這些作者所極力讚頌的優秀女性,卻成了“薄命司”冊子上註定沒有好結局的人物,作者用她們的悲劇的淚水釀成了芳醇甘冽的藝術美酒,這就是書中所說的“千紅 一窟(哭),萬豔同杯(悲)。”
在《紅樓夢》眾多女性中作者塑造得最美好,也是作者極力讚頌的一個人物,就是書中的主角之一林黛玉。她和賈寶玉構成了《紅樓夢》中與眾不同的兩個人物形象,她們都是古今未有之人,她們的所作所為在世俗人眼裡是格格不入的。就如不是“正經主子”的林黛玉,在一般人心目中是一個“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人,在賈府很不得人緣。心胸爽朗的史湘雲就曾當著寶玉的面,說她是一個“小性兒,行動愛惱人”的人。與林黛玉毫無干系的趙姨娘在背後也發過牢騷:“要是那林丫頭,她把我們孃兒正眼也不瞧……”。丫環小紅和墜兒在滴翠亭說悄悄話,中了寶釵的“金蟬脫殼”計,誤認為是林黛玉聽見了,當時就很緊張,小紅說:“那林姑娘嘴裡又愛刻薄人,心裡又細……”,因而對她都懷有不滿。林黛玉甚至在賈母面前也逐漸失去了歡心,最後正如她自己在《葬花吟》、《秋窗風雨夕》等詩詞中所說的,陷入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苦難境地。
林黛玉為什麼會陷入這種苦難境地呢?這就得從林黛玉的性格上分析。下面就分別從林黛玉的性格特徵表現、形成原因和時代意義等幾個方面來詳細分析。
一、林黛玉豐富性格特徵的表現
(一)在林黛玉的豐富性格中,較為突出也最為世人所公認的就是那所謂的“小性兒”,說話尖酸刻薄不饒人、諸事好挑剔等。其實,這些都是一種表面現象,在其 “小性兒”、說話尖酸刻薄等令人不喜歡的性格背後,隱藏的正是她那顆十分強烈的自尊心。執著地維護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維護人的尊嚴,不能容忍對人格和自尊心的絲毫褻瀆,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
在“林黛玉拋父進京都”時,她就“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正反映了她那種強烈的自尊心,林黛玉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她曾“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而自己如今的處境是寄人籬下,不是“正經主子”,因而顯得更加小心在意,惟恐自己的自尊心在眾人面前受損。可以說,林黛玉就是帶著這樣一顆強烈的自尊心來到賈府的,明白了這點,我們就會發現,林黛玉那些被人們視之為“小性兒”的事情,都是和她的這顆強烈的自尊心密切相關的。它就象一根繃得緊緊的弦,安裝在異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無意,只要稍一觸動,就會強烈地顫動起來。
第七回,寫周瑞家的替薛姨媽給賈府眾姐妹送宮花一事,當送給林黛玉時,林黛玉正在寶玉房中,周瑞家的笑著說:“林姑娘,姨太太著我送花來與姑娘戴。”寶玉便說:“什麼花兒,拿來給我看看。”而林黛玉卻只一望便問:“還是單送一個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說:“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林黛玉當時就“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從這裡看出,林黛玉在意的不是宮花的價值,而是在乎於在這件事中別人對她的態度,她不是嫌送來的花是“假花”或不合心意等,而是不願意別人有意把她放在最後,將挑剩的送給她。因為這太傷她的自......
求論文: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張慧婷
林黛玉人物形象淺析
【摘要】林黛玉是《紅樓夢》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多年來,《紅樓夢》的研究者對她的評價可以說是有
褒有貶,各執一詞,本文從林黛玉的內在氣質秉性和高尚的精神品格等方面來探究分析這個帶有悲劇色彩的人
物,並在此基礎上挖掘造成她悲劇的原因,以期更深層的瞭解林黛玉這個富有詩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劇形象。
【關鍵詞】氣質個性;精神品格;叛逆性
在《紅樓夢》中,薛寶釵、史湘雲、林黛玉可以說是作者著力
刻畫的三位女主角,但作者骸雪芹似乎對林黛玉這個人物形象
更加情有獨鍾,“瀟湘妃子”無疑是曹雪芹對她的一種近乎神仙
般的仰慕,而瀟湘館的竹子更是作者對林黛玉人格的一種讚揚,
作者雖傾情如此,最後卻給了她一個悲劇的結局,這就使得更多
讀者對黛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使眾多讀者為黛玉而狂,甚至為
她而死。由此可見,黛玉這個人物形象有著巨大的魅力。那麼,她
的魅力究竟體現在哪兒,而她因何能在大觀園的女性中脫穎而
出,又是因何而感動讀者,成為古典文學長廊中青春永駐的人物
形象的呢?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需對林黛玉進行全面研究,以
求得更為準確的結論。
一、林黛玉獨特的氣質個性
(一)絕美容顏
林黛玉容顏嬌美,且天生一股神韻。“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
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
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
病如西子勝三分”,我們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是她剛剛來到賈府。
作者通過鳳姐的讚揚和寶玉眼中所見,描繪了她天仙似的美貌。
鳳姐一見就驚歎道:“天下竟有這樣標緻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
了!”在寶玉的眼裡:“嫋嫋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婉轉
風流,嬌美動人,身上有一種說不出的韻味,深深打動著他的心。
因此,林黛玉絕美的容顏也引起了後人的無限遐思。
(二)聰慧心智
林黛玉秀外慧中,蘭心慧質,是不可多得的聰慧女子,《紅樓
夢》中描寫她說“心較比干多一竅”,將她與擁有“七竅玲瓏心”的
比干相比,以此來突出她的冰雪聰明。她的蒙師賈雨村說,他這
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賈敏,
“他讀書凡‘敏’字他皆唸作‘密’字,寫字遇著‘敏’字亦減一二
筆”。她到賈府時,尚在孩提,卻牢記母親生前的囑咐:“外祖母家
與別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
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她總是眼看心想,暗暗審視;然
其言行舉止,卻又那樣彬彬有禮,適份合度。由於黛玉心智聰慧,
又加之她寄人籬下的生活處境,就使她變得非常的敏感。周瑞家
的送宮花,最後送到她那裡,她便疑心是別人挑剩下的才給她;
一天夜晚,她叫怡紅院的門,晴雯偏偏沒聽出是她的聲音,拒不
開門,並說“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把個黛玉氣得
怔在門外,欲要發作,又想:“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
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家依棲,若是認真慪
氣,也覺沒趣。”正在傷心垂淚之時,又聽見寶玉寶釵的笑語聲,
越發動了氣,“越想越覺傷感;便也不顧蒼臺露冷,花徑風寒,獨
立牆角邊花陰之下,悲悲切切,嗚咽起來”。一日她臥病在床,聽
到園子裡的老婆子罵人,———實則是罵她的外孫女兒———黛玉
卻認為是在罵己,競氣得昏厥過去。別人開一句玩笑,她認為是
對自己的輕侮。她確是個“小性兒”,甚至有些“病態”。但是,如果
我們聯想到她的身世處境,想到她極強的自尊心,就會覺得這是
非常自然的。
(三)率真胸懷
薛寶釵有些世故,城府甚深,能多方面地取悅於人,而林黛
玉對人坦率純真,見之以誠。她尊重自己,也......
林黛玉的人物評價
正冊判詞(釵黛合一)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詞,道是: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紅樓夢曲-枉凝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花名簽上面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舊詩,道是:莫怨東風當自嗟。 詩詞《葬花詞》: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葬花詞》: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問菊》: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桃花行》: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 自評比不得寶姑娘,什麼金什麼玉的,我們不過是個草木之人罷了。 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雲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症。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他評賈雨村:我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 賈母:我這老冤家,是那一世裡孽障?偏遇見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語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 林丫頭那孩子倒罷了,只是心重些,所以身子就不大狠結實了。要賭靈性兒,也和寶丫頭不差什麼;要賭寬厚待人裡頭,卻不濟他寶姐姐有耽待、有儘讓了。 賈寶玉: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 妙玉: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 薛寶釵:更有顰兒這促狹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將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這“母蝗蟲”三字,把昨兒那些形景都現出來了。虧他想的倒也快。 鳳姐:(林丫頭)是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 興兒:(林黛玉)面龐身段和三姨不差什麼,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這樣的天,還穿夾的,出來風兒一吹就倒了。我們這起沒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自己不敢出氣,是生怕這氣大了,吹倒了姓林的。 塗瀛:人而不為時輩所推,其人可知矣。林黛玉人品才情,為《石頭記》最,物色有在矣。乃不得於姊妹,不得於舅母,並不得於外祖母,所謂曲高和寡者,是耶,非耶?語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其勢然也。”於是乎黛玉死矣。 薛寶釵善柔,黛玉善剛;薛寶釵用屈,黛玉用直;薛寶釵徇情,黛玉任性;薛寶釵做面子,黛玉絕塵埃;薛寶釵收人心,黛玉信天命,不知其他。 王希廉:黛玉一味痴情,心地褊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護花主人總評) 黛玉《哭花詞》極嘆紅顏薄命,是黛玉一生因果,與《紅樓夢曲》遙相關照。(第27回) 黛玉之哭只哭得自己,賈寶玉之慟直慟到一家,深淺不同,是兩人分別處關鍵。(第28回) 姚燮:還淚之說甚奇。然天下之情,至不可解處,即還淚亦不足以極其纏綿固結之情也。書中林黛玉,自是可人。淚一日不還,黛玉尚在;淚既枯,黛玉亦物化矣。 神瑛與絳珠,一草一石,所謂木石緣也。人皆重金玉而賤木石,豈天意亦與為轉移耶?(第1回) 黛玉自雲近.日少淚,不知無淚之比有淚,其心為更傷,其病為更深。(第49回) 雪芹先生不欲以曖昧之事遭蹋閨房,故於黛玉臨終時標出“身子乾淨”四宇,使人默喻其意。黛玉氣斷之時,即薛寶釵婚成之候。新房熱鬧,滿堂合奏笙簫;舊院淒涼,半空亦有音樂。夫笙簫者,生所同也。音樂者,死所獨也。黛玉亦何慊乎釵!(第98回) 張新之:寫黛玉處處口舌傷人,是極不善處世、極不自愛之一人,致蹈殺機竟不覺。(《紅......
能表現林黛玉一個性格特點多個事例
在紅樓夢裡面的性格特點是悽美,敏感而善良的。她寄人籬下的處境讓她總是小心翼翼的為人處事,“生怕被人看輕了去”的心態;另一方面,一個蘭心慧質的女孩兒的小心眼兒更可以為她增添些“靈慧與可愛”之處,從而使林黛玉這個角色的塑造變得更加生動、有血有肉、感人至深。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在較大部分的一些的文學作品中,作者們往往對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揚而使主人公幾達神化的程度,這就導致人物的塑造脫離了現實生活變得空泛無趣、了無動人之情了。
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們又可以從她與寶釵相處的文字裡邊看得出來,儘管兩人在平日裡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後來待寶釵“竟更比他人好十倍”,還把寶釵讓她“每日吃上等燕窩一兩以滋陰補氣”當作是寶釵對她的體貼。再者我們還可以從她教香菱作詩“誨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舉等事可以看出她內心的善良。事實證明,越到後來“大得下人之心”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寶釵,而“以誠相待,啥也不瞞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與坦誠也由此可見一斑。
林黛玉在紅樓夢裡的主要事蹟有黛玉葬花,林黛玉最憐惜花,覺得花落以後埋在土裡最乾淨,說明她對美有獨特的見解。她寫了葬花詞,以花比喻自己,在《紅樓夢》中是最美麗的詩歌之一。寶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時候有一段對話,成為《紅樓夢》中一場情人之間解除誤會的絕唱。在《紅樓夢》中是最經典的片段之一,看過《紅樓夢》的人都對這一段過目不忘。
一、林黛玉豐富性格特徵的表現
(一)在林黛玉的豐富性格中,較為突出也最為世人所公認的就是那所謂的“小性兒”,說話尖酸刻薄不饒人、諸事好挑剔等。其實,這些都是一種表面現象,在其“小性兒”、說話尖酸刻薄等令人不喜歡的性格背後,隱藏的正是她那顆十分強烈的自尊心。執著地維護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維護人的尊嚴,不能容忍對人格和自尊心的絲毫褻瀆,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
在“林黛玉拋父進京都”時,她就“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正反映了她那種強烈的自尊心,林黛玉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她曾“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而自己如今的處境是寄人籬下,不是“正經主子”,因而顯得更加小心在意,惟恐自己的自尊心在眾人面前受損。可以說,林黛玉就是帶著這樣一顆強烈的自尊心來到賈府的,明白了這點,我們就會發現,林黛玉那些被人們視之為“小性兒”的事情,都是和她的這顆強烈的自尊心密切相關的。它就象一根繃得緊緊的弦,安裝在異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無意,只要稍一觸動,就會強烈地顫動起來。
第七回,寫周瑞家的替薛姨媽給賈府眾姐妹送宮花一事,當送給林黛玉時,林黛玉正在寶玉房中,周瑞家的笑著說:“林姑娘,姨太太著我送花來與姑娘戴。”寶玉便說:“什麼花兒,拿來給我看看。”而林黛玉卻只一望便問:“還是單送一個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說:“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林黛玉當時就“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從這裡看出,林黛玉在意的不是宮花的價值,而是在乎於在這件事中別人對她的態度,她不是嫌送來的花是“假花”或不合心意等,而是不願意別人有意把她放在最後,將挑剩的送給她。因為這太傷她的自尊了,如果不明白這點,倒真會以為林黛玉對人對事太小氣了。
第十八回,“林黛玉誤剪香囊袋,賀元春歸省慶元宵”中,寫寶玉一時高興把身上的所佩之物都給了眾小廝們。林黛玉知道後,以為自己送給他的“荷包”也給小廝們拿走了,就道:“我給的那個荷包也給他們了?你明兒再想我的東西......
非常謝謝您的回答!但請問林黛玉形象的國內外研究綜述應該怎麼寫呢???
內容提要 20世紀紅學界對林黛玉形象的研究異彩紛呈,縱觀上個世紀, 林黛玉評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現實的道德倫理評判;2、文學的典型評論;3、文化與美學探索。這個時期,對黛玉的原型和曹雪芹佚稿中的黛玉之死也作了深入探討。雖然評論的視角、評論的方法幾經變化, 但至今仍無定論, 其原因在於這一典型形象本身所具有的複雜性、模糊性及其永恆魅力。
關鍵詞 世紀 紅樓夢 林黛玉研究
《紅樓夢》自誕生至今已近兩個半世紀, 人們對林黛玉的評論也進行了二百多年, 但林黛玉形象的本質特點至今仍無一致意見。據筆者不完全統計,20世紀林黛玉研究的專論就有三百多篇, 還不包括對這一形象有所涉及的著作。本文旨在對這些研究成果擇其要者進行綜述, 以期對林黛玉評論流變的主脈作一個大致的梳理。
中國古典小說人物形象分析史的一般流程為現實的道德倫理評判、文學的典型評論和文化與美學探索三個階段。20世紀林黛玉評論亦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從時間上相應地劃分為三個階段:20世紀初至40年代末, 50年代至70年代, 80年代初至20世紀末。
現實的道德倫理評判
20世紀前半期的林黛玉研究
20世紀的前五十年論者大都將林黛玉放到道德文章天平上衡估, 出現了一些有價值的論斷。
1904年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光緒三十年)問世, 這是20世紀《紅樓夢》研究的發端之作。其中對林黛玉和寶玉的愛情悲劇進行了論述:“ 茲就寶玉、黛玉之事言之:賈母愛寶釵之婉嫕而懲黛玉之孤僻, 又信金玉之邪說而思壓寶玉之病;王夫人固親於薛氏鳳姐以持家之故, 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於己也;襲人懲尤二姐、香菱之事, 聞黛玉‘ 不是東風壓西風, 就是西風壓東風’之語(第八十一回), 懼禍之及而自同於鳳姐, 亦自然之勢也。寶玉之於黛玉, 信誓旦旦, 而不能言之於最愛之祖母, 則普遍之道德使然, 況黛玉一女子哉!由此種種原因, 而金玉以之合, 木石以之離, 又豈有蛇蠍之人物、非常之變故行於其間哉?不過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為之而已。” 在王國維看來, 林黛玉的性格、出身及當時道德因素註定她的悲劇是無可避免的。
民國初年,《紅樓夢》研究中形成了一個勢力頗大的派別—索隱派。其代表人物有王夢阮、沈瓶庵、蔡元培、鄧狂言等。他們的目的在於尋求小說所“ 隱去” 的“ 本事” 或“ 微義” , 而實質是穿鑿附會地去求索《紅樓夢》所影射的某些歷史人物。王夢阮、沈瓶庵的《紅樓夢索隱》(1916年出版)認為《紅樓夢》全書為清世祖與董鄂妃而作, 林黛玉即董鄂妃董小宛。1917年出版的蔡元培的《石頭記索隱》認為“ 林黛玉, 影朱竹垞也, ” “ 絳珠影其氏也, 居瀟湘館,影其竹垞之號也。竹生於秀水, 故絳珠草生於靈河岸上。”鄧狂言的《紅樓夢釋真》(1919年出版)贊成林黛玉即董小宛的說法。他說“ 書中之寶玉, 黛玉,皇帝與后妃也。”( 《釋真》二十二回)但他又說林黛玉寫的是乾隆的皇后富察氏。“ 曹氏之林黛玉非他, 乾隆之原配嫡後, 由正福晉進位, 後諡孝賢皇后富察氏也。” 《釋真》二回緊接著又自相矛盾, 說林黛玉不是別人, 是方苞。“ 林黛玉之以朝臣混之, 混之以方苞。苞也, 靈皋也;絳珠, 仙草也甘露也, 淚也。一而二, 二而一也。” (《釋真》二回)林黛玉一下子變成了董小宛、孝賢皇后富察氏、方苞三個人。綜觀索隱派對林黛玉的研究, 不僅是牽強附會的, 而且本身往往是矛盾的。
俞平伯的《紅樓夢辨》於1923年刊行, 他在《作者底態度》一文中, 通過對原作的比勘, 提出了“ 書中釵黛每每......
反映林黛玉性格特點的句子
一、林黛玉豐富性格特徵的表現
(一)在林黛玉的豐富性格中,較為突出也最為世人所公認的就是那所謂的“小性兒”,說話尖酸刻薄不饒人、諸事好挑剔等。其實,這些都是一種表面現象,在其“小性兒”、說話尖酸刻薄等令人不喜歡的性格背後,隱藏的正是她那顆十分強烈的自尊心。執著地維護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維護人的尊嚴,不能容忍對人格和自尊心的絲毫褻瀆,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
在“林黛玉拋父進京都”時,她就“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正反映了她那種強烈的自尊心,林黛玉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她曾“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而自己如今的處境是寄人籬下,不是“正經主子”,因而顯得更加小心在意,惟恐自己的自尊心在眾人面前受損。可以說,林黛玉就是帶著這樣一顆強烈的自尊心來到賈府的,明白了這點,我們就會發現,林黛玉那些被人們視之為“小性兒”的事情,都是和她的這顆強烈的自尊心密切相關的。它就象一根繃得緊緊的弦,安裝在異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無意,只要稍一觸動,就會強烈地顫動起來。
第七回,寫周瑞家的替薛姨媽給賈府眾姐妹送宮花一事,當送給林黛玉時,林黛玉正在寶玉房中,周瑞家的笑著說:“林姑娘,姨太太著我送花來與姑娘戴。”寶玉便說:“什麼花兒,拿來給我看看。”而林黛玉卻只一望便問:“還是單送一個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說:“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林黛玉當時就“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從這裡看出,林黛玉在意的不是宮花的價值,而是在乎於在這件事中別人對她的態度,她不是嫌送來的花是“假花”或不合心意等,而是不願意別人有意把她放在最後,將挑剩的送給她。因為這太傷她的自尊了,如果不明白這點,倒真會以為林黛玉對人對事太小氣了。
第十八回,“林黛玉誤剪香囊袋,賀元春歸省慶元宵”中,寫寶玉一時高興把身上的所佩之物都給了眾小廝們。林黛玉知道後,以為自己送給他的“荷包”也給小廝們拿走了,就道:“我給的那個荷包也給他們了?你明兒再想我的東西,可不能夠了!”說完就賭氣回房,把原來正替寶玉做的香袋兒“拿過來就絞”。後來寶玉跟她解釋過後,他也知道了那“荷包”寶玉珍藏在懷裡,可還是生氣,當寶玉向她陪不是時,她還邊哭邊說:“你不用同我好一陣歹一陣的,要惱,就撂開手,這當了什麼!”最後禁不住要寶玉“好妹妹”長、“好妹妹”短的賠不是。咋一看,林黛玉似乎真是太小氣了,簡直有些無理取鬧的架勢,但只要細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她的這種“小性兒”後面,遮住的正是她的美好品德,正是她那要求愛情專一、要求尊重人、維護人的尊嚴的強烈的自尊心,是這種強烈自尊心的表現。
第十九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一節中,寶玉聞得林黛玉袖中發出一股幽香,便拉住要瞧籠著何物,林黛玉說:“想必是櫃子裡頭的香氣,衣服上薰染的也未可知”。寶玉說:“這香的氣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餅子……的香”。林黛玉冷笑道:“難道我也有什麼‘羅漢’、‘真人’給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沒有親哥哥親兄弟弄了花兒,朵兒,霜兒,雪兒替我泡製,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罷了。”當寶玉識趣地避開話題後,她又說:“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沒有?”害得寶玉一時解不下來,就問:“什麼‘暖香’?”她卻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來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沒有‘暖香’去配?”後來還是寶玉解得圍。大家都知道,《紅樓夢》中有“冷香”的就是薛寶釵一人,而林黛玉說的那個“人家”當然就是指寶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