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General 更新 2024-12-24

開封為何發展不起來?

是開封的人要如實回答呀,

開封的企業很少,即使有幾個吧,也是沒有什麼技術和資金的小企業,

政府也不知道扶持和吸引在開封投資,關鍵的是政府的宏觀調控沒有力度,更沒有公平公正的政策.

這是開封的一種悲哀啊!

沒有開封人盈利的企業,帶動不了城市發展。原來的大型企業也倒閉了,再與政州一體化也不行,只會成為鄭州吸引外省的傀儡,促進鄭州的發展。領導們還是想想怎樣創建好開封人自己的企業更切實際點。

開封是個古城,循規蹈矩是開封人的傳統,沒有創新精神,怎麼能發展呢?

開封為什麼現在這麼沒落

1.行政中心轉移。縱觀開封發展史,可以大致得出:開封有一個大繁榮期及三個小繁榮期,分別為北宋時期及北魏、明初和建國初期。在這些時期,開封都是作為首都或省會存在著,即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的中心。也就是說,當開封成為首都或首府之時,就是經濟較繁榮之時。政治支持,經濟優惠→充足供給→刺激消費、更大需求→經濟繁榮;就這樣形成良性循環,最後促成了繁榮的結果。

建國後,1954 年河南省省會西遷鄭州,很多重要的企事業單位隨省直行政機關一同西遷,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相應遷移至鄭州,開封經濟活動的區位優勢又逐漸喪失。省會遷鄭短短三年,鄭州就後來居上。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鄭、汴、洛”的格局一直沒有打破,開封作了二十多年的“豫老二”[6]。

1984年,鄭州依靠省會體制優勢,挖走開封下轄經濟勢頭髮展良好的五縣:新密、登封、新鄭、中牟、鞏義,開封更加落後。

2.地理交通。宋時在開封建都,更多的原因是開封城內的汴河,這條引自黃河水而穿城而過的黃金水道,給開封帶來了數不盡的物資和川流不息的人群。當時的黃河是開封的造福河。

黃河在歷史上數次改道,由入渤海→入黃海→奪淮入海→再入渤海。宋時鼎盛時期,黃河南距開封尚有二百餘里,20世紀後,改道南瀉,金時距四十里,至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大水決口凡五六十次,大水侵入城裡七次。[7] 另據《開封府志》和《祥符縣誌》記載,從金明昌五年至清末光緒十三年近700年時間裡,黃河在開封及其緊鄰地區決口氾濫即達到110多次,多時每年一次,少時也是十年必泛[2]。

鐵路在近代城市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開封缺乏。其西,京廣鐵路與隴海鐵路交於鄭州市;其東,京九鐵路與隴海鐵路交於商丘市。開封夾於其中,且水運已發揮不了什麼作用,開封的交通優勢受到了極大制約。

3.思想觀念。首先從政府角度來講[4],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改革:未能有效的體制改革,行政則機構臃腫,辦事效率低,非公有制經濟就總量不大,發展不足;再者,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戰略重點等不夠明確,特別是在計劃安排上,重年度計劃、輕長遠規劃;重生產、輕流通;重建設、輕生活,而且一些宏觀決策缺乏對市場的瞭解,提出了一些不合實際的口號。如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玻璃城”,20世紀60年代的“化工城、電子城”,20世紀70年代的“輕紡城”,20世紀80年代的“旅遊城”等多變的發展方向,使開封經濟畸形發展,長期處於發展緩慢的狀態之中。其次從社會角度來說,長期以來開封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錯綜複雜的、特殊的人際關係網絡,它阻礙了新因素的介入,不利於人際關係網絡的有序、合理發展。2001 年漯河雙匯無奈從開封撤資就是對這一人際關係網絡的詮釋。再者開封人的思想觀念。開封文化底蘊豐厚,但“因循守舊、安逸享樂、不思進取、宗派主義”的觀念卻佔有相當的市場。思想觀念陳舊是開封下崗職工貧困的一個重要個人因素,“等、靠、要”思想約束了其自謀職業的積極性,缺乏創業意識是城鎮貧困居民的致命弱點,相當比例的人四處求人找工作而不願自己創業,這樣往往耗費了不少人力和物力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創業的機會和時間

河南開封為什麼發展不起來呢? 20分

一方水土一方人,素質很關鍵,你看看現在的人都什麼素質。

開封發展不起來真是因為劉少奇死在開封嗎?

不是,有可能跟申報和溝通有關、傳聞當地人,一根筋!

開封近十年之內能發展起來不能

開封十年必大變

開封古稱汴梁,位於河南省東部,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位置。開封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和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黃“三點一線”黃金旅遊線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國務院批准的《開封市城市總體規劃(1995—2010)》確定開封的城市定位是:“河南省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旅遊勝地”。全市總面積6444平方公里,人口500萬,市區面積359平方公里,市區人口88萬,轄尉氏縣、杞縣、通許縣、蘭考縣、開封縣五縣和鼓樓區、龍亭區、禹王臺區、順河回族區、金明區五區。

開封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的開封,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春秋時期,鄭莊公在此修築儲糧倉城,定名為“啟封”,取“啟拓封疆”之義,後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名為開封。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均定都於此,素有“七朝都會”之稱。尤其是北宋時期,從陳橋兵變到南宋偏安,歷經九帝168年,“人口逾百萬,貨物集南北”,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國際性的大都會,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生動地描繪了古都開封當時的繁華景象。這一時期的開封,湧現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民族英雄岳飛、圖強變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開封是一座人文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的城市。開封具有“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 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特”四大特色。在開封27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開封城雖屢毀屢建,但城址和中軸線始終不變,被譽為城市發展史中罕見的特例。同時,開封城下還疊壓著5座城池,其疊壓層次之多、規模之大,在中國5000年文明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被著名歷史地理專家、中國古都學會會長朱士光教授譽為“活的化石”。目前,全市有文物保護單位238處,其中北宋東京城遺址、開封城牆、鐵塔、延慶觀、山陝甘會館、繁塔、焦裕祿烈士陵園7處文物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25處,國家4A級旅遊點4處。龍亭湖風景區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包公湖景區被命名為省文明風景旅遊區。名勝古蹟、人文景觀以宋代特色為主,元、明、清、民初各代特色齊備,史有“一蘇二杭三汴州”之說。開封市區分佈著包公湖、龍亭湖、西北湖、鐵塔湖、陽光湖等諸多湖泊,水域面積達145公頃,佔老城區面積的1/4,是著名的“北方水城”,享有“一城宋韻半城水”的盛譽。

開封是一座資源稟賦優越、投資領域廣闊的城市。開封境內河流眾多,分屬黃河、淮河兩大水系,地下水儲量豐富。地下資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預計石油總生成量5.6億噸,天然氣含量485億立方米。開封氣候溫和,土質肥沃,是國家小麥、花生、棉花重要產區,所屬五縣小麥、棉花、花生躍入全國百強縣,4個縣被確定為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縣。西瓜、花生產量居河南之首,大蒜總產量位居全國第二。

開封是一座承東啟西、聯南貫北、區位優勢獨特的城市。開封自古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中原逐鹿的重要戰場。今天,作為重要的交通要道,開封的區位優勢進一步顯現。開封西距鄭州國際機場50公里,隴海鐵路橫貫全境,京廣、京九鐵路左右為鄰,黃河公路大橋橫跨南北,310、106國道縱橫交匯。京珠高速公路、連霍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的日南、阿深高速公路,......

開封為什麼不向南發展。

開封南邊的也在向西發展,西邊是鄭州,有經取

開封北邊是黃河,他為什麼不向南邊發展?

要看大環境,開封是擁有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古城,在古代集合政治交通文化於一身,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因為交通的原因與省會失之交臂,當時隨遷省會鄭州人口就有幾十萬,但這不能抹殺掉開封的底蘊,隨著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開封古城的優勢也漸漸體現,低廉的日需消費,優質的教育機構,又毗鄰省會鄭州,就促成現在的上班去鄭州,消費在開封的現象。鄭卞一體化的實施又促成經濟發展在鄭州教育發展在開封的局面。說白了鄭州有錢人喜歡開封,開封沒道理不投懷送抱。鄭州在西邊所以向西發展。假設鄭州在南邊南邊就能發展起來。再或者南面有些有價值的東西也可以開發。

開封為什麼發展慢?鄭汴一體感覺改觀也不是很大

操閒心

為什麼國家每次的發展計劃都沒有開封尉氏呢

尉氏縣的經濟建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2013年西部65平方公里納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港尉新區),尉氏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原農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路子,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長,農業產業化鏈條日益完善,工業經濟形成體系,門類齊全,支柱產業帶動作用明顯,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達到小康。科技、體育、科普、初級衛生保健是全國先進縣,計劃生育、基層黨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河南省先進縣。同時是河南省經濟管理擴權縣、電價躉售優惠縣,擁有省政府批准的全省八大特色基地之一的河南省中原紡織工業基地、省級認定的尉北高效農業示範園區。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尉氏,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嶄新階段。尉氏的發展思路是:以產業化提升農業,以城鎮化帶動農村,以工業化富裕農民,以市場化繁榮農區。全縣經濟社會呈現提速增效、總體進位的良好態勢。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42億元,增長1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5億元,增長3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7.1億元,增長15.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7.17億元,增長40.2%;全社會用電量完成7.4億千瓦時,增長16.2%;金融機構年末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97億元和49億元,分別增長28%和2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萬元,增長13.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752元,增長14%。

工業

尉氏工業發展迅猛,支柱產業日益壯大,已形成棉紡加工、橡膠製品、機械製造、香精香料四大支柱產業。尉氏紡織公司是全省棉紡行業的兩面紅旗之一,人均利稅位居全國棉紡行業50強。河南千里機械有限公司是河南省私營企業50強,產品產銷量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前茅。“威獅”牌棉紗、“久龍”牌三角帶、“千里牛”牌拖拉機、“鳴鶴”牌香精香料、“賈魯”牌鴨蛋等名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其中三角帶、香精香料產銷量均佔全國三分之一的份額,享有“三角帶生產基地”、“香精香料之鄉”的美譽。民營經濟強勢崛起,綜合實力位於全省先進行列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46家,實現利潤72.9億元,增長18.9%,其中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達到118家,超10億元企業達到10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10億元,增長21.5%;六大支柱產業完成增加值89.8億元,佔全部規模工業增加值的81.6%,工業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農業

尉氏農業基礎雄厚。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優質棉生產和出口基地縣、水利百強縣、林業百佳縣。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棉花、玉米、油料、瓜菜等。特色優勢農業得到發展,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得到省級認定,其中尉北千畝蔬菜基地是開封市首個直供港澳和東南亞的蔬菜基地。畜牧業綜合實力進入全省16強。賈魯河灘魚鴨混養基地常年養鴨460萬隻,年產值7億元,相關產值12億元,是長江以北最大的蛋鴨養殖基地。投資5000萬元的杭州華東家禽交易有限公司尉氏分公司以基地為依託,年可屠宰加工老鴨1100萬隻。與中國皓月集團合作投資6億元的肉牛產業綜合加工項目輻射帶動力強,龍頭產業優勢明顯。全縣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24.6%,是河南省首批平原綠化高級標準縣,被譽為"豫東平原上的一顆明珠"。

招商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積極推行以商招商、優勢招商、平臺招商,招商規模進一步擴大,領域進一步拓寬,產業鏈條有效延長。全年共引進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38個,其中億元以上的項目20個,引進到位資金36.7億元,完成外商實際投資3100萬美元、對外貿易......

信陽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信陽規模工業增加值太低了,一個地方的二三產發展任何,中小企業投融資和用電量是最有說服力的數據,信陽所謂引進的工業唉,都不說了,信陽本地人沒在信陽幹出來啥工業,這一點上信陽還不如駐馬店,當然駐馬店工業跟外面比起來也是相當落後的。都說信陽要發展旅遊,可是信陽沒什麼旅遊資源啊,信陽人服務意識也比較差的。

相關問題答案
開封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潮汕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包頭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武漢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臨沂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海口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威海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煙臺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湖北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福建為什麼發展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