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道是什麼的精神?

General 更新 2025-01-27

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那麼呢?下面就做一詳細介紹。  1.臺灣中華茶藝協會第二屆大會通過的茶藝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臺灣教授吳振鐸解釋:清是指情潔、清廉、清靜、清寂。茶藝的真諦不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寧靜、明廉、知恥。敬是萬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對己謹慎。怡是歡樂怡悅。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飲茶的真諦,在於啟發智慧與良知,詩人生活的淡泊明志、儉德行事。臻於真、善、美的境界。  2.我國大陸學者對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業界泰斗莊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莊老解釋為: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3.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認為和、靜、怡、真應作為中國茶道的四諦。因為,和是中國這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怡是中國茶道修習實踐中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  也有人說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

茶道精神 什麼是中國茶道精神

中國茶道精神:清、敬、怡、真

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 、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 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 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

茶道的道是什麼意思

個人理解為 藝術

茶道發源於中國。中國茶道興於唐,盛於宋、明,衰於近代。宋代以後,中國茶道傳入日本、朝鮮,獲得了新的發展。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卻對作為日、韓茶道的源頭、具有一千多年曆史的中國茶道知之甚少。這也難怪,"道"之一字,在漢語中有多種意思,如行道、道路、道義、道理、道德、方法、技藝、規律、真理、終極實在、宇宙本體、生命本源等。因"道"的多義,故對"茶道"的理解也見仁見智,莫衷一是。筆者認為,中國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其目的是藉助飲茶藝術來修煉身心、體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

茶道精神的日本茶道精神

日本的茶道雖然源於中國,但在大和民族獨特的環境下,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美學自然地融為一體,成為日本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茶道精神可濃縮為四個字“和、敬、清、寂”。這是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吸取了村田珠光等人的茶道精神後提出來的。“和”指的是和諧、和悅;“敬”指的是純潔、誠實,主客間互敬互愛;“清”和“寂”則是指茶室內外清靜、典雅的環境和氛圍。 茶道中的茶又稱為“WABI茶”,WABI的意思是閒寂、恬靜,它已成為日本人欣賞美的意識。這種美意識的產生有其社會歷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鎌倉時代,日本社會動盪,原佔統治地位的貴族失勢,新興的武士階級走上政治舞臺。失去天堂的貴族感到世事無常而悲觀厭世,因此很多貴族隱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菴,過著隱逸的生活。到了室町時代,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城市奢華喧囂。不少人厭棄這種生活,追求“WABI”的心態,在郊外或僻靜的地方過上隱居的生活,享受古樸的田園生活樂趣,尋求心靈上的安逸,以“恬靜、閒寂”為美 。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這種美意識引進茶道中來,使“清寂”之美得以廣泛的傳播。茶道的目的不是為了飲茶止渴,也不是為了鑑別茶質的優劣。而是通過複雜的程序和儀式,達到追求幽靜,陶冶情操,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正如桑田中親所說:“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日本的茶室一直到今天依然保持小巧玲瓏的設計風格,茶室壁上掛著古樸的書畫,室內插有鮮花,顯得高雅幽靜。幾張乾淨的“榻榻米”上除了放上茶道中必需的幾件茶具以外,不會放入任何一件多餘的東西。這一切都為了顯出樸素、清寂之美。在整個茶會操作過程中,茶人與茶客,茶客與茶客之間很少交流,只用眼睛和心去體會茶道的真正精神----清靜典雅、樸素簡潔、優雅無華。

茶道的精髓是什麼?

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和、敬、清、寂”“和”是中國茶道精神的績心。“和”意味著天和、地和、人和,也意味著宇宙萬物的和諧統一,並由此產生天人合一的和諧之美。

這種“和”的理念,是中國茶道的靈魂,是“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中國儒佛道三家思想糅合的體現。這是源於《周易》的“保合大和”的哲學理念。“和”而陰陽協調,“和”而五行共生,“和”而天人合一,“和”更是中庸之道的基礎。實際上,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事過程的實施,來引導飲茶者在美的享受過程中,完善品格修養,實現和諧安樂之道。我們從陸羽在《茶經》中對煎茶風爐的描述就可以看出:鐵鑄風爐屬“金”,風爐放在地上屬“土”,爐中燒木炭屬“木”,木炭燃燒屬“火”,風爐煎的茶湯屬“水”。可見,煎茶的過程就是金木水火土等五行相生、相剋並達到和諧平衡的過程。這就從一個側面證實了五行共生、和合協調等理念是茶道的思想基礎。

茶文化所傳承的精神是什麼?

中國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藥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飲茶始於中國。茶葉衝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乾淨。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憩,意趣盎然。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利用茶葉和栽培茶樹的國家。茶樹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有四五千年的歷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於野生採集活動之中的。古史傳說中認為“神農乃玲瓏玉體,能見其肺肝五臟”,理由是,“若非玲瓏玉體,嘗藥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說“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兩說雖均不能盡信,但一靈縷微弱的信息卻值得注意:“荼”在長久的食用過程中,人們越來注重它的某些療病的“藥”用之性。這反映的是一種洪荒時代的傳佚之事。

依照《詩經》等有關文獻記錄,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諸類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醫合一的歷史時代,茶類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藥用功能是不難為人們所發現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藥用發展為習常的專用飲料,還必須有某種特別的的因素,即人們實際生活中的某種特定需要。巴蜀地區,向為疾疫多發的“煙瘴”之地。“番民以茶為生,缺之必病。”(清·周藹聯《竺國遊記》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飲食偏辛辣,積習數千年,至今依然。正是這種地域自然條件和由此決定的人們的飲食習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氣,解熱毒。久服成習,藥用之旨逐漸隱沒,茶於是成了一種日常飲料。秦人入巴蜀時,見到的可能就是這種作為日常飲料的飲茶習俗。

茶由藥用轉化為習常飲料,嚴格意義的“茶”便隨之產生了,其典型標誌便是“茶”(cha)音的出現。郭璞注《爾雅·釋木》“檟”雲:“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採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可見,漢時“荼”字已有特指飲料“茶”的讀音了,“茶”由“荼”分離出來,並走上了“獨立”發展道路。但“茶”字的出現則是伴隨茶事的發展和商業活動的日益頻繁,直到中唐以後的......

茶文化的內涵是什麼,茶道是怎樣一種精神氣韻?

茶道概述豐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歸結為茶趣、茶德、茶禪。茶趣即飲茶樂趣,包括物質樂趣和精神樂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飲、雅俗共賞。茶趣有雅俗之分,無高下之別。茶德即茶之功德。陸羽同代人劉貞亮提出的"茶十德"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驅腥氣,以茶防病氣,以茶養生氣,以茶散悶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茶禪是以闡釋茶與佛門之密切因緣。真意乃茶禪結合而達到的一種境界。禪在梵語中意為"靜慮"、"思維修"、"棄惡"等。在品茶的精神境界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一位西方詩人說:"從一粒砂看世界"。但幾乎每位愛好綠茶或烏龍茶的東方人都不難體會出----從一片茶葉可品嚐出山川風景與大自然的精神。如果你嘴裡含上一口西湖龍井茶,茶湯的氣韻,即很容易在你眼前幻化出一片江南水鄉溫柔而秀麗的風光;如果你入口的是安溪烏龍茶、碧天峰鐵觀音,那麼,你看到的將是高山頂上的藍天白雲,同時隨著芬芳的茶香與茶氣,讓你彷彿身處高山上,呼吸到山上清朗的氣息。從茶中領會山川風景,與不斷地微妙變化著的真味,真香與氣……不失為迴歸自然的一種簡單法門。那麼,茶是如何能給予人這一切的呢?除了自然的奧祕以外,就是人為的配合。茶可獨酌,也宜共飲,一杯在手,清香滿室,消除煩慮,使人拋卻是非心、名利心。"寒夜客來茶當酒",以茶奉客,雖不及酒後令人豪情萬丈,意氣風發,但三兩良朋,沏茶小息,令人"六腑皆芬芳",閒話家常、天南地北、氣氛更為和樂,主客更能曲盡情意,茶的世界是一個祥和的世界中庸、和諧與茶道有人說,中國人性格象茶,總是清醒、理智的看待世界,不卑不亢,執著持久,強調人與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氣氛中共同進步。這話頗有些道理。表面看,中國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與價值取向不盡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燈孤寂,要在明心見性;道家茗飲尋求空靈虛靜,避世超塵;儒家以茶勵志,溝通人際關係,積極入世。無論意境和價值取向不都是很不相同嗎?其實不然。這種表面的區別確實存在,但各家茶文化精神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即:和諧、平靜,實際上是以儒家的中庸為提攜。在社會生活中,中國人主張有秩序,相攜相依,多些友誼與理解。在與自然的關係中,主張天人合一,五行協調,向大自然索取,但不能無休無盡,破壞平衡。水火本來是對立的,但在一定條件下卻可相容相濟。儒家把這種思想引入中國茶道,主張在飲茶中溝通思想,創造和諧氣氛,增進彼此的友情。飲茶可以更多的審已、自省,清清醒醒地看自己,也清清醒醒地看別人。各自內省的結果,是加強理解,過年過節,各單位舉行"茶話會",表示團結;有客來敬上一杯香茶,表示友好與尊重。常見酗酒鬥歐的,卻不見茶人喝茶打架,那怕品飲終日也不會掄起茶杯翻臉。這種和諧、友誼精神來源於茶道中的中庸思想。在中國茶文化中,處處貫徹著和諧精神。宋人蘇漢臣有《百子圖》,一大群娃娃,一邊調琴、賞花、歡笑嬉戲,一邊拿了小茶壺、茶杯品茶,宛如中華民族大家庭,大孩子雖多並不去打架,而能和諧共處。至於直接以《同胞一氣》命名的俗飲圖,或把茶壺、茶杯稱為"茶娘"、"茶子",更直接表達了這種親和態度。清代茶人陳鳴遠,造了一把別緻的茶壺,三個老樹虯根,用一束腰結為一體,左分枝出壺嘴,右出枝為把手,三根與共,同含一壺水,同用一支蓋,不僅立意鮮明,取"眾人捧柴火焰高......

中國的茶道精神有什麼特點

中國茶文化是中國製茶、飲茶的文化。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中國的茶文化與歐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在歷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從此茶的精神滲透了宮廷和社會,深入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於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這就是中國特有的茶文化,屬於文化學範疇。

相關問題答案
陛下的陛是什麼的別稱?
爸爸的愛是什麼的什麼 ?
茶道的道是什麼的精神?
有兩道的鞋是什麼牌子?
厚道的厚是什麼意思?
武漢的軌道交通是什麼?
道家說的符是什麼意思?
女生的腳是什麼味道?
道家講的魂是什麼?
有誰知道星巴克、Costa這些咖啡店用的都是什麼牌子的牛奶? ?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