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患有多動症怎麼辦?
孩子患多動症怎麼辦
1、藥物治療
治療此病的藥物可分為中樞神經興奮劑、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及抗癲癇劑等,但一般以中樞神經興奮劑哌醋甲酯或右旋苯丙胺為常用藥品。今分別介紹如下。
①哌醋甲酯(Methylphenidate):即利地林(Ritalin),目前是常用藥物。其每次劑量為5~10mg,每日2次,於早、午服用。傍晚不用,避免引起失眠。多數患兒每日劑量為20mg以內。由於精神振奮劑可影響身體發育,故主張患兒在學習期間服用,週末及假日停服。6歲以下一般不用。此藥有不易產生耐藥懷的特點。
②右旋苯丙胺(Dextroamphetamine,Dexedrine):也是常用藥物,劑量為每次2.5~5mg,每日2次,早、午服用。多數患兒每日用量在10mg以內。應注意觀察脈搏及血壓的變化。副作用為失眠、頭暈、食慾不振和體重減輕。也慶在星期日及假日停服,以減少其抑制生長的副作用。3歲以下一般不用。長期應用此藥對生長髮育的影響較哌醋甲酯明顯,但它的作用較易估計,認為是其優點,而且它還有些抗癲癇作用,認為是其優點,而且它還有些抗癲癇作用,對同時有驚厥的患者更為適合。
③另一種精神振奮劑苯異妥英(Pemoline,Cylert):對多動症認為有明顯效果,其藥物作用時間長,早晨上學之前服1次即可。副作用少,較右旋苯丙胺和哌醋甲酯更少引起厭食和失眠。6歲以下兒童最好不用。開始劑量為10mg,如療效不滿意可增加20~40mg。此藥顯效較慢,假若亦應停止觀察。曾有肝臟遲發性過敏反應的報告,故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肝功能。
④咖啡因:對兒童的多動症也有效,每次服用100~150mg,每日2次,但療效不如哌醋與右旋苯丙胺。
⑤丙米嗪(Imipramine,Tofranil):屬於抗抑鬱性藥物,對本症也有較好療效。劑量從10mg,常用劑量為每日25~50mg,視兒童年齡、體重而定。此藥趕走的白細胞減少常為暫時性,停藥後可恢復正常。在開始服藥4周後,應檢查白細胞計數1次,以後每半月驗血1次。此外,還可致食慾減退、尿瀦留或過敏反應。12歲以下小兒不宜應用。
⑥抗精神藥物:如氯丙嗪、甲硫達嗪(Thioridazine),適用於有破壞性行為的患兒。
⑦抗癲癇藥:如苯妥英鈉、撲癇酮,適用於伴發驚厥的患者。忌用巴比妥類的鎮靜劑,因有時反可使症狀加重。
療程依病情輕重而定,輕者服藥6月~1年,重者要治療3~5年,過早停藥易重視症狀。
2、精神治療:藥物治療是對症的。動作過多往往經藥物治療而得到控制。同時,不可忽視家庭和學校方面的適當教育和管理。對患兒的態度要以耐心、關懷和愛護的態度加以處理。對患兒的不良行為及違法舉動要正面地給以紀律教育,多予啟發和鼓勵遇到行為治療有成績時給予獎勵,不應在精神上施加壓力更不能現罵或體罰。對有不良習慣和學習困難的患兒,應多給具體指導,執行有規律的生活制度,培養良好習慣,幫助他們克服學習的困難,不斷增強信心。文獻資料指出藥物有效,但藥物與教育、行為上的指導相結合更為有效。
三、好動與多動症如何區分
1、正常好動的孩子,雖然也有注意力下集中的表現,但對有興趣的事情,卻能專心致志,很少分散;而多動症的孩子做不到。
2、正常兒童雖然表現散漫,如上課做小動作,甚至吵鬧打架,但當他意識到必須控制自己時,他能控制得住;而多動症的孩子卻不能控制自己。
3、正常孩子作快速、反覆和輪換動作時,表現得靈活自如;而多動症的患兒卻表現得很笨拙。
4、中樞神經興奮劑能使正常兒童引起興奮;而患多動症的兒童服用後,卻很快地表現得安靜,少動,......
孩子得了多動症怎麼辦?
兒童多動症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活動過多,注意力難於集中,情緒不穩,有的還有一些感知障礙(如動作笨拙,發音存在缺陷、口吃、吐字不清等)。多動症的病因有遺傳、神經心理(如與中樞神經系統成熟延遲有關)、輕微腦損傷、生物化學(如與中樞神經遞質代謝缺陷有關)、社會心理方面的因素,等等。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長朋友把兒童的好動和兒童多動症劃了等號,這就把兒童多動症的外延人為地擴大了。 兒童好動是天性 一是年齡特徵 孩子年齡小,活潑好動是他們的本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是孩子和大人的一個最明顯的外在區別。反之,小小孩童像個大人似的沉穩不動,倒真是個令人擔憂的事了。 二是氣質特徵 人的氣質有不同的類型,有一種類型叫做多血質。多血質的孩子的明顯特點就是活潑好動,情緒不穩,注意和興趣容易轉移,做事常常不夠專心。年齡越小,氣質類型的特徵就越明顯。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三是智力特徵 人的智力是有差別的。有的孩子智力確實比一般孩子明顯高出一截。這樣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在一起上學,教學內容就會讓他們吃不飽,他們就學有餘力。這些多餘的精力怎麼辦?孩子是不會安排自己的精力的。於是,就常常表現為不注意聽講,活潑好動,時間一長還會形成習慣。結果,讓人沒看出他們有多少聰明卻看到了他們的多動。相反,另一些孩子可能是知識上有了較多的缺漏,失去興趣和信心,因而面對課本和作業難於集中注意,總想做點別的活動。 四是教養習慣 有些孩子還會因為從小教養失當,養成了不能安靜的習慣。習慣一經形成是很難改變的,也常常表現為多動。 五是標籤效應 人的心理行為的發展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常常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說的通俗些就是,認為自己是個怎樣的人,自己就常常成為怎樣的人。孩子呢?更是如此。只是孩子是從大人那裡學來的。就是說,大人認為孩子是個怎樣的人,孩子常常就成為怎樣一個人。正因如此,孩子常常會來證實大人的評價似乎總是有根據的。因為孩子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大人的評價常常形成孩子的自我認知,於是就朝著大人評價的方向發展了。這裡,大人的評價如同一個標籤,所以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標籤效應。就是說,有些孩子的類似多動症的表現,是大人不經意間經常的評價培養出來的。 區別好動與多動 兒童的好動和兒童多動症似乎一樣,其實是不難區別的。 一是有無目的性 好動兒童的活動是有目的的、有序的;多動症兒童的活動是無目的的、雜亂的。 二是有無離奇性 好動兒童即使特別淘氣,他的好動並不離奇,能為人們所理解;多動症兒童的多動,則離奇得讓人難於理解。 按說,這些都是不難區分和理解的。可是,為什麼有些家長朋友卻沒有發現和理解,而是簡單的把好動和多動症劃了等號?除了有些廣告宣傳的誤導外,關鍵是家庭教育上存在的較為普遍的高期望值心理。由於家長對孩子盲目的高期望心理,常常感到孩子的學業不如人意;一旦孩子的學業不如人意,自然要找原因;大家都知道真正智力有問題的是極少數人,那麼原因在哪裡呢?找來找去就有了重大發現:孩子學習不專心,好動。於是,想起了多動症,於是,孩子從此有了一個標籤貼在了身上。 不讓好動的孩子蒙冤 一方面,家長教育孩子要有平常心,對孩子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盲目,不輕率地給孩子貼上消極的標籤。在家教諮詢中我們經常發現這樣的現象:孩子身上的問題是父母輕率地貼上的標籤給貼出來的,是標籤效應的結果。只要您把孩子學習不專心掛在嘴邊,孩子準能成為學習不專心的孩子。 另一方面,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孩子好動是年齡特徵或是氣質特徵的表現,您可以忽略不計,適當引導就行了;孩......
孩子長大了 多動症還能治癒嗎?
多動症的兩個突出表現:活動過多和注意力分散。多動症的孩子從小就比較難帶。有的母親回憶,孩子在胎兒時期胎動就很歷害,出生以後更顯得活潑,不安寧,手腳亂動甚至在吃奶時候也不安靜,餵養困難,老哭,難以入睡。睡著以後又易醒, 早晨醒的又特別早;有的則是睡的很死,難以喚醒。但醒來就立即要起床。學走路時也是慌張跌倒。老是翻弄可能得到的東西,不是拆壞玩具就是打翻碗盆。 大人一不留神他就已做出了一些讓人想不到的事情。與此同時他們的注意力停留在一個事物的時間很短,很容易被外界的聲響等刺激所分散,而這種注意力分散是不自覺的,不能控制的。這些孩子做遊戲時不能全神貫注,常常半途而廢;往往不經思考就行動,非常衝動。沒有耐心,在做集體遊戲時,常常會突然跑上前去進行破壞。他們的情緒很不穩定,會突然大哭,又會在幾分鐘以後象沒事人一樣又說又笑。 造成多動症的原因多種多樣。專家認為,多動症是一種行為障礙,它又被稱為輕微腦功能障礙或輕度腦損傷。可能造成孩子多動症的原因有內、外因兩種。 內因包括遺傳的作用——因為學者們發現患兒的親屬中患多動症的人要比其它家庭的人多。還有些孩子在出生時或母親懷孕時出現過宮內感染、缺氧,出生時的窒息等,可能造成了大腦的損害。外因也很多:父母關係不好,孩子學習困難、或學習壓力過重等都可減弱腦的調節功能,促使多動症的發生和持續。還有剖腹產的孩子容易出現多動症,出生後營養過度也會導致多動症,其他還有鉛中毒等原因。多動症的具體原因目前還不是很清楚。 如何區別孩子是多動症還是隻是好動? 〈1〉注意力與興趣的關係:多動症兒童無一興趣愛好,無論何時何地,不能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具有注意力缺損症狀。而好動的孩子做他所喜歡的事能專心致志地去做,並討厭別人的干涉和影響,他上課及做功課時表現不安寧,主要是因為對學習缺乏興趣。 〈2〉行動的目的性、計劃性及系統性:好動的孩子的行動常具有一定目的,並有計劃及安排。多功症患兒的行動常呈衝動式、雜亂,有始無終。 〈3〉自制能力:好動的孩子在嚴肅的、陌生的環境中,有自我控制能力,安分守己不再胡亂吵鬧。多動症患兒卻無此能力,常被指責為"不識相"。 專家提示:六歲以後的孩子才能夠診斷為多動症,當然0-6歲的階段孩子有一些細節也可以提醒家長提早關注。多動症的孩子如果不及時糾正,影響學習成績和社會的適應能力。 對6歲以下的孩子大多數醫生都不會將其診斷為多動症,因為幾乎所有的學齡前兒童都或多或少有類似的症狀。即使是再大一點的孩子,要確診為多動症也具有一定的難度。醫生在一定程度上要參考家長和老師的評價,而他們的評價也經常會存在分歧:一個多動症孩子也許在家裡可以幾個小時地沉迷於電子遊戲,而在拼寫課堂卻無法坐穩十分鐘。另外,多動症還可細分為三種情況:極度活躍型、粗心大意型和兩者的結合型。而有一些多動症的孩子可能從來都不會出現極度活躍的狀況。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孩子存在注意力方面的問題,最好向醫生諮詢,他們可以通過研究症狀的細微之處來區別是多動症還是其他類型的精神紊亂等問題。 3、真正的腦紊亂 最新的掃描技術令醫生可以更深地瞭解多動症的生理因素-大腦發育紊亂。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詳細的大腦分析圖發現多動症孩子在大腦特定領域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相對較弱。最近的一項調查還發現多動症孩子的大腦要比其他孩子小了4%。其他研究還發現多動症在調節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方面存在困難,這兩者對集中注意力和控制衝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看電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注意力的發展。最近西雅圖兒童醫院和地區醫療中心進行的一......
怎樣判斷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
作為家長,可參照以下10條予以自測,若具備4條以上,請帶小孩到兒童心理衛生門診檢查,以免貽誤。
1 需要其靜坐的場合難於靜坐,常常動個不停。
2 容易興奮和衝動。
3 常常干擾其他兒童的活動。
4 做事粗心大意,常常有始無終。
5 很難集中思想聽課,做作業或其他需要持久注意的事情。
6 要求必須立即得到滿足,否則就產生情緒反應。
7 經常多話,好插話或喧鬧。
8 難以遵守集體活動的秩序和紀律。
9 學習困難,成績差,但不是由於智能障礙引起。
10不是由於精神發育遲滯,兒童期精神病,焦慮狀態,品行障礙或神經系統疾病所引起。
如何辨別孩子是正常的好動還是多動症呢?
一、注意力不集中行為
1.常常在作業、工作或其他活動中不注意細節問題或經常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錯誤。
2.在工作或遊戲中難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3.別人和他說話時常似聽非聽。
4.常不能按別人的指示完成作業、家務或工作(不是由於違抗行為或未能理解所致)。
5.常難以組織工作和學習。
6.常逃避、討厭或不願做要求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如學校作業或家庭作業)。
7.常常丟失學習和活動時要用的物品(如玩具、學校指定的作業、鉛筆、書本或工具)。
8.常常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9.日常生活中容易忘事。
二、多動或衝動行為
1.手或腳常常動個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動。
2.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坐姿的環境中常常離開座位。
3.常在不恰當的情況下亂跑或亂爬(成人或青少年僅限於主觀感覺坐立不安)
4.常難以安靜地玩耍或從事閒暇活動。
5.經常忙個不停或像“裝上了發動機”似的不停地動。
6.經常說話過多。
7.常常別人問話未完就搶著回答。
8.經常難以安靜等待或按順序排隊。
9.常打斷或干擾別人的活動(如插話或干擾別人的遊戲)。
結果分析:第一項中孩子符合6項以上,可考慮“注意力缺陷障礙”;第二項中孩子符合6項以上,可考慮“多動障礙”;兩方面均符合6項以上,可考慮“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