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傳蘇軾是怎樣的人?

General 更新 2024-11-30

宋史· 蘇軾傳中的蘇軾是個怎樣的人

歷代對蘇東坡的精闢評價:

黃庭堅:人謂東坡作此文,因難以見巧,故極工。餘則以為不然。彼其老於文章,故落筆皆超逸絕塵耳。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真神仙中人。

蘇轍:其於人,見善稱之,如恐不及;見不善斥之,如恐不盡;見義勇於敢為,而不顧其害。用此數困於世,然終不以為恨。

晁無咎:蘇東坡詞,人謂多不諧音律。然居士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

趙昚:忠言讜論,立朝大節,一時廷臣無出其右。

黃錦祥譽蘇東坡為:“文星曠世,曜耀寰中。”

劉辰翁: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王士禎: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

王國維: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

請結合蘇東坡傳說說蘇軾是怎樣一個人

蘇軾是一個足智多謀,有才智的人

宋史,蘇軾傳全文,可以看出蘇軾是一個怎樣的人

文末評論:器識之閎偉,議論之卓犖,文章之雄雋,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為之主,而以邁往之氣輔之。故意之所向,言足以達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為。至於禍患之來,節義足以固其有守,皆志與氣所為也。

少即成名,博通經史,文采燦然,為官也有才幹,也有遠見;但直言上諫,志氣頗高,故常不得志。

列傳第九十七

○蘇軾 子過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範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

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嘆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試禮部。方時文磔裂詭異之弊勝,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欲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置第二;復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後以書見修,修語梅聖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聞者始譁不厭,久乃信服。

丁母憂。五年,調福昌主簿。歐陽修以才識兼茂,薦之祕閣。試六論,舊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軾始具草,文義粲然。復對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來,制策入三等,惟吳育與軾而已。

除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叛官。關中自元昊叛,民貧役重,岐下歲輸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經砥柱之險,衙吏踵破家。軾訪其利害,為修衙規,使自擇水工以時進止,自是害減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聞鼓院。英宗自藩邸聞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誥。宰相韓琦曰:“軾之才,遠大器也,他日自當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養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進用,然後取而用之,則人人無復異辭矣。今驟用之,則天下之士未必以為然,適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與修注如何?”琦曰:“記注與制誥為鄰,未可遽授。不若於館閣中近上貼職與之,且請召試。”英宗曰:“試之未知其能否,如軾有不能邪?”琦猶不可,及試二論,復入三等,得直史館。軾聞琦語,曰:“公可謂愛人以德矣。”會洵卒,賻以金帛,辭之,求贈一官,於是贈光祿丞。洵將終,以兄太白早亡,子孫未立,妹嫁杜氏,卒未葬,屬軾。軾既除喪,即葬姑。後官可蔭,推與太白曾孫彭。

熙寧二年,還朝。王安石執政,素惡其議論異己,以判官告院。四年,安石欲變科舉、興學校,詔兩制、三館議。軾上議曰:得人之道,在於知人;知人之法,在於責實。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責實之政,則胥史皁隸未嘗無人,而況於學校貢舉乎?雖因今之法,臣以為有餘。使君相不知人,朝廷不責實,則公卿侍從常患無人,而況學校貢舉乎?雖復古之制,臣以為不足。夫時有可否,物有廢興,方其所安,雖暴君不能廢,及其既厭,雖聖人不能復。故風俗之變,法制隨之,譬如江河之徙移,強而復之,則難為力。

慶曆固嘗立學矣,至於今日,惟有空名僅存。今將變今之禮,易今之俗,又當發民力以治宮室,斂民財以食遊士。百里之內,置官立師,獄訟聽於是,軍旅謀於是,又簡不率教者屏之遠方,則無乃徒為紛亂,以患苦天下邪?若乃無大更革,而望有益於時,則與慶曆之際何異?故臣謂今之學校,特可因仍舊制,使先王之舊物,不廢於吾世足矣。至於貢舉之法,行之百年,治亂盛衰,初不由此。陛下視祖宗之世,貢舉之法,與今為孰精?言語文章,與今為孰優?所得人才,與今為孰多?天下之事,與今為孰辦?較此四者之長短,其議決矣。

今所欲變改不過數端:或曰鄉舉德行而略文詞,或曰專取策論而罷詩賦,或欲兼採譽望而罷封彌,或欲經生不帖墨而考大義,此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願陛下留意於遠者、大者,區區之法何預焉。臣又切有私憂過計者。夫性命之說,自子貢不得聞,而今之學者,恥不言性命,讀其文......

《宋史 蘇軾傳》從中可以看出蘇軾是什麼樣的人

我能弱弱地說 可以看出他是個空前絕後的全方位發展的天才加絕世好男人嗎?風流倜儻、才華橫溢、溫柔體貼琺不畏強權、自在灑脫......(HCing)

蘇軾蘇東坡的個人傳記 哪個版本最好?

蘇軾傳記的一部力作--評王水照、崔銘《蘇軾傳》

蘇軾作為中國文化史上罕見的“全能型”天才,加之偉異卓特的人格魅力,對後世之影響非同一般,因此,有關他的論著也非常之多,其中的傳記類著述,據最粗略的統計,現代以來也不下十數種。要說流傳較廣、較為引人注目的或許要數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該著有張振玉譯本和宋碧雲譯本兩種)及曾棗莊先生的《蘇軾評傳》。林著不失史實大節而假以小說筆法,主觀性較強;曾著則多客觀性記述,體現出較為嚴謹的學術性格。2000年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著名宋代文學研究專家王水照先生與其弟子崔銘博士合著的《蘇軾傳》,可以說,該著兼採林、曾二氏之長,又塑就自己的個性色彩,為蘇學研究做出了新的貢獻。

首先,這是一部規模空前的蘇軾傳記。以往的此類著述,篇幅不一,少則數千字、幾萬字,多則如林著《蘇東坡傳》,約26萬字,曾著《蘇軾評傳》約23萬字,而此著竟達45萬字,可謂堂廡大開。它前有“引言”,介紹蘇軾生長的蜀中人文環境、家庭文化氛圍與北宋文化大背景,而意在敘說蘇軾孩童時期的生活狀況;後有“結束語”,綰合全書,給蘇軾以總評。正文分為12章,章題既不採用通常見到的以帝王或帝王年號標示時間遞進的方式,也不用一般所說的青年、壯年這類劃分人生階段的字眼,而是按照蘇軾生活、思想、創作、性格、藝術成就等發展變化的自然歷程,將其曲折而又豐富多彩的一生劃分為12年段落,以富於藝術概括力的文字表現出各個生活段落的主旋律,從第一章“奮厲當世雄鷹出”,寫蘇軾初出茅廬、汴京應試,直到末章“皇天后土同悲悼”,寫蘇軾從海南北返、辭別人世。每章之下未設節次,而以數量不等的小標題提示出蘇軾所經歷的主要事件或其行跡、交遊,如第一章第一小標題是“陰差陽錯,蘇軾沒能成為這次科考的狀元”,第五章“柏臺霜氣夜悽悽”之第九小標題是“蘇軾在御使臺差役的押送下,啟程前往黃州貶所”等等。全書共設小標題140餘個,光看這些小標題,讀者即能大體瞭解蘇軾的一生。如果說書後的兩個附錄列出生平年表之類與同類著作沒多少區別,本書的“後記”卻有點出人意料。它不是一部著作完成之後作者畫蛇添足般的瑣事雜記,而是主要考證作者與讀者同樣感興趣卻又不太清晰的蘇軾的容貌、身材問題,這實在是這部煌煌大著畫龍點睛的一筆。因此,經過作者的精心設計,全書既提綱挈領,章目分明,又經緯交錯,組織嚴密,猶如一部大交響樂,前有序曲,後有尾聲,中間五音繁會而不紊亂,曲終奏雅而有餘韻,其框架體系的建構顯示出傳記作者相當高超的藝術功力。

其次,這是一部優美生動的關於蘇軾傳記的“信史”,是說書中敘述的種種事件,皆有史料依據,絕不憑空編造。尤其是書中大量引用蘇軾自己的文學作品作為證據,這種第一手材料的運用為該著奠定了真實性的基礎。即使有些故事出自宋人筆記,未必十分可靠,但這類產生於同時代的遺聞逸事,卻仍然保留著真實的時代風氣和風俗習慣,在不完全真實的材料中隱含著相對的真實性和可信性。說它“優美生動”,是說傳記作者文筆優雅、流暢,對於蘇軾所經歷的一切,皆以藝術化的語言,通過對傳主與周圍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際環境)的關係、人物之間的對白、傳主和生活細節與心理活動等的描繪與分析,將傳主寫“活”,使其形象豐滿。上述兩個方面,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既“堅持無一事無來歷”,又“不主張無一字無來歷”,也就是說,在追求某一事件、情節之時、地、人真實性的同時,允許作一些合乎情理的想象與推演(見《後記》)。這或者也可以說是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吧,對於傳記作品而言,這應該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唯其如此,人物傳記才能既不失其“真”,給讀者以歷史的直感,不會變成歷史......

讀《蘇東坡傳》概括蘇東坡人物形象 10分

讀《蘇東坡傳》有感

合上書,這個偉大人物的形象又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一身白袍,身披白髮,左手得意地 著銀色的鬍子,右手則秉筆疾書,一副飄飄欲仙之感。這便是我心中的蘇東坡,樂觀向上,自由自在,視錢權為身外之物。

蘇東坡,幼年時靠著生來就有的天賦與後天的勤奮考取了進士。壯年時,一身正氣的他義正言辭地批評當時的朝政,身懷遠大抱負。此時的他當然是最樂觀的,經常與詩人畫家飲酒創作,寫出了最好的《中秋詩》: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的確,此前的蘇東坡像一匹放蕩不羈的野馬,不知天高地厚。在第一次被捕後,終於變得老練。儘管已不像年輕時那樣精力十足,豪放耿直,卻也始終保持著樂觀。

出獄後,蘇東坡無比珍惜每一個田園時光,在黃州的蘇東坡務農,號稱東坡居士。他有一個農舍,前有菜圃果園,後可覽鄉野景色,可謂絕佳之地。蘇東坡也像農民一樣因旱而憂,因雨而樂。以至於後來在政治道路的最高峰上(也許是精神上最痛苦的時候)曾寫下:

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

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跡欣然。

以求退隱,想反回農舍務農。

果然,他如願以償,遭到新任皇上的流放。蘇東坡卻認為:一聲只是一站一站地往前走,現在只是人生旅途中的另一步,這是由神靈早已定好的。既然無法改變,為何不欣賞這旅途中的美呢?蘇東坡把流放當成了一種旅遊。

在惠州,蘇東坡做美酒,求仙丹,還與朝雲蓋了一棟精緻的房子,如閒雲野鶴般,不亦樂乎。不論流浪到何處,身居何處,粗茶淡飯,只要有酒相伴,有筆隨身便可逍遙自在,飄飄欲仙。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凡蘇東坡所到之地,均已因其書畫威望而聞名。而一生執筆之時至樂的蘇東坡給人留下思想上的豪放,心靈的快樂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軾傳和蘇東坡轉傳是一樣的嗎?

蘇軾和蘇東坡是一個人,但 <蘇軾傳> 和 <蘇東坡傳> 是不一樣的。

宋史 蘇軾傳裡的蘇軾 是一個怎樣的人

蘇軾,字子瞻,是眉州眉山縣人。十歲的時候,其父蘇洵到外地去遊學,母親程氏則親自教他讀書,蘇軾每聽聞古今興衰成敗的歷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讀到《後漢書.範滂傳》時,發出深深的慨嘆,蘇軾對她說:“我如果想和範滂一樣為名節而不顧生死,母親您答應嗎?”程氏說:“你如果能成為範滂一樣的人,我又怎會不和範滂的母親一樣深明大義呢?”成年後,蘇軾博通經學史學,寫文章每天能寫數千字,喜歡賈誼、陸贄的著作。不久又讀《莊子》,嘆道:“我當初有一些自己的見地,但總說不出來,今日讀到這本書,發現這本書真是深得我心啊。”嘉佑二年,參加禮部主持的科考。當時社會上崇尚詭譎不合正道的文風,主考官歐陽修希望能(通過主持考試選人的方式來)挽救這種弊病,看見蘇軾的《刑賞忠厚論》時,非常驚喜,乃想評為第一,但又懷疑可能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作,於是最終只評為第二名,而以“《春秋》對義”一文(這篇反而是曾鞏的文章)為第一。後參加殿試,中乙科。後蘇軾通過寫信的方式見到了歐陽修,歐陽修對梅堯臣說:“我當避開此人,好讓他出人頭地。”聽說這句話的人一開始只當是歐陽修的戲言而不信,後來才終於信服。

宋史 蘇軾傳

蘇軾,字子瞻,是眉州眉山縣人。十歲的時候,其父蘇洵到外地去遊學,母親程氏則親自教他讀書,蘇軾每聽聞古今興衰成敗的歷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讀到《後漢書.範滂傳》時,發出深深的慨嘆,蘇軾對她說:“我如果想和範滂一樣為名節而不顧生死,母親您答應嗎?”程氏說:“你如果能成為範滂一樣的人,我又怎會不和範滂的母親一樣深明大義呢?”成年後,蘇軾博通經學史學,寫文章每天能寫數千字,喜歡賈誼、陸贄的著作。不久又讀《莊子》,嘆道:“我當初有一些自己的見地,但總說不出來,今日讀到這本書,發現這本書真是深得我心啊。”嘉佑二年,參加禮部主持的科考。當時社會上崇尚詭譎不合正道的文風,主考官歐陽修希望能(通過主持考試選人的方式來)挽救這種弊病,看見蘇軾的《刑賞忠厚論》時,非常驚喜,乃想評為第一,但又懷疑可能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作,於是最終只評為第二名,而以“《春秋》對義”一文(這篇反而是曾鞏的文章)為第一。後參加殿試,中乙科。後蘇軾通過寫信的方式見到了歐陽修,歐陽修對梅堯臣說:“我當避開此人,好讓他出人頭地。”聽說這句話的人一開始只當是歐陽修的戲言而不信,後來才終於信服。

相關問題答案
蘇軾傳蘇軾是怎樣的人?
蘇軾是怎樣的人?
武則天是怎樣的人?
英語我是怎樣的人作文?
特朗普是怎樣的人?
評論陶淵明是怎樣的人?
呂布是怎樣的人?
顏回是怎樣的人?
雷鋒到底是怎樣的人?
武松是怎樣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