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的廉是什麼結構?
廉頗將軍的英雄事蹟
《廉頗藺相如列傳》出自史記第二十一。以廉頗、藺相如為主,並記述了趙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蹟。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今天已是家喻戶曉,並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起過重要的教育作用,這不能不歸功於司馬遷的這篇傳記。
藺相如是太史公所景仰的歷史人物之一,因而在這篇傳記中對這位傑出人物大力表彰、熱情歌頌。一方面表彰他的大智大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會”兩個歷史故事,有聲有色地描繪了他面對強暴而無所畏懼的大無畏精神,也表現了他戰勝強秦的威逼凌辱、維護趙國尊嚴的機智與果敢。另一方面又表彰了藺相如“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高尚品格。在“廉藺交歡”一段中生動地記述了藺相如對蓄意羞辱他的廉頗保持了極大的剋制與忍讓,終於感動了廉頗,實現了將相和好,團結對敵。此後的十幾年中,秦國沒敢大規模對趙用兵,這與藺相如主動維護趙國內部的安定有密切的關係。與此成為鮮明對照的是,趙惠文王之後的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罷免廉頗,任用趙括,造成長平之役的慘敗,趙國元氣大傷。最後,趙王遷寵信讒臣郭開,捕殺名將李牧,加速了趙國的滅亡。其中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後人深思的。
廉頗是本篇的另一主要人物。作為戰國後期的名將之一,作者雖然也記述了一些有關他善於用兵的事蹟,但都著墨不多。而對他的“負荊請罪”卻作了細緻的描寫,因為這正是這位戰功赫赫的名將身上難能可貴的美德。居功自傲,對相如不服,固然表現了他的狹隘,而一旦認識到錯誤,立即“肉袒負荊”前去謝罪,這比戰場殺敵需要一種更大的勇氣,因而為司馬遷所敬佩。經過作者的精心編撰,這段故事已成為流傳千古的歷史佳話,“負荊請罪”也成了後人常用的典故和成語。
趙奢、李牧雖不是主要人物,但作者也著力突出他們各自的特點。如趙奢既善治賦又善治兵,李牧不求虛名,只重實績,都給讀者留下了鮮明印象。尤其是趙括,經司馬遷的記述之後,早已成為一個紙上談兵的典型,後人常常引以為戒。
本篇的結構很有特色。七十列傳中合傳佔半數以上,多數合傳實際上是以分為主,幾個人物各自獨立。本篇卻是幾人互相穿插,前後鉤連。廉頗一人貫穿全篇,另外幾人都由他引出,有分有合,若斷若續。全文首尾一片,幾乎天衣無縫,所以深得後人讚賞。後世章回小說如《水滸》,敘寫英雄故事所用的連鎖結構的方法,應該說就是這篇《廉藺列傳》結構方法的繼承和發展。
譯文:廉頗是趙國優秀的將領。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頗率領趙軍征討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被封為上卿,他以勇氣聞名於諸侯各國。藺相如是趙國人,是趙國宦者令繆賢家的門客。
趙惠文王的時候,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了這件事,就派人給趙王一封書信,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交換這塊寶玉。趙王同大將軍廉頗及大臣們商量:要是把寶玉給了秦國,秦國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騙;要是不給呢,就怕秦軍馬上來攻打。怎麼解決沒有確定,想找一個能派到秦國去回覆的使者,沒能找到。宦者令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派去。”趙王問:“你怎麼知道他可以呢?”繆賢回答說:“為臣曾犯過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國去,我的門客相如阻攔我,說:‘您怎麼會了解燕王呢?’我對他說:‘我曾隨從大王在國境上與燕王會見,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說“願意跟您交個朋友”。因此我就瞭解他了,所以想往他那裡去。’相如對我說:‘趙國強,燕國弱,而您受寵於趙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結交。現在您是逃出趙國奔到燕國,燕國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還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脫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請求治罪,這樣也許僥倖被赦免。’臣聽從了他的意見,大王也開恩赦免了為臣。為臣私下認為這人是個勇士,有智謀,派他出使很......
作者是怎樣安排廉頗和藺相如其人其事這兩條線索的
6、本篇人物合傳中,作者如何安排廉頗藺相如其人其事這兩條線索的?
此傳以廉頗“上卿”與藺相如“舍人”身份的對比開頭,高下貴賤懸殊。先以廉頗“以勇氣聞於諸侯”,不知不覺之中,埋下了日後廉頗藺相如爭功慪氣的種子。文章接下去就撇開廉頗,用濃墨重彩寫了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會的兩個故事,通過驚心動魄的鬥智鬥勇的場面描寫,表現了藺相如的大智大勇。不過,在敘述這兩個故事時,廉頗這條線也是隱而不斷,秦王想得到趙國的和氏璧,趙王計無所出,一籌莫展,這才推出了無名人士藺相如,使他有了一展才能的機會。在澠池會上,對藺相如固然作了淋漓盡致的正面刻畫,但也沒忘記交代出廉頗與藺相如一起建議趙王赴澠池,以及將趙王“送至境”並商定趙王萬一不歸所採取的對策。文章明寫藺相如的外交才能,暗寫廉頗的忠勇,虛實交錯,互為襯托。 藺相如從澠池會回來後,因功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時,文章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廉頗這條線索由隱而顯,與藺相如這條線雙重並行,合為一體了。廉頗的居功自傲,心胸狹窄,藺相如的豁達大度,以國家利益為重,一進一退,矛盾衝突的結果,識大體的老將廉頗終於向品德高尚的政壇新秀藺相如負荊請罪,演出了一幕感動人心的將相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