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鉀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General 更新 2025-01-22

補鉀過程中應注意什麼??????

補鉀的注意事項

一、口服安全,凡能口服者應不用或少用靜脈途徑補鉀。

二、對無尿和少尿的病人不補鉀,應先恢復血容量和促使排尿,待尿量超過30ml/h後,才能經靜脈補鉀。

3、靜脈補鉀,每500ml液體中含鉀不超過1.5g、成人滴速每分鐘不宜超過60滴;絕對禁止

將10%氯化鉀作靜脈推注。

三、總量要控制,每天補鉀要準確計算,對一般禁食病人無其他額外損失時,10%氯化鉀30ml為宜。嚴重缺鉀者,不宜超過6~8克/天。

補鉀的應遵循哪些原則

補鉀應遵循原則:

1.不宜過早,見尿補鉀。

2.不宜過濃,濃度不超過0.3%。

3.不宜過快,成人每分鐘30一40滴(小兒酌減)。

4.不宜過多,成人每日不超過5g,小兒每日0.1一0.3g/kg,濃度稀釋為0.1%一0.3%。

在護理靜脈補鉀病人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1)靜脈補鉀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見尿補鉀”:一般以尿量超過40ml/d或500ml/d方可補鉀;2 補鉀量 依血清鉀水平而定。補鉀宜達有效劑量,不宜過量(高血鉀較低血鉀更為危險)。如僅是禁食者,一般每天給予生理需要量氯化鉀2~3克即可;嚴重缺鉀者(血清鉀多2<2mmol/L),每日補氯化鉀總量不宜超過6~8g,但嚴重腹瀉、急性腎衰竭多尿期等特殊情況例外。

(2)補鉀濃度:不宜超過40mmol/L(氯化鉀3g/l);應稀釋後經靜脈滴注,禁止直接靜脈推注,以免血鉀突然升高,導致心臟停搏。

(3)補鉀速度:不宜超過20~40mmol/h。成人靜脈滴注速度不超過80滴/min。

(4)宜選擇較粗大血管,不宜在同一靜脈反覆穿刺。以防止因對血管的機械性刺激而引起靜脈炎。

(5)宜短期靜脈補鉀,不宜盲目地長時間靜脈補鉀。切忌不顧實際情況盲目補鉀,以防意外發生。

補鉀原則和注意事項 10分

補鉀藥品關於“補鉀”的幾項原則

1 口服或經鼻胃管給予氯化鉀,仍被認為是首選的給藥途徑。本院現可用來口服補鉀的有氯化鉀片劑、補達秀(氯化鉀控釋片)、10%氯化鉀注射液、氯化鉀合劑。需要注意的是氯化鉀合劑中含糖量較高,為50%,糖尿病患者需謹慎選用。

2 靜脈補鉀濃度、速度和每日總量:

2.1 氯化鉀靜脈給藥濃度:20-40mEq/L;

2.2 氯化鉀靜脈給藥速度:<10 mEq/hour ;

2.3 每日靜脈輸入氯化鉀總量:

a 輕度低鉀血癥:40 mEq;

b中度低鉀血癥:40-60 mEq;

3 靜脈輸入氯化鉀濃度>60 mEq/L或速度>20 mEq/hour時,應連續監測心電圖,並每2小時測一次血清鉀。

4 注意觀察低鉀血癥和高鉀血癥的臨床表現:

4.1 低鉀血癥:K+<3.5 mEq/L;

a 輕度低鉀:K+3.0-3.5 mEq/L;

b 中度低鉀:K+2.5-3.0 mEq/L。噁心,嘔吐,肌無力,易激怒,嗜睡,抑鬱;

c 重度低鉀:K+<2.5mEq/L。無力,心率不齊,麻痺,呼吸衰竭,精神異常,腸梗阻,

橫紋肌溶解。

4.2 高鉀血癥:K+>5.5 mEq/L。四肢麻木無力,刺痛感,房室阻滯,QRS增寬超過25%。

5 監測要點:

5.1 一旦發生下列情況,立即停止輸入含鉀液體並報告醫生:

a 病人血K+>5.5 mEq/L;

b 病人出現高鉀血癥的臨床表現。

5.2 每格2小時檢查外周靜脈穿刺點有無液體滲出。

5.3 氯化鉀靜脈滴注後,常發生血栓性靜脈炎,尤其是在輸注速率過快或濃度過高的情況下更易發生。一旦懷疑發生血栓性靜脈炎,應停止滴注並局部熱敷。

5.4 如果病人主訴注射部位疼痛嚴重,應告訴醫生,減慢滴速或降低濃度。

提醒: 10%KCL 15ml = 20 mEq 10%KCL 30ml = 40 mEq

補鉀禁忌有什麼?

補鉀的注意事項:1.成人尿量每小時不得少於30毫升龔 2.濃度不過高,不得高於0.3%(每500毫升液體含鉀濃度不可高於15毫升)

3.禁止靜脈推注

4.成人每分鐘不可超過60滴

5.每日補鉀量不能高於6-8g

靜脈補鉀原則、及注意事項。

一、濃度宜適中,滴速不宜快。鉀鹽最好溶於5%避免短時間大劑量補鉀而致高血鉀的危險。 二、補鉀宜達有效劑量,不宜過量。由於低鉀血癥的發展, 但更應注意防止過量靜脈補鉀,高血鉀較低血鉀更為危險。 三、宜選擇較粗大血管,不宜在同一靜脈反覆穿刺。 以防止因對血管的機械性刺激而引起靜脈炎。 四、宜短期靜脈補鉀,不宜盲目地長時間靜脈補鉀。 切忌不顧實際情況盲目補鉀,以防意外發生。

相關問題答案
補鉀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交房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籤協議應注意哪些問題?
面試應注意哪些問題?
購車時應注意哪些細節?
應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旅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應聘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糖尿病要注意哪些問題?
工作中要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