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石漠化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01-05

石漠化是什麼意思

石漠化(Stony Desertification)是中國西南溼潤岩溶地區特有的、在脆弱的岩溶地質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荒漠化生態現象,是由於不合理的人為活動參與岩溶自然過程,造成植被退化、水土資源流失,導致岩石大面積裸露,呈現類似荒漠景觀的土地退化現象,是水土流失頂級表現。

石漠化(Stony Desertification)是指在熱帶、亞熱帶溼潤、半溼潤氣候條件和岩溶極其發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為活動干擾,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壞,導致土壤嚴重流失,基岩大面積裸露或礫石堆積的土地退化現象,也是岩溶地區土地退化的極端形式。 石漠化已經成為岩溶地區最大的生態問題。為查清岩溶地區石漠化狀況,為科學防治提供基礎數據,2004年~2005年,國家林業局組織開展了岩溶地區石漠化土地監測工作。針對岩溶地區地形複雜,地塊破碎,單純依靠遙感技術對於植被覆蓋下的地類判別的侷限性,本次監測採用地面調查與遙感技術相結合,以地面調查為主的技術方法。監測範圍涉及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重慶、四川八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60個縣(市、區),監測區總面積107.14萬平方公里,監測區內岩溶面積為45.10萬平方公里。參與監測的技術人員達3600人,共區劃和調查圖斑61.2萬個,獲取各類信息記錄5000多萬條。特徵 石漠化分佈特徵主要有:一是分佈相對比較集中。以雲貴高原為中心的81個縣,國土面積僅佔監測區的27.1%,而石漠化面積卻佔石漠化總面積的53.4%。二是主要發生於坡度較大的坡面上。發生在16度以上坡面上的石漠化面積達1100萬公頃,佔石漠化土地總面積的84.9%。三是程度以輕度、中度為主。輕度、中度石漠化土地佔石漠化總面積的73.2%。四是石漠化發生率與貧困狀況密切相關。監測區的平均石漠化發生率為28.7%,而縣財政收入低於2000萬元的18個縣,石漠化發生率為40.7%,高出監測區平均值12個百分點;在農民年均純收入低於800元的5個縣,石漠化發生率高達52.8%,比監測區平均值高出24.1%。

石漠化地區極易發生山洪、滑坡、泥石流,加上地下岩溶發育,導致水旱災害頻繁發生,幾乎連年旱澇相伴;同時,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率高,土壤少,貯水能力低,岩層漏水性強,極易引起缺水乾旱,而大雨又會導致嚴重水土流失。由於水土流失嚴重,西南大部分地區缺土,一些地方還存在著工程性缺水現象。石漠化與水土嚴重流失已形成惡性循環,造成的山窮、水枯、林衰、土瘦,給西南地區人們的生存亮起了紅燈。石漠化地區日趨惡化的脆弱生態環境制約了西南地區的發展,石漠化地區的人口問題、生存問題、能源問題,成了不容迴避的問題。治理 治理原則:以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核心石漠化治理應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則,因地制宜;要堅持以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核心,以提高水土資源的永續利用率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與退耕還林、長江和珠江防護林、水土保持、人畜飲水、扶貧開發等生態工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綜合防治。他強調,防治石漠化的對策,首先要立足保護好岩溶地貌地區尚未發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發生石漠化,下大力氣預防潛在石漠化的繼續惡化演變;對於已發生石漠化的地區要實行綜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發展,重點應放在輕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防治石漠化須多管齊下。比如搞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還林、轉變群眾生產生活方式、實施生態移民等;同時要制定優惠扶持政策,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個人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參與石漠化治理;尤其是要重視調整石漠化地區能源結構,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減少森林資源的能源性消耗。

什麼是石漠化?

中國西南溼潤岩溶地區特有的、在脆弱的岩溶地質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荒漠化生態現象,由於不合理的人為活動造成植被退化、水土資源流失,導致岩石大面積裸露,呈現類似荒漠景觀的土地退化現象,是水土流失頂級表現。

石漠化造成的不利影響有

石漠化地區極易發生山洪、滑坡、泥石流,加上地下岩溶發育,導致水旱災害頻繁發生,幾乎連年旱澇相伴;同時,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率高,土壤少,貯水能力低,岩層漏水性強,極易引起缺水乾旱,而大雨又會導致嚴重水土流失。由於水土流失嚴重,西南大部分地區缺土,一些地方還存在著工程性缺水現

中樑鎮未治理的石漠化地區觸目驚心

象。

石漠化與水土嚴重流失已形成惡性循環,造成的山窮、水枯、林衰、土瘦,給西南地區人們的生存亮起了紅燈。

石漠化地區日趨惡化的脆弱生態環境制約了西南地區的發展,石漠化地區的人口問題、生存問題、能源問題,成了不容迴避的問題。

水土資源不斷流失後呈現的“石漠化”現象,不僅惡化了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而且將使群眾失去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許多地方不得不考慮"生態移民。

石漠化的分佈特徵

為查清岩溶地區石漠化狀況,為科學防治提供基礎數據,2004年~2005年,中國國家林業局組織開展了岩溶地區石漠化土地監測工作。監測範圍涉及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重慶、四川八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60個縣(市、區),監測區總面積107.14萬平方公里,監測區內岩溶面積為45.10萬平方公里。中國石漠化分佈特徵主要有:一、分佈相對比較集中。以我國為例,以雲貴高原為中心的81個縣,國土面積僅佔監測區的27.1%,而石漠化面積卻佔石漠化總面積的53.4%。二、主要發生於坡度較大的坡面上。發生在16度以上坡面上的石漠化面積達1100萬公頃,佔石漠化土地總面積的84.9%。三、程度以輕度、中度為主。輕度、中度石漠化土地佔石漠化總面積的73.2%。四、石漠化發生率與貧困狀況密切相關。監測區的平均石漠化發生率為28.7%,而縣財政收入低於2000萬元的18個縣,石漠化發生率為40.7%,高出監測區平均值12個百分點;在農民年均純收入低於800元的5個縣,石漠化發生率高達52.8%,比監測區平均值高出24.1%。2012年6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就第二次全國石漠化監測結果等情況舉行發佈會。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指出,中國到2012年還有12.0萬平方公里石漠化土地,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仍很突出。中國石漠化防治當前取得的成績還是初步的、階段性的,岩溶地區生態狀況依然十分脆弱,石漠化防治形勢依然嚴峻。一是防治任務依然艱鉅。到2012年還有12.0萬平方公里石漠化土地,基岩裸露度高,成土速度十分緩慢,立地條件越來越差,治理成本越來越高,要使岩溶地區的生態狀況顯著改善,需要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二是驅動因素依然存在。石漠化地區多是老、少、邊、窮地區,現有國家扶貧重點縣227個,貧困人口超過5000萬,人口密度相當於全國的1.5倍,人口壓力大,極易產生對生態資源的破壞現象。三是生態系統依然脆弱。石漠化地區植被以灌木居多,大部分植被群落處於正向演替的初始階段,穩定性差,稍有外來破壞因素影響就可能出現逆轉。四是人為逆向干擾活動依然嚴重。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仍很突出,特別是毀林開墾、樵採薪材的現象還較嚴重,陡坡耕種、過度放牧等現象還大量存在,給建設成果鞏固帶來嚴重壓力。五是自然災害影響依然頻繁。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乾旱、冰凍等極端災害天氣頻繁發生,森林火災多發,森林病蟲害嚴重,對森林植被安全構成直接威脅。

貴州省石漠化問題嚴重的原因是什麼人們採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治理石漠化的問題

首先石漠化的定義為:喀斯特山區脆弱生態系統與人類不合理社會經濟活動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基岩裸露,具有類似荒漠景觀的土地退化過程。 成因:石漠化主要是喀斯特地區石質荒漠化,而貴州就屬於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的實質就是水土保持問題,喀斯特地區水土流失的頂級形態就是石漠化。 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更是人為因素所致。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礎,岩溶地區豐富的碳酸鹽基岩具有易淋溶與風化,成土慢的特點,為石漠化提供了自然物質條件,石山區山高坡陡,氣候溫暖,雨水集中,為石漠化提供了動力和溶蝕條件,這些是石漠化形成的重要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貴州喀斯特岩溶地區人口密度大,為了生存和發展,石山區居民過度開發土地資源,形成“人增—耕進—林退—岩石出露—土壤侵蝕—石漠化”惡性循環。主要表現為: 一是陡坡開墾,植被對土壤的固持能力減弱,土壤流失,造成大量岩石裸露,土地向石漠化方向發展。 二是過度樵採,更加快了植被的喪失,導致石漠化進程的加速。 三是過度放牧,不僅毀壞林草植被,還造成土地板結,有機質流失,導致土地石漠化。 四是不合理的開發建設活動,不合理開採挖掘和廠礦企業產生的垃圾,所排放的有毒有害廢氣、廢水和廢物,抑制林草生長,加快碳酸鹽巖侵蝕速率,加劇了石漠化擴展。 針對以上成因,又一些相關措施: 一、植被保護。依法保護現有林草植被,杜絕濫墾、濫砍、濫採、濫牧、濫挖等破壞行為。 二、封山育林。充分利用自然修復能力改善岩溶地區生態狀況。封山育林能很好地恢復生態。 三、退耕還林。依據國家相關規定,保證糧食供求 四、人工造林種草。 五、扶貧開發。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用其他方式增加收入,減低植被負擔,有效保護植被。 以上措施能有效從水土保持這個本質問題上防止和治理石漠化。

石漠化治理措施

石漠化是中國西南溼潤岩溶地區特有的、在脆弱的岩溶地質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荒漠化生態現象,是由於不合理的人為活動參與岩溶自然過程,造成植被退化、水土資源流失,導致岩石大面積裸露,呈現類似荒漠景觀的土地退化現象,是水土流失頂級表現。  石漠化治理應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則,因地制宜;要堅持以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核心,以提高水土資源的永續利用率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與退耕還林、長江和珠江防護林、水土保持、人畜飲水、扶貧開發等生態工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處合防治。他強調,防治石漠化的對策,首先要立足保護好岩溶地貌地區尚未發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發生石漠化,下大力氣預防潛在石漠化的繼續惡化演變;對於已發生石漠化的地區要實行綜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發展,重點應放在輕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  防治石漠化須多管齊下。比如搞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還林、轉變群眾生產生活方式、實施生態移民等;同時要制定優惠扶持政策,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個人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參與石漠化治理;尤其是要重視調整石漠化地區能源結構,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減少森林資源的能源性消耗。  為做好石漠化防治工作,儘快遏制石漠化擴展趨勢,改善岩溶地區的生態環境,需要採取以下對策和措施。  1.加強領導,強化責任。要將石漠化防治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之中,納入各級地方政府政務內容。石漠化防治要實行地方政府負總責,建立健全各級行政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簽訂責任狀,並作為各級地方行政領導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2.加強法制,嚴格保護。石漠化的防治要從源頭上抓起,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理。要加強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做到一手抓治理,擴大林草植被;一手抓保護,嚴格監管,依法保護好現有林草植被,防止產生新的石漠化土地。  3.設立專項,綜合治理。國家應把石漠化防治納入國家生態建設總體構架之中,儘快編制石漠化防治工程規劃,安排專項資金,啟動石漠化防治專項工程。要在保護好現有植被的基礎上,通過採取造林種草、陡坡耕地退耕還林還草、加強基本農田和配套小型水利建設、積極發展農村能源、改善農村人畜飲水條件以及對不具備基本生存條件的地區實施生態移民等措施,綜合治理,迅速推進石漠化防治工作。  4.強化科技支撐,科學防治。石漠化防治必須依託科技,要結合防治工作需要,大力開展科研工作,組織開展技術攻關。大力推廣應用現有的成熟技術和模式,積極推進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工藝的應用,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訓。特別是加強基層科技人員及農民的培訓,使廣大群眾掌握防治石漠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治理者的整體素質。  5.完善監測體系,實施動態監測。以本次監測為基礎,加強石漠化監測體系建設,實行5年為一個週期的監測制度,定期監測、掌握石漠化狀況和動態變化趨勢,及時對防治工作進展及其成效作出客觀評價,為防治決策提供依據。

如何治理石漠化

簡單地說就是該片區的植被嚴重破壞,土壤基本失去,僅剩下裸露的岩石。同時岩石受冷、熱等物理作用進行分化,形成碎片或類似沙漠的小顆粒,使水更容易流失。也會形成程度不等的泥石流。同時使形成區域的環境更加嚴酷,治理成本和難度極大。治理方面首要任務是恢復土壤,同時恢復植被,並輔助以相應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相關問題答案
弱石漠化是什麼?
液化石油氣是什麼氣體?
點石成金是什麼變化?
化學液化石油氣是什麼?
中國石化是什麼意思?
漳州中石化是什麼單位?
電氣自動化是什麼?
石加勺是什麼字?
無級變化是什麼意思?
軟弱反義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