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有哪些弊端?

General 更新 2025-01-04

利率市場化有什麼好處和缺點?

隨著債稜市場、貨幣市場以及外幣市場的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陸續完成,推動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並實現市場化浮動成為下一步中國利率市場化的主要任務,也是影響面廣泛的金融改革攻堅目標之一。

一方面,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下利率管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利率市場化的加快推進具有內在驅動力。人民幣國際化以及資本項目自由化的加快也對利率市場化進程提出了客觀要求。另一方面,中國現階段也基本具備了繼續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基礎條件。近年來資本市場規模的擴大、債券市場的品類體系逐漸完善,表明市場化定價的金融資產領域不斷擴大。央行利率調節體系逐步完善,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市場利率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因此,從內在驅動因素及必備條件兩方面來看,目前內外部環境逐漸成熟,中國在宏觀和微觀機制層面也已經基本具備了利率市場化的條件。

目前可以預見到的風險,一是商業銀行短期內或不顧一切的提高存款利率,導致銀行盈利出現較大下滑;二是由於利率成本提高了,銀行把部分成本轉嫁給貸款。但是隻要商業銀行受到較好的監管,同時宏觀的政策依然比較穩健,就不會出大問題。

利率市場化短期來看,的確會對中小銀行、小微企業融資造成衝擊,但從長期來看有利於促進小微企業貸款的發展。

你對利率市場化的看法如何,其利弊如何

利率市場化的原理來自管制導致金融抑制。

就是管的太多導致金融市場的扭曲。

總體來說,利率市場化是利大於弊,是長期利短期弊的表現。

利體現在:

金融機構市場化運作,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使得金融機構開始重視市場和客戶。

市場化環境,金融機構為了獲得市場,可以靈活利用利率定價,有助於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可以用降成本,向實體引流來證明。

金融主體和金融產品會伴隨利率從市場化而豐富。就是市場會有更多的金融主體參與和金融產品選擇。

因此,最終會因為市場化而導致金融政策、貨幣政策走向科學、合理,助推經濟發展。

弊端:

短期體現在,由於競爭原因,金融機利用高息攬儲低息放貸的方式,擴大市場份額,資源和市場向大銀行傾斜,小金融機構市場萎縮,進而可能出現生存困難。

金融機構負債運營,資產質量進一步下滑。

等等。

利率市場化是一種增強金融機構運營活力的手段,所以市場化會使得金融機構在技術改變的條件下,提升運營效率和質量,雖然短期弊端有,但是長期利好的。

利率市場化有什麼好處

對利率市場化概念理解的主流觀點停留在供求關係的認識上,或者認為利率市場化指的是貨幣管理當局將利率的決定權交給市場,由市場主體自主地決定利率。這兩種說法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但這些理論都是在供求分析的框架內進行的,其不足之處也很明顯。第一,供求分析的前提是消費者與生產者的兩分法,而這種兩分法在分析資本市場的利率決定時是不適合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資本市場上投資者的身份是不確定的,存在著太多的投機意圖。第二,資本市場上的產品(比如資金、金融資產、金融創新產品等),它們之間具有三位一體性和可逆轉性,這與一般產品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利用分析一般產品的供求分析框架對利率決定問題進行分析,有很多弊端。正是居於以上的考慮,筆者提出一種新的利率決定理論——利率的動態議價過程模型(羅巧根、馬文彬,2003)來描述利率的市場化過程。我們用四個模型來描述我們的利率市場化過程:1.首先的模型是一個靜態的,信息完全的納什談判模型。談判雙方在信息完全且對稱的情況下,按利益最大化原則,一次性地開出自己的價格並達到統一。這個模型基本涵蓋了主流利率決定理論的主要思想。所不同的是,主流利率決定理論分析到這裡就不能再進行下去了,而我們則可以對模型做進一步的修正。2.第二個改進的模型加入了信息的不對稱和不完全。比如,我們假設資本提供者只知道貸款給資本使用者將獲得的潛在收益服從一個概率分佈,而資本使用者知道其確切值。但這樣處理也同樣存在著問題,即用概率分佈來描述信息不完全是否妥當?又比如我們假設資本使用者是企業,企業獲得貸款後進行投資生產,而我們又假設資本使用者知道確切的投資利潤,這也是無法想像的。企業理論的基本常識告訴我們,企業家的最大作用就是克服投資利潤的不確定性,如果利潤是確定的,那就不是企業家行為,而是政府行為或尋租行為。這個模型更為符合現實經濟的情況,也為政府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進行必要的監管和干預提供了理論依據,對於這點下文將做詳細的分析。3.第三個模型引入了時間的因素,加入了動態的分析,以此來克服前模型的不足,這是一個信息不完全的討價還價模型。核心意思是認為談判的雙方具有完全的理性,意識到下一輪將達成協議而在該輪談判中只索取下一輪判斷結果的貼現值。這個模型用談判的耐心程度等來刻劃供求關係對利率的影響,但該模型的一個缺點是談判結果與談判的期限有關,我們通過無期限談判的討價還價模型克服了這一點。但我們無法克服另外一點:即誰先開價的問題。所以我們引入下一個模型專門探討這個問題。4.第四個模型是一個軟硬策略模型。它假設雙方以某一概率選擇對誰先開價採取軟弱的態度還是強硬的態度。這個模型告訴我們,只有一方採取軟策略,而另一方採取硬策略才是納什均衡,當然其他的結果也有可能出現,但不是納什均衡。通過這四個博弈模型組成的理論模型,我們就可以探討利率的市場化問題了。經過數學處理我們可以看出這裡有一個微妙的矛盾,從而得出下面的啟示:當市場主體可作的概率q=1時,則P=(1-q)N=0,因此,所有人都採取合作策略,所以在時段t,所有人都會做成生意,因此沒有人可以在轉向他人時找得到合作伙伴。下一時段沒有合作伙伴,則每人的決策又變成另一時段決策,其最優q又不會為1。這一矛盾意味著,雖然在一個市場中人很多時,最優q可以非常接近1,但決不會完全等於1,這種微小的選擇非合作策略的概率正是市場上有可能找得到下一個合作伙伴的條件,因而是市場能用潛在合作機會使人們選擇合作策略的概率趨於1的條件。這也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悖論產生的根源。本文把供求關係的定價稱為非人格化的定價方式,而博弈論的定價稱為人格化......

利率管制的弊端有哪些,請結合我國國情闡述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性

在這種制度下,往往利率的浮動跟不上市場的變化,例如需要資金的企業及個人得不到及時的資金,或由於利率政策的突然變化而破產。如當市場上的資金過多時,利率政策變貨不及時,出現短期通脹等。這種弊端多而不計其數。我國以工業企業為主,產能過剩比比皆是,過多的消耗自然資源,技術競爭弱。當利率市場化後,以高端技術的企業和個人得到充足的資金,產能提高。落後的企業將大浪淘沙,一個一個死去。也將使整個社會產能倍增。

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影響

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要旨不是調節利率水平,而是改革利率(資金價格)的形成機制,使之成為反映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準確價格信號。利率管制的初衷是控制金融資產的分配,並通過這種控制加強銀行體系的安全,並促進經濟增長。利率市場化是各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儘管部分金融市場的利率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還遠未結束。其影響如下:

(1)利率水平升高的風險。從一般規律看,利率市場化的結果是利率水平的升高,對於我國這樣的資金短缺型國家更是如此。利率升高可能帶來兩方面的消極作用:一是企業和政府籌資成本增加,降低企業投資積極性,也導致政府投資規模減小,使經濟增長減緩;二是利率過高引起大量境外遊資流入,造成金融市場和宏觀經濟不穩定。

(2)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利率市場化就是要銀行根據風險加成的原則,對貸款利率實行合理定價。目前有相當一部分貸款需求得不到滿足,主要原因是銀行覺得風險太大,與利益不對稱。利率升高也可能使逆向選擇問題更加嚴重。因為高利率無形中會抑制穩定、低迴報項目的投資,積極尋找貸款的卻是回報高風險大的投資者,這當然不是銀行希望看到的。產生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原因是信息不對稱,解決的辦法就是銀行在發放貸款前應該多瞭解借款者的相關資信。

(3)銀行和企業風險。利率市場化使銀行業競爭更加激烈。銀行有了利率激主權,可能降低貸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這樣利差縮小,銀行的利潤相應減少;另一方面,利率風險卻增大,經營不善的銀行會出現虧損甚至倒閉。如美國在1986年全面實現利率市場化後的幾年內,平均每年有約200家銀行倒閉。銀行的倒閉可能產生連鎖反應,甚至引發銀行危機。

對於一部分效益低下的國有企業,利率市場化導致的利率上揚將是對他們的嚴峻考驗,也給銀行出了難題:如果繼續放款,它們可能連利息都不能支付;如果不繼續給它們資金支持,它們可能破產,銀行原來的貸款就不能收回,壞賬增加。而且有的企業關係國計民生,它們的倒閉會給經濟和社會造成嚴重衝擊。

中國利率市場化達到什麼程度?

日前有消息稱,將於今年11月份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在金融改革方面作出戰略性決策,其中包括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那麼,目前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進行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是什麼?利率市場化後應有怎樣的貨幣政策取向?

利率市場化才起步

我國在利率市場化方面採取的是“小步走”策略,先是去年央行連續兩次進行了不對稱降息,在存款利率方面,一年期存款利率可以在央行公佈的基準利率基礎上向上浮動10%,其餘期限的存款利率按基準利率執行。目前部分銀行對兩年及其以上的存款利率也可以在央行公佈的基準利率基礎上向上浮動10%。

在貸款利率方面,去年在進行不對稱降息時,央行規定其下限不低於基準利率的70%。而今年7月20日,央行取消了貸款利率下限限制。這意味著貸款利率實現了部分市場化。“但還不是完全的市場化,因為貸款利率的上限還受到監管部門的管制。存貸款利率有所鬆動,帶來的效應是多方面的。

另外,還有兩大效應:一是一些議價能力強的優質客戶獲得了減少財務成本的機會,從而直接增加了盈利空間;二是存款利率向上浮動後提高了家庭儲蓄回報水平。目前不少銀行上浮了中長期存款利率,一般在10%左右。

形成機制先市場化

由於利率管制主要表現為壓低利率,央行可以通過直接制定各種利率水平,保證資金供給,保持旺盛的投資需求,這對於迅速恢復和發展經濟作用顯著,特別是在經濟處低熱潮期間更是如此。但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其弊端不斷顯現出來。

從消費角度看,因為低利率使居民有了錢不願意存銀行,而偏向於更多的即期消費,這從表面上看起來,有利於刺激消費,擴大內需,而事實上這樣的消費不是一種積極意義上的消費,而是一種消極意義上的消費,對社會財富的增長並不一定有好處。

從投資角度看,潛在的貸款人會傾向於從事收益低的直接投資,而那些能以低利率得到銀行資金的借款人會選擇資本密集型項目,而不是將錢存入銀行再由銀行貸出,這也不利於銀行信貸業務的發展,進而影響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作用的發揮。

目前銀行間市場利率似乎已經市場化,而實際上它並沒有市場化,一是因為這個利率的形成並不是在一個開發的環境下形成了,實際上只是商業銀行,再加上少數機構的博弈而形成的,這樣的利率並不一定真實反映了當時資金市場的供求關係。二是因為透明度不高。

真正的利率市場化必須具備兩大特徵:一是利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即以什麼樣的利率機制來決定利率水平;二是要以存款保險制度相配套。

政策取向也應改變

在談到利率形成機制市場化後的貨幣政策取向問題時,左小蕾說,目前我國的貨幣供應量是按照計劃經濟那一套模式來運作的,即當年的貨幣供應量在上一年貸款總量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幅度增加。

利率形成機制市場化後,在貨幣政策方面就不宜再以量化方式出現,而是通過利率來影響市場對資金的需求量。當然,我國的市場利率形成機制,既要參照國際市場的慣例,但更要根據我國的國情來決定,建議由央行發佈一個指導性的,同時又是動態性的利率水平,供商業銀行參照。我們不能為了市場化而市場化,市場化只是手段,而目的則是優化資源、資本的配置,使資金對實體經濟產生更大的作用。

什麼是利率市場化,我國的利率市場化的現狀如何

什麼是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實際上,它就是將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自己根據資金狀況和對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結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

現狀如何?

通過十餘年的努力,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特別是貨幣市場利率放開的進度比較快,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是逐步實現貨幣市場利率品種的市場化,包括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債券回購利率、票據市場轉貼現利率、國債與政策性金融債的發行利率和二級市場利率等。二是不斷簡化存貸款利率管理。過去管理的利率品種很多,近年來,通過放開或取消管制,提高了商業銀行管理利率的自主性。三是先後三次擴大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浮動幅度,增強了銀行貸款的風險管理能力,緩解了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四是放開了對外幣利率的管理。目前,人民銀行管理的外幣利率品種已經很少了。五是中資銀行法人對中資保險公司法人試行大額定期存款業務,利率由雙方協商確定。總之,從制度方面看,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近中期目標已經基本實現。

利率市場化對企業的影響有哪些

利率市場化帶來的首要影響是銀行的淨息差水平收窄,從而降低銀行的淨利息收入水平。 另外,對企業的影響是成本增加,物價上漲,抑制投資 對個人來講有可能會減少消費等。

談談對我國利率市場化的認識

利率市場化是指國家只控制基準利率,把其他利率的決定權交給市場,即由市場上的資金供求關係決定利率水平.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自"二戰"以後,大家都經理了一個從利率管制到市場化的怪個過程.但是利率市場化有優點也難免有它的缺點:

一、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性

1. 利率市場化能優化資源配置.合理的利率水平可以指導人們的投資和消費,將資金引領到最需要的地方,從而取得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利率市場化能夠是利率真正成為信貸資金的價格,從而應到資金由效益低的部門流向效益高的部門,實現資金資源配置,最終促進經濟的發展。

2. 利率市場化是順利實施貨幣政策目標的內在要求。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與最終目標之間需要一箇中介目標,而市場化的利率則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理想選擇。

3. 完善金融機構競爭機制的關鍵。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非國有企業和股份制銀行興起,國有商業銀行及部分國有企業經營機制轉變,利率管制的弊端愈顯突出。

二、利率市場化的制約因素

1. 微觀經濟主體缺乏利益的約束機制。

2.金融機構對利率的調控、反應比靈敏。

3.中央銀行宏觀調控手段不健全。

4.金融市場特別是貨幣市場發展不完善。

利率市場化是勢在畢行的,儘管我國利率市場化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但總的來說,我國利率時常化改革的時機已基本成熟,並且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所以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前景還是美好嘀~

利率開放的缺點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弊端

如下,供你參考:

1.利率市場化下將使銀行傳統的信貸利率差模式的盈利方式受到衝擊

在利率市場化下,從大部分國際經驗來看,其中有一些國家在利率市場化後出現了銀行倒閉增加的情況,而且這樣的例子是不少的,其中以美國的情況最為典型,美國從1982年開始到1986年3月,大約用了5年的時間完成了利率市場化。在利率市場化的初期,美國每年倒閉的銀行達兩位數,1985年達到了三位數,此後則急劇增加,在1987—1991年每年平均倒閉200家,最多的一年竟然有250家銀行倒閉,這是對傳統信貸盈利模式的帶來的挑戰之一。另外一方面:利率市場化所帶來的傳統模式的挑戰之二就是在於可能惡化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畢竟全國性銀行對中小客戶提供零售金融服務可能是成本高昂的,中國銀行業缺乏多層次體系,因此利率市場化需要“草根金融”的發育。

2.利率市場化使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驟然增加

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後,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更是面臨增大的風險,不僅面臨著傳統的信用風險,而且利率風險也加大了,流動性管理更加困難。在實施利率市場化以前,在管制利率體制下,各商業銀行都按照中央銀行規定的利率水平吸收存款、發放貸款,這種情況下利率風險並不明顯,商業銀行基本不用考慮利率風險問題。然而,在利率市場化以後,利率風險會逐步增加,管理利率風險的難度也逐步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不僅要考慮利率波動對自身頭寸的影響,還要考慮利率風險對經營策略的影響。

3.利率市場化會使潛在的信用風險逐步增加

金融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由此產生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將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程而表現得日益明顯。一般而言,利率具選擇功能。對於企業來說,風險越高,收益越高,因此,對於每一個借款利率,存在一個對應的收益和風險水平。如果商業銀行提高利率,將會篩選掉低風險項目的借款人,結果將提高信貸市場的平均風險,高利率的結果是高風險項目驅逐低風險項目,產生逆向選擇。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如果缺少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商業銀行如果片面追求短期收益,過於強調通過提高利率來彌補風險損失,結果是刺激冒險者的貸款需求,同時擠出正常利率水平下的合格貸款需求者,必然導致信貸市場的逆向選擇,同時提高貸款人的道德風險(moral risk),使信貸市場貸款項目質量的整體水平下降,並進而提高未來違約的信用風險,這就可能導致銀行不良資產的進一步增加。商業銀行進一步甄別信用風險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4.利率市場化將改變存款者的行為

眾所周知,在過去 10多年間,我國的居民存款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這看起來有些不太正常,似乎居民存款對利率變動並不敏感。有些學者在分析這種現象時指出,傳統理論所以斷言真實利率的下降將導致存款增速的相對下降,一是基於負的收入效應,二是基於負的替代效應。就前者而言,由於我國目前尚處於經濟高速增長時期,負的收入效應還不至於出現;就後者來看,替代銀行存款的固定收益證券品種極度缺乏,養老體系也還不健全,結果居民存款增長速度對利率反應並不敏感。因此,這種現象是由於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諸如社會保障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一系列制約居民儲蓄行為的變量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居民的儲蓄行為也將呈現出新的特徵,對利率變化越來越敏感。近年來,居民儲蓄存款的期限結構發生了重要變化,出現了短期化傾向,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業銀行管理頭寸的難度。這一挑戰對商業銀行來說是很嚴峻的。當前的利率市場化、資金“脫媒”對商業銀行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

相關問題答案
利率市場化有哪些弊端?
晉城建材市場都有哪些?
目標市場都有哪些?
外企市場部有哪些職位?
深圳主要的建材市場都有哪些呀 ? ?
影響和決定利率的因素有哪些? ?
中國上市公司有哪些?
廊坊上市公司有哪些?
常州市國企有哪些?
懷化有哪些民辦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