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組織課堂教學?
怎樣組織好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校培養人才的一種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課堂教學的組織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開發智力的重點方式。要講好一堂課,必須嚴密組織各教學步驟之間的過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保
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從學生熟悉的環境入手
正確的教學組織應當從學生感興趣或熟悉的知識和現象開始,而不是從不熟悉的知識和現象開
始。首先要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目的,把握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從熟悉的知識空間、知識領域進行引導,架設好到未知領域的橋樑,向未知的領域過渡。因而,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必要的、熟悉的知識要求,提供一
定背景資料,為學生掌握本堂課教學內容作好準備。
二採取先進教學手段
條理化、增強形象性、生動性,能激發學生興趣,也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掌握。外國心理學專家研究表明:人們從語言方式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25%,而同時從聽覺和視覺獲得的知識可接受65%。因此,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對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加大
課堂教學信息密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不論教材寫得多麼清晰,教師講述得多麼明白,要理解和掌握科學理論與原理,還必須靠學生自己來體會這些知識的涵義。一般來說,科學概念形成的過程是:事實--體驗--論證--文字(或符號),在教學中,要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對事實現象進行蒐集、篩選和分類,或觀察與實驗,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將新的知識與原來已有的知識結合起來,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並堅持要求學生清晰地表現思想,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的自信心,鍛鍊思維的
邏輯性,培養語言的表達能力。 (四)發揮肢體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
從教學信息交流的情況來看,單憑語言還是不夠的,因為有些信息無法用語言準確、恰當地表達和傳遞,還必須籍以身勢、情感等非語言行為來表達。通常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此時無聲勝有聲”、“言傳身教”等都是非語言行為在教學中的具體概括。如身勢是傳遞信息、表露情感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都是恰當利用身體、運用手勢,眼神和微笑可以使師生之間產生心的共鳴,激發學生旺盛的求知慾,增加課
堂教學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提高教學信息的有效傳遞和交流。
五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流
課堂是一種特殊的群體環境。在教學中,老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建立和維持有效的積極的課堂群體,通過有意創設誘人的知識情景和創造懸念,通過問難設疑,讓學生在參與討論、答疑等活動中,實現知識的接受和創造,並運用問題解決方法和集體討論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有所思、有所求,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生動活潑地發揮主體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大腦處於最活潑狀態,能有效誘發學習動機,激起思維的積極性。因而,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師生交流顯
得格外重要。
如何組織課堂教學活動?
想要提高課堂效益,首先要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常規武器”就是備課、講課、作業等基本教學環節的設計與落實。1.精心設計主體性教學活動。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必須制訂好教學目標,提高對教育對象的認識,認真鑽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設計好教學程序。傳統的化學教學片面強調知識和技能目標,忽視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此,要領會課程改革的思想,貫徹《初中化學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建議,必須把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科學素養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使他們通過探究實踐初步體會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探究,發展探究能力。在制訂教學目標以及實施教學時,要全面考慮"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課程目標。要把握好化學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目標。化學概念教學不要過分強調定義的嚴密性,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發展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例如,在教學中開始出現酸類物質時,不要急於給“酸”下嚴格的定義,只說明"像硫酸、鹽酸這樣的化合物屬於酸"即可。原理性知識教學要與元素知識相聯繫,做到深入淺出,防止出現偏重思辯和過深、過難的現象。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學要重視基礎性和實用性,注意聯繫實際,糾正傳統教學中讓學生死記硬背的簡單做法。化學計算教學要讓學生體會從量的角度研究物質及其化學變化的意義,避免繁瑣的數學運算。化學實驗技能教學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學生的實驗活動中予以落實,防止形式主義或過高的專業化要求。在設計教學時,要對各方面的教學目標進行整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教學的整體安排。常規備課主要強調備好教材。除了教材之外,還需要備好學生,備好學生的“底子”,認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不是僅從教學任務出發,而是要考慮教學的“起點”,瞄準教學要求的“靶子”。立足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等綱領性要求與學生實際的差異,學生與教材的差異等進行分析。在這些關係網中尋找到最佳“立足點”,引領學生朝更高的目標前進。2.精心組織主體性教學活動。從教學活動的開始到教學活動的結束,教師總是要充分組織教學活動的各個因素,必須把主體性的學生組織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積極、能動的主體性因素,並協調多種因素之間的關係,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主體參與”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課前檢測、小組合作、師生研討、總結提升、當堂檢測、佈置作業等環節。學生分組學習最好是好差搭配,讓他們取長補短。3. 精心創設教學情境。創設學習情景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於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習更為有效。在創設學習情景時,應力求真實、生動、直觀而又富於啟迪性。演示實驗、化學問題、小故事、科學史實、新聞報道、實物、圖片、模型和影像資料等等,都可以用於創設學習情景。例如,在有關"元素"教學中展示地殼、海水和人體中的元素含量表;在“化學材料"的教學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銅器、鐵器以及各種現代新材料的圖片或實物;在有關"環境保護"的教學中組織學生觀看有關環境汙染造成的危害的影像和圖片資料等。教師也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富有思考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如"為什麼在新制的氧化鈣中加入水能煮熟雞蛋"等來設置學習情景。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維,營造和諧氛圍。課堂以問題為中心,圍繞問題來進行教學設計。由問題開頭,由問題結束,......
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組織”
夢往往是反的,也可能最近休息不好心情不好也會出現一些噩夢之類,醒了就沒事了!
如何有效組織課堂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制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週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儘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 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準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說一說,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係?”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學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小學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並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髮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瞭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算法則。這......
如何組織和實施有效課堂教學
1、有效的備課是有效教學的基礎(1)鑽研教材。教材是新課程的重要載體,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它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預設的基本線索,所以鑽研教材是教師備課的必要環節。(2)瞭解學情。瞭解學情不僅僅是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還應瞭解學生個體情況,不同的個體在同一個知識面前所表現出的接受、理解、運用的能力存在千差萬別。根據瞭解到的情況,進行分層備課,使全體學生均能吃飽、吃好。(3)組織教材。備課不是對原有教材的複述和教學的照搬,而是教師對教材知識的再學習過程,是尋求最佳教學方法、傳授知識的課堂藝術設計過程;是結合學習實際,對教材要點重新構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創作過程。2、課堂組織實施是有效教學的關鍵課堂是課題研究的實驗基地。新課程要求學生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獨立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團結合作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態度,能夠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採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我們認為,有效的教學策略包括:(1)有效的情境創設策略(2)有效的課堂提問策略(3)有效的合作與交流策略(4)有效的探究學習策略(5)有效的課堂練習策略(6)有效的課堂評價策略3、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學的助推器教師作為實踐反思者要做好自我評價研究。教學的有效性更多地取決於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反思能力的提高,開展教學反思的研究,從而推動教師成為教學的實踐者、思考者、研究者。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該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事實上,每一位教師都有能力對自己的教學加以反思、研究與改進,提出最貼切的改進意見。與外來研究者相比,教師處在一個及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機會。教師如何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我們設想的策略是:提問診斷改進。教學後,對於自己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怎樣採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改進?學生學到了哪些知識,哪些能力得到培養,欠缺的是什麼,怎樣改進?等等。
如何有效組織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
一、合理分組,明確分工
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常出現這種現象:各小組的活動速度有快有慢,非常不統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小組成員的基礎不同,水平不一。所以小組成員的搭配直接關係到合作學習的效果。我們可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所謂“組內異質”是指小組成員根據性別、成績、個性等方面來組合,以保證組內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保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組內各成員的主動參與和互相合作。所謂“組間同質”是指各個小組的總體水平大體一致,從而保證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賽的開展。
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從中有所收穫。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學生自由發揮,就會出現只是幾個好學生七嘴八舌,誰也不理會誰,整個合作過程如同一盤散沙的局面。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在成立小組時,指導小組成員分好工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們需要給每個小組成員明確的分工。比如:一名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一名操作員負責具體的操作;一名記錄員負責記錄,整理合作學習的成果;一名彙報員,負責彙報本組的學習成果。這樣每次合作時,每個成員就能各盡其責,積極地完成學習任務。當然,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週期後,調換一次,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四個角色所擔任的工作都有了解,都會做,並明白每一項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之間的關係
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都是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一個方面,而應將兩者有機地融合起來,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使之成為等重的砝碼,在實現自身平衡的同時,也促進課堂教學的平衡,促進學生髮展的平衡。
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個體需要的基礎上的,只有學生經過獨立的思考,並且思考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展開討論,才有可能出現一點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討論或組織探討之前,一定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投入到思考當中去,使得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數學問題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夠獨立地嘗試解決問題,讓學生獨立地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情感,並儘可能地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只有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產生了自己的想法,才能對所討論的問題進行多元化理解,才能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從而為進一步的合作學習做好鋪墊。
三、選擇適當的合作時機
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需要採用合作學習的形式,對一個沒有合作價值的問題,合作不僅會浪費時間而且會使學生厭倦。因此,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教材內容等情況選擇有利的時機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我認為以下幾種情況可以安排合作學習:
1、學生遇到困難時
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點、疑點時,恰恰是開展合作學習的有利時機,此時,由於思維受阻,學生內心產生了困惑感,自然而然地渴望與夥伴交流、探討、共同解決問題。這種渴望下的情境,往往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教師應及時抓住這一時機,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使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探究,合作交流。
2、單憑個人力量無法完成時
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有些學習任務比較複雜,單憑個人的力量難以完成,這時教師可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合理分工,共同探討,依靠集體的力量和智慧來解決,使學生在互動中取長補短,體驗合作思維的豐富性。在我們的教材中,編者精心設計了許多的“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開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對學生的活動提出了明確的責任分工,需要幾人密切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這無疑是我們的首選內容。如:四年級下冊教材中“關注我們的活動空間”這一實踐活動,可讓小組......
如何組織有效教學?
1、 清晰授課,是指教師向全班呈現內容時的清晰程度如何。有效教師能使要點易於被學生理解,能清晰地解釋概念,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他的口齒清楚不含糊,沒有分散學生注意力的特殊習慣。而“欠有效”教師則語言含糊,有歧義或不明確,或者使用過於複雜的句子,或者給學生的指導常常讓學生不能理解,需要一再反覆說明。不是所有教師都能清晰而直接地與學生交流,他們常常跑題,他們的講話或者超出學生的理解水平,或者講話方式削弱了內容呈現的清晰度。如果能很清晰地教學,呈現材料就可以少花時間,而且學生第一次就可以正確地回答你的問題,你也就有更多的時間用於教學。2、 多樣化教學,是指多樣地或靈活地呈現課時內容。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提問題,教師可以提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問題,如果把它們同課時節奏與序列結合起來,就可以產生出富有意義的多樣化教學。(1)教師可運用多種音量的技巧捕捉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講到關鍵句子和短語時提高音量或降低音量,通常能達到更佳的效果——“高聲私語”能使言語更傳神,還可運用感嘆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重點。(2)運用短暫的沉默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沉默是教師最有力的工具之一,這能引起學生注意課堂內容,激發思維。比如,講完一課的重點後停一下,然後,再輕聲細語地重複一遍,或向全班提出問題後,有意地停頓,暫不要求誰來回答,只需考慮。(3)教師講到主要詞語或句子時運用高音以避免學生精力分散,運用這一技巧淹沒學生的吵鬧聲。如果學生是竊竊私語,這辦法效果很好。(4)教師通常課都運用高音教學,對一部分學生來說,高聲教學有力且富有刺激性,許多真正教學好的教師常運用柔和的聲音。似涓涓清泉,注入學生的心田。(5)運用誇張的聲音,過高或過低的聲音聽起來都顯得“虛假”,無論教師怎麼改變聲音,都應該在邏輯上與講課的內容保持一致。教師可以運用幽默、笑話等寓於講課之中。(6)教師沉默頃刻以待維持秩序或回答學生的問題。3、 任務導向,是指把多少課堂時間用於教學。教師用於教學的時間越多,學生學習機會就越多。在課前課後,教師都應自問:我講課、提問用了多少時間?鼓勵學生諮詢或獨立思考用了多少時間?我組織教學並使學生做好學習準備用了多少時間?我評估學生行為用了多少時間?如果教師把大部分時間用於教授切題的內容,而不是先把時間用在那些只是有可能需要的過程和教材上,然後才讓學生獲得教學內容,相比之下,在他的課堂上學生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如果課堂上師生的互動集中與思維內容,使學生獲得學習機會,那麼這個課堂上的學生成功率可能更高。問題2:有效教學的新方向是什麼?怎樣開發課程有效教學的資源? 一、有效教學的新方向: 有效教學的歷史實踐和相關的理論研究已經顯示出一些新的方向:“隱性學習”、“體驗學習”、“研究性學習”。其中“體驗學習”是一個基本的發展方向,廣義的“體驗學習”可以包涵“隱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問題教學”、“設計教學”、“發現學習”、“嘗試教學法”、“自學輔導教學”、“有指導的自主學習”等等已經隱含了“體驗學習”的基本理念。 二、開發課程有效教學的資源:1、教材資源 課改的中心就是促使學生主體性的全面發展,課程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果抓住了這條線,就找到了實施新課程的鑰匙。具體而言,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必須從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全面發展出發,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上,建立起立體的目標框架:在完成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同時,讓學生在探究、體驗、交流、分享、相互激勵與碰撞中發現知識的來龍去脈,促使學生在頭腦中自動生成知識,完成有意義的建構;在學生自主探究......
如何組織高效課堂教學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基礎。平日,教師要注意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讚語來縮短師生心靈的差距,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要允許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允許學生質疑問難,對他們充滿愛心、關心、熱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撥動學生的情緒之弦,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
如何組織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效果的優劣與教師組織課堂教學能力的高低有密切的關係。課堂鬆散,學生無心學習,教學效果難得良好。教學周密,能有效地把學生組織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的組織一般可分為三部分,即課前的組織教學、課中的組織教學、課後的組織教學。
一、課前的組織教學
課前的組織教學就是課堂教學開頭的組織,它是組織教學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在上課鈴響時必須到達教室門口,教師這種行為實際是暗示學生必須趕快進入教室。等學生全部進入教室後,教師要用專注的目光環視全體學生,既察看學生精神是否集中,也讓學生作好上課的心裡準備,以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紀律迎接教師講課。
二、課中的組織教學
課中的組織教學就是課堂教學過程的組織,是課堂組織教學的關鍵。教師都應很好地把握好教學過程的組織。
1.教師要設計好每節課的“開場白”。用新穎的導語可“一語激起千層浪”。在教學中選取有典型性的感知材料,採用激疑引新、巧設懸念、計算探新、以動激趣、模型探新等靈活多樣且高效實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去引探新課,這是上好新授課的重要前提和藝術。
3.要有動有靜,動靜結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疑生趣,實現教與學的同步。教師必須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巧妙安排教學方式,把教師的講和學生的聽、教師的問和學生的答、教師的評改和學生的作題等有機地搭配起來。同時教師應緊密結合教材本身豐富的感染力,採用新穎有趣的方法激起學生尋根究底的心理趨向,促使學生的好奇心昇華為求知慾,把“教”的主觀願望在轉化為學生渴望“學”的內在需要。
4.靈活處理偶發事件。隨著教師課堂上講授情況的變化,課堂上可能會出現部分學生精神不集中、搞小動作、喧譁吵鬧等現象,影響了其他同學的聽課。面對如此違紀行為時,教師不要急於批評學生,可以立即停此講授,用嚴肅的目光注視學生,使違紀學生知道教師已注意到,並在用無聲的語言批評他,這樣做會立即糾正錯誤。課後教師再找犯錯誤的學生談心,嚴肅地批評教育,並講清為什麼不在課堂上對他公開批評的道理,使學生容易接受。
三、課後的組織教學
一堂課臨近“尾聲”時,學生往往注意力渙散。這時教師必須設法使他們保持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和注意,鞏固和提高對整堂課的學習效果。為此,教師可把本節課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向學生髮問,或者教師用概括的語言與學生共同歸納,理清思路,這樣便於學生掌握,同時使學生知道了學習上的進展,產生成功的愉悅。
如何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管理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注意到:教師對其教學過程的控制與調節是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重要方面,它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和身心發展有重要的影響。課堂管理上教師不只是制止學生的不良行為,而是要將紀律管理與教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為此,我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瞭解學生,多表揚,少批評。 瞭解學生的愛好和才能,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瞭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對一名好教師而言,只有瞭解了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引導學生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入學,是對人類靈魂的引導和創造。蘇霍姆林期基說得好: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們的智力發展,他們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 小孩子對成人的表揚與批評其實很敏感。不幸的是,我們許多教師認為搗亂行為更應引起注意,因此總是對搗亂行為而不是認真行為作出反應。表揚與批評,是那麼神奇,特別是對想法單純的低年段的小孩子來說,教師的每一句話都可以對他們產生影響。我也嘗試過,當我批評某學生不認真時,其他人依然在鬧,而當我說看看今天誰做得最好時,馬上就全部人集中精神了。 二、創造積極和諧的課堂氣氛。 心理學上認為,人在心情愉快時,更容易接受事物。因此,好的課堂氣氛是非常重要的。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自已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欲。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與學,互為關聯,互為依存,所謂“教學相長”,“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一個好教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讓她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夥伴。三、豐富而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根據低年段學生的年齡特點,有趣的東西更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和保持注意力,例如:我在這幾年的物理教學中,有實驗的課,我的實驗一定做,分組的、演示的都要做,即使不會做,學生也會拿著器材玩一玩,看著別人做,也有些印象。而對那些強硬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東西,學生往往只是機械地執行,而精神渙散,無法集中注意力來學習。因此,當整個課堂吵吵鬧鬧的時候,教師也應從自身去尋找原因了,那就是:你的課堂夠吸引力嗎?學生的注意力持續不久,課堂要作到一鬆一緊,張弛有度,更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四、要公平對待所有學生,把每一個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 據有關教師人格特徵的調查,在學生眼裡“公正客觀”被視為理想教師最重要的品質之一。他們最希望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他們最不滿意教師憑個人好惡偏愛,偏袒某些學生或冷落、歧視某些學生。公正,是孩子信賴教師的基礎,也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 但是,在一個五六十人的大班級裡,教師要擔負起協調這麼多學生的活動,注意力和學習的責任,確實很不容易。因此,制定一系列課堂管理規則,是非常必要的。規則的制定,可以使課堂更井然有序,教師也更省時省力。如用手勢來暗示學生,使課堂安靜,或用簡短的指令,來整頓紀律或表揚學生,或制定其他的課堂原則等等。 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課堂管理也是一樣千變萬化的,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心理和學習的需要來採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教師對多動症兒童要求應適當,不能與一般同學一樣嚴格要求,在學習過程中要重點突出,抓基本內容,不再增加額外負擔。教師對多動症學生良好的和進步的行為要予以鼓勵和表揚,增強他們的信心,對其不良行為,應給予適當的處分和批評。如不遵守課堂紀律時,可令他站立聽課幾分鐘,或沒收他的玩具或給予口頭警告。但處罰時不能羞辱和取笑學生,更不能謾罵或毆打學生,以防產生逆反心理和不良後果。對多動症學生進行課堂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①上課前由教師找多動症患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