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幼兒思維能力?
怎樣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要培養幼兒思維能力,首先要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維活動常常是在理解基礎上進行的,但幼兒的大腦發育尚處於初級階段,理解認識事物往往需要以語言和動作為媒介來進行。因此,我們要注意用語言和動作相結合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進而發展孩子講接觸過的人和事物的名稱。另外,還可以訓練幼兒理解事物的特點,通過成人的語言、聲調、表情和手勢,讓孩子理解什麼可行,什麼不可行。可行的要加以鼓勵,不可行的要用嚴肅的表情進行禁止,將他的手拉開或將小孩帶走,使他們懂得是非和行為的限制。家長還要注意 觀察、學習理解自創的語言。 第二、是培養比較認識事物的能力。我們可找一些比較大小的實物,如玩具、建築物、生活物品等,引導孩子進行比較。也可給孩子提供一些可以比較粗細的實物或在紙片上畫出粗細不同的線條,讓孩子從中比較、辨別粗細。 第三、培養孩子的歸納、概括能力。我們可利用實物訓練法,就是將玩具、食品和生活用品混合在一起,讓孩子把玩的、吃的、用的東西分開,並找出一些具有相同之處的物品。還可利用圖片訓練法,就是給孩子買一些彩色圖畫的卡片,或從廢舊雜誌、畫刊上剪下一些食品、動物、生活用品的圖案,將它們貼在硬紙上製成卡片,引導孩子做些遊戲的方法對孩子進行訓練。 第四、培養孩子的分析判斷能力及推理能力。家長可先說出某些事物或人物的基本特徵,讓孩子說出它們的名稱,或者說出一些謎面幫助孩子分析,猜出謎底。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讓孩子觀察相反的事物。如讓孩子觀察兩個人,一個講禮貌,一個不講禮貌,讓孩子判斷是非。 第五、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家長可以給孩子兩個不相關的事物,讓孩子說出一句話,或者編出一個小故事,把二者聯繫起來,比如讓孩子用一句話把水和火聯繫起來。 第六、訓練孩子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怎樣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兒童思維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動作思維階
段、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和抽象邏輯思維階段。
不到三歲的孩子以動作思維為主,思維在動作
中進行。孩子最初的動作往往是雜亂無章、漫無
目的的,以後在不斷的操作過程中瞭解了動作與
結果之間的關係。例如,一歲的孩子看到桌子上
的娃娃,想拿可夠不著,他就會一邊叫一邊無意
識地抓桌布,結果娃娃隨著桌布被拉過來了,孩
子以後就學會了藉助別的東西來達到自己的目
的。三歲的孩子拍球時,開始是亂拍,不瞭解自
己的動作與球彈球的關係,經過學習和訓練,他
逐漸理解了其中的關係,學會了正確的拍球動
作。在這一時期,對孩子的動作、運動訓練很重
要,因此,訓練孩子的爬行、滾翻、蹦跳等平衡
協調能力以及捏橡皮泥、擺積木等活動是必不可
少的,這些活動有助於孩子的思維發展。相反,
限制孩子的活動,只讓孩子看電視、玩玩具、玩
遊戲機則會影響孩子的思維發展。
三到六歲的孩子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他們缺
少立體感和空間感。不信,你拿兩個同等體積但
形狀不一的杯子,讓他們挑出誰大誰小,他們肯
定答不出。在做計算時,用蘋果來舉例子,就容
易理解;用數字加減,他們就反應不過來了。在
這個階段,家長要注意增加孩子的經驗,豐富孩
子的詞彙,多給孩子動手的機會。在孩子拆裝玩
具或積木時,幫助他們理解平面與立體的關係,
和孩子玩圖片分類和比較遊戲,讓孩子從具體中
學會歸納和抽象,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經常向他
們提出各種問題,引導他們去觀察事物和現象
等。有些家長和老師片面地、刻板地教孩子多識
字、寫字、計算等,對孩子的思維發展並沒有好
處。
六到十一歲是培養孩子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關
鍵時期。在這一時期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思維程序
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家長可以問孩子:“有一隻
大盒子,內有三隻小盒子,每隻小盒子裡又有四
只小盒子,那麼,連大帶小一共有幾隻盒子?”
有些孩子就不能計算出來,因為他們顧此失彼,
不能一步步考慮題目的結構,做出正確的計算。
另外,家長還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要讓
孩子學會獨立思考,不要給孩子現成的答案。
孩子的思維能力是逐步發展起來的,抽象邏輯
思維能力是在動作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發展
起來的,因此,孩子早期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非
常重要。如果早期訓練不足,後期還需科學的強
化彌補,所以,心理學家認為對那些早期運動不
足的孩子要訓練他們的知覺――動作綜合能力,
以促進其心理髮展。
希望能幫到你,滿意望採納哦。...
如何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通過遊戲讓幼兒知道怎樣與同齡人相處,思維能力的培養的中小學的事,別急。
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有專家研究表明:一天一個遊戲,孩子聰明出眾。童年不可以沒有遊戲,家長要正視遊戲的正面教育作用,健康、益智的遊戲能夠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清華大學教授鄭人傑認為:“在信息時代,要讓孩子遠離電腦和網絡是不切實際的。電腦和網絡本身沒有錯,關鍵在於用什麼樣的內容去引導孩子。”遊戲原本是兒童所喜愛的活動項目之一,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電子遊戲機,家長要引導孩子利用電子遊戲機進行各種複雜的智力訓練,繼而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娛樂活動不但具有趣味性,而且還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孩子在個體或群體娛樂活動中積極參與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聰明才智,比如打球、下棋、猜謎等涉及到思維的各種活動,能夠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
其次,在腦筋急轉彎等智力問答中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徵,選擇適合其年齡特點的一些智力訓練題進行有目的、有方向性的思維能力訓練。使孩子的思維品質在某一方面得到迅速強化和訓練。比如腦筋急轉彎不僅可以訓練孩子的敏捷性和靈活性,還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不要急於告訴孩子答案,而要引導孩子打破順向思維的條條框框,另闢蹊徑去獨立思考,往往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讓孩子有一種找到答案的成就感。如果孩子在努力思考後仍得不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家長進行及時的點播和幫助也未嘗不可,但切記嘲諷和戲謔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長決不能剝奪了孩子思考的權力而越俎代庖。
第三,家長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對孩子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
學習知識,思考問題是訓練孩子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孩子做家庭作業時,家長如果能訓練孩子長期堅持以快為前提,以正確為關鍵,讓孩子做到快、準、穩地定時定量地訓練做作業的好習慣,對於培養孩子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是非常有效的。
如何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舉一個案例
幼兒的思維能力主要指理解力、判斷力、記憶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在這裡我們就用東方之星的思維課程簡要地說如何培養幼兒的理解力。
理解力是五種能力中最基礎的一種,在學前期,很多教育活動的目標都指向理解力的培養,例如理解某種類別(如三角形)、關係(如方位關係)、規律(如對稱)等。
鑑於學前兒童的思維特點,在發展理解力的時候,大家遵循“先操作、後總結的方式。如思維課程中《寶石森林》這個遊戲中,它主要是學習”對稱“的排列規律,不是直接由講師或父母講解,而是先讓幼兒用材料進行按規律填補空白的操作,再總結圖案的排列規律。所以歸納總結是發展理解力的一個重要策略。在對幼兒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會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在活動時,幼兒總是操作的很好,但操作完了戛然而止,總讓人感覺缺少了點什麼。幼兒對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在感性層面的,怎麼把這種感性層面的認識上升到理性層面,使幼兒產生更一般化的概念呢?歸納與總結必不可少。而有效的歸納與總結應該把握以下兩個要點。
對認知點的理解與提煉。既然是理解的活動,對於要認知的目標,教師或家長自己一定要完全掌握。如認識正方形,歸納總結的時候要提出哪些要點,正方形有哪些特徵,這些內容在老師或家長對幼兒講解前就應該整理提煉好。雖然幼兒的培養不同於小學時的培養,不需要去嚴格地解釋概念和定理的定義,但是不能完全憑感覺走,對概念等隨意解釋,而要給幼兒一個科學的認識。所以教師或家長在開始教學前,要翻一翻教科書和相關資料,總結和提煉一些要點,這是一個非常必要的過程。轉化為通俗的語言表述。認知點往往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規律,對於幼兒來說,要轉換為他們能理解的通俗的表述。如,在東方之星思維課程《圖形娃娃》這個遊戲開始的活動中,有一些對圖形位置關係的認知,涉及到“相交”、“相切”等概念,可以用一些幼兒能理解的語言,如“手挽手”、“肩碰肩”等來解釋。
思維課程中涉及理解力的活動內容,大都在主題活動之後有一些遷移活動的環節,如認識了正方形後讓幼兒尋找生活中的正方形。這些環節的設計並非可有可無,而是必不可少甚至遠遠不夠的。通過某種具體的遊戲活動,幼兒獲得了對某種一般性的概念、關係或者規律的認識,這種認識如何擴展到日常生活中,擴展到相關的其他活動中,使幼兒獲得更深刻和更具廣泛意義的認知,遷移活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或家長除了要充分重視遊戲中的遷移活動內容,更要有意識地、靈活地設計一些能夠使幼兒進行遷移的活動,引導幼兒用習得的概念和規則去解決新問題。遷移活動的設計可從兩個方面進行。
1、擴展操作材料,延續能力目標。
如,在《圖案樂園》按規律填補圖形排列的活動後,教9幣還可以設計一些填補數字、符號排列的活動,加深幼兒對 “對稱”、 “從左向右”等排列規律的認識。通過這種遷移,使幼兒對目標的理解更深刻,促進幼兒形成更穩定、持久的理解能力。
2、挖掘材料功能,拓展能力目標。
如,在《圖案樂園》活動後,教師或家長還可以設計一些其他排列規律的認識活動,如“順時針重複排列”、“從上到下重複排列”等,通過這種遷移,拓展幼兒對規律的理解,使幼兒能更好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怎樣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
應該有意識、有計劃地組織各種活動,發展孩子的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激發孩子的求知慾,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