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農民起義?
唐末農民大起義中,起義軍領袖黃巢建立的政權被稱為
起義軍在黃巢採取“避實擊虛”的方針開展流動作戰後於881年初開進長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齊”,大齊政權鎮壓了一批人民痛恨的大貴族,大官僚
唐末農民大起義的領導人物有哪些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王仙芝(?-878年),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販私鹽,出沒江湖,濮州(今山東菏澤市鄄城縣北)人,於乾符元年(874年),聚眾數千人,揭竿長垣,878年,所領導的義軍被曾元裕包圍,經過激戰,義軍5萬餘人英勇犧牲,自己在突圍中不幸戰死。
唐末農民起義作用
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起義,率眾幾十萬,轉戰十幾省,持續十幾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場空前宏偉壯烈的農民革命戰爭,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寫下光輝的篇章。它沉重地打擊了唐王朝的統治,表現了農民戰爭對封建社會的改造 同時,起義也削弱了藩鎮割據勢力,打破了原來中央與藩鎮之間、藩鎮相互之間的均勢。這支農民軍以“沖天”的革命思想,第一次提出“均平”的戰鬥口號,建立了革命政權,猛烈地衝擊了封建制度。標誌著農民戰爭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給後世的農民鬥爭以重大的影響。 唐末農民戰爭在政治上、經濟上和軍事上犯了一系列錯誤,導致悲劇性的結局。這次農民起義,起義軍採用流動作戰方針,顯示了極大優越性,先由曹濮插入河南,繼而攻入湖北,然後避敵主力,大踏步進入長江以南,這是唐末農民起義中獨特的戰略戰術,流動作戰不僅保存了實力,而且在各地人民擁護下日益壯大。黃巢起義軍在大規模的運動戰中,牽著唐軍疲於奔命,顧此失彼,使唐朝對洛陽、淮南、江南不能兼顧。正是由於起義軍前期戰略戰術運用正確,才取得了攻佔長安的勝利。但是,流動作戰容易產生流寇主義思想,沒有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即使攻下長安後,仍然未能鞏固。這就使唐軍得以重新佔領被起義軍波及的地區,並逐漸收縮包圍圈。大齊政權也缺乏必要的經濟政策,生產,財政均無著落。這樣,敵我力量對比就逐漸發生了不利於義軍的變化。關中地主堅壁清野,使大齊政權陷入嚴重的缺糧困境,中和二年 (882)大齊的同州(今陝西大荔)防禦使朱溫叛變降敵,沙陀族李克用應唐朝的乞援,率勁旅一萬七千人南下,敵方軍力大大增強。這時,黃巢發現困守關中已很不利,乃於三年四月東撤,攻逼蔡州(今河南汝南),唐節度使秦宗權戰敗,投降黃巢。黃巢攻克長安後,沒有“宜將剩勇追窮寇”的策略,給了唐僖宗為首的地主階級殘餘勢閥喘息之機,使敵人能夠重新集結力量,向起義軍反撲,導致了政權喪失。分裂起義軍內部,是敵人進攻的另一種方式,王仙芝、朱溫的投降活動,給革命事業帶來了極大損失,起到了外部敵人所不能起的作用。這些血的教訓,但這次大起義有力地打擊了唐政權,並且首次提出了“平均”財富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地主經濟,在中國古代農民戰爭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唐末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黃和他所建立的政權國號是
黃巢起義又被稱為黃巢之亂, 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黃巢領導的民變,是王仙芝起義的後續。也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農民起義。黃巢之亂轉戰近半唐朝江山,導致唐末國力大衰。
廣明元年十一月(881年1月16日),即位於含元殿,建立了大齊政權,年號金統。
唐末的農民起義領袖是誰?
黃巢
?~884 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世代以販鹽為業。善騎射,喜任俠,能言善辯,屢舉進士不第。唐乾符二年(875),與黃鄴、黃揆等兄弟8人率眾響應王仙芝起義,流動作戰於中原。三年,阻止王仙芝降唐,率部獨立作戰。五年,王仙芝戰死,遂收其餘眾,被推為王,號沖天大將軍,建元王霸。繼而率眾十餘萬,擺脫唐軍圍攻,乘虛南渡長江,轉戰浙東,自衢州(治今浙江衢縣)開山路700裡入福建。六年,先後上表求授天平和廣州節度使,朝廷不許。黃巢急攻廣州,即日陷之。時軍中遇疾疫,死者甚眾,諸將請“北還以圖大事”。黃巢遂以義軍都統名義宣告將入關中,指斥唐朝宦官擅權,綱紀紊亂,朝臣與宦官勾結,賄賂公行,銓貢失才;並宣告禁刺史殖財產,縣令犯贓者族。十月,集兵桂州(治今廣西桂林),沿湘水北進,突破唐軍阻擊,進佔江陵(今湖北荊沙),號眾50萬,擬經襄陽(今襄樊),北取洛陽,或西入關中。因輕敵在荊門(今屬湖北)遭唐軍伏擊受挫。黃巢斷然放棄江陵,率部改道東進,連克江南15州,軍勢復振。廣明元年(880),於信州(治今江西上饒西北)大捷後,即率大軍順利北渡江、淮,自稱天補大將軍,進佔洛陽。十二月,攻克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進入長安(今西安)。起義軍向貧困百姓散發財物,並曉諭市人:“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受到百姓歡迎。黃巢旋即稱帝,國號大齊,改元金統。其時起義軍所克之城,均未駐守,又未派兵追擊唐僖宗;潰散的禁軍重新集結於鳳翔節度使鄭畋麾下;已歸降的藩鎮又相繼叛去。二年四月,長安遭唐軍攻擊。黃巢在長安附近與唐軍進行爭奪戰,雖有小勝,終因孤城無援,陷入困境。中和二年(882),大將朱溫叛變,唐引沙陀軍參戰。三年,被迫撤離長安,經藍田,向東轉移。攻克蔡州(治今河南汝南),進圍陳州(治今淮陽),近300天不克。四年,遭唐軍集中兵力攻擊,屢戰失利。旋大敗於中牟(今屬河南)北王滿渡,隨即率軍東走,士眾敗亡殆盡。被迫至狼虎谷(今山東萊蕪西南),自殺身亡。
唐末的幾次農民起義
唐末農民起義戰爭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浙東人裘甫舉起反唐義旗,至中和四年(884年)黃巢義軍被鎮壓,這場反抗唐王朝統治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先後長達25年之久。
唐宣宗李忱時期,朝政腐敗、宦官專權的矛盾日漸突出;戰爭不斷,社會經濟發展遭到嚴重破壞;土地兼併集中,賦稅逐年繁重;加上連年自然災害,農民大量逃亡,被迫奮起反抗,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唐末農民大起義。大中十三年十二月,浙東人裘甫聚眾起義(參見裘甫起義),攻佔象山(今屬浙江)。隨後,攻克剡縣(今浙江嵊縣),大敗唐軍於三溪(今嵊縣西南),義軍擴展至3萬餘人。裘甫自稱天下都知兵馬使,建元羅平,聲震中原。十四年三月,這支義軍分兵攻州奪縣,先後奪取唐興、上虞等6城,立足寧海(今浙江寧海)與朝廷抗衡。裘甫義軍被前安南都護王式(後調任為浙東觀察使)剿殺。但這場不足半年的反唐起義,雖被官軍扼殺,但他卻揭開了唐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鹹通九年(868年)七月,駐守桂州(今廣西桂林)防禦南詔的徐、泗(今江蘇徐州、盱眙西北)籍戍卒800人,因逾期不更換、而相聚兵變,殺都將,擁糧草判官龐勳為主,北還故里(參見龐勳起義)。龐勳自稱兵馬留後,率眾攻佔彭城(今徐州市),分兵進取外圍州縣,遠近農民紛至歸附。兩戰都樑城(今盱眙北淮河南岸),殲滅唐軍數萬人,義軍發展至20萬人。鹹通十年,唐徐州行營都招討使康承訓率沙陀等軍7萬進攻,起義軍屢戰不利,各要地相繼失守。是年九月,宿州義軍守將張玄稔反叛,勾引官兵襲陷徐州。龐勳轉戰至蘄縣(今安徽宿縣南)西,失敗犧牲。部將吳迥堅守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至十月,後在突圍中戰死。龐勳起義把農民反抗唐廷的鬥爭推向一個新高潮。
乾符元年(874年),濮州(治今山東鄄城北)人王仙芝在長垣(今河南長垣東北)聚眾數千,再次打起反唐旗幟(參見王仙芝起義),傳檄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二年六月,攻克濮、曹(治今山東曹縣西北)二州,眾至數萬。冤句(曹州西)人黃巢率數千名農夫響應,義軍勢力迅速擴展至淮南各州縣。唐廷急派平盧節度使宋威為諸道行營招討使,率禁兵、甲騎,並節度淮南、忠武等諸鎮兵馬前往鎮壓。三年七月,起義軍在攻蘄州城時,王仙芝與黃巢意見不一,此後,分兵作戰。黃巢移兵北上,與起義軍將領尚讓會師,擊敗宋威所領三道兵,義軍主力轉戰中原。五年二月,王仙芝節節敗退,在黃梅(今錠北黃梅西北)之役中慘敗被迫殺,所率義軍損失達5萬餘人。
此後,王仙芝餘部和尚讓率領的義軍先後趕到亳州(今屬安徽)歸黃巢,眾推黃巢為主(參見黃巢農民起義),號沖天大將軍,建元王霸。黃巢率眾襲佔沂、濮二州,從此後,便開始了更大範圍的流動作戰:先攻中原諸城,幾度威脅洛陽(參見黃巢轉戰中原之戰);隨後西入湖南,東出宣潤,進入兩浙,乘虛折向淮南;繼而又攻佔福州(參見黃巢南下福州之戰),進圍並攻克廣州(參見廣州之戰)。六年十月,黃巢以義軍都統名義發佈北伐文告,揮師北伐。於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奪取東都洛陽(參見黃巢攻東都之戰)。
十二月十三日,黃巢稱帝,國號大齊,改元金統。起義軍歷時六年的流動作戰,佔領唐京都長安(參見黃巢攻唐長安之戰),迎來反唐農民戰爭的全盛時期。黃巢領數十萬大齊義軍進駐長安,沿途要地如洛陽等均未派兵駐守,亦未追殲唐室殘餘,更沒能殲滅關中潰散的禁軍,而忙於分官封爵。軍事上的停頓,使唐軍得以喘息,進而組織反撲,使起義軍由勝利走向失敗。唐僖宗逃亡途中,詔諸道兵收復京師。鳳翔節度使鄭畋、河中鎮守王重榮,及涇原唐弘夫、易定王處存、?延拓跋思恭等五鎮官兵進逼長安,與黃巢義軍爭戰,直至......
唐朝滅亡真相的農民起義
唐朝後期,由於中央與藩鎮、藩鎮與藩鎮之間連年戰爭,向百姓增加賦稅、徭役,掌權的宦官更加有恃無恐地欺壓百姓,強佔土地,勒索錢財,引起人民的極大不滿,反抗鬥爭此起彼伏。到懿宗、僖宗時期,連年的天災,使得糧食產量銳減,人民苦不堪言,而朝廷仍然加派賦役,於是,唐朝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唐末農民起義爆發了。起義的領導者是王仙芝與黃巢 。起義爆發於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黃巢先後起義,後協同作戰,活動範圍主要在今山東、河南、湖北一帶。不久,王、黃又分兵作戰。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戰死,其眾投奔黃巢,黃巢成為起義軍的最高領導人。此時,黃巢決定東攻洛陽,而唐朝派來大軍,打消了黃巢的計劃。之後,黃巢率軍轉戰今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發展、壯大農民起義軍。廣明元年(880年)7月,黃巢利用淮南節度使高駢與中央相猜忌並畏懼起義軍的形勢,迅速北渡長江,於同年11月佔領東都洛陽,12月攻入長安,唐僖宗逃往成都 。這次農民戰爭,給垂死掙扎的唐王朝以致命的一擊,唐朝的統治瓦解了。叛變投降的朱溫,成為左右唐末政局的人物。天覆三年(903年),朱溫將內侍省數百名宦官全部殺掉,出使在外的宦官也就地正法,宦官專權局面結束。天佑四年(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而自立,改國號樑,定都開封。唐朝滅亡了 。
唐末有幾次農民起義 唐末農民起義都有什麼特點
唐末農民起義戰爭從公元859年的浙東裘甫起義開始,到公元884年黃巢起義的失敗結束,共有4次農民起義,前後歷時25年,起義軍席捲了現在的山東、河南、安徽、江西、江浙、福建、兩廣、兩湖、陝西等12省,沉重地打擊了腐朽的唐朝統治,加速了唐朝的滅亡。
1裘甫起義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至次年六月,在江南東道的浙東一帶,發生了以裘甫為首領的農民起義,揭開了推翻唐王朝農民戰爭(參見唐末農民起義戰爭)的序幕。十三年十二月,浙東人裘甫聚眾起義,攻佔象山(今屬浙江)。次年正月,屢敗明州城(今寧波)官兵,進逼剡縣(今浙江嵊縣),眾至數千人。二月,大敗浙東唐軍於三溪(今浙江嵊縣西南),打死官兵3位將官,百姓紛至投奔,隊伍增加到3萬人。裘甫自稱天下都知兵馬使,建元羅平(鑄印稱天平)大聚資糧,購良工,治器械,聲振中原。三月,義軍分兵攻打衢、婺、明、臺等州(治今浙江衢州、金華、寧波、臨海),奪取唐興、上虞(今浙江天台及上虞東南一帶地區),隨後又向東南沿海地區發展。浙東官兵屢戰屢敗,唐廷急調前安南都護王式為浙東觀察使,統領諸道兵前往鎮壓。義軍又北上餘姚(今屬浙江),殺縣丞和縣尉,東破慈溪,進佔奉化,抵達寧海(今屬浙江),殺掉縣令而佔據之。裘甫面對義軍蓬勃發展的有利形勢,沒有采納副將劉?提出的迅速攻取越州(治今浙江紹興),沿浙江(今富春江、錢塘江)築壘拒守,伺機向外擴展的正確方略,而猶豫不決,坐失良機。四月,王式率兵進屯越州,旋即分兵兩路向東、南方向齊進。起義軍連戰皆敗,失掉寧海城,於寧海西南的南陳館又喪失萬餘人,沿天台山黃罕嶺向西北方向逃遁。六月,起義軍退守郯城。王式率官軍集中兵力攻城,不惜起用龍陂監的牧馬,藉助吐蕃、回鶻的數百名騎手輪番進攻,三天交戰83次,裘甫、劉?等終因寡不敵眾,被俘斬。起義軍將領劉從簡率500人突圍後,亦在大蘭山(今浙江餘姚南)戰敗被殺,至此,裘甫義軍全部失敗。
裘甫率義軍反唐,是唐末農民大起義的前奏,揭開了推翻唐王朝農民戰爭的序幕。
2龐勳起義
唐鹹通九年(868年)七月至十年十月,桂州(治始安,今廣西桂林)戍兵發動的反唐農民起義。
龐勳起義前後一年零兩個月,是唐末繼裘甫起義之後的又一次大規模農民反抗鬥爭,是對唐朝統治的又一次沉重打擊。為接踵而至的王仙芝、黃巢起義作出了積極的準備(參見王仙芝起義、黃巢起義),史論:“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是對龐勳起義在唐末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史上的重要地位的中肯評論。
3王仙芝起義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在山東長垣聚眾起義。起義軍很快佔領了長垣縣城,第二年便攻克濮州、曹州。民眾紛紛參與起義,軍隊人數發展到數萬人。起義到了第三年,起義軍在汝州大捷,後來唐朝招安,王仙芝兩度動搖,第一次黃巢堅決反對,大罵仙芝「始吾與汝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汝獨取官而去,使此五千餘眾何所歸乎?」。黃巢率領二千人馬向北進發,與王仙芝分戰兩地。仙芝轉攻郢州時,唐朝招討副都監楊復光再次誘降,仙芝遣尚君長、楚彥威等人洽降,中途為唐招討使宋威所劫持,宋威貪功,妄報戰勝,尚君長等人移送長安被殺,仙芝大怒,降敵之事再次未遂。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於黃梅大敗被殺。
4黃巢起義.乾符二年(875年),黃巢響應王仙芝的起義,遂在冤句(今山東菏澤市西南)起義。黃巢起義軍避實就虛,避開藩鎮力量強大的中原地區,向南方長驅直下,渡過長江,轉戰荊襄、皖南、浙東、福建,公元879年,黃巢起義軍攻克南方重鎮的廣州,活捉節度使李迢,並控制了嶺南的大部分地區。起義軍發佈公告:要率大軍直搗長安,......
誰領導的唐末農民大起義?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起義呢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浙東人裘甫舉起反唐義旗,至中和四年(884年)黃巢義軍被鎮壓,這場反抗唐王朝統治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先後長達25年之久。
唐宣宗李忱時期,朝政腐敗、宦官專權的矛盾日漸突出;戰爭不斷,社會經濟發展遭到嚴重破壞;土地兼併集中,賦稅逐年繁重;加上連年自然災害,農民大量逃亡,被迫奮起反抗,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唐末農民大起義。大中十三年十二月,浙東人裘甫聚眾起義(參見裘甫起義),攻佔象山(今屬浙江)。隨後,攻克剡縣(今浙江嵊縣),大敗唐軍於三溪(今嵊縣西南),義軍擴展至3萬餘人。裘甫自稱天下都知兵馬使,建元羅平,聲震中原。十四年三月,這支義軍分兵攻州奪縣,先後奪取唐興、上虞等6城,立足寧海(今浙江寧海)與朝廷抗衡。裘甫義軍被前安南都護王式(後調任為浙東觀察使)剿殺。但這場不足半年的反唐起義,雖被官軍扼殺,但他卻揭開了唐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鹹通九年(868年)七月,駐守桂州(今廣西桂林)防禦南詔的徐、泗(今江蘇徐州、盱眙西北)籍戍卒800人,因逾期不更換、而相聚兵變,殺都將,擁糧草判官龐勳為主,北還故里(參見龐勳起義)。龐勳自稱兵馬留後,率眾攻佔彭城(今徐州市),分兵進取外圍州縣,遠近農民紛至歸附。兩戰都樑城(今盱眙北淮河南岸),殲滅唐軍數萬人,義軍發展至20萬人。鹹通十年,唐徐州行營都招討使康承訓率沙陀等軍7萬進攻,起義軍屢戰不利,各要地相繼失守。是年九月,宿州義軍守將張玄稔反叛,勾引官兵襲陷徐州。龐勳轉戰至蘄縣(今安徽宿縣南)西,失敗犧牲。部將吳迥堅守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至十月,後在突圍中戰死。龐勳起義把農民反抗唐廷的鬥爭推向一個新高潮。
乾符元年(874年),濮州(治今山東鄄城北)人王仙芝在長垣(今河南長垣東北)聚眾數千,再次打起反唐旗幟(參見王仙芝起義),傳檄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二年六月,攻克濮、曹(治今山東曹縣西北)二州,眾至數萬。冤句(曹州西)人黃巢率數千名農夫響應,義軍勢力迅速擴展至淮南各州縣。唐廷急派平盧節度使宋威為諸道行營招討使,率禁兵、甲騎,並節度淮南、忠武等諸鎮兵馬前往鎮壓。三年七月,起義軍在攻蘄州城時,王仙芝與黃巢意見不一,此後,分兵作戰。黃巢移兵北上,與起義軍將領尚讓會師,擊敗宋威所領三道兵,義軍主力轉戰中原。五年二月,王仙芝節節敗退,在黃梅(今湖北黃梅西北)之役中慘敗被迫殺,所率義軍損失達5萬餘人。
此後,王仙芝餘部和尚讓率領的義軍先後趕到亳州(今屬安徽)歸黃巢,眾推黃巢為主(參見黃巢農民起義),號沖天大將軍,建元王霸。黃巢率眾襲佔沂、濮二州,從此後,便開始了更大範圍的流動作戰:先攻中原諸城,幾度威脅洛陽(參見黃巢轉戰中原之戰);隨後西入湖南,東出宣潤,進入兩浙,乘虛折向淮南;繼而又攻佔福州(參見黃巢南下福州之戰),進圍並攻克廣州(參見廣州之戰)。六年十月,黃巢以義軍都統名義發佈北伐文告,揮師北伐。於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奪取東都洛陽(參見黃巢攻東都之戰)。
十二月十三日,黃巢稱帝,國號大齊,改元金統。起義軍歷時六年的流動作戰,佔領唐京都長安(參見黃巢攻唐長安之戰),迎來反唐農民戰爭的全盛時期。黃巢領數十萬大齊義軍進駐長安,沿途要地如洛陽等均未派兵駐守,亦未追殲唐室殘餘,更沒能殲滅關中潰散的禁軍,而忙於分官封爵。軍事上的停頓,使唐軍得以喘息,進而組織反撲,使起義軍由勝利走向失敗。唐僖宗逃亡途中,詔諸道兵收復京師。鳳翔節度使鄭畋、河中鎮守王重榮,及涇原唐弘夫、易定王處存、岯延拓跋思恭等五鎮官兵進逼長安,與黃巢義軍爭戰,直至中和二年(8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