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以前叫什麼?
山東棗莊在古代叫什麼?它的發展進程是什麼?
古代神農氏(炎帝)曾在此處建立莊園,種棗樹。種棗的目的是為了製造矛的木杆、箭桿以及車軸,考慮到棗樹成材十分緩慢,所以,此地應為炎帝部落腹地。著於清光緒年間的《嶧縣誌》亦有載:棗莊因當地棗樹居多而得名。 138年前,中興煤礦公司在此成立,並逐漸成長為近代中國最大的民族資本企業,為近代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政府對中興公司亦十分重視,周總理曾多次關注。因中興煤礦為民國時期所立,故中興礦區在新中國成立後改稱棗莊礦區,中興一詞從此消失,棗莊這個名字更多地被採用。至1960年1月,撤銷嶧縣,將嶧縣政府遷置棗莊。1961年9月,設為山東省第四個地級市——棗莊市。
夏朝時期,今棗莊地區南屬鄫國,北和西部屬滕國和薛國。 商朝時期,今棗莊地區西北部為滕國、郳國和薛國,東北屬鄫國,中部為蔇國,南部為逼陽。 西周時期,今棗莊地區東部屬鄫國,南部屬逼陽,西屬薛國,北屬滕、郳二國。 春秋時期,今棗莊地區東屬鄫國、南屬逼陽國,西部屬薛國,北部屬滕國和小邾國。 戰國時期,今棗莊地區東部為蘭陵、南部為傅陽,西為齊之舒州,北部為齊之滕國。 公元前254年,今棗莊地區全境屬於楚國。 秦朝,今棗莊地區東部為郯郡的蘭陵縣、鄫縣,南部為傅陽縣,西部為薛郡的薛縣、戚縣,北部為滕縣。 西漢時期,今棗莊地區北部屬魯國、南部為楚國。 東漢時期,今棗莊地區屬東海郡。 三國時期,今棗莊地區全境屬魏。 兩晉時期,今棗莊地區北部初屬魯郡,先後置蕃縣、薛縣、公邱縣、戚縣,南部屬蘭陵郡,先後置氶縣、鄫縣、陰平縣、昌慮縣、合鄉縣。 南北朝時期,今棗莊地區北部屬魯郡,鄲蕃、永興、昌慮,南屬蘭陵郡,轄氶、鄫、傅陽。 公元550年以後,今棗莊境內只有氶、蕃兩縣建置。 隋朝,今棗莊境內北為蕃縣,後改為滕縣,南為蘭陵縣,後改為氶縣。 唐朝,今棗莊地區屬河南道,北置滕縣,南置蘭陵縣,後改為氶縣。宋朝,今棗莊地區北部為滕縣,南部為氶縣。 金朝,今棗莊地區北部為滕縣,南部置嶧州。 元朝,今棗莊地區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州。 明朝,今棗莊地區屬濟寧府,後屬兗州府,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州,後降為嶧縣。 清朝,今棗莊境內屬兗州府,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縣。 中華民國時期,沿襲清代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今棗莊地區仍為滕、嶧兩縣,屬濟寧專署領導。 1960年,嶧縣改為縣級棗莊市。 1961年9月12日棗莊建制為省直轄地級市,轄齊村、臺兒莊、嶧城、薛城4個區及棗莊鎮,56處人民公社,為當時山東省四個地級市之一。 1976年7月12日,設立市中區,將齊村區所轄部分劃歸市中區。 1978年滕縣劃歸棗莊管轄,至1988年,全市轄5區一市。 2001年3月,棗莊市行政區劃發生變化,共減少鄉鎮30個,減少比例為33%。全市共設14個街道辦事處,42個鎮,5個鄉。 2004年6月,棗莊市委市政府西遷該區,薛城成為棗莊市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棗莊區劃地圖
棗莊以前的名字叫什麼??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早在唐寧時就形成村落,因多棗樹而得名。 棗莊是一塊古老的土地,根據考古發現,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夏時南部為曾國,北和西北為滕國和薛國。後幾經變稱,明時,北置滕縣,南置嶧州,後降嶧州為縣。清循明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棗莊地區分屬臺棗專署和尼山專署,1950年5月,屬滕縣專署。1953年7月,屬濟寧專署。1960年1月,撤銷嶧縣,建立縣級棗莊市。1961年9月,定為省轄市。1979年,滕縣由濟寧專區劃歸棗莊市。棗莊市駐地,早在唐寧時就形成村落,因多棗樹而得名。近百年來,隨著煤炭工業的發展,逐步演進為集鎮,現已建成以能源生產為主,煤焦化工、建材、食品、電力、紡織、機械、電子等門類比較齊全具有中等規模的工業城市。 在這塊土地上,近百年來發生過多次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1923年,“杆子”首領孫美瑤率部在津浦鐵路臨城與沙溝之間毀軌,將2次特快列車上的中外旅客300餘人,其中外籍旅客39人,劫持到抱犢崮,製造了轟動世界的民國第一大案“臨城劫車案”。1938年3月,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棗莊境內臺兒莊會戰,戰役歷時33天,共消滅日軍1萬多人,最後以日軍潰敗而告終。1940年鐵道游擊隊成立,這支搞日武裝活動在棗莊、臨城的鐵道線上,打洋行、扒鐵道、炸火車、拔據點,打得日本侵略軍聞風喪膽。 在這塊土地上,幾千年來湧現出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戰國時,齊貴族田文,號孟嘗群,受封於薛,門下有食客3000,先後出任齊相、秦相和魏相,是當時名揚四海的顯赫人物。薛人毛遂,為趙國平原群門下,自薦出使楚國,說服楚王聯合抗秦,“毛遂自薦”被歷代傳為佳話。漢初薛人叔孫通才智過人,被漢高祖劉邦拜為博士,後為太子太傅,為漢王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西漢曾縣人匡衡,自幼勤奮好學,曾流傳“鑿壁偷肖”的故事,在朝遷中官至太子太傅、丞相等職,被歷代推為名人。明隆慶進士賈三近學識淵博,曾兩次出任現南京光祿寺卿,據考證《金瓶梅》作者即為此人。另外,墨子、滕文公、疏廣、疏受等都是享有千古盛名的歷史人物。
棗莊的來歷是什麼
嶧地設縣,歷史悠久,《嶧縣誌》記載始於戰國時期。嶧縣誌也是山東省最早的縣誌之一
1949年嶧縣隸屬滕縣專區。(駐地滕州)
1953年7月,滕縣專區改名濟寧專區,嶧縣改屬濟寧專區。同年7月,白彥縣撤銷,其所轄北莊、東鳧山、西集三個區劃歸嶧縣。
1958年11月21日,嶧縣治所遷駐棗莊鎮。
1960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嶧縣建制,建立縣級棗莊市,仍屬濟寧專區。
1961年9月,棗莊市升格為省轄市。
1979年,滕縣(今滕州市)劃歸棗莊市
1983年,成立山亭區。
2001年3月,棗莊市行政區劃發生變化,共減少鄉鎮30個,減少比例為33%。全市共設14個街道辦事處,42個鎮,5個鄉。
2004年6月,棗莊市委市政府從市中區西遷薛城區,市中區不再是政治中心。
山東棗莊在古代叫什麼?它的發展進程是什麼?
棗莊市位於山東省南部,棗莊是一塊古老的土地,根據考古發現,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夏時南部為鄫國,北和西北為滕國和薛國。後幾經變稱,明時,北置滕縣,南置嶧州,後降嶧州為縣。清循明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棗莊地區分屬臺棗專署和尼山專署,1950年5月,屬滕縣專署。1953年7月,屬濟寧專署。1960年1月,撤銷嶧縣,建立縣級棗莊市。1961年9月,定為省轄市。1979年,滕縣由濟寧專區劃歸棗莊市。棗莊市駐地,早在唐寧時就形成村落,因多棗樹而得名。 歷史沿革 夏朝時期,今棗莊地區南屬鄫國,北和西部屬滕國和薛國。商朝時期,今棗莊地區西北部為滕國、郳國和薛國,東北屬鄫國,中部為蔇國,南部為逼陽。西周時期,今棗莊地區東部屬鄫國,南部屬逼陽,西屬薛國,北屬滕、郳二國。春秋時期,今棗莊地區東屬鄫國、南屬逼陽國,西部屬薛國,北部屬滕國和小邾國。戰國時期,今棗莊地區東部為蘭陵、南部為傅陽,西為齊之舒州,北部為齊之滕國。公元前254年,今棗莊地區全境屬於楚國。秦朝,今棗莊地區東部為郯郡的蘭陵縣、鄫縣,南部為傅陽縣,西部為薛郡的薛縣、戚縣,北部為滕縣。西漢時期,今棗莊地區北部屬魯國、南部為楚國。東漢時期,今棗莊地區屬東海郡。三國時期,今棗莊地區全境屬魏。兩晉時期,今棗莊地區北部初屬魯郡,先後置蕃縣、薛縣、公邱縣、戚縣,南部屬蘭陵郡,先後置氶縣、鄫縣、陰平縣、昌慮縣、合鄉縣。南北朝時期,今棗莊地區北部屬魯郡,轄蕃、永興、昌慮,南屬蘭陵郡,轄氶、鄫、傅陽。公元550年以後,今棗莊境內只有氶、蕃兩縣建置。隋朝,今棗莊境內北為蕃縣,後改為滕縣,南為蘭陵縣,後改為氶縣。唐朝,今棗莊地區屬河南道,北置滕縣,南置蘭陵縣,後改為氶縣。宋朝,今棗莊地區北部為滕縣,南部為氶縣。金朝,今棗莊地區北部為滕縣,南部置嶧州。元朝,今棗莊地區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州。明朝,今棗莊地區屬濟寧府,後屬兗州府,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州,後降為嶧縣。清朝,今棗莊境內屬兗州府,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縣。中華民國時期,沿襲清代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今棗莊地區仍為滕、嶧兩縣,屬濟寧專署領導。1960年,嶧縣改為縣級棗莊市。1961年棗莊升格為山東省省轄市。
棗莊原來是屬於哪個市管
滕州縣
棗莊為啥叫棗莊
在漢唐時期,棗莊還是個小村莊,因村子附近有一大片棗林而被命礌為棗莊.很久之後,棗林被砍掉當作薪材用,棗莊就沒有棗林了.
來自UC瀏覽器
以前的棗莊站現在是叫(棗莊西站)還是(棗莊站)?還有高鐵停靠哪個站?
你好, 一,現在的 棗莊西站 ,位於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臨山路西首,這個站是修建在 京滬鐵路 上。也就是京滬高鐵開通之前的 薛城站 。 二,現在的 棗莊站 ,在棗莊新城南部(新城區祁連山路以西、薛城區長江路以南、京福高速公路以東),是修建在 京滬高鐵 上的,是高鐵站。 三,現在的 棗莊東站 ,在棗莊市市中區,也就是過去的 棗莊站 。
棗莊原來是屬於哪個市管
棗莊古時南部嶧縣(蘭陵,承縣)北部滕縣(微山,)
《嶧縣誌》是明清以來嶧縣頂區(含棗莊市的市中區、嶧城、臺兒莊全部及薛城東部、山亭南部、蒼山西南三鎮/微山縣韓莊鎮,以及徐州市北境部分鄉鎮)
《 滕縣 志》 (含滕州市,薛城西部,山亭北部,微山胡沿岸歡城,留莊)
兗州府是明,清朝嶧縣新稱不是現在濟寧
明朝,今棗莊地區屬濟寧府,後屬兗州府,北部置滕縣,南部置
嶧州,後降為嶧縣。
清朝,今棗莊境內屬兗州府,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縣。
中華民國時期,沿襲清代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今棗莊地區仍為滕、嶧兩縣,屬濟寧專署領導。1960年,嶧縣改為縣級棗莊市。1961年棗莊升格為山東省省轄市
山東棗莊樂天瑪特原來叫什麼
樂天瑪特一項口碑很好。還是到店問問或打客服電話問問吧。
地址在: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解放北路195號
棗莊市滕州古代曾經是什麼國
滕州在歷史上曾經是三國五邑之地; 薛國 滕國 倪國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