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聲音很好聽? ?
為什麼有的人聲音很好聽?
話和唱歌,除了旋律、節奏、氣息,還有其它區別,那就是吐詞的方式。
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
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
由於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開啟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
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充套件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一般沒有學過聲樂的人發聲很平,就用平常說話的位置(嗓子)發音,我們叫它聲音發“白”,沒有色彩、沒有過濾。
以下就表述一下美聲練聲的方法。
聲音應該以小腹為根源,想象聲音透過後脊樑,到腦後,到口腔後根,整個聲音應是豎立的,靠後的。
請找一找這樣的感覺:你大口咬一口蘋果,露出上牙齒,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時,發出“嗯”的聲音,感覺聲音在口腔後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這就是美聲發聲的一個共鳴點。
接下來把氣息下沉,小腹膨脹,稍在小腹用力一頂,在剛才的位置發聲,男聲喉結壓下,女聲多注重聲音在腦後靠上的位置,你會發現聲音比以前要大多了。
經常靠牆練習有助於發聲,因為靠牆可以接觸你的後脊樑,讓你更容易找到感覺,並且胸腔的共鳴能和牆產生共振,讓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
先從“米~媽”的練習開始,逐步升高,有助於練習高音氣息;再從高往低練習,這樣反覆,總有一天你會找到感覺的。
美聲講究“通透”,經常想象自己的聲音是豎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還講究的是“共鳴”,聲音通過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鳴後,會很圓潤、飽滿。
要體會共鳴,你可以這樣做:閉上嘴巴,發出“嗯”的音,稍帶點深情的感覺,“嗯”的長一點,會感覺頭和胸前在震動,如果氣息好,這種共鳴會給你的聲音添色不少。
仔細聽聽一些高大的美國人講話,就會知道什麼叫胸腔共鳴了(外國人的胸腔結構更容易產生共鳴)。
另外還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長、不換氣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後面紅耳赤、只喘粗氣。
肺活量要經常鍛鍊身體才能保持。
還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彌補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現象。
首先就要練氣息,好的發聲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聲音通過嗓門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這一句時,氣息不穩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來,一下就把本來肺活量不足的氣放跑了,如果後面有不換氣的長句不把他憋死才怪。
而氣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時話筒也不會出現一些撲聲。
所以我建議大家練聲的時候嘴前放一盞蠟燭,儘量練聲時保持蠟燭不搖晃吧!
這樣你的氣就會保持在你的體內長一些時間。
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氣堅持得久還是憋住不出氣保持得久呢?
當然這還需要歌手要放鬆,不要緊張,一緊張,心臟跳動加快,你的氣息就更穩不住了。
練聲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礎,千萬不要用練聲的方法直白的演繹流行歌,那樣就過於做作了。
關於流行歌曲的用嗓,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嘗不可,但這些都是美聲中絕對禁止的,所以要取長補短,因為我們不是為了唱美聲而練美聲,我們是為了唱好通俗才練美聲,就像武術要練馬步一樣,你見過打架的時候蹲著馬步打的嗎?
有人說這樣的表述很難理解,說流行歌手裡誰的氣息很通透,就照著感覺去學更容易領悟,這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女歌手你們就多聽一下“張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氣息;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滿文軍”的吧,他可是真正靠氣息在唱歌的,另外,張學友的氣息很好,但對於教學,滿......
為什麼有的人的聲音非常好聽呢!??
話和唱歌,除了旋律、節奏、氣息,還有其它區別,那就是吐詞的方式。
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
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
由於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開啟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
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充套件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一般沒有學過聲樂的人發聲很平,就用平常說話的位置(嗓子)發音,我們叫它聲音發“白”,沒有色彩、沒有過濾。
為什麼有些人的聲音那麼好聽呢?
哈哈,傳說中的遺傳與保養
為什麼會覺得有的人的聲音好聽,有的難聽
是這樣的,自己聽自己的聲音是帶震動的在自己聽的情況下,通過這種細微的震動傳送到耳朵,讓自己聽出來跟別人聽出來不一樣,在別人耳朵裡聽出來,通過空氣的過濾這種只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別人就聽不到了,如果你想聽聽別人但耳朵裡聽到你的聲音是怎樣的,那你就自己錄音下來聽聽在別人的,耳朵裡聽出來是怎樣的聲音,因為錄音下來也會通過空氣隔開這種震動,所以錄音跟別人聽到自己的聲音是差不多的。
為什麼有的人聲音那麼好聽,有的人聲音就那麼難聽
音色呀,每個人的聲音共鳴位置不用,這都是原因,可以後天訓練的
為什麼有些人聲音很好聽,有的人聲音
音效卡。麥克風還有自己本身說話的聲音
主要是自己聲音
其次是麥
音效卡影響不大
為什麼會有人覺得聲音好聽就可以
首先你說的你音調太高 音調是可以自身調節的啊 聲音尖不尖可能取決於自身嗓音 至於圓潤 是可是通過氣通過發音改變的啊我的建議是 首先把你的語速放慢下來 這樣可以降低些你的尖銳的問題,而且你的音調也要標準 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 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一聲二聲三聲四聲 還有既然知道自己聲音比較高 那說話語速聲音都得注意 說話沉穩 可能平常注意些你會覺得煩 但慢慢來 慢慢會好的還有 不要說自己聲音不好聽哦 每種聲音都有自己特色的嘛 呵呵
有些人的聲音為什麼不太好聽?
給你找了兩個最佳答案 你看看吧 1 聲音由音調 響度和音色 決定 音色因人而異 所以大家的聲音就不一樣 2 聲音聽覺理論 由於人耳聽覺系統非常複雜,迄今為止人類對它的生理結構和聽覺特性還不能從生理解剖角度完全解釋清楚。所以,對人耳聽覺特性的研究目前僅限於在心理聲學和語言聲學。 人耳對不同強度、不同頻率聲音的聽覺範圍稱為聲域。在人耳的聲域範圍內,聲音聽覺心理的主觀感受主要有響度、音高、音色等特徵和掩蔽效應、高頻定位等特性。其中響度、音高、音色可以在主觀上用來描述具有振幅、頻率和相位三個物理量的任何複雜的聲音,故又稱為聲音“三要素”;而在多種音源場合,人耳掩蔽效應等特性更重要,它是心理聲學的基礎。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以上問題。 聲音三要素 1.響度 響度,又稱聲強或音量,它表示的是聲音能量的強弱程度,主要取決於聲波振幅的大小。聲音的響度一般用聲壓(達因/平方釐米)或聲強(瓦特/平方釐米)來計量,聲壓的單位為帕(Pa),它與基準聲壓比值的對數值稱為聲壓級,單位是分貝(dB)。對於響度的心理感受,一般用單位宋(Sone)來度量,並定義lkHz、40dB的純音的響度為1宋。響度的相對量稱為響度級,它表示的是某響度與基準響度比值的對數值,單位為口方(phon),即當人耳感到某聲音與1kHz單一頻率的純音同樣響時,該聲音聲壓級的分貝數即為其響度級。可見,無論在客觀和主觀上,這兩個單位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除1kHz純音外,聲壓級的值一般不等於響度級的值,使用中要注意。 響度是聽覺的基礎。正常人聽覺的強度範圍為0dB—140dB(也有人認為是-5dB—130dB)。固然,超出人耳的可聽頻率範圍(即頻域)的聲音,即使響度再大,人耳也聽不出來(即響度為零)。但在人耳的可聽頻域內,若聲音弱到或強到一定程度,人耳同樣是聽不到的。當聲音減弱到人耳剛剛可以聽見時,此時的聲音強度稱為“聽閾”。一般以1kHz純音為準進行測量,人耳剛能聽到的聲壓為0dB(通常大於0.3dB即有感受)、聲強為10-16Wcm2 時的響度級定為0口方。而當聲音增強到使人耳感到疼痛時,這個閾值稱為“痛閾”。仍以1kHz純音為準來進行測量,使人耳感到疼痛時的聲壓級約達到140dB左右。 實驗表明,聞閾和痛閾是隨聲壓、頻率變化的。聞閾和痛閾隨頻率變化的等響度曲線(弗萊徹—芒森曲線)之間的區域就是人耳的聽覺範圍。通常認為,對於1kHz純音,0dB—20dB為寧靜聲,30dB--40dB為微弱聲,50dB—70dB為正常聲,80dB—100dB為響音聲,110dB—130dB為極響聲。而對於1kHz以外的可聽聲,在同一級等響度曲線上有無數個等效的聲壓—頻率值,例如,200Hz的30dB的聲音和1kHz的10dB的聲音在人耳聽起來具有相同的響度,這就是所謂的“等響”。小於0dB聞閾和大於140dB痛閾時為不可聽聲,即使是人耳最敏感頻率範圍的聲音,人耳也覺察不到。人耳對不同頻率的聲音聞閾和痛閾不一樣,靈敏度也不一樣。人耳的痛閾受頻率的影響不大,而聞閾隨頻率變化相當劇烈。人耳對3kHz—5kHz聲音最敏感,幅度很小的聲音訊號都能被人耳聽到,而在低頻區(如小於800Hz)和高頻區(如大於5kHz)人耳對聲音的靈敏度要低得多。響度級較小時,高、低頻聲音靈敏度降低較明顯,而低頻段比高頻段靈敏度降低更加劇烈,一般應特別重視加強低頻音量。通常200Hz--3kHz語音聲壓級以60dB—70dB為宜,頻率範圍較寬的音樂聲壓以80dB—90dB最佳。 2.音高 音高也稱音調,表示人耳對聲音調子高低......
為什麼有些男人的聲音很好聽
聲音也是可以通過練習的。
為什麼有的人聲音比別人好聽,只是天生之才嗎
聲音不同確實是天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