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經之血是什麼意思?
涼遏留瘀是什麼意思
你好:氣滯血瘀體質主要表現:面色晦暗,易生腫瘤;血瘀體質的人總是被來自身體的某些痛楚所困擾,這是因為他們的血脈運行的不是那麼太通暢,不能及時排出和消散離經之血。當這些失去其生理功能的血液停留體內,就會壅遏於經脈之內,瘀積於臟腑器官組織,而產生疼痛。 其實,活血化瘀最廉價而有效的方法就是運動,堅持合理的運動就能促進血液循環,使氣血通暢,瘀者得疏,滯者得行,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瘀血體質主要表現為血脈不暢通,七情長期不調、傷筋動骨、久病不愈促生瘀血體後,易感肥胖併發症、消瘦、月經不調、抑鬱症等
瘀血體質養生原則:疏肝活血
飲食養生:活血化瘀,忌食寒涼
精神養生:培養愛好,多交朋友
起居養生:多做運動,少用電腦
藥物調治:逍遙疏肝,桃紅活血
四季保養:春季舒展,秋冬保暖
經絡調養:神闕、膈俞、肝俞、委中
古脈法中的離經指是什麼
《脈經》雲:“離經者病,一陰二陽是也。”《丹醫祕授古脈法》離經脈第二:“易曰:一陰夾於二陽間,故曰離。以象心之用。”中醫還有個術語叫離經之血。當血不在經脈中循行就是離經之血,比如血管破裂。腦溢血,就是離經之血的一種。
離經,語出《鶡冠子·泰鴻》:“首尾易面,地理離經。” 陸佃解:“天之首尾易向,則地理亦失其經。此處之經,為經緯之意。後來離經一詞即指偏離正統、脫離正規,所謂“離經叛道”也。中醫有術語離經脈,為離經常之脈,指某些過快或過慢的脈。《難經》把脈搏與正常呼吸比率多於六(相當於每分鐘超過108次)及少於二(相當於每分鐘不足36次)的稱“離經脈”。
不管是“離經叛道”,“離經脈”還是“離經之血”,離經一詞,都有不合正統、偏離正道之意。80年代之前,劍網3的醫術分為萬花醫術和江湖醫術。萬花醫術,別具一格,為江湖醫術之不能想,以“離經”呼之,恰如其分。
又,“離經”與“尊經”相對。中醫有尊經學派,推崇經典,厚古薄今。尊經派在明清時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凡事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醫學經典為尊,視任何創新與突破為“離經叛道”。這種“尊經派”的思想,雖然較好地繼承了傳統,卻嚴重製約了中醫的發展和創新。
若“尊經派”盛行之時,孫思邈還在世,他肯定是強烈反對的。孫思邈在前人醫學研究的基礎上多有突破,而不是一味法古。中醫有箴言云:“學方之要,貴在變通, 師其法而不泥其方。”拘泥於前人經典,因循守舊,定然成不了大醫。故離經易道,為創新變革之醫道。
什麼是氣滯血瘀
氣滯血瘀,是指氣滯和血瘀同時存在的病理狀態。其病變機理是:一般多先由氣的運行不暢,然後引起血液的運行瘀滯,是先有氣滯,由氣滯而導致血瘀,也可由離經之血等瘀血阻滯,影響氣的運行,這就先有瘀血,由瘀血導致氣滯,也可因閃挫等損傷而氣滯與血瘀同時形成。氣滯血瘀證,是氣機鬱滯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現的徵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襲引起肝氣久鬱不解所致。 主要臨床表現:胸脅脹問,走竄疼痛,急躁易怒,脅下痞塊,刺痛拒按,婦女可見月經閉止,或痛經,經色紫暗有塊,舌質紫暗或見瘀斑,脈澀。病機分析:本證以情志不舒,同時伴有胸脅脹問、刺痛,女子月經不調為診斷要點。肝主疏洩而藏血,具有條達氣機,調節情志的功能,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襲肝脈則肝氣鬱滯,疏洩失職,故情緒抑鬱或急躁,胸脅脹問,走竄疼痛;氣為血帥,肝鬱氣滯,日久不解,必致瘀血內停,故漸成脅下痞塊,刺痛拒按;肝主藏血,為婦女經血之源,肝血瘀滯,瘀血停滯,積於血海,阻礙經血下行,經血不暢則致經閉、痛經。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均為瘀血內停之症。
什麼是“瘀血”?瘀血證的特徵是什麼
瘀血是疾病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產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其形成原因有氣虛、氣滯、血寒、血熱均可使血行不暢,而形成瘀血。各種外傷損傷肌膚和內臟,使離經之血積存體內而形成瘀血。
“瘀血”與“血瘀”的概念不同。血瘀是指血液運行不暢或血液瘀滯不通的病理狀態,屬於病機學概念。而瘀血是能繼發新病變的病理產物,屬於病因學概念。
瘀血是疾病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產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其形成原因有氣虛、氣滯、血寒、血熱均可使血行不暢,而形成瘀血。
特徵:
瘀血的臨床表現有疼痛如針刺,痛有定處,拒按,夜間尤甚;腫塊在體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內者,堅硬按之不移,稱為症積;出血反覆不止,色澤紫暗,中夾血塊,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膚甲錯,口脣爪甲紫暗,或肌膚紫斑、蛛絲紅縷,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脹痛;婦女經少紫暗成塊,或閉經;舌紫暗,或見瘀斑瘀點,脈細澀或結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