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旗是把旗子下降到什麼位置 下半旗的歷史來源?
下半旗是把旗子下降到旗杆全長的三分之一的位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十六條,降半旗時,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杆頂,然後降至旗頂與杆頂之間的距離為旗杆全長的三分之一處。若還想了解更多關於下半旗是把旗子下降到什麼位置的詳情,可繼續跟隨小編往下瀏覽。
下半旗是下到旗杆的幾分之幾處
1、下半旗,別稱降半旗,下半旗是一個國家行為,是公眾表示哀悼的重要禮節。也是當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種誌哀方式。
2、一般是當某個國家的重要領導人物逝世後或重大不幸事件、嚴重自然災害發生時,以降半旗來表達全國人民的哀思和悼念。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十六條在直立的旗杆上升降國旗,應當徐徐升降。升起時,必須將國旗升至杆頂。降下時,不得使國旗落地。
4、降半旗時,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杆頂,然後降至旗頂與杆頂之間的距離為旗杆全長的三分之一處。
下半旗的歷史來源
下半旗最早見於1612年。某一天,英國船“哈茲·伊斯”號在探索北美北部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時,船長不幸逝世。船員們為了表示對已故船長的敬意,將桅杆旗幟下降到離旗杆的頂端有一段距離的地方,以此悼念死去的船長。以上講解的是下半旗是把旗子下降到什麼位置,以及下半旗的歷史來源,希望小編的講解,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