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相當長時期內,黃金與白銀共同以貨幣形式存在。時至今日,兩者之間價格相關係數仍高達90%左右。不過,由於黃金金融屬性強於商品屬性,而白銀商品屬性強於金融屬性,兩者在不同的階段會出現一些差異。但長期來看,兩者之間會維持一個均衡的比值,當比值偏離過大時,有迴歸的趨勢。
我們統計了黃金與白銀自1968年以來的比價關係,其比值總體運行在較大的區間(14,101)之內,平均值為53.34倍,核心區域為35-80倍之間。
此外,從黃金白銀比值的歷史走勢可以發現,上世紀80年代初期為黃金白銀比值的分水嶺,此前黃金白銀比值大致維持在40倍以下,而此後兩者比值持續呈擴大趨勢。1990年-1993年,最高比值達到100.8,之後再度回落至均值附近。最近兩者比值出現異常主要發生在2008年四季度和2011年一季度,其中2008年兩者比值迅速上衝至81附近。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黃金由於其儲備貨幣及避險功能,價格大幅上漲,而白銀則因其工業需求萎縮,價格低迷,兩者比值大幅走高。但到了2010年,特別是2011年,白銀的投資性需求大幅增加,白銀市場接近瘋狂,黃金白銀比值又繼續走低。之後白銀投機泡沫破滅,價格大幅跳水,兩者比值又迴歸至均值附近。
與黃金相比,白銀價格具有更大的波動率,其原因在於白銀市場更小的容量以及更高的投機傾向。從增量需求的角度看,白銀每年的需求總量按價值計算僅為黃金的15%,而從存量保有量的角度看,由於歷史上開採的白銀大部分已被消耗,其地表保有量按價值計算同樣明顯低於黃金。同時,由於白銀的存量更分散,回收成本也更高,導致相當一部分白銀存量被"固化"在首飾或銀器中。因此,同樣的資金量在白銀市場中產生的衝擊要大得多。這也直接導致白銀市場的波動性明顯高於黃金。
而從投資者結構的角度來看,白銀的投機屬性更強。由於其投資門檻較低(對於部分投資品種),相對於黃金投資者結構更為分散,且在持有結構上基本沒有央行儲備(不被計為儲備資產),決策更為短期化。反過來,更淺的市場容量本身也導致更多的短期投機資金參與其中。
白銀更高的波動性決定了在黃金牛市期間白銀往往會跑贏黃金,從而金銀比價下降,反之亦然。而當下,全球經濟復甦始終乏力、美聯儲維持極低利率至2014年、美聯儲的QE3預期、歐債危機等諸多因素決定了貴金屬價格長期牛市的根據仍然存在。黃金白銀價格未來仍有上漲的潛力,且白銀價格漲幅極有可能跑贏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