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認為,補鈣沒有副作用,多補一些也無妨。其實,並非如此。下面一些補鈣注意事項,大家好注意哦。
哪些人群應補鈣?
補鈣,對於很多人來說都認為只有小孩和佝僂病患者才需要。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在臨床上有很多病患者,他們都需要補鈣。
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典型症狀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由於滲透性利尿作用,使體內鈣排出增多,由此導致糖尿病性骨病的發生,出現骨質變薄,骨質疏鬆乃至骨盆畸形或病理性骨折。
老年性骨質疏鬆
人過中年,由於內分泌功能減退,活動過少,鈣攝入不足等因素,骨代謝發生障礙,成骨減少,鈣丟失過多,出現骨質疏鬆,骨退行性變,表現腰腿疼痛,彎腰駝背乃至發生病理性骨折現象。
孕婦
有的孕婦腰腿疼痛,小腿抽筋。由於胎兒的生長髮育,對鈣的需求量增加而導致孕婦缺鈣。此外,低體重兒、早產兒、營養不良兒、慢性腹瀉兒,應注意補鈣。因小兒缺鈣不但會影響生長髮育,而且還會因缺鈣繼發多種疾病的發生。
癲癇病人
近年來,科學研究證明,長期應用抗癲癇藥時,體內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低下、骨代謝異常。一旦缺鈣往往癲癇又不易控制,故需長期服用。
"三飲"者
長期大量飲酒或經常喝茶、喝咖啡者應注意補鈣。因飲酒使骨代謝發生障礙,易引起骨質疏鬆症,長期飲茶喝咖啡,由於利尿作用,使鈣排出增加,容易導致體內缺鈣。
甲狀旁腺功能低下
"甲旁"功能低下或缺少,可導致腸鈣吸收減少,從而引起血鈣降低。病人出現四肢麻木、刺痛、僵直、痙攣等一系列症狀。
補鈣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儘量從飲食上攝取鈣,多食含鈣豐富食物。②糖尿病骨病者,除積極治療糖尿病外,可選用降鈣素和鈣劑聯合應用,增進骨細胞生成。③老年人,小兒缺鈣應注意增加戶外活動,晒太陽。④補鈣同時注意蛋白質、維生素D的補充,以促進鈣吸收,但補鈣劑量不宜過大,以防引起泌尿系統結石。
幾大補鈣誤區
誤區一
“是藥三分毒”,我選擇保健品補鈣更安全。
專家:保健品沒標不良反應≠無不良反應
市場上的補鈣產品眾多,既有維生素,也有礦物質類;既有藥品也有保健品,選擇藥物補鈣還是保健品補鈣?這是不少網友的疑問。劉春霞指出,藥品的生產需要經過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之前必須通過藥理學、毒理學和臨床試驗才能投放市場。
作為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的藥品,它一定要標明適應症,明確治療的作用,以及不良反應。如此高標準的生產要求,補鈣藥品值得信賴。“我建議選擇鈣劑時,選擇標有(OTC)非處方藥的比較安全。”劉春霞建議。
相對藥品而言,保健品只能起到保健、輔助治療的作用,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治療。同時,保健品一般沒有標明不良反應的症狀,但並不代表完全沒有不良反應。
誤區二
五成網友認為液體鈣更利於吸收。
專家:鈣劑溶解度高≠吸收快
“值得注意的是,鈣的吸收率因人而異。”劉春霞提醒。如果是碳酸鈣類,它的吸收先經過胃酸的作用再被腸道吸收。如果胃酸情況正常、胃蠕動良好,鈣劑吸收速度快。
劉春霞指出,“液體鈣劑溶解度好並不代表吸收快,主要看鈣劑裡維生素D的含量。”市面上的液態鈣軟膠囊主要由碳酸鈣、維生素D、明膠、純淨水、甘油組成。其中,對鈣吸收有積極作用的主要是維生素D,它能促進小腸黏膜吸收鈣和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不同形態的鈣,最終均以鈣離子的形式被腸道吸收,鈣劑溶解度高並不代表吸收快。
簡要內容:牛奶、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質,兩者都是補鈣妙品。但是如果兩者同時進食,卻會妨礙鈣的吸收,長期食用還會誘發乳鹼綜合徵。劉春霞指出,服用鈣劑時應避免進食過於油膩的食物,大量飲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飲料以及大量吸菸也會抑制鈣劑的吸收。
誤區三
補鈣引起便祕是通病,無法避免。
專家:補鈣安排在兩餐之間最合理
碳酸鈣類鈣劑經過胃酸作用時,生成氯化鈣後到達腸道。其中15%被腸道吸收,85%跟食物中的草酸、植物酸、脂肪酸等結合成不溶性鈣化合物,如碳酸鈣、磷酸鈣等,堆積多了就形成便祕。
“檸檬酸鈣水溶性較好,檸檬酸根離子能夠將人體難以吸收的草酸鈣、磷酸鈣中的鈣離子競爭出來,形成水溶性較好的檸檬酸鈣排出體外,有效防止便祕。”劉春霞表示,補鈣容易便祕的人,可以多喝水。補鈣的時間最好安排在兩餐之間,此時,食物對它的影響較小。適當的運動,增加胃腸蠕動也有效減少便祕。
誤區四
補鈣同時多進食蔬菜,有助於鈣質吸收。
專家:大量攝入纖維素會抑制鈣吸收
“飲食需要平衡,但如果你是補鈣大軍中的一員,需要注意的是,鈣與纖維素容易結合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過多進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會抑制鈣的吸收。”劉春霞提醒。
牛奶、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質,兩者都是補鈣妙品。但是如果兩者同時進食,卻會妨礙鈣的吸收,長期食用還會誘發乳鹼綜合徵。劉春霞指出,服用鈣劑時應避免進食過於油膩的食物,大量飲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飲料以及大量吸菸也會抑制鈣劑的吸收。
很多人很重視從攝入的食物中補鈣,但是,有的人補鈣效果卻不理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們不懂得補鈣的訣竅。因為要提高膳食鈣的吸收率,烹飪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莫把鈣劑當補品
鈣是人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組成成分,鈣離子還是所有細胞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D可促進機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當維生素D及鈣缺乏時,嬰幼兒可出現佝僂病,成人則可發生骨質軟化病及骨質疏鬆症。嬰幼兒生長髮育較快,而其戶外活動較少,光照不足,以致體內不能合成內源性維生素D,另外,嬰幼兒攝入食物種類較少,造成維素D和鈣攝入不足,因此給嬰幼兒補充維生素D和鈣是必要的。鈣劑中除了鈣外,還有大量的維生素D。切不可將鈣劑當滋補品,否則會發生維生素D中毒。
正常小兒若每日服用維生素D2萬~5萬單位,用藥1~3個月就可能發生維生素D中毒。中毒症狀主要因血鈣濃度及鈣鹽沉著引起,當血鈣過高時,刺激胃泌素分泌增加,患兒會出現厭食、噁心、嘔吐及頑固性便祕,胰腺鈣鹽沉著,可出現急慢性胰腺炎。鈣離子由腎臟排出,因此鈣離子濃度增高可出現多飲多尿,腎臟鈣鹽沉著,還會出現尿頻、血尿、尿結石及泌尿道反覆感染,甚至出現腎功能衰竭,當鈣鹽沉著於小支氣管、毛細支氣管和肺泡時,可出現呼吸道反覆感染。鈣離子濃度增高,會造成成骨細胞增多及活性增高,發生纖維化骨炎,出現骨骼畸形、骨痛,身體發育出現障礙。維生素D中毒還會出現精神不振、嗜睡、表性淡漠及幻覺、狂躁甚至昏迷等精神症狀。
一旦發生維生素D中毒,應立即停用維生素D,限制鈣鹽攝入,並用藥物降低血鈣濃度。醫學專家告誡,對佝僂病的預防重在加強戶外活動,多晒太陽,並加大進食蛋類、豆類等富含維生素D及鈣的食物量。若要補充鈣劑,也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切不可將鈣劑當成滋補品濫服。
兒童補鈣注意事項
1、高鈣攝入會影響鐵、鋅、鎂等元素的吸收
一個人的身高,除了遺傳因素外,還必須有健全的內分泌系統以及維生素D和鈣等的協同作用,才能保障骨骼的充分生長。嬰兒和青春期兒童骨骼生長最快,鈣儲存量最多,保證鈣攝入量是必要的,但過量補鈣、重複補鈣、大量服用維生素D等做法並不科學,不但影響兒童胃口,還容易出現厭食、便祕及脹氣,甚至可能患上結石。同時,高鈣攝入還會影響鐵、鋅、鎂等元素的吸收,對於貧血以及缺鋅的孩子影響就更大。
2、四個月以內嬰兒母乳可以滿足其鈣的需要
專家提醒,一般情況下對於4個月以內嬰兒,每天母乳所產生的鈣就完全可以滿足其生理需要,在孩子長到五六個月時適當增加輔食,補充如奶製品、豆製品等含鈣量豐富的食物。1歲以內的孩子每天奶量在800毫升也足以提供生長所需要的鈣量,對於那些不吃母乳而吃牛奶的嬰兒,建議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補鈣類產品進行適當補鈣。
3、均衡營養、合理運動保證兒童骨健康
專家表示,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的青少年,雖然對鈣的需要量大於幼兒和學齡前兒童,但單純補鈣並不能明顯改善身高,均衡營養、合理運動才是保證兒童骨健康最切實有效的途徑。在冷暖適宜的秋季,對於不明顯缺鈣的孩子可以通過豆製品、奶製品和魚肉等食物來補充,並且鼓勵孩子多做戶外活動,配合陽光的紫外線作用以促進鈣在體內的吸收,因為晒太陽和戶外運動是最好的天然鈣製劑。
為了給嬰兒補鈣,父母們首先要弄清楚為何要給嬰兒補鈣,再是在哪些情況下要補鈣和如何正確地補鈣。金奧力優質奈米鈣+鐵是經奈米科技精研製成的成長專用優質鈣,新增奈米化維他命D3、β-胡蘿蔔素、維他命A、專利奈米鐵和維他命C。其中維他命D3全面促進鈣質吸收;β-胡蘿蔔素可在人體需要時轉變為維他命A,而維他命A防止夜盲症和視力減退,維護兒童面板、頭髮、骨骼、牙齒健康;鐵能幫助血液運送氧氣,使細胞產生能量,並提升兒童專注力;維他命C則促進鐵的吸收和膠原蛋白生成,提高兒童免疫力及應急能力。奈米科技即溶粉科技,食用方便,口感佳,能迅速被人體吸收,是寶貝健康成長的祕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