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創始人要牢牢掌握公司的控制權??

1、絕對控制公司,是中國創業者的傳統

  如果我們去看看創業板上市公司裡創始人股權比例,會發現大多數都是創始人佔大股,上市後創始人回報也比較高。此外,中國的創業者,還是希望“我是老闆我說了算”。對控制權的堅持讓多數創始人很少輕易的引入外部投資,這些創始人做企業習慣了自己一個人說了算,風投進來,要跟他們商量,決策比較麻煩。

 2、擁有控制權,才能更好把握公司發展方向

  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說過:“我們做家電她(今日資本總裁徐新)反對,做日用百貨她反對,做圖書音像她反對,做POP平臺她反對。我說,徐總,我只能很遺憾地告訴你,你的反對無效,要不咱們開董事會投票吧。”劉強東之所以能這麼說是因為:“我通過合同,在董事會佔有多數席位。作為一個創始人,如果控制不了董事會,還搞什麼搞?”正是由於劉強東擁有如此大的控制權,才保證了京東在融了超過20億美元的巨資後還能按照劉強東的意志不斷拓展,達致今天的B2C霸主地位。

3、沒有控制權,自己和公司的命運都不能掌握

  一些失去公司控制權的創業者往往在和大股東發生衝突後,遭遇自己被掃地出門,失去公司的命運。2012年2月24日,尊酷網創始人侯煜疆像往常一樣正常上班,一到公司,發現A輪投資方好望角啟航電商基金合夥人黃崢嶸、天使投資人閆志峰、尊酷網常務副總裁文頤都在會議室,臨時告訴他說要開董事會。侯煜疆隨即被宣佈出局。“資方也好,創業者也好,都有一種膨脹心理——包括我在內——總以為自己能控制對方,結果投資方和我的合夥人一起把我幹掉了。”侯煜疆對感嘆,“江湖之地,不是你幹掉別人,就是被別人幹掉。”

  食神搖搖創始人吳世春則遭遇“被賣身”。2009年10月,酷訊被賣給旅遊評論網站TripAdvisor。“雖然是風險投資,但是特別害怕風險,一到行業變冷,或者經濟週期低谷,就想著怎麼先跑,先把公司賣掉,強制賣掉,不顧創始人的感受,”身為酷訊聯合創始人的吳世春至今怒氣難消,“酷訊就是被強制賣掉的。”

4、沒有控制權,創始團隊沒有做大的動力

  創新工場是中國移動互聯網領域知名度比較高的一個孵化器。它投資的企業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佔股太大。後果是,項目發展到一定階段,創始人為保控股權不被稀釋,不願意繼續融資做大。比如,應用匯創始人羅川就曾透露,不願意繼續融資做大公司規模,因為融了錢之後很可能到最後公司都不是自己的了。

  即便是已上市的公司,如果創始人對公司沒有控制權,也沒有繼續全身投入公司的動力。比如7天連鎖酒店,中國第一家登陸紐交所的酒店企業。IPO之後,創始人鄭南雁只持股13.4%,2012年3月26日,鄭南雁辭任7天連鎖酒店集團CEO職務,只留下董事局聯席主席的職位和9%的股份,準備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新的創業——自參與攜程創業以來就想做的移動互聯網項目。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