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味覺有時也是心情好壞的晴雨表吧!譬如我,昨天下午不知哪根筋搭錯了,特別的想吃西葫蘆,越想心情越鬱悶。我想,當時如果給我一根生西葫蘆,我也能直接拿起來啃著吃。帶著鬱悶的心情直奔菜場,尋找我心愛的西葫蘆兒~~悲捶的是,平時滿菜場可以看到的西葫蘆,好像和我作對一般,竟然每家攤位都沒有。不甘心的在菜場來回轉悠了三四圈,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一旮旯處的攤位前看到幾根西葫蘆。可這些西葫蘆表面看上去都不怎麼光滑,唉,沒辦法,誰讓咱這會饞的就是這個呢,左挑右捏的撿了一根滿意的走人。
西葫蘆又稱小瓜,含有多種維生素、葡萄糖等營養物質,尤其是鈣的含量極高。中醫認為西葫蘆具有清熱利尿、除煩止渴、潤肺止咳、消腫散結的功能。可用於輔助治療水腫腹脹、煩渴、瘡毒以及腎炎、肝硬化腹水等症。西葫蘆含有一種干擾素的誘生劑,可刺激機體產生干擾素,提高免疫力,發揮抗病毒和腫瘤的作用。西葫蘆富含水分,有潤澤肌膚的作用。
食材
【原材料】: 西 葫蘆 1根、黑 木耳 1小把。
【調味料】:新鮮小紅 辣椒 1個、 大蒜 瓣、 花椒 粒、食鹽、山西老陳 醋 、白糖、生粉、清水。
注意
西葫蘆雖然營養豐富,吃起來味道也鮮美。但由於本身含有的水分充足,炒制起來很容易因為出湯汁水而使西葫蘆變得軟塌,失去爽脆的口感。其實,生活中多琢磨一下,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減少西葫蘆的出湯率。
第一:要注意正確挑選西葫蘆。
第二:切好的西葫蘆絲放在食鹽水中浸泡一會,因為食鹽可以使植物細胞喪失活動力,而導致蔬菜脫水,以避免西葫蘆在炒制的過程中有水分滲出,使西葫蘆不宜變軟。
第三:泡好的西葫蘆絲要用清水沖洗掉表面的鹽分。
第四:沖洗過的西葫蘆一定要控幹水分。
第五:切好的西葫蘆絲用食用油攪拌均勻再炒制。因為用油拌西葫蘆絲,相當於給西葫蘆穿上一層“外衣”,可以將西葫蘆的營養素全被包裹住,炒制的時候西葫蘆本身含有的水分不易外洩。
西葫蘆的挑選
西葫蘆的處理過程
挑選表皮翠中帶白、大小適中的西葫蘆。
西葫蘆放入清水中,撒一點生粉,浸泡10分鐘,用清水沖洗乾淨。
洗淨的西葫蘆放在案板上,用刀切成厚薄均勻的薄片。
左手掌按住切好的西葫蘆片,將其抹平順,右手握刀將西葫蘆片切成粗細均勻的絲。
準備一盆冷清水,如果有冰塊放入一點成冰水。
水中加入一點食鹽。
切好的西葫蘆絲放在食鹽冰水中浸泡5分鐘。
撈出,放在瀝水籃內。
把西葫蘆絲再用清水沖洗掉西葫蘆表面的鹽分,瀝乾水分。
控幹水分的西葫蘆絲放在一個乾淨無水的容器中。
淋入一點食用油。
用筷子將西葫蘆絲與食用油充分攪拌均勻備用。
西葫蘆絲的炒制過程
鍋內放油,放入花椒粒,炸至花椒變色出香味,撈出花椒留油。
油鍋裡放入蒜末和新鮮小紅辣椒段,煸出香味。
倒入準備好的西葫蘆絲。
用鏟子翻炒,使西葫蘆絲表面充分吸收油脂。
黑木耳提前泡發洗淨,切成和西葫蘆粗細一致均勻的絲。
切好的黑木耳絲放入鍋中。
用鏟子翻炒均勻。
食鹽、白糖、山西老陳醋、生粉和水調成糖醋汁,沿鍋邊淋入鍋裡。
再用鏟子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注意事項
1.西葫蘆用生粉水浸泡清洗,可以洗掉上面的浮沉。
2.西葫蘆絲不要切的太細,太細了在炒制的過程中,西葫蘆容易軟塌,影響最後成品的口感與美觀。
3.這道菜的主料西葫蘆是絲狀,所以配菜也要儘量和主菜的形狀保持一致,做出來的成品更好看。
4.西葫蘆和黑木耳都很容易熟,所以翻炒時間不要太長,時間太長西葫蘆軟塌,出水率就高。
5.淋入調料汁時不要直接把調味料倒在菜上,直接倒在菜上,西葫蘆遇到醋會吸收醋的顏色,而影響自身
翠綠的效果,同時也會吸收醋的酸味,吃起來口感只有酸味。
6.淋入調料汁時要沿鍋邊淋入,讓調料汁遇鍋沿的高溫而產生蒸汽,醋的酸味會隨蒸汽的產生而揮發,鍋
裡留下的是淡淡的醋酸味和濃濃的酥香味,西葫蘆的口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