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技巧」釣法探討[心得體會]打爆炸?

釣法探討[心得體會]打爆炸

自白:這周的釣行記錄沒寫出來,是酒精惹的禍。沒得法:把過去寫好了的發出來,算交作業。

隨著冬季的來臨,氣溫走低,魚兒不大好釣了,這只是針對小塘小庫而言,然而對於大湖小河(非十分流動的河水)而言卻是一年中釣大板鯽的絕好時機,也是打爆炸鉤的絕好時機,小魚、白條都不大動了,只要有吃口就是你所想釣的。前幾天發了兩個帖子,來詢箇中奧祕的釣友很多,難以個個作答,今把出釣感受系統歸納出來,權作茶餘飯後的龍門陣話題,也算對相詢釣友的解答,眾多釣友中不乏野釣高手,見此帖有不妥之處請高擡貴手,別拍磚。善意提示我會萬分感激。

釣位的選擇

打爆炸不一定非要選擇避風處,也並非要選向陽或方位。因為是遠距離施釣。值得注意的是釣位別選主河道,因為主河道普遍深,深水缺氧不適宜小魚生存。一旦有風順著主河道一吹到底,沒有避風的地方魚也不會去。最好有彎子的地方,是彎子就會有田,就有田壩,兩個岸邊就有巖坎,彎子的進口往彎底有田坎作屏障,兩岸邊有巖坎作屏障,南來北往的風對水下影響就不大,那麼兩個坎相交之處就有一個交點,交點處的水溫偏高,相對能保持基本衡溫。那個交點就是魚兒越冬之處,因此釣點就定在彎口。只要窩子喂好了不想搞著都難。

如:

做窩

做窩很重要,要想釣到魚必須先做窩,只有窩裡有魚了你才釣得到。因此:走攏水邊首要是選釣位探水深(先把線上捆一個棉線節,用滑動漂座帶上漂,墜與棉線之間的距離就是水的深度。),然後利用對岸的石、樹或水中的倒影作參照物來定左右點,然後用拋餌器送窩餌至餌落點。

就拿上週實際出釣為例子吧,週五到達釣場後,在天黑前打下窩,打窩子用去十斤窩餌(紅苕+飼料+酒米),釣餌用了兩款,鯉魚餌做了兩斤,鯽魚餌做了三斤。週六早晨在窩子裡又補了約兩斤,在十點左右有口,一直延續到星期天下午兩點,而且收杆時都還有口。釣餌不宜過大,有乒乓球這麼大就行了。所以做窩的時間很重要,最後餌沒用完,走時找一個塑料袋裝好,帶回來放在冰箱裡,下次出釣時作為窩餌使用。

有釣友問:為什麼一次要打這麼重的窩呢?是因為水底有淤泥,窩餌量少了,落進淤泥裡,魚兒不會刨開淤泥找餌吃。而且還有密密麻麻的沒有爛掉的草根,窩子少了掉進密密麻麻的草根後,就形同沒有打窩。所以要有足夠數量的窩餌去填補這些缺陷。後來把魚誘攏了之後,再後來就看你的表演了。

現和鯽餌

0.5斤原塘飼料,一斤熟胡豆面,0.5斤黃豆麵,0.3斤骨粉,0.2斤萊油餅粉,0.5斤包穀面蒸的粑粑(粑粑要搓散)。

黃色的是酒米,炒熟了的包穀面和玉米自發粉。現和的鯉餌是在鯽魚餌中加了荒食,和煮熟了的麥子,加適量蜂糖。

在拌和爆炸餌時加上一定數量的玉米自發粉,能使爆炸餌更好用。為什麼呢?

垂釣時魚情好,餌就要求霧化快,魚情差時就要求霧化減緩,專守大魚時要求霧化就更慢。最慢時可達半天!

和好的爆炸餌入水後要求在十分鐘或半小時或兩小時霧化完,怎樣才能滿足此要求呢?有釣友問:用灰面或拉絲粉可以否?我說不一樣。因為灰面或拉絲粉只能起到粘接作用。而不能澎化。而玉米自發粉一、自帶玉米清香,能散發出自然的玉米香味。二、最重要的一環就兩個字‘自發’,它能把死扁扁的魚飼料和包穀面發泡而蓬鬆,使餌澎大。當你拋投杆時不會散,遇水後會按你預定的時間內霧化完。三、這個季節因魚兒要積累脂肪越冬,那麼腥味餌就要多一點,按要求配製的比例就如上所述。需延時,再加自發粉。就這種自發粉

釣組

釣組的配搭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一句話:釣組越簡潔越好。墜的配重要視水底情況而定,不宜重。以窩帶釣的墜更要輕,或者不用墜,反正墜越小越好。水底淤泥厚,墜重則直接落入淤泥中,在收緊線過程中墜把餌直接帶入泥中,魚是不會鑽進淤泥中尋食的。因此就要求墜輕餌輕,減少釣組上的附著物。冬季多為淤泥存積物地帶,選墜最好控制在二十克左右,釣大紅苕不用墜(用打窩船送餌)。特殊水底時爆炸鉤的子線可達10釐米。也就是鉤與墜之間的距離有10釐米。冬季魚的活動量不大,力量小,主線送用2號即可。爆炸鉤選用千又03、05、06號即可。千又鉤的優點是鋒利,耐用,所以上魚率極高。用細絲千又鉤,缺點是容易把鉤拉直,上魚後,有半斤重就得用網抄,千萬別提魚上岸。

餌要小,還可再小三分之一,四個鉤尖分別四個方向向外。

釣紅苕不用墜

打點

拋杆時採用勤打主窩,懶打飛杆的辦法(主窩以外的稱飛杆),用三支以上的杆打主窩,要勤換食,最長時間不超過一小時,要保持主窩裡隨時有食物。然後用幾支杆打到窩子以外的地方,一般情況下,鯉魚或大一點魚都是飛杆所獲。因此同一款餌就得配兩種,一種是霧化快,約十五分鐘霧化完,用來打主窩。另一種則要一小時或更長時間霧化完,用來打飛杆(飛杆即打到窩子以外的杆)。要根據自已的拋杆準確性來確定釣點的遠近,有時魚不一定在遠處。

這是一點心德體會供借鑑,希望大家都滿載而歸,謝謝賞帖。

原作者: 逸凡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