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症即神經性厭食(AN)是指個體通過節食等手段,有意造成並維持體重明顯低於正常標準為特徵的一種進食障礙,屬於精神科領域中“與心理因素相關的生理障礙”一類。其主要特徵是以強烈害怕體重增加和發胖為特點的對體重和體型的極度關注,盲目追求苗條,體重顯著減輕,常有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紊亂,如女性出現閉經。嚴重患者可因極度營養不良而出現惡病質狀態、機體衰竭從而危及生命,5%~15%的患者最後死於心臟併發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繼發感染、自殺等。
AN的發病年齡及性別特徵國內外相仿。主要見於13~2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其發病的兩個高峰為13~14歲和17~18或20歲,30歲後發病者少見,圍絕經期女性偶可罹及;AN病人中男性僅有5%~10%,男女比例為1∶10。在歐美,女性AN的終生患病率為0.5%~3.7%;AN的年發病率為3.70‰~4.06‰。AN在高社會階層中比低社會階層中更普遍,發達國家高於發展中國家,城市高於農村。
神經性厭食的病因學複雜,為多因素疾病,涉及社會文化、心理學和生物學等多方面。
過去,AN常常被認為是與西歐和北美文化密切相關的疾病;但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廣告業飛速發展、飲食習慣發生改變、健身行業大量湧現以及婦女社會角色發生轉變,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許多非西方社會也均有AN的報導。在西方國家,存在著“苗條”的文化壓力,大量的媒體信息和營銷策略營造出節食促進成功這樣的氛圍,女孩在她們早年社會化過程中就認為苗條的女性比胖的女性更具有吸引力、更成功。
AN患者病前可有一定的性格特徵,比如低自尊、完美主義、刻板固執、保守欠靈活、敏感多慮、嚴謹耿直、內向拘謹、膽怯退縮、多動好勝、自尊心強、自我中心、不合群、幼稚、好幻想、不能堅持己見、猶豫不決等,對成功或成就的要求非常高。臨床資料證實,人際關係緊張,學習、生活遭受挫折,壓力過大,新環境適應不良,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員發生意外,重病或死亡,以及自身的意外事件導致精神情緒抑制因素與AN有關。一些兒童平時偏食、挑食、好吃零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父母有過度關注子女飲食,反覆嘮叨,強迫進食,反而降低了兒童攝食中樞的興奮性,進而發展為AN。
遺傳因素在AN的發病中起一定作用,這由家系研究和雙生子研究證實,不過,AN的遺傳方式和基因位點尚未確立。有關AN的神經生物學已展開了深入研究,涉及的神經遞質有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AN還存在多種神經內分泌異常,多種激素或神經肽與食慾、飽感有關,並且不同激素或神經肽之間存在多種複雜的相互作用;對大多數的神經內分泌失調而言,它們是狀態相關的,往往在臨床恢復後亦恢復正常。腦影像學方面,有多項CT研究顯示AN患者在長期飢餓時有CSF間隙擴大(腦溝和腦室擴大),有一項研究發現體重增加後又恢復;功能影像研究發現AN患者額葉和頂葉皮層代謝和灌注降低,並推測局部5-HT功能紊亂。
原作者: 鑫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