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一)病史、症狀:
由於患者的敏感性不同,可無明顯不適或僅感心悸、心前區不適或心臟停跳感。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病、風溼性心臟病病史的詢問有助瞭解早搏原因指導治療,注意詢問近期內有無感冒、發熱、腹瀉病史有助是否患急xing病毒性心肌炎的判斷。洋地黃類藥物、抗心律失常藥物及利尿劑的應用有時會誘發早搏的發生。
(二)體檢發現:
除原有基礎心臟病的陽性體徵外,心臟聽診時可發現在規則的心律中出現提早的心跳,其後有一較長的間歇(代償間歇),提早出現的第一心音增強,第二心音減弱,可伴有該次脈搏的減弱或消失。
(三)輔助檢查:
心電圖對早搏有診斷意義。房性早搏為提早出現的QRS波其前有一異形P波,其後有一不完全代償期,QRS波形多與正常QRS波形一致。結性早搏提早出現的QRS波與正常QRS波相一致,其前無P波,代償期完全。室性早搏提早出現的QRS波寬大畸形,代償期完全。24小時動態心電圖可詳細記錄早搏發生的多少,發生的規律,治療效果等。懷疑心肌炎者可行血心肌酶學檢查。心臟超聲檢查可發現心肌病和部分冠心病患者。長期服用利尿劑和懷疑洋地黃中毒者應測定血電解質,必要時測定血洋地黃濃度。
早搏的危害
早搏分為功能性和器質性兩種。功能性早搏多見於健康人或無器質性心臟病的孩子,常因過勞、精神緊張、消化不良、情緒激動或植物神經系統不穩定因素引起,往往因運動或心率加快而早搏消失。器質性早搏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常見於心肌炎、風溼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電解質紊亂、洋地黃等某些藥物中毒、急性感染等,早搏常在運動或心率加快時增多。
功能性早搏一般為良性早搏,次數少於5次的為偶發早搏,一般不會影響心臟的血液排出量和供血,對健康影響不大。如果每分鐘6次以上稱為頻發早搏,一般可以伴排血量減少,出現心臟、腦、腎等重要臟器供血不足的表現。如胸悶、心悸、頭暈無力等,這種早搏要是發生在一個原有嚴重心臟病的人身上,可能會使他很快發生心力衰竭或其他嚴重情況。所以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到醫院檢查確診。
早搏的危害大小存在個體差異,一旦發現早搏,應立即去醫院作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檢測,排除器質性心臟病的病因,積極消除各種誘因,使症狀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