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媚千紅總是“花”——初中古詩中的“花”?

Tags: 初中, 詩人, 古詩,

花,是自然界中的一道絢麗風景,正因為有了花的點綴,我們的世界才顯得如此色彩紛呈,如此搖曳多姿。古往今來,多情善感的詩人,不僅用花傳遞著大千世界的趣味,也用花傳遞著人類複雜的內心世界。卓越教育老師為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以供參考.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同“花”是最有緣的。“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少女時代的李清照是快樂的,那藕花深處的歸舟和灘頭驚飛的鷗鷺,流露出了她對大自然的喜愛,也寫出了自己活潑而富有生趣的童年。然而封建時代的婦女總被束縛在閨閣之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重陽佳節卻秉杯獨酌,菊花在西風夕照中搖落,倍覺消魂,孤寂相思之感油然而生。有情人不能相見,“花自飄零水自流”,夫妻分離又對著落花流水,這種相思,這種愁情,一時湧上心頭,混凝交織,怎可消除得了?

最奇異的“花”當屬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詩人望著披上銀妝的樹木,忽然覺得置身於大好的春光之中,彷彿是強勁的春風,一夜之間催開了千樹萬樹的梨花。這個新奇的聯想既表現了詩人的開闊胸襟,又寫出了邊塞特有的奇異風光。

三月,是春回大地的季節,然而唐代大詩人杜甫看到的卻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山河依舊,世事全非,戰亂中的長安城草木叢生,一片悽風苦雨,詩人睹物傷情,見到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愴濺淚;聽到鳥兒的叫聲,也禁不住魂悸心驚。這應是最悲情的“花”了。

最有奉獻精神的“花”非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莫屬了。是的,落花決不是無情的廢物!花落歸根,化為春泥,不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不正可以獻給後來者嗎?詩人從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律中得到啟發,從飛花般紛亂的愁思中擺脫出來,發出了與腐敗的官場決裂,向黑暗的勢力抗爭的莊嚴而神聖的誓言。為了國家和黎民百姓,詩人不惜獻身化為春泥。

而最有香氣的“花”莫過於辛棄疾的“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了。稻花飄香,泌人心脾,蛙聲一片,又鬧又靜,濃厚的鄉土氣息撲鼻而來,詞人不禁為農家感到由衷的喜悅。稻花香裡說豐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聲,青蛙似乎也在為豐年歡唱了。這簡直是一幅優美動人、饒有情趣的鄉村豐收圖!它充滿著詩情畫意,給人以豐富的美的享受。

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花,在詩人的筆下也是各具風情,淺吟低唱,你會感受到詩人非凡的想象力及詩歌語言的魅力。

原作者: 卓越教育老師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