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習武式太極拳的打手?

  我國傳統太極拳有五大派系,武式太極拳就是其中一個派系。每個派系的太極拳風格不同,在練法上也有其各自的特色。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解一下武式太極拳打手的練習方法,喜歡太極拳的你可千萬不要錯過哦!

武式太極拳打手的練習方法

  “打手”即“推手”。打手一詞,是先輩太極拳師所慣用的。本書仍沿用打手一詞,而不用推手的原因在於太極拳藝並非憑藉兩手的推力所獲及,太極拳藝能使人拋跌的花樣繁多,是“推”字難以概全也體現不了的。相比之下,打手的含義較廣泛、確切。

武式太極拳練習打手的基本方法有兩種,活步打手和定步打手。

  武禹襄、李亦畬二人傳授下來的僅有活步打手一種。其步法是進步三步半,退步三步半:第一步、第二步前進時,進步的一足都踏在對方前足的外側;向前邁第三步時,則要踏在對方襠步的中間;第四步則後足移至前足跟旁邊,以足趾虛點地,稱為半步,前進之足無論踏在對方的外側或襠步中間,都應略貼近對方的前足。在一條直線上我進彼退,彼進我退,上邊運用“掤、捋、擠、按”四手進行周而復始的活步打手練習。

  為什麼只採取活步打手,而不用定步呢?原因是活步打手可以靈活運用而沒有呆滯之弊;既可以通過步法的虛實變換而掌握勁由內換的方法,又可以培養“沾連粘隨,不丟不頂”的打手基本功。由於活步打手在運動時經常得以保持中正穩定的姿勢產所以在運動中既能做到用“沾、連、粘、隨”控制對方,還可尋機發勁。待練熟之後,便能達到古人所說的:“行、止、坐、臥都是練拳”的境界。

  習者開始學習活步打手時,既要顧及手法的運動,又要顧及步法的運動和身法的要求,常常顧上而顧不了下,顧下又顧不了上,感到身不由己,難學、難練。為便於習練者逐步掌握打手法,我教授了定步打手。定步打手的方法仍運用“掤、捋、擠、按”四手,惟不動步而已。待上邊這四手練熟之後,再逐漸轉向活步打手的練習。

  無論是活步打手還是定步打手,習者都必須認真地對待“掤、捋、擠、按”四手的練習。因為這四手是練習“沾連粘隨,不丟不頂”的最基本方法,初習打手必須在此處狠下功夫。彼挨我何處,我心就要用在何處;身法必須中正而不偏不倚;精、氣、神要貫注於兩膊;練習活步時,必須求達於上下相隨而協調。照此習練,日久便能求得“沾連粘隨,不丟不頂”的基本功夫。當能做到得機得勢、捨己從人和知己知彼時,“引進落空,借力打人”的技藝也就隨之而得了。正如王宗嶽的《打手歌》所闡述的:

  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

  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

  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粘隨不丟頂。

武式太極拳打手拳理

  以心行氣,務沉著,乃能收斂入骨,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須留意”也。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所謂“氣遍身軀不稍痴”也。

  發勁須沉著鬆靜,專注一方,所謂“靜中觸動動由靜”也。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所謂“因敵變化是神奇”也。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所謂“勢勢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間”也。精神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腹內鬆靜氣騰然”也。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依,所謂“尾閭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也。以氣運身,務順遂,乃能便利從心,所謂“屈伸開合聽自由”也。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也。

  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後在身。在身則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謂一氣呵成,捨己從人,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也。須知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視動猶靜,視靜猶動,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須要從人,不要由己,由己則滯。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已動。以己倚人,務要知己,乃能隨轉隨接;以己粘人,必須知人,乃能不後不先。精神能提的起,則無遲重之虞;粘依能跟的靈,方見落空之妙。往復須分陰陽,進退須有轉合。機由己發,力從人借。發勁須上下相隨,乃一往無敵;立身須中正不偏,能八面支撐。靜如山嶽,動若江河。邁步如臨淵,運勁能抽絲,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形如博兔鵠,神如捕鼠之貓。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收即是放,連而不斷。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能粘依,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漸至物來能順應,是亦知止能得矣。

  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存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視動猶靜,視靜猶動。動牽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要靜。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如車軸。

  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已動。似鬆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每一動,惟手先著力,隨即鬆開。猶須連貫,不外起承轉合。始而意動,既而勁動,轉接要一線串成。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在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必至偏倚,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既寓下意,若物將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勿令絲毫間斷。

附錄

  武禹襄太極拳四字不傳祕訣

  敷:敷者,運氣於己身,敷布彼勁之上,使不得動也

  蓋:蓋者,以氣蓋彼來處也

  對:對者,以氣對彼來處認定準頭而去也

  吞:吞者,以氣全吞而入於化也。

武式太極拳基本功

1.無極樁:

  類似拳架中的無極勢。要求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兩膝微屈,兩臂彎曲,輕輕向胸前平舉,兩掌高與乳平,掌心相對略偏向下,形如捧球;雙目向前平視,頭宜正直,提頂吊襠,鬆肩沉肘,含胸拔背、尾閭中正,胸寬腹實,氣沉丹田;周身放鬆,自然安舒,聚精會神,摒除雜念,自然呼吸。

2.太極樁:

  分左右兩式,姿勢類似“懶扎衣”的起勢,兩手一前一後,前高後低;兩腳一前一後,前虛後實;身法要求同無極樁,周身輕靈,務求自然。練習這一樁功,由於屈膝蹲身,腿部承重力較大,蹲得越低,承重力也越大。通過這一鍛鍊,可增加腿部力量。但開始不宜蹲身過低,以免造成突臀彎腰,上身前傾等弊病。應當循序漸進,逐漸放低身勢。

3.前進步:

  體重完全置予左腿,膝蓋對正足尖,尾閭垂直與足踵對正,右腿抽胯提膝,足尖自然下垂,移於左踝裡側;接著,身軀微向右旋,右足足掌上翹,足踵向右前方輕輕剷出(勁點在足踵,如向前踢物;足踵著地後,隨即放鬆,足下似有吸力,伴隨重心前移,足掌緩緩落平,右膝前弓,全足踏實,左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襠,成右弓步。

4.後退步:

  先站好無極樁,兩腿屈膝下蹲,胯根放鬆,湧泉吸地;兩掌分開置於身軀兩側,肘彎微曲,掌心向下,掌根下塌,如扶物狀。然後,重心左移,體重完全置於左腿,膝蓋對足尖,尾閭垂直與足踵對正,右腿抽胯屈膝,足尖自然下垂,移於左踝裡側;接著,右腿向右後側移動,先足尖著地,然後足踵里扣,全足落實;落胯屈膝踏穩,重心逐漸移於右腿,尾閭垂直對正足踵,左腿自然舒伸,胯根微內含裹襠,成後坐步。

5.踩步:

  先站好無極樁,胯根微收,雙膝下蹲,左掌外旋向胸前掩裹,護於胸前;右手握拳,邊外旋邊自左臂之上向前打出,拳心向裡,高不過口。同時,左腿踏穩,體重完全置於左腿,右腿提膝,足尖向上略向右斜,以足心或足踵為勁點向前蹬出,隨即前下踩踏,左膝略彎,重心置於左腿;身軀微微左旋,右拳變掌內旋迴採於右脅前,掌心向下,左掌向前閃擊,掌心斜向下。

6.獨立步:

  初學者站立時,可先以食、中二指扶住桌椅(或其他可扶之物),以一足立地,一足擡起,注意氣沉丹田,足心湧泉貼地。站立平穩,隨著腰腿功夫的加強,可逐漸延長站立時間,支撐腿落胯屈膝逐漸重心降低。可左右腿調換練習。熟練後,只用一指扶持桌椅。久之腰腿有力,站立穩定,可以不用再扶桌椅,仍能站立三五分鐘,懸起之腿可以左右旋轉劃圈,練習彈踢、膝端上頂等動作。

相關閱讀推薦:

  · 練習太極拳你該知道這些

  · 欲練好太極劍該掌握哪些方法

  · 初練太極拳膝蓋疼痛如何防護

  · 42式太極拳 健身效果更勝一籌

  · 24式太極拳 年輕人如何打好太極拳

  · 24式太極拳 如何維持身體平衡穩定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