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治療喉癰?

喉癰泛指發生於咽喉及其附近部位的癰腫,根據發病病位的不同而有喉關癰、裡喉癰、頜下癰、下喉癰等名稱。
其中,喉關癰最為常見,是指發生於喉關部位,也就是喉核周圍的癰腫,多繼發於風熱乳蛾,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扁桃體周圍膿腫;裡喉癰多見於小兒,是發生於咽後壁的癰腫,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咽後膿腫;頜下癰是指發生於領下的癰腫,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咽旁膿腫;下喉癰又叫會厭癰,是發生於會厭的癰腫,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急性會厭炎或會厭膿腫。喉癰以發熱、咽喉腫痛、湯水難下,或呼吸困難、張口受限為主要臨床特徵。各類喉癰多發病較急,變化迅猛,易產生嚴重後果,故應及時正確治療.

怎麼治療喉癰

病因病理

現代醫學
現代醫學認為,扁桃體周圍膿腫常發生於慢性扁桃體炎之急性發作期;多由於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甲型草綠色鏈球菌等引起,扁桃體感染向深層組織發展,侵及扁桃體周圍組織,造成扁桃體周圍間隙的化膿性感染.咽後膿腫多發生於3歲以下的小兒,由於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等引起咽後淋巴結髮炎,進而化膿,膿液蓄積於口咽後方的咽後隙的一側.咽旁膿腫為咽旁隙的化膿性炎症,多由鄰近組織的急性炎症擴展或經血行侵入咽旁隙,部分由於咽部外傷、異物及咽、口腔手術中將細菌帶入咽旁隙所致.急性會厭炎(或會厭膿腫)的最常見病因為感染,致病菌有乙型流行性感冒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或細菌與病毒混合型感染.此外,變態反應也可引起會厭的高度水腫而繼發感染.或外傷(如異物、刺激性氣體及食物等)損傷喉部粘膜均可引起會厭炎,乃至化膿形成癰腫。

怎麼治療喉癰

中醫學
中醫學認為,本病多由於患者平素過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致肺胃積熱,此為內因;外因則為感受外邪,如外感風熱邪毒,或因誤吞異物咽喉受損而感染邪毒,以至外邪引動肺胃積熱,內外熱毒搏結上蒸咽喉,致咽喉氣血鬱滯,熱毒塑聚,熱盛肉腐成膿,故成喉癰。或者由於風熱乳蛾、風熱喉痺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均可致熱毒蔓延,熱毒困結於裡,循經上蒸.於咽喉,熱灼血肉腐化成膿而為病。喉關癰多由於風熱乳蛾熱毒壅盛,擴散至喉核周圍,致肉腐癰成。正如《咽喉經驗祕傳·喉症用藥細條》指出:“乳蛾……如至三日,看喉內但紅腫而無白星者,即喉癰症。”總之,喉癰的病因病理主要是飲食不節、患食肥甘辛辣及醇酒等,以致積熱內蘊,復因外邪入侵,內外合邪而發病。

診斷要點

各種喉癰都有一些共同症狀,如咽喉疼痛劇烈、吞嚥困難、發熱、全身不適等,但不同部位的喉癰又有其各自的特點,分述如下:
喉關癰
1.症狀:本病多發於一側,患風熱乳蛾3d-4d後,一側咽痛加劇,並向同側耳部及牙齒放射,因咽痛不敢吞嚥而致唾液瀦留口中.語言含糊不清似口中含物,喝水時易返流入鼻腔。
2.局部檢查:一病側前弓及軟齶紅腫並向對側偏斜,前弓上方隆起,扁桃體被遮蓋並被推向內下方,‘懸塞垂被擠向對側,張口受限,同側頜下淋巴結常腫大壓痛。
3.理化檢查:血象中白細胞計數升高,大於10X109個/1,中性粒細胞所佔百分比升高。

裡喉癰
1.症狀:多見於3歲以下的小兒。常有上感病史。病情發展迅速,起病較急,咽痛劇烈,不能講話的小兒常以拒食來表示咽痛,飲水時易返流入鼻腔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嗆咳,小兒的語言或哭聲含糊不清如口中含物,吞嚥困難,呼吸不暢,患兒常頭偏患側擴大氣道以改善呼吸。若膿腫增大阻塞氣道則出現呼吸困難、痰鳴氣急等喉梗阻症狀。
2.局部檢查:一側咽後壁紅腫突起,頸部淋巴結腫大壓痛。
3.理化檢查:血象中白細胞計數升高,大於10x 109個/L.頸部側位X片:可判斷膿腔的大小及範圍,有時尚可見到液平面。

下喉癰
1.症狀:起病急驟。發熱,咽喉疼痛劇烈,吞嚥時加重,吞嚥困難,語言含糊不清,但少有聲音嘶啞,痰涎多,呼吸困難(主要表現為吸氣時困難)。
2.局部檢查:間接喉鏡下檢查見會厭紅腫,嚴重者呈球形,有膿腫形成時可在會厭舌面見有黃白色膿點。
3.理化檢查:血象中的白細胞計數可正常或升高。喉部側位X線片:可見腫大的會厭,喉咽腔陰影縮小,界限清楚,對於兒童會厭炎的診斷有一定價值。

頜下癰
1.症狀:有發熱、寒戰、頭痛,患側咽喉頜下及頸部劇烈疼痛,吞嚥困難,語言不清.
2.局部檢杳:患側頜下及下領角後方腫脹、堅硬而有壓痛,患側咽側壁紅腫隆起,同側扁桃體被推向中央,但扁桃體本身並無病變。
3.理化檢查:白細胞計數升高.其中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

鑑別診斷
急喉暗:喉癰亦可出現聲音改變,如語言含糊不清,但聲音多無嘶啞,只是不清楚而已,只有當病變侵及喉部時才有聲音嘶啞,且以咽喉部疼痛劇烈、吞嚥困難等為主證。而急喉暗則以聲音嘶啞為主證,喉痛輕,檢查時見喉部粘膜充血,聲帶紅腫,故不難鑑別。

自我保健

預防保健

1.飲食宜忌:未病時,應節制飲食,以清淡為宜,可多食些蔬菜、粥類,忌食膏粱厚味及炙博醇酒等,以免生痰化火引起內熱。進食時要細嚼慢嚥,避免魚刺、骨茬等異物損傷咽喉而使邪毒乘虛而入。平時注意保持口腔清潔,以減少發病機會。病後宜食清淡性涼的食物,如惹茵仁、綠豆、紅小豆等以清熱利尿解毒;蔬菜水果中除韭菜、蔥、姜、蒜、辣椒等性熱之品外,其餘一般均可食用;主食應以粥類、麵條、面片等軟食為主;輔食的烹調方法應以煮燉為宜,應儘量避免爆炒煎炸等。

2.起居鍛鍊:起居宜有規律.居室宜每日通風換氣,祛除汙濁,保持清新。平時要參加適度的體育鍛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感冒,減少患病機會。

3.精神調養:喉癰的發生,與內熱關係甚為密切,而情志不舒,可致氣機鬱滯,生熱化火,形成臟腑熱盛,從而誘發或加重喉癰。所以要調節情志,戒除過喜、過悲、大怒等不良情志,保持平和的心境。氣足神定,才能使機體保持健康的狀態,從而避免誘發或加重病情,並有助於喉癰的治療。

藥物調理

1.內治法:現代醫學認為,在未成膿以前,應以消炎控制感染為主,應給予足量的抗菌素,如青黴素、先鋒黴素等;對於急性會厭炎(或會厭膿腫)的患者還應加用類固醉激素,如地塞米松、強的鬆等以預防過度水腫而形成喉梗阻,同時可促進消腫。膿成以後.應立即切開排膿,並繼續應用足量抗菌素.因喉癰屬耳鼻喉科急症、重症,所以應該去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按醫囑用藥,以防不測。尤其是小兒裡喉癰患著,一旦出現膿腫破裂,膿液極易溢入呼吸道造成喉梗阻而危及生命,所以更應到醫院治療。

中醫學一般認為,發病5d以內,痛覺彌散,患處腫脹散漫者,多提示膿未成;發病5d-6d以上,病灶紅腫光亮高突,四周紅暈緊束,按之軟,痛覺集中且有跳動感者。示膿已成,小兒裡喉癰病變迅速,2d-3d內即可成膿.喉癰一般可分為以下幾期辨證論治:

(1)釀膿期:此為喉癰初起,治宜疏風清熱,解毒消腫,方用五味消毒飲加味:金銀花30g,蒲公英30g,野菊花15g,紫花地12g、天葵子9g、荊芥9g、防風9g、白芷15g,殭蠶9g、赤芍15g;水煎服,每日1劑,待藥液涼後早晚分服。方中以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紫花地丁、天葵子為治瘡癰要藥;荊芥、防風、白芷疏風解毒;赤芍、殭蠶涼血活血散結。若心煩口渴、腹脹便祕、小便黃赤,可改用清咽利隔湯加減,方藥見本章第一節風熱喉痺。

(2)成膿期:此時治宜清熱解毒,活血排膿,方用仙方活命飲加減:金銀花30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天花粉15g、當歸一5g、赤芍15g、丹皮15g, 311芍15g,浙貝母9g、白芷15g,乳香6g、沒藥6g、防風9g、皁角刺9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可待藥液涼後早晚分服。方中以金銀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清熱解毒;防風、白芷祛風排膿消腫;當歸、川芍、丹皮、赤芍、乳香、沒藥活血散痰止痛;浙貝母、天花粉清熱化痰散結;陳皮理氣和胃;皁角刺消腫潰堅。

(3)潰膿期:膿腫潰破以後,治宜益氣養陰,託毒生肌,方用托裡消毒散加減:生黃蔑15g-24g、黨蔘15g、白朮雛、獲等9g、生甘草3g、當歸9g, 川芍9g、白芍9g、白芷9g;陳皮6g、桔梗9g、皁角刺9g、金銀花15g、連翹1-5g;水煎服,每白1劑,早晚分服。方中以生黃蔑、黨蔘、獲等、白朮益氣託毒、排膿;當歸,川芍.、白芍活血消腫,養血益陰;白芷、’枯梗活血排膿.拼皁淆刺潰膿排毒,消腫散結氮金銀花、連翹、生甘草清熱解毒;:陳皮行氣消癰。

2.外治法
(1)含漱:以漱口方,或口泰,或淡鹽水漱口,不計次數。
(2).含化:含化六神丸、喉症丸、利咽片等清熱解毒利咽之品.
(3)外敷:領下淋巴結腫痛者,可用芙蓉膏,或如意金黃散,或將木芙蓉葉60g及紅糖6g搗爛外敷。可以清熱解毒散結。

3.單方驗方:
(1)牛黃5g、川黃連50g、硃砂30g、大黃30g、丹皮30g,赤芍30g,桅子50g、冰片5g,共研為細末,蜜和為丸,6g重;成人每次1丸,早晚各服1次,用白開水送下.
(2)升麻、焦山桅、蘆根、黃芬、大黃、黃連各10g,當歸、連翹、生地、丹皮各15g,生石膏25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50g,山豆根20g;水煎服,每日1劑。另取金銀花50g,甘草25g煎水漱口,每日2次一3次,每次漱後含化六神丸5粒~6粒。
(3)金銀花2鮑,白芷、貝母、防風、赤芍、生當歸、皁角刺、穿山甲、天花粉各10g,乳香、沒藥、陳皮、甘草各6g,將上藥先用水浸15min-30min,武火連煎兩次,藥液混合,取汁300mL,早晚各半,口含徐徐咽服。
(4)黃苓12g,黃連、桅子、生地、積殼、射干、丹皮、茯苓、甘草各10g,石膏30g,玄蔘15g,浙貝母、桔梗各9g;水煎服,每日1劑,重者每日2劑。

(三)食療、茶療
1.喉癰初期及成膿期可選用以下的方法:
(1)蒲公英50g、金銀花50g,粳米50g.將蒲公英洗淨切碎,同金銀花共煎,取汁液去渣,然後放入梗米同煮成稀粥。每日分2次溫服,連服3d-5d.
(2)將綠豆、紅小豆、黑豆各巧g,甘草9g同放入沙鍋中煎煮,待豆熟後,吃豆喝湯。
(3)鮮馬齒覓150g、大青葉50g,金銀花50g;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劑。
2.膿潰後則應調補氣血,可酌情選用以下方法:
(1)綠豆5鮑、糯米50g。先將綠豆煮爛,再加入糯米以急火煮成稀粥,食用時加冰糖調味。早晚服食,每日兩次。
(2)北黃蔑30g,構祀子30g,乳鴿1只。將乳鴿去毛和內臟,洗淨切塊.與前兩味藥同放入碗中加水適量,隔水燉
熟,食肉飲湯。隔日1次,連服3次~5次。
(3)鮮算盤子全草30g-60g、公雞1只。將雞去毛、腸雜、爪、尾端,洗淨,放沙鍋內,加水適量,與算盤子全草共燉,雞熟爛為宜。分3次一4次食肉、喝湯。可以清熱解毒,消腫補虛。

(四)其他療法
1.刮痧療法:對於急性會厭炎來講,可以從上向下刮拭以下部位:頸部的天突穴、扶突穴,背部的風門穴、肺俞穴,上肢部的尺澤穴、合谷穴.下肢部的足三裡、內庭及豐隆穴。刮拭時以起痞為度。
2.耳垂放血:將耳垂局部消毒後,用消毒的三稜針或粗針迅速刺破耳垂,深可達0.5cm,擠出血液10滴即可。可取雙側放血,也可單側放血。一般只需放血1次即可。病情嚴重者可連續兩天各放血1次,並加刺合谷穴;或三稜針刺少商穴、商陽穴放血。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