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管理的七個層次?

中國企業管理,包括商業模式、領導力、戰略、組織、資本運作、營銷、公司治理、全球化等8個領域的創新管理。我們發現,中國企業的創新管理,或先後,或同時歷經7個不同的層次:紮根中國傳統文化(儒道法墨)的土壤,中國管理從引進模仿起步,到微創新,到錯位創新、越位創新、包容創新,再到巨創新,甚至已經開始世界前沿的塔尖式創新管理。我們稱這七層為“塔式創新管理”。

方法/步驟

第一層:模仿層

  中國創新管理,始於引進與模仿,始於引進一些管理技術層面的東西。然而,生搬硬套,生吞活剝,並不能包治中國企業百病。方太集團總裁茅忠群感嘆:無論企業規定了多麼完善的規章制度,還是阻擋不住有的員工盜竊,於是還得迴歸搞孔學堂,教化員工向上向善。“中魂西制”,這是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王利平教授總結出的中國式管理之道—我們只能借鑑西方的一些能幫助企業提高效率的技術、工具、流程,但這些“制度”解決不了企業的根本問題,還必須依靠企業的價值意義系統,也就是“魂”來指引企業;“魂”則須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創新管理的基礎是中國管理傳統文化—儒道法墨,所有的創新管理,無論道還是術,都離不開這一創新的“塔基”。

第二層:微創新

  對大多數沒有強大創新能力和強大資源實力的企業來說,模仿並不是最佳出路,因為模仿依葫蘆畫瓢,很難模仿到精髓。微創新可能是這類企業的最好出路。微創新,就是集中核心優勢,從小處入手,單點突破,狙擊單一小藍海,滿足客戶最揪心的需求,做大公司可能不屑於做的事情。例如,快書包只賣少數暢銷書,保證一小時到貨,只做北上廣三大城市的核心商務圈。李開復投資的點心網,只做Android的本地化,讓本地用戶有更流暢的使用體驗。

第三層:錯位創新

  錯位創新,又稱逆向創新—我的打法跟你完全相反,你往東來,我卻往西去,你說黑好,我說白靚,正如相反車道的跑車,儘管都在同一條公路上,但永遠不可能碰頭。

  本研究報告的重點案例美特斯邦威,高舉新國貨營銷旗幟,就是很好的錯位創新思維。熟悉服裝行業的都知道,不少服裝企業明明是中國人運作的,卻要去國際上註冊洋名稱和洋公司,聲稱是“意大利品牌”、“法國品牌”,等等,迷惑消費者。美特斯邦威敏銳地發現,當今90後群體,已不再盲目崇洋媚外,因此,在市場普遍對國貨失去信心的時候,喊出了“新國貨”口號,推出新品牌MTEE,倡導“中國風格”。同樣,當別的國際國內化妝品公司都在高呼國際元素的時候,上海家化(600315,股吧)反其道行之,來個中草藥的中國元素,也屬於錯位創新的成功示範。

第四層:越位創新

  越位創新的基本思維,就是要以跨公司、跨產業、跨產業鏈上下游的視角,分析和判斷市場變化帶來的商機。尤其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戰略的創新,其邊界往往大於單一公司、單一產業的邊界,能越位到不同的行業,以整合的視角,創新出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戰略性藍海。某上規模企業董事長心血來潮時,經常調侃幾個副總裁:“你們幾個大老總,進入行業時間比我長,行業經驗比我豐富很多倍,到頭來只能在我這個行業新兵手下打工,你們應該反思為什麼”。能夠以越位的視角,在產業的邊界發現商機,是他的成功之處。

  富士康盤活工業用地資源,利用商業地產做零售,與麥德龍合資成立萬得城,開設IT賣場賽博數碼;萬達介入旅遊;華誼兄弟(300027,股吧)介入網遊;雲南白藥(000538,股吧)做白藥牙膏,都屬於越位創新思維的良好運用。越位創新的前提是,創新企業必須打造出一個堅實的核心業務,有團隊和管理的堅實基礎,有資本市場的支持;否則,擅自越位,就存在過度擴張、管控失效的風險。

第五層次:包容創新

  企業越界創新發展,最終國內的產業容量,已經無法滿足要求,必須進行全球化擴張。全球化發展,不同國家、地區、種族,其文化、發展程度、語言,都很不相同,企業必須跳出在中國本土形成的狹隘視野,實行多元文化下的包容創新。當然,包容創新,並不代表沒有主線、核心,包容必須是“以我為主,包容並蓄。”

  吉利通過一“國”兩“制”、文化“統一”的實踐,以包容創新式組織結構和組織文化,破解國際併購難題,並設立全球型企業文化研究中心,塑造吉利全球的、包容的企業文化。包容創新,不僅包括文化包容,也包括戰略的協同。

  在公司內部管理上,萬科總裁鬱亮領導力與追隨力兼備,新東方從合夥制走向開放式權力結構和股權結構,都屬於包容創新的典型。

第六層次:巨創新

  巨創新,是指企業所實施的創造活動,對整個產業甚至人類歷史,具有革命性意義,具有淘汰舊產業、形成新的規模產業的作用。人類歷史上,蒸汽機、汽車、飛機、火車、航天器、互聯網,等等,都屬於巨創新的範疇,遺憾的是,這些巨創新都沒有發生在中國。本期研究報告案例中的央企電動車聯盟,如果成功,則可能對推動中國在新能源全球大戰中,先拔頭籌。

  高層級的巨創新,需要一些偉大的發明家,在一些具實力財團或機構支持下,做出一些關鍵核心技術的創造和發明。這需要整個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環境的配套支持,包括人才培養、資本機制、創新制度等。

  次高層級的巨創新,如蘋果公司,圍繞消費者未被滿足的潛在需求—往往是基於人性的需求,開發高體驗的解決方案。研究表明,過於強調團隊的組織環境,不利於創新,而創新點子輩出的組織,往往都是個人英雄主義盛行,相互競爭大於合作的組織。當然,這種文化或將帶來不穩定。

第七層次:塔尖創新

  塔尖創新管理,是為了探索人類未來技術進步、管理進步而做的探索性創新。實驗室裡成千上萬的尖端技術探索,管理思想家們長年紮根企業,試圖發現推動人類生產力進步的種種管理因素、制度因素,都屬於此類創新的範疇。這種塔尖式前沿研究,不再與短期的經營利潤掛起鉤來。從技術的層面,一旦探索成功,就很可能轉化成為巨創新實踐,如美國軍方發明互聯網,推動人類歷史前進。又如西方理論家們提出的“創新”、“企業家精神”等等。

  塔式創新管理的七個層次,正如馬斯洛人類需求層次一樣,有所區分,但又不可能截然分開,有時候可能混合共存,有時可能依次升級,有時也不會循序漸進,而有可能從第一層直接跨越進入了第三四五六七層中某一兩層。七層次區分還很不完善,需要共同探討。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