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叫名字不太好,叫“老師”遇尷尬 職場新人為“稱呼”煩惱
“為什麼別人叫她林姐蠻好,我叫她她就不樂意呢?我到底該怎麼稱呼我的同事?”今年剛畢業的秋秋最近遇到了難題:入職前,父母告訴她,剛進單位資歷淺,對同事要客氣,要稱呼別人為“老師”。可是她到單位逢人就叫老師,卻弄得大家很尷尬,喊人家姐姐吧,別人又覺得她太愛套近乎,沒大沒小。
記者採訪發現,這樣的難題並非只有秋秋一個人遇到。對此,遊走職場多年的資深人士認為,不同企業有不同的“稱呼文化”,恰當的職場稱呼也是個技術活兒。
“別喊我們學長學姐”
私人關係不要帶入工作
小唐是財大的本科應屆畢業生,6月底辦妥了所有報到手續,正式成為一名職場新人。在入職的頭兩天,如何稱呼辦公室裡的同事、領導,成了小唐最大的困惑。
很快,在公司的迎新會上,小唐發現,“公司是金融體系內的單位,因此很多同事、領導都是我們財大畢業的,有的甚至是我的直系學長、學姐”。有了這層認識,小唐開始主動上前與同事、領導套近乎:“學長,沒想到我們是一個導師教出來的”、“師姐,當年在學校就久仰大名,現在終於一睹廬山真面目”……甚至對於部門領導,小唐也直接以“學長”相稱。
然而,小唐不知道的是,公司一向最忌諱拉幫結派,看他一個新人這麼“親切”地稱呼領導,不少人揣測起他是不是有什麼背景。而被他稱作“學長”的領導,也頗為尷尬,又不好明說。
不久,小唐發現,部門主管跟別人經常有說有笑,但一跟自己說話,態度就一本正經,除了工作上的事,其他話題很少交流。
“我究竟哪裡做錯了?”小唐百思不得其解,終於鼓足勇氣向一位前輩請教,前輩指點說:“你的問題就在於沒分清私人關係與工作關係。大公司歷來就有派系之爭,私下越是有關聯的,在工作中就越要避嫌。主管這麼做,也許就是被你那句‘學長’搞怕了。”
“別叫我老師”
新老同事不存在帶教關係
嚴裴(Lisa)所在的公司是家跨國採購公司,大家都有英文名字,平時大家習慣稱呼對方英文名。“7月5日,今年新招的員工來報到,小姑娘估計覺得直接叫名字不太好,叫我Lisa姐,還叫另一個同事Anna前輩。”嚴裴笑著說:“實在是太搞笑了,真懷疑她是不是韓劇看多了。”
對於這種稱呼方式,嚴裴直接表示,“不用客氣,直呼名字就好”。她認為,既然在一起共事,大家都是同事,有名字叫名字,有職位就叫職位,沒必要哥哥、姐姐地叫。
同樣,剛畢業的秋秋叫其他同事“老師”,反而得到尷尬臉色,部門經理甚至直接說:“不用老師、老師地叫,進了職場就是自己對自己負責,大家只是同事關係,不存在教學。一旦你在工作中出錯,沒人需要負指導不力的責任。”
稱呼有風險
開口需謹慎
職場新人到底應該怎麼稱呼同事和領導?,應根據所在單位的性質,因地制宜地採用合適的稱呼。
國企以及日韓等企業一般等級觀念較重,最好以姓氏加級別來稱呼同事及領導,如王經理、於總等。如果正職不在場,既要明確表示職位,又要顯示尊敬,一定要省去“副”字;如果正職在場,所有副職一定要注意加上“副”字,否則自討苦吃。
在一些中小型私營企業,由於辦公室文化比較寬鬆,同事關係相對輕鬆,可以直呼其名,稱呼主管也可以是“頭兒”、“老大”。
在歐美背景的外企,每個員工都有英文名,彼此一般直呼英文名字,即使是對上級、老闆也是如此。同時,要注意外企中有不少職位都用英文簡稱,適當熟悉一下,避免在工作中出現低級錯誤。
而在有些機關、事業單位以及一些文化類單位,稱呼依舊沿用老的傳統。新人進入單位對同事以“老師”相稱,也是一種尊敬、謙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