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京特產有那些?

Tags: 蔬菜, 南京, 特產,

明代南京是明朝前期的國都,後期的留都,被稱為“南都”,那麼明代南京有那些特產呢?

據明代人筆記記載,南京郊區河溝縱橫,池塘密佈,適合蔬菜生產,蔬菜之佳者,有初春的水芹,夏半的雍菜(空心菜),仲秋的茭白(茭瓜),孟冬的青菜,都是飲譽外鄉的名產。其中水芹菜生脆可口,是南京著名的貢品。

此外,當時還有“板橋蘿蔔善橋蔥”之說。由此可見,作為一種土特產,“南京大蘿卡”至少在當時就已有一定的名氣了。

工具/原料

明代南京

穿越者

美食家

方法/步驟

姚坊門棗,遠近聞名的姚坊門(今堯化門)大紅棗,“長可二寸許,膚赤如血,或青黃與朱錯,駁犖可愛,瓤白踰珂雪,味甘於蜜,實脆而鬆,墮地輒碎。” 棗子脆到這個份上,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這種棗子,據說“惟呂家山方幅十餘畝為然,它地即不爾,移本它地種亦不爾”。中國有一句老話說,橘逾淮為枳。姚坊門的棗子,必須配合呂家山的水土,別的地方都不行。這樣才能顯示姚坊門棗子的稀罕、金貴。

明代南京特產有那些

南京湖池藕,玄武湖、莫愁湖等處的藕,也是頗負盛名的,“巨如壯夫之臂,而甘脆無渣滓,即江南所出,形味盡居其下”,是南京的大宗水產品

明代南京特產有那些

靈谷寺櫻桃,味甘核小,冠絕當時。 “靈谷寺所產櫻桃獨大,色爛若紅靺鞨,味甘美,小核,其形如勾鼻桃。園客曰:‘此乃真櫻桃也。’” 靈谷寺櫻桃真是不同凡響。

明代南京特產有那些

孝陵衛燒酒,燒酒又稱衛酒,甜而濃,易醉,有“迎風倒”之譽。

明代南京特產有那些

馬陵瓜即如今的陵園西瓜,雖然西瓜傳入中國的時間,說法不一。不過明代,西瓜已成為相當大眾化的瓜果,上自禁地,下至鄉圃,廣為種植。明孝陵所產陵園西瓜更因其品質出眾而享譽金陵。其產在沙土鬆軟的明孝陵附近,味清甜而多汁,是上等清熱解暑的佳品。馬陵瓜原為“宮內佳品”,據傳最先由朱元璋的妻子、皇后馬娘娘栽種,後傳入了民間。

明代南京特產有那些

大板紅菱“入口如冰雪,不待咀嚼而化”。

明代南京特產有那些

玄武湖鯽魚,“其脊黑而厚,鱗之在腹下者尤堅,大者可二三觔。顧以禁地,人間不恆有也。”

明代南京特產有那些

靈谷寺鴨腳子,鴨腳子是靈谷寺的特產之一。鴨腳子就是銀杏。銀杏葉子的形狀,極象鴨腳,故得此名。

明代南京城有很多銀杏樹,樹大,一幅飽經滄桑的樣子。祈澤寺和棲霞寺各有兩株,樹幹很粗,相傳都是六朝人種的。牛首山有一株,相傳是唐代的懶融禪師種的,總之,都要跟歷史和名人生些瓜葛。其實,這些傳說未必靠得住,從中反映出本地人的歷史情結,濃得化不開。

靈谷寺的銀杏果子,特別糯,有一種別樣的甘甜,用火烤熟了,“色青碧如琉璃,香味冠絕。秋深都人點茶,以此為勝。”那時南京人還流行用銀杏果子泡茶,色味俱佳。

明代南京特產有那些

南京鰣魚, 魚之美者:鰣魚,四月出,時郭公鳥鳴,捕魚者以此候之。魚遊江底,最惜其鱗,財掛網,即隨水而上,甫出水死矣。鱗如銀,纖明可愛,女工以為花靨。

明代南京特產有那些

南京河豚,形醜而性易怒,顧獨愛五色彩縷。漁者系彩縷以鉤沉數十丈之下,豚見彩縷,輒趨之,鉤財豚皮,輒勃然怒,腹脹脝反白,上浮水面矣。捕者手拾而擲舷中。燕尾者,獨眼者,胹而不熟,與其子未經鹽淹者,若血滌除未淨,屋上塵墮者,食之皆能殺人。解之用蘆筍或橄欖、甘蔗,或曰鴨卵生啖之良。

明代南京特產有那些

南京刀鰶魚,刀鰶魚,出水而死,類鰣魚,頭有長鬣二。漁者言:鰶最愛鬣,捕用絲網最柔,稍觸其鬣,魚輒伏不動,隨網舉矣。

夫子廟元宵,自明代以來一直名冠全國,一方面元宵攤擔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元宵的花色品種豐富。僅小元宵的品種就有十多種,如桂花酒釀小元宵、赤豆小元宵、蓮子藕粉小元宵等等。

明代南京特產有那些

南京瓜子在炒貨中尤為出眾,它選用上等黑瓜子加鹽幹炒,直炒得粒粒中間朝外膨脹,放到桌上能夠旋轉,吃時先在嘴裡潤一潤,然後輕輕一嗑,一豁兩瓣,嘴嚼其肉,鮮香微鹹,越吃越有味,欲罷不能……據說這種鹽炒的加工方法為明代南京人首先發明。

明代南京特產有那些

五香豆,原稱“狀元豆”,源於夫子廟貢院附近,因討口彩“吃了狀元豆,好中狀元郎”所以極受士子歡迎。

明代南京特產有那些

董糖,據傳秦淮名妓董小宛為其夫冒闢疆所創,《崇川咫聞錄》說“董糖系冒巢民妾董小宛所造,未 歸巢民時,以此糖自秦淮寄巢民,故至今號秦淮董糖”。

明代南京特產有那些

茶糕,南京人夏季早晨喝茶或午後喝茶時進食的點心,明代南京很流行食茶糕:大街小巷皆有敲竹板叫賣的茶糕擔。

明代南京特產有那些

南京板鴨,南京地處吳頭楚尾,水網密佈,自古就有食鴨的歷史,宋代已有“金陵鴨饌甲天下”的美稱。及至明代,南京食鴨的風氣更盛,烤鴨成為南京各王府和酒樓中的名菜。甚至還出現了全鴨席,其中包括煨鴨塊、套鴨、八寶鴨、炒鴨肝、鴨四件、鴨羹和鴨血湯等80多個品種。明成祖遷都北京,製作烤鴨的技藝也被帶去,以至於時人誤以為烤鴨出自北京。

南京最為著名的食鴨方法無疑是板鴨,其歷史據說可以上溯至六朝。《後湖志》轉引樑吳均《齊春秋》說,齊軍渡江,兵至玄武湖西北,樑軍固守臺城與齊軍對峙。文帝遣人送米三千石,鴨千頭。城內民眾炊米煮鴨,送上前線,樑軍荷葉裹飯佐以鴨肉飽食一戰,大敗齊軍。因很多鴨子捆紮堆壓在一起送上前線,士兵將成捆的鴨子打開,以水煮食,便稱這種美味方便的鴨子為“板鴨”。

這則舊說不大經得起推敲。細究之,似為荷葉裹鴨,米粉蒸鴨之先。倒是另一則傳說來的實在:南京板鴨始於南京南郊之湖熟。五六百年前,有回民兄弟二人從北方流落至此,以打野鴨燒製銷售為生。有時鴨子打多了難以賣完,便醃製起來保存,這樣便有了板鴨和鹽水鴨兩種製法。此說雖平淡無奇,但可信度頗高。

明代南京特產有那些

注意事項

這裡是明代南京的美食,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本經驗貼非實物拍攝,不要對號入座。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