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八位中醫抗癌?

中醫是祖國醫學的一座寶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幾千年來人們最高經驗的總結。中醫對癌症有著系統的理論認識和完善的預防、治療、調養體系。除手術、放化療、生物治療等手段外,中醫對我國的腫瘤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在臨床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工具/原料

綜合治療是目前癌症治療的首要原則。大家知道,單一的治療方式存在缺陷。手術存在一定風險,對身體創傷大,且只能切除肉眼可見腫瘤,術後複發率較高。而放化療是一把雙刃劍,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造成人體免疫損傷,並有嚴重的毒副作用。相對而言,中醫因其標本兼治、整體調理、副作用小等優勢在現代腫瘤治療中仍起著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科學配伍的中醫藥方具有直接殺滅癌細胞的作用,並能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促進瘤體萎縮,達到控制腫瘤的目的。臨床驗證,科學地引入中醫治療可以提高腫瘤手術的成功率,降低術後複發率;放化療時聯合中醫治療,可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提高放化療的敏感性,減輕患者的痛苦,修復受損的免疫功能。

方法/步驟

六經八位中醫抗癌- 淵源與簡述

  "六經"即中醫消瘤六大經典原則,簡述如下:

  "綜"-綜合治療:中醫與手術、放化療的聯合應用;

  "合"-天人合一:外在自然與人體環境的和諧統一;

  "辨"-辨證論治:集八綱、臟腑、六經辨證等,針對施治;

  "整"-整體治療:從中醫整體觀出發治療腫瘤;

  "同"-藥食同源:依食物的四性五味,強調飲食調理;

  "存"-帶瘤生存:人比病重要,達到人與瘤共存。

  "八位"即中醫消瘤八大治療技術,簡述如下:

  "散"-軟堅散結:針對癌細胞生長機制而研製,目的是殺滅癌細胞,使瘤體萎縮;

  "扶"-扶正祛邪:針對患者免疫力低下而研製,目的是增強殺癌免疫力,防復發轉移;

  "固"-固本補虛:針對手術不足而研製,目的是提高手術成功率;

  "清"-清熱解毒:針對放化療不足而研製,目的是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

  "祛"-消腫祛痛:針對癌症造成的疼痛而研製,目的是減輕癌性疼痛;

  "除"-培元除水:針對癌症造成的體內積水而研製,目的是消除癌性積水;

  "調"-調脾健胃:針對患者食慾減退、營養失衡而研製,目的是調理脾胃,均衡營養;

  "活"-活血化瘀:針對患者氣血瘀結而研製,目的是通暢血脈,消散瘀滯。

  "八位"中的"散"與"扶"是主要臨床治療技術,可直接殺滅癌細胞、提高患者免疫力,絕大多數患者均可採用;"固"與"清"主要與手術、放化療聯合應用;"祛"與"除"針對治療腫瘤的併發症狀;"調"與"活"著重調理患者的身體機能。

  "六經八位中醫抗癌"體系可根據患者的病情、病程進行靈活組合,更可與手術、放化療、生物治療聯合治療,以提高綜合治療效果,也適用於腫瘤患者平時生活中的調養保健。

六經:中醫消瘤六大經典原則

  六經之"綜"-綜合治療:中醫與手術、放化療的聯合應用

  在我國,中醫已經被腫瘤患者廣泛接受,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是我國防治腫瘤的特色之一,中醫在腫瘤綜合治療中扮演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臨床中,中醫常與手術、放化療相結合,而相當一部分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可長期接受單純中醫治療。

  中醫輔助放療可減輕放療引起的不良反應。中醫認為放射線是熱毒,熱毒可以傷陰耗氣,傷脾胃等臟腑。放療可以殺滅局部腫瘤細胞,但也傷及正常細胞,中藥可以減少或者防止這種損傷。同時,中藥對放療還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延長生存期。

  中醫與化療相結合在綜合治療中所佔比例最高。中醫可提高化療效果,減輕化療的不良反應,化療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對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以及影響心臟、肝臟和腎臟功能,中醫認為這是化療藥物傷人體氣血、精津,損傷五臟六腑功能所致,中醫藥可以改善和減輕這些不良反應。

  六經之"合"-天人合一:外在自然與人體環境的和諧統一

  中醫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崇尚自然,主張和諧。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下,中醫特別重視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與疾病的影響。《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這種思想在中醫對腫瘤的認識中尤為突出。德杏堂專家認為,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腫瘤的形成與防治應與"天、地、人"統一起來進行分析認識,中醫治療腫瘤應強調人的社會背景、人文環境、生存狀態以及精神心理和人體生命質量的協調性和統一性。面對患者時,治療前必須瞭解患者的全身機能狀況、精神情緒、體質強弱、飲食情況、臟腑氣血功能,還應考慮到患者所處的自然環境、氣候風物、四季交替、社會環境等外在因素,以此作為整體衡量的內容,靈活用藥,針對治療。

  六經之"辨"-辨證論治:集八綱、臟腑、六經辨證等,針對施治

  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包括辨證和論治兩個過程。腫瘤的臨床治療同樣要遵循辨證論治原則。辨證即是認證識證的過程,就是把四診(望診、聞診、問診、切診)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體徵,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係,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論治又稱施治,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六經之"整"-整體治療:從中醫整體觀出發治療腫瘤

  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臨床治病必須從整體觀念出發,不但要重視局部,而且更要重視全局。既可通過治療局部而影響全身,又可通過治療全身影響局部。

  同時,德杏堂重視腫瘤與外界致癌因素的關係,考慮患者的情志、心理、情緒的相互影響,注重提高機體內在的抗癌能力,重視對抗癌藥物毒性反應的防治,注意病因治療和局部處理的有機結合。

  六經之"同"-藥食同源:依食物的四性五味,強調飲食調理

  中醫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的理論。《黃帝內經太素》有云:"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中醫認為:藥物與食物不僅都來自於大自然,而且二者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等理論認識如出一轍。傳統中醫食與藥並沒有明確界限,藥療中有食,食療中有藥,將二者配合起來,用以養生療疾。而對於腫瘤的預防與輔助治療,膳食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六經之"存"-帶瘤生存:人比病重要,達到人與瘤共存

  受整體觀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中醫在治療腫瘤上不是隻盯住具體的病因和病理結果,而是更強調改善不利於健康的人體內環境,增強人體的正氣,避開或消除可能導致疾病的環境因素。

  中醫具有"和諧"理念,十分主張調和的治療原則,也就是通過增強機體內的人體正氣與各種不利因素保持一種相對平衡的關係,達到人與腫瘤和諧相處,儘量抑制腫瘤擴展,減輕或消除症狀、提高生存質量。

八位之"祛"-消腫祛痛:減輕癌性疼痛

  癌痛是種類最多、類型最全、機制最複雜的一類疼痛,可分為輕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中醫認為,癌痛的發生是氣滯、血瘀、痰濁、熱毒、虛損等多種原因導致的,而"瘀"貫穿癌痛始終。腫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與整體功能失調有著密切關係。中醫消腫祛痛是以整體觀為基礎,針對不同患者對症下藥以"扶正祛邪,固本解毒、活血止痛、抗癌養正"。

  根據中醫對癌痛的認識,上海德杏堂中醫院對疼痛行為學、神經學、疼痛遞質學進行多方面研究,並根據中醫行氣解鬱、活血化瘀、燥溼化痰、通經活絡、鎮痛安神、補腎生髓等原理,研發出了具有廣譜止痛作用的消腫祛痛的中醫藥方。該具有鎮痛止痛效果,讓患者擺脫可怕的癌痛,並可減輕手術、放化療導致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八位之"除"-培元除水:消除癌性積水

  癌性積水是晚期腫瘤的症狀之一。癌症形成的胸、腹水已屬全身性疾病,應進行全身性系統治療。中醫範疇中,胸腹水皆屬本虛標實,首當辨清陰陽虛實,掌握標本緩急,再以活血化瘀,利水逐水,同時須佐用理氣行氣之藥,才能使全方諸藥調動起來,達到祛除積水的目的。要切忌猛浪攻伐,徒傷正氣。

  八位之"調"-調脾健胃:調理脾胃,均衡營養

  脾胃是人體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其主要功能有消化吸收、運輸敷布、攝納水谷精微。中醫認為,正氣不足是腫瘤發病的成因之一。腫瘤形成有多種原因,但某些營養缺乏、過多或不平衡,均與腫瘤的發生有重要關係。患者脾胃功能虛弱,易受外邪侵襲,致脾胃功能更加受損,如此反覆因果,久而久之,乃釀成大患。

  在臨床治療中,腫瘤手術損傷人體氣血,術後多見氣血兩虛證,通過健脾益氣可補益耗傷的氣血。放療按中醫屬於熱毒過盛,壯火食氣,損傷脾胃、肝腎功能,表現為脾胃失調、肝腎並損、氣血兩虧證。化療有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應。化療藥物易致胃粘膜上皮細胞充血水腫,形成藥物性胃炎,造成脾胃虛弱,功能失調。對於無法放化療患者,中醫調理脾胃可使氣血充盛,氣機升降協調可為機體提供源源不斷的氣血津液來與腫瘤抗爭,進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遏制腫瘤的進一步轉移。而晚期腫瘤若出現惡病質,呈現進行性消瘦症狀時,手術放化療均無法實行,即使應用活血化瘀或解毒攻邪中藥也拒不受納,此時保存胃氣極其重要,"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治療必須以調理脾胃為核心,使脾胃功能恢復,飲食增加可提高正氣,延長患者的生命。

  八位之"活"-活血化瘀:通暢血脈,消散瘀滯

  中醫的瘀血之說起源於《黃帝內經》:"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遂以行氣血,血氣不和,百變乃變化而生。"《金匾要略》最早描述血瘀證:"病人胸滿,脣疾舌青,目燥,……,為有瘀血。"

  可見,血瘀證是惡性腫瘤一個重要的基本徵侯,血液所處的高凝狀態是腫瘤血瘀證的主要病理特徵,癌毒的形成根本在於正氣虛,瘀、毒、虛相互錯雜。而活血化瘀作為腫瘤血瘀證的對證治法,是實現方證對應的思維途徑。當氣虛血瘀、氣滯血瘀得到糾正,氣血運行暢通無阻時,血液中含氧量高,血液流速加快,癌細胞的生存環境被清除了,腫瘤就會得到控制甚至縮小,從而起到防癌治癌的作用。

  "六經八位中醫抗癌"中醫古方消瘤體系的集大成者

  該體系分別從"六經"、"八位"多個角度綜合治療腫瘤患者,以達到消瘤、防復發轉移、調理、祛痛等多種治療目的,能全面滿足臨床中腫瘤中醫治療的需要。同時該體系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其經過德杏堂多代中醫專家反覆修正、完善,可應用到各類腫瘤患者及腫瘤的各個階段,更可與手術、放化療、生物治療等其它治療方式聯合應用,以提高綜合治療效果。

"六經八位中醫抗癌"受到中醫文化影響,集理論與臨床應用於一體,注重整體觀、辨證論治,把腫瘤、人體、自然三者合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博大精深的中醫消瘤智慧。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