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廣大喜歡騎行運動的友友們分享一下怎樣做到完整的騎行姿勢,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和借鑑。
工具/原料
自行車
步驟/方法
坐墊角度:
首先先調整最簡單的坐墊角度。坐墊的角度大致上要保持水平,由於目前市面上的坐墊的墊面大多是弧面,用目視可能不太準確,所以可以先拿一把長尺放在坐墊上,再用眼睛目測抓水平,這樣就容易多了。
不過坐墊得角度絕不是死板板的。比如說,有些人騎完車後常常會抱怨胯下痛,這或許是坐墊前端的壓力過大所致,這是可以將坐墊的鼻端稍稍向下調整一點,這樣做可以減輕對胯下部位的壓力,特別是在上坡的時候。相反地,有些人不是很長騎上坡,反而喜愛衝下破的樂趣,而衝下坡時因為要控制重心的關係,騎乘者常常會在坐墊與坐墊後方移來移去的,這時最好將坐墊鼻端稍微往上仰個幾度,同時將坐管高度放低,這樣做有助於下坡時身體在坐墊上的靈活度。
龍頭的高度:
龍頭的高度長度主要是在調整體重壓在單車上時的配重,同時也會影響操控的靈活度。正常騎行時,我們應該將身體的重量均勻分配在騎車的“金三角”:分別是“手把”、“坐墊”與“腳踏”上。不常騎車或沒有騎車運動習慣的人,由於不善於使用上半身的肌肉群,腰部也不經常運動到,所以會不自覺地將龍頭把手的位置弄得又高又近(接近身體),讓騎車的姿勢好像平常坐著的姿勢那樣。。但這樣看起來技術富有自然的姿勢其實會讓身體的重量過於集中在“坐墊”上,而“把手”所分到的重量卻只是點到為止。這樣的設定一開始雖然可以感覺到很自然舒服,但將大多的身體重量壓在臀部(坐墊)上,騎乘久了之後臀部會因為壓力過大而產生不舒服,跨下的部位也容易會有麻木的感覺。另外,像這樣太過於“正直”騎姿將使得騎乘者的脊椎直接面對地面所傳來的衝擊,久了後就會產生腰痠背痛,長期下來對身體其實是很不好的。所以設定龍頭的高度與長度時,千萬不要一味地想將龍頭加高縮短;相反地,要將龍頭設定在適切的位置,讓身體的重量能夠分一些到把手上面去(也就是上半身與手臂的肌肉上)。雖然一開始時會因為這邊的肌肉群平時很少用到的關係,所以會感覺比較無力而且容易疲憊,但騎過一兩次車、等肌肉群習慣這樣的使用方式與強度後,痠痛不適的感覺自然就會消失。所以設定龍頭的長度高度時一定要記住“騎車黃金三角333配重原則”。
龍頭的長度則會隨著車子上管長度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由於每臺車子的上管長度不盡相同,所以龍頭長度也不是個固定的數字。龍頭過短的話體重不容易壓在前輪上,騎車時操控容易有些輕飄飄的感覺,上坡時前輪也比較容易浮起,產生危險或打亂節奏,而且上半身的力量也會有施展不開的感覺;相反地,龍頭過長則會放太多重量在前輪上,除了會讓操控礙手礙腳之外,下坡時重心太過前面、後輪載重不夠容易浮起或導致抓地力不足,對騎乘安全也會大打折扣,上半身過於拉伸也會增加疲累感。所以選擇適當的龍頭長度往往是新車設定最要的一環,但也是店家最不容易(或不願意)調整、而且是消費者最不容易馬上感受到效果的一項設定。
剎把的角度:
騎車前一定要先學會停下車,也就是煞車。這是安全騎乘的第一步。煞車把手的角度當然也就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煞車把手一般可以先設定在35-45度之間,讓騎乘時,手背與前臂可以打平為準。如果手背與前臂間的角度上彎或下彎太多,都表示把手的角度不對,得重新調整。
正確的煞車把手角度可以讓手臂手掌的肌肉能最舒服,而且能最快速地施力與反應。記住,讓車子停下來,也就是煞車,是騎乘單車安全的第一步。一點要將煞車把手放在最好最對最自然的位置,這樣遇到意外時才能讓危險發生的機會降到最低。
煞車把手位置:
煞車把手的角度對了還不夠,手指是否能正確地控制手把也是關鍵。現在的自行車零件多以歐美人的體型作標準,因此對東方人來說。尺寸上往往大了一號,讓人“指長莫基”。還好,經過多年的演化,現在的煞車把手大多都是有很寬廣的調整空間了。所以只要請店家老闆將煞車手把的位置依照你的手掌大小、手指長度作調整,基本上食指與中指的第二節要可以穩穩地放在煞車把手上才算及格,這樣真正遇到危險時,剎車的反應時間與力道才夠快夠有力。
尤其是手掌小的女性朋友一定要特別注意這點!千萬不要拿你小小的手掌手指去屈就那個設計給西方大男人用得大大的把手,其實只要一丁點的調整,就能夠讓車子變成你身體的一部分。
把手寬度:
車把手的寬度大概要比肩膀再寬一些些,至少要與肩膀同寬,這樣操控室才會靈巧有力,而且胸部肌肉自然舒展,可以呼吸得很順暢。太窄的車把手寬度會讓轉彎時礙手礙腳,既影響操控也危險,而且也沒法大口呼吸。
但過寬的車把手寬度也不好,操作起來會像在開“拖拉機”(卡車),上半身也容易太前傾,徒增氣力、增加腰部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