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在交通肇事者逃逸後該怎麼辦
在交通肇事中被害人遇到肇事者有逃逸行為或表現時,該怎麼辦?如何冷靜地判斷肇事者是否有逃逸表現,並快速地採取相應措施。
一、私了過程中的逃逸表現
交通肇事逃逸行為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發生事故後駕車逃逸;二、發生事故後當事人棄車逃逸。雖然說可以“私了”的交通事故後果均不嚴重,但是這兩種逃逸行為在“私了”事故中也時有發生。通常表現為:
1、當雙方在對事故事實的確認、或對如何賠償的問題產生了爭議,未進行友善的協商,發生了口角時,於是,一方當事人“拂袖而去”,駕車離開現場。
2、雙方在核實有關情況時,乙方發現甲方車輛無車牌,或酒後駕車,或非司機駕車,提出不能“私了”需要報警時,甲方心虛害怕,為逃避法律的嚴厲處罰,尋機逃逸。
3、事故發生後,乙方稱受傷,如果經醫生檢查無大礙可“私了”,甲方在送乙方去醫院的途中,或乙方正在接受治療時,甲方不願承擔乙方的各種經濟損失而中途“溜號”。
二、遇對方逃逸怎麼辦
因為“私了”中的逃逸者一般都與當事人見過面、接觸過,所以遇到對方逃逸,當事人應當可以、併力求記住對方車輛及對方的以下幾種特徵並及時報警:
1、車輛的型號。如:小客車、吉普車、旅行車、大客車、大貨車、小貨車等。
2、車輛的顏色。如:紅色、綠色、白色、黑色、黃色等。
3、車輛號牌。包括:顏色(如:小客車為藍色,大客車為黃色)、號碼(最好記全,無法記全也應當記住其中前面或後面的兩個數字)。
4、車輛的其他主要特徵。如:車身上的圖案、文字;有無裝載物,裝載物的名稱等。
5、逃逸者本人的主要特徵。如:身高、體態(胖瘦)、年歲(青年、中年、老年或約多少歲)、長相(身體外露的部位是否有疤痕、紋身、黑痣等)、衣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