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經驗策略?

對作文教學的三點建議

語文教師經常對學生說,“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然而面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卻視而不見,不知道怎樣觀察,品味生活;對於教師要求的走進生活把寫自我更是茫然。學生的作文常常出現假、大、空的現象,沒有真情實感。在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作文教學應該緊密聯繫生活,引導學生多方位、多層次感悟生活,以生活豐富博大的內涵充實作文的內容,培養學生獨立自強,積極進取的現代意識和求實求新的創造力,這是走進作文教學、走出困境、煥發活力的一條有效途徑。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觀察事物,引導學生多角度感知事物的神態風貌。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個人的見解,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寫作素材。”由此可見,學會觀察非常重要。

1、培養學生的良好觀察習慣。

約凱恩斯曾說:“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那麼我認為觀察習慣能否養成,也會決定作文的成敗。因此,我們教師,就必須在平日的教學和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觀察習慣。如:我在一次作文指導中,題目是《發現》,發現了什麼呢?學生沒有思想準備。於是我要求每個小組派一名學生參加吹氣球的比賽,在比賽中讓學生觀察看發現了什麼、感知了什麼。這樣就為課後的寫作實踐打下了基礎。錢理群老師在指導作文時也提議,“重新觀察你每天走過的上學路上的景和物,”都會有不同的感受。當學生的觀察習慣由不自覺到自覺行為後,教師還要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鞏固成果:一要學生持之以恆地觀察;二要讓學生寫觀察日記。同時教師要實施檢查,督促學生,指導學生正確觀察。從而促進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的形成。

2、引導學生學會抓事物物徵。

事物的特徵,是一事物區別其他事物的重要特性。要想把作文寫具體細緻,抓事物特徵是重要的途徑之一。《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多角度的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因此寫作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抓事物的特徵,從中獲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

那麼怎樣抓住事物的特徵呢?以我之見:如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才能不漏掉事物的每個部分,每個階段。還有利於有條裡地記錄觀察所得。除此以外,還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僅有順序還不夠,這隻能是走馬觀花,所以我們還要做到全、細、深。全,是每個部分都要看到;細,是每個部分都要認真觀察;深,是觀察深層的地方。朱自清也曾說,在觀察生活時要對“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都不能輕易放過”。例如:觀察人物,要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但這些都不難,難得是做到由表及裡地觀察,發現人物的個性品質。如果僅僅停留在對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觀察上是不深刻的。還要注意人物在不同環境下的表情,外貌,心裡等。這樣才能在對比中準確抓住人物的特徵。

二、善於思考,引導學生學會感悟生活。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感悟是作文的生命。為此我們既要使學生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去感悟汲取營養,還要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思考感悟,之後形成自己的思想即“真正實現以我手,寫我心;用我文,抒我情”。(《趙春鳳與主題作文教學》P9)

1、引導學生把視野從課內轉向課外。

學生的思維常常會侷限於課堂,侷限於校園,久而久之就成了一潭死水。朱喜在《觀書有感》中寫道:“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創作的源頭,學生的生活本來就是單一,如果不去梳理,不去思考,他的思想就會枯竭,寫作就失去生命,因此我們務必要把拓展學生的生活視野作為要務,才能為寫作與素材的積累打下堅實的基礎。《語文課標》也要求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的豐富個人的見解,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寫作素材。”可見,多元感悟生活,已經成為學生寫作必須的一個環節之一。

2、引導學生主觀能動的感悟生活。

“主觀能動性稱自覺能動性,意識的能動性,是指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計劃、積極主動的有意識的活動能力。”意識在於人們的頭腦裡,人們只能用語言來表達它,用文字記錄它。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在生活與文化凝結點上再三品味琢磨,發現生活的亮點,豐富生活的內涵,用語言表達內心世界,用文字展示內心世界。

例如:一則學生日記:“一天,我走在街上,看見一群人在圍觀也隨之走入人群中,一看原來是給一位白血病患者捐款,這時一位衣服破爛的老頭走過來,人們頓時產生了異樣的感受, 意外的是這個老頭毫不猶豫地拿出了20元人民幣,我很感動。”以上內容只是學生對事物的感知,而不能算是感悟。於是我追問這位同學,“老頭的外貌如何?”“他是怎樣走來的?”“當你看到此情景時,你有何感受?”這樣就有了學生對這件事的認識,領悟才能算是主觀意識的再現,內心世界的獨白。

所以說:主觀能動也是感悟生活,是寫作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只有用心去寫文章,才會有真情存在。

三、練筆,是寫作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1、培養學生練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是成功的橋樑。”(《趙春鳳主體作文教學》P21)。布魯納也曾經說過:“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學生對學科本身的興趣。”可見,興趣能使學生由苦變樂,由被動變為主動,由低效到高效。因此,教師在日常練筆中,要少批評,多表揚;要少指責,多鼓勵;要少壓制,多疏導。當好伯樂,決不能使任何千里馬死在馬廄裡。

2、交給學生練筆的方法:

方法是指導我們行動的策略。我們教師常常是拋給學生一個作文題目,就讓學生去寫。學生很痛苦,久而久之對寫作就毫無興趣,我想這與日常教學中的方法有極大的關係。對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可以這樣做:(1)結合文中插圖,隨文練筆。(2)抓住精彩語句,片段,模仿練筆。(3)利用藝術空白,想象練筆。(4)組織實踐活動,素描練筆。當然練筆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師善於挖掘,再難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總之,教無定法,學無定法。筆者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我們必須把握好二者之間的關係,擺好彼此之間的位置,我們的作文教學才會迴歸生活,迴歸學生。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