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創新管理模型?

企業思考戰略的角度,不能僅僅著眼於所處的細分市場和行業。如果單從細分市場和行業中尋找企業的差異化策略,那最終只能是前有狼後有虎,企業無法突破。站在產業鏈的角度思考公司戰略,越來越成為中國企業做大做強以及與國外巨頭對抗的另外一條道路。

“海外併購也要強調互補性”

  發現實現全球範圍內的資源配置—不論是要技術,還是品牌,業務互補性是海外併購首要考慮的問題,這將為企業帶來不容低估的發展後勁。

  “在用市場換股權、換控制力的新競爭形勢下,以產業鏈佈局的創新思維推進全球化戰略,海外併購的價值和意義也被重新估量。”雅戈爾集團董事長李如成說,“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也要強調互補性。”在這種理念指引下,雅戈爾與美國KELLWOOD正式交割了SMART和新馬公司的股權,構築了國際化的產業鏈條,生產能力達到8000萬件,成為世界最大的男裝企業。對於公司的管理培訓,企業還給員工開通了ELN企業學習在線,給員工提供了更好的學習平臺。

  2009年,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最知名的案例,莫過於吉利併購沃爾沃—在國際上名不見經傳的中國民營車企吉利,即將把總收入超過自己20倍的豪華車巨頭沃爾沃收入囊中。沃爾沃擁有的中高端車型及其技術體系能力,正是國內自主品牌汽車所缺乏並孜孜以求的,吉利併購沃爾沃,是國際資源對我國自主品牌價值鏈的有效補充。

  事實上,金融危機中,很多中國企業都在海外悄然收購,他們僱傭當地的調查公司,把那些有新技術和市場的公司列為收購對象。有一家中國企業本來只賣鋼材,但賣出去不賺錢,這家企業便收購了一家德國金屬材料加工企業,把鋼鐵和客戶的需要結合起來,德國企業人馬不變,就派一箇中國財務總監,老客戶沒有喪失,新客戶反而上升。

  戰略併購要抓住互補性,實現1+1大於2的效果,這已成為許多中國企業的共識。

“打造綠色競爭力”

  構築未來競爭優勢的重要策略—建立綠色戰略,加快產品創新,打造未來競爭力。

  每一次危機都醞釀一次新的技術突破,催生新的產業和新的技術革命,綠色經濟就是後危機時代的經濟新引擎。聰明的企業開始考慮通過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戰略管理、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來挖掘“綠金”,創造價值並構建自己的競爭優勢。

  長虹公司董事長趙勇在多種場合表示,“長虹要打造綠色競爭力,為環保做出自己的貢獻,做有責任感的企業。”他說,“長虹要把綠色理念融入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以及回收等各個環節,為此,不惜投入大量資金,甚至犧牲部分眼前利益。”為此,長虹圍繞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把節能減排的指標進行量化,讓每個員工都參與了進來,使“綠色”理念深入人心,並把節能減排制度化,在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以及回收等環節一一落實綠色方針,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2009年,三角集團與全球130個國家以及本土的上下游合作伙伴攜手,就建立“低碳經濟、綠色製造”的新的生產力模式達成了共識,採用了一系列代表輪胎產業發展方向的新技術、新工藝,如低溫煉膠新工藝,生產過程節能30%以上,每年可以減少碳排放4.4萬噸;閉路水循環,實現廢水零排放。

“知識管理要服務於組織戰略”

  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將散落在企業各個角落的知識彙集起來,形成企業可以參照的行動模式與做事方法。

  知識管理的核心是要將散落在企業各個角落的知識彙集起來,並形成企業可以參照的行動模式與做事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聚集群體智慧。但在很多企業,知識管理並未上升到企業戰略層面,只是一個彙集知識的地方,而不是一個全員參與互動以及分享知識的地方。因此,知識管理需要智能化、模塊化,更重要的是要將知識管理的價值最大化。這其中,基於公司組織戰略層面的知識管理對企業來說更具價值。

  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提出:“知識管理要服務於組織戰略。”為此,青島啤酒把知識管理上升到企業戰略層面,每年都要根據組織發展戰略進行調整。金志國這樣發問:“一麻袋的土豆是一個一個分散的,如何將它們整合成一個大土豆?”2009年,青島啤酒實施組織變革和公司一體化戰略,著重聚焦了業務和智能管理,並著力搭建支撐集團一體化運營的知識管理平臺。

  在青啤,知識管理還被作為整個價值鏈中最關鍵的環節。如何讓上下游都願意加入知識管理的體系,貢獻自己的價值?青啤的做法是進行知識分享,激發上下游的積極性。有家為青啤生產玻璃瓶的廠商,以前管理比較粗放,青啤派了一個團隊去幫助他們管理。很快,這家玻璃瓶廠的成本就得到了有效控制,效益大幅提高。

原作者: 總裁學習網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