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嬰兒如何按生辰八字取名字
在姓名學中,同樣含有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這種陰陽五行的變化,如能彌補先天八字的不足,能使當事人的命運由壞向好的方面變化;相反,假如後天的姓名,陰陽五行的關係對其先天八字起了助紂為虐的作用,那麼,這個人的命運亦將由好而向壞的方向改變,關鍵時候還可能帶來嚴重災禍。正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名號、五讀書”。所以,後天取名,在這過程中的作用排到第四位,不可輕視。
為此,古人有訓:“與其給子萬金,不如賜子好名”。在實際操作中,取名時應先排出當事人的生辰八字,看其喜、忌,喜用神在取名字時要優先考慮。切不可將忌神排在姓名中,否則,將殺人於無形之中。例如:王姓男,八字中喜火忌水,則可將其五行配置定為:“土火土”,或“土火火”,而千萬不可配“土金水”或“土水土”。這是取名時要考慮的首要原則。
如何根據生辰八字起名?家長們知道嗎?生辰八字對於不少家長來說可能顯得陌生,但是家長們別擔心,下面謝詠將為大家介紹什麼是生辰八字,根據生辰八字起名的方法步驟,一起來學學吧。
什麼是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或者說八字,其實是周易術語四柱的另一種說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時間、即年、月、日、時。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別來表示年、月、日、時,如甲子年、丙申月、辛丑日、壬寅時等,包含了一個人出生時的天體運行的基本狀態。每柱兩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稱“測八字”。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陰陽五行屬性之相生、相剋的關係,推測人的體咎禍福。
如何根據生辰八字起名?
根據出生日期計算生辰八字:
根據寶寶出生的年、月、日、時,通過計算可以得到生辰八字。
例如寶寶為2010年3月25日0時0分出生,也就是農曆庚寅年二月初十子時。可以計算出生辰八字為:庚寅己卯甲戌 甲子。
根據生辰八字推算五行:
生辰八字中的天干地支分別對應五行中的五個元素,如天干的甲、乙和地支的寅、卯屬性為木,天干中的丙、丁和地支中的巳、午屬性為火等。
根據這個規律,可以推算出寶寶的五行為:金木土木 木土 木水(庚寅 己卯 甲戌 甲子)。家長們可以通過查看天干地支五行對照表知道寶寶的五行。
根據生辰八字分析五行喜忌:
一般來說,生辰八字中所含的金、木、水、火、土的數量,某一個屬性有兩個相同的,就是適中的,多於兩個為“旺”,少於兩個為“弱”,沒有的為缺。缺和弱的需要補足,過旺過強則需要抑制。
通過分析這個寶寶的八字五行:金木土木 木土 木水(4木, 0火, 2土, 1金, 1水),可以明顯看出:五行木旺、缺火。因此可以判斷出這個寶寶的八字喜“火”,起名最好用五行屬性為“火”的字。
根據五行喜忌尋找適用的字為寶寶起名字:
接下來就是根據數理平衡的關係,尋找筆畫數合適的,屬性符合五行喜忌的起名用字。
例如:寶寶八字五行喜“火”,那麼起名適用的字應該是屬性為火的,如:炎、煊、烽、晗、焓、煒、煬、煜等。
通過上面四個步驟,基本是家長們就能起到符合寶寶生辰八字的名字了。
起名大師謝詠溫馨提示:給寶寶起名的注意事項
名不正則言不順。寶寶呱呱附地,父母最關心的莫過於給孩子起個好名字。許多人為了給兒女起個好名字,絞盡腦汁,翻《辭海》,看唐詩,問朋友,結果取的名字並不理想。起名,看上去容易,實際上是有一定難度的。兩三個字的簡單組合,裡面卻包含了許許多多的技巧和方法。要做到名字順口、簡單、含義深刻、令人難忘,在起名時就要注意形、音、意三條原則。這一點說起容易,做起卻難,原因就在於起名時存在許多忌諱,這就要初為人父母者必須處處小心,要爭到防患於未然。現將這些起名時常見的忌諱歸納如下:
1、忌諱祖先和先賢的名字
漢族起名,一般避祖先的名號。其一是漢族傳統極講輩分。以祖先名字為名,不但打擾了輩分的排序;而且會被視為祖先的不敬。其二是由於漢族的特殊性決定的。漢姓,首先是承繼父姓,然後起一個本人的名字,而某些少數民族或外國人,有本名、父名或本名加母姓、父姓。如法國人的姓名通常為三段,即本名,加母姓,加父姓。如果漢姓名的在承繼了父姓以後,再加上祖先的名字,那麼兩者就沒有絲毫區別了,這樣你根本無從分辨李四這個人到底是爺爺還是兒子了。
在封建制度下,人們不僅要“尊祖敬宗”,而且要奉為至尊,即使直呼君主的名字也是大逆不道,清代的雍正、乾隆時,僅憑這一條就可以處人死罪並殃及九族。於是這種忌諱便被稱為“國諱”。但就現代人而言,僅就名論,一般不以偉人、名人的名字為名。但有人因崇敬某一偉人或名人,特意取其名為名。如李大林、張大釗,便是取李大釗、斯大林之名為名。當然姓趙、姓關的人,也不應以“子龍”和“雲長”為名了,否則便會今古不分。
2、忌諱生冷字
名字是供交際使用的,否則,名字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當今的時代是計算機的時代,絕大多數計算機儲存的漢字僅限於常用字。如果起名時,使用一些生僻字,一般人不認識,必須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際。起名使用生僻字,只能白白增加別人工作的難度、麻煩。
人們在使名時選用生僻字的動機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不落俗套。但一般人們認識的常用字,卻不過三、四千字,而起名又主要是為了讓別人稱呼,並不是為了賣弄學問。有人曾舉例說,當你去某個部門申請工作時,主管領導看了你的履歷表後,如果認不出你的名字,那麼對你的印象肯定也是很模糊的。如果他在叫你時,把你的名字讀錯又經你糾正,這場面可能會使領導尷尬。領導會覺得失了面子而窘迫甚至惱怒,你也可能會國因為領導然連你的名字都不認識而生輕視之心。日後在上下級相處過程中,就可能發生一些齟齬或不協調不融洽的現象。
起名固然要避免俗套和雷同,但不能靠使用生僻字。使用生僻字,影響了形象,妨礙了交際,可謂得不償失。我國漢字的數量非常多,僅《康熙字典》就收有四萬二午一百七十四字,另外繁簡字、古今字、正俗字之間往往有非常細微的差別。舊時喜歡翻看《康熙字典》這是不足取的。我們要使用工具書,最理想的是《現代漢語詞典》。它在每個字下還收錄詞語,這對於起名很有參考價值。使用這部工具書也要注意,裡面的生僻字,使用時要注意避開。
3、忌諱姓名字體的單調重複
有些人起名,喜歡利用漢字的形體結構做文章。例如:石、磊、林、森、聶、耳這三個名字即是此例。這種起名的審美效果頗佳,可惜我們的姓氏能如此利用的微乎其微。而且即使石、林、聶三姓,也不可能人人都使用這種方法。
有些人取名時喜歡將姓名用字的部首偏旁相同,並將此作為一種起名技巧來推廣,如李季、張馳,這種技巧實際上不值得提倡。如果姓名三個字的部首偏旁完全相同,就會使人產生一種單調之感。特別是當你在書法簽名時,就會更強烈地感覺到,偏旁部首相同的名字,如江浪濤、何信仁等,不論如何安排佈局,都有一種呆板單調之感,不會產生點事縱逸、變化多姿、曲折交替,氣韻貫注的美學效果。我們既然是用漢字取名,就不僅要考慮意義上高雅脫俗的抽象美,而且要注意書寫時變化多姿的形象美。
上述例子說明名和姓存在形體結構的搭配問題。如果形體結構沒有變化,姓名就顯得呆板,拘謹。
在運用字形起名時,過去有兩種技巧,一是拆姓為名,另一是增姓為名。所謂的拆姓為名是指取名時截取的一部分作為名,或者把姓分割為兩部分作為名。如商湯時的輔弼大臣伊尹,其中就是取姓的一部分“尹”而構成的,此外現代著名音樂家聶耳,著名作家舒舍予(老舍)、張大弓、計午言、董千里、楊木易也都屬此類。另外還有雷雨田、何人可等也是將姓拆為兩部分作為名的。古人有些人將名剖分為字,如南宋愛國詩人謝翱,字振皋羽,字即由名拆開而成。明代的章溢字三益、徐舫字方舟、宋玫字文玉,清代的尤侗字同人、林佶字吉人都屬此類。還如清代的毛奇齡字大可等。還有些人是將姓名剖分為號,如清代的胡珏號古月老人,徐渭號水月田道,則又分名入號。
所謂的增姓為名是指在姓的基礎上再增添一些筆劃或部首構成一個新字成為名,如林森、於籲、金鑫、李季等。
原作者: 謝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