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國學生的暑假就要到了。暑假意味著放鬆和休閒,可是,對於中國的孩子們來說,大多數其實並未真正享受假期的快樂。他們在家裡不得不做永遠也做不完的作業,不得不上那些莫名其妙的興趣班、補習班,暑假成了他們的第三學期。中國的父母總是在想盡辦法讓孩子學習、學習,不停地學習,可您曾想過,過分逼壓式學習,只會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
怎樣讓孩子度過一個內容豐富、心情舒暢、形式多樣的假期生活是困擾不少家長的難題。不妨看看國外學生怎樣度假,也許能給家長們一份啟迪。
加拿大:夏令營已成產業 上夏令營是加拿大中小學生暑期活動的首要選擇。加拿大開展夏令營活動已有七八十年的歷史,由於政府監管有力,行業自律嚴,夏令營發展健康有序,形式不拘一格,活動豐富多彩,已經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產業。 美國:參加社區服務;小孩看電視和打遊戲機、上網時間增多 美國青少年放暑假時間從5月中旬開始到9月中旬,可以說是孩子們普遍認為獲得新生的自由時段。這個時段當中,孩子們充分在家長的安排下,有的是參加志願者的活動項目進行公益勞動,有的參加社區公司或者是慈善機構舉辦的夏令營活動,也有的利用夏季時間打工,一方面熟悉工作環境,同時另一方面來掙下個學期的零用現金。
但是近期隨著技術的發展,美國家長開始為自己的孩子拒絕參加任何活動,將大部分時間花在坐在電腦和電視機前而感到擔憂。根據一項統計顯示,由於在學習期間被家長嚴格禁止的活動就是看電視和打遊戲機、上網遊覽等,在暑假開始之後,都分別這種活動禁止的時間大幅度上升,看電視上升49%,打遊戲機上升46%,其他的就不用說了,更多的時間是來遊覽社交網站。
德國:政府發售假期證 德國每個州的學制有別,假期開始時間早晚不一,但假期都是一個多月。德國學生度假的方式不盡相同,從中可以看出政府在學生假期生活中發揮的引導作用。 芬蘭:盡情玩耍 “盡情玩耍,為秋天充電!”——這是芬蘭赫爾辛基市青少年事務中心今年暑假活動的宣傳口號。在長達兩個半月的暑假期間,玩耍成為芬蘭基礎學校(相當於我國小學和初中)孩子們暑期生活的主要內容。赫爾辛基市青少年事務中心今年在市東郊建造了一個青少年活動公園,6月1日起對18歲以下孩子免費開放,每天吸引約100名學生。
新加坡:培養團隊精神 新加坡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潮溼多雨,年平均氣溫24至27攝氏度。當地學生享有長短不一的4個“暑假”,他們利用假期或出國遊學開闊眼界,或參加公益及文體活動,瞭解社會、掌握技能。新加坡中小學校都開設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學生在課外活動方面的得分在升學成績中也佔有一定比重。一些學校利用假期對喜歡音樂、舞蹈、科技、救護和球類運動的學生集中培訓,例如組織學生野營,讓學生在野外條件下學習救護技能,或是帶領學音樂和舞蹈的學生排練和演出等。
日本:假期是孩子陶冶性情獨立學習的機會
日本中小學生的暑假生活非常豐富多彩,我看到鄰居的孩子已經從學校拿到了暑假的活動指南,裡面有所在地區地方政府、民間和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簡章,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報名參加。鄰居的小朋友今年就準備去參加游泳館兩週的集訓和市立圖書館組織的介紹新書的讀書會。其他活動還有夏令營,去農村學習種菜,參觀工廠、展覽館、做義工等等。學校裡各種學生俱樂部的日程也被安排的滿滿的,像棒球、網球、足球等體育俱樂部每週都要訓練好幾次,音樂、美術俱樂部也會組織成員去參加一些暑期的比賽。學校留的暑假作業並不多,一般一天也就是一兩頁紙的量,另外還會留幾篇作文、手工製作或小研究的作業。鄰居的小朋友今年準備去買一種昆蟲養起來,寫出觀察日記來完成他的小研究作業。很多高中生還會利用暑假去打工,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賺零花錢。日本的學校和家長普遍認為,假期是孩子們陶冶性情、鍛鍊意志和獨立學習的機會,雖然一些希望進入名校的學生在暑假會抓緊時間去補習班學習。但不參加暑假活動的孩子很少,家長也會盡量多爭取一些時間和孩子們在一起,在日本暑假全家一起出門旅行的家庭非常多。
法國:鼓勵孩子去旅遊探索外面的世界
法國小孩的課業壓力算不上大,所以他們暑假的家庭作業肯定不會堆成山。說起法國的孩子們過暑假,真的以玩為主了。一般來說小學生們會跟隨自己的父母去度假,近處的話可以去郊外或者周邊的小城市,遠處的話可以去歐洲的其他國家,或者是飄洋過海去美國、加拿大、中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很多法國家庭都會選擇在夏天出去度假,所以孩子們從小受到父母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很少就有暑期度假的概念。
初高中的孩子們一般來說會把假期分成兩塊,一部分的時間他們是拿去打工。打工掙錢對於法國初高中的學生來說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情,通常自己掙來的錢就用來當做和同伴們去旅遊、露營的花銷。我瞭解到一些高中生會在暑假開始前就和同學朋友們計劃好暑假出遊的計劃,然後會努力打工掙錢,來給自己的出行備足糧草。
法國有一句俗語就是說,旅行可以塑造年輕的一代,所以這也說明法國人從小開始就被鼓勵去旅遊,去探索外面的世界,通過旅行更好的開闊自己的眼界,當然對於需要掌握英語、西班牙語或者德語作為第一和第二外語的法國孩子們,旅行中也可以讓他們更好的鍛鍊自己的口語,往往一次旅行的鍛鍊比在教室裡單純學習的效果要好得多。
英國:盡情遊戲
英國大部分中小學開始放暑假,幾乎沒有作業,孩子們想的是怎麼玩兒。11歲的小雨和9歲的賽賽早早報名參加了“狄更斯戲劇”主題的暑假小組,放假前的兩三個週末就開始活動了。小雨和賽賽都是隨父母從北京來倫敦的,問起他們暑假小組的活動怎麼樣?兩人都快樂地回答:“很好玩!”
其實,這個活動小組只是當地社區一個“鳳凰復活”慈善基金會諸多少兒活動的一部分。基金會總經理簡·裡迪福德女士告訴筆者,他們在社區組織的少兒活動分為兩類:一是親近自然。通過野營,把孩子帶離水泥城市中電視、電話化了的生活,回到大自然中,觀察美麗的野生植物、動物。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搭小帳篷,劈柴、做飯,採摘蔬菜、水果,自己動手創造生活。二是培養責任感。戲劇小組、藝術小組不僅教會他們一些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一些主題活動,讓孩子們認識自己生活的社區,增加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主動為社區作些貢獻。
韓國 “修學旅行”
每年到了暑假,韓國各地大、中、小學生都會組團參加被稱為“修學旅行”的各種海外考察、旅行和進修活動,以拓寬眼界,增加閱歷。例如,由50多名大學生組成的“雲巖抗日運動探訪團”將沿著韓國著名獨立運動家金星淑(字雲巖)上世紀30至40年代在中國展開抗日獨立活動的足跡,分組考察上海、蘇州、南京、武漢、廣州、重慶和北京等城市。另外,從2002年起每年組織、由100名大學生參加的“東北亞大長征”,已考察中國北京、上海、長白山等地以及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
據悉,韓國的修學旅行制度始於1900年,普及於上世紀70年代之後。幾乎每個韓國人都在學生時代參加過各種類型的“修學旅行”,這種旅行已成為韓國獨有的社會文化現象,被認為是青少年走出課堂、增長見識和交友的良好方式,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近年來,除了傳統的觀光和考察類型的“修學旅行”,韓國還出現了外語“修學旅行”、體育“修學旅行”、電腦“修學旅行”等全新的形式,在讓學生們走出校門和家門的同時,培養他們對於外語、體育、電腦等各方面的興趣,寓教於樂,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