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展示了三種心理學的發展理論,重點強調拉文格的發展型別說。
工具/原料
心理學書籍
方法/步驟
一、自我發展理論
自我意識: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變化不僅與人格結構的變化有密切關係,而且與人格發展水平也同樣緊緊相關。
(1)艾裡克森的發展社會性理論
自我發展是人終生的命題。自我意識的發展和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決定著個體自我發展的方向和水平,影響著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和穩固:
兒童期:在與外界世界發生聯絡的過程中認識自身存在
青年期:開始注意本我的存在,並將注意集中到發現自我,關心自我的存在上
成年初期:成年初期的重要任務就是自我意識的發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確立
自我意識的發展存進了自我形成。自我明顯的分化,意味著自我矛盾衝突的加劇,其結果是造成新水平和方向上達到協調一致,即自我統一。
(2)榮格的內傾-外傾說
生命力內流佔優勢的人屬於內傾型,內傾者重視主觀世界,常沉浸在自我欣賞和幻想之中;
生命力外流佔優勢的人屬於外傾型,外傾者重視外部世界,好活動、愛交際
縱觀整個人生歷程,人的前半生的發展更多為外傾性;而當跨入後半生後,個體的發展更多表現出內傾性的特點。
(3)拉文格的發展型別說
自我不僅可以作為客體被認識,而且也可以作為主體發揮調節功能。拉文格(Loevinger)認為,自我是人格的核心,瞭解自我的發展也就等於認識了人格的發展。自我的發展是個人與環境互動作用的結果,自我的改變也就意味著我們的思想、價值、道德、目標等組織方式的改變。
發展型別說認為,自我的發展既是過程又是結果。拉文格巴自我發展過程出現的型別劃分為八種,每種型別代表著自我發展的一種水平,其中成年期自我發展主要經歷後四個階段:
①前社會階段:剛出生的嬰兒沒有自我,他的第一個任務是學會把自己與周圍環境區別開來,形成"現實"的構念,認識到存在一個穩定的客觀世界。只有達到"客體永恆"和"客體守恆",才能形成一個不同於外在世界的自我,但是處在這一階段的兒童,自我與客體是不分的。
②共生階段:兒童在瞭解了客體穩定性之後,仍有可能認為他與他父母或生活中的一些玩具有著共生的關係。兒童從這種共生現象中,有意義地促進了把自己與非自己區分開來的過程。這裡,語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衝動階段:兒童的衝動有助於證實他的獨立的同一性。兒童的衝動起先是受到強制性制約的,後來還受到直接的獎懲制約。兒童對其他人的需要是強烈的。
④自我保護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認識到存在規則,並學會了期待直接的短時的獎懲。兒童一方面把規則用於自己的滿足和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注意自我控制衝動,學會保護自己。
⑤遵奉者階段:只有少數成年人處於這個水平。在這水平的個體行為完全服從於社會規則,如果違反就產生內疚感。這家短的個體還表現出強烈的歸屬需要。
⑥公正階段:也叫良心水平。個體遵守規則不是為了跑比懲罰和群體支援,而是為了自己的選擇和評價規則。外在規則已經內化為個體的規則,個體形成了自我評價標準,自我反省開始發展。
⑦自主階段:個人需要與社會規則並不總是一致,因此該階段的一個獨特標誌是承認和處理內部衝突的能力,也就是說,承認和處理衝突的需要,衝突的責任心,以及需要和責任心之間的衝突,通過兩極化的思想來排除矛盾。
⑧整合階段:是自我發展的最高階段,它十分罕見。個體不僅能正視內部矛盾與衝突,而且還會積極去調和、解決這些衝突並放棄那些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自主階段的描述已經包含整合階段。所不同的是,在整合階段同一性的觀念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二、穩定性與可變性
人格結構的穩定性包括人格結構的構成和各成分的水平。把成年期人格結構特點與其它發展階段相比,成年期人格結構保持相對穩定。到晚年變化較大,即有主動向被動和由外向轉向內心世界,但個性的基本方面是穩定多於變化的。